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ppt_第1页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ppt_第2页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ppt_第3页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ppt_第4页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二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与作用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 经济增长概述 一 经济增长的涵义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 或者说 一个国家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 二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 不讲 了解 1 哈罗德 多马模型在西方国家 对现代经济增长的研究是从哈罗德 多马模型开始的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在凯恩斯的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出版后三年 把凯恩斯的均衡国民收入分析加以长期化和动态化 提出了他的经济增长理论 接着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1946年和1947年独立地提出了与哈罗德相似的经济增长理论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哈罗德 多马模型 该理论主要使用抽象演绎的方法 论证要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实现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 经济的均衡增长 有关的经济变量应该具备怎样的关系 2 西蒙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西蒙 库兹涅茨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 因 对经济增长作了以经验为根据的解释 而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采用的方法是不同于哈罗德 多马模型 而是采用经验统计方法 通过对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的整理 比较和归纳 揭示现代经济增长的全过程和各个经济变量的数量关系 1901年4月30日 出生于苏联的哈尔科夫市 1925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早年在列宁格勒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20年 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插班学习 1923年毕业时 他获得了经济学和数学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 随后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院进一步学习经济学 1924年 库兹茨涅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 受到学界前辈的重视 美国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米切尔教授 对他很赏识 把库兹涅茨招到自己的门下 亲自担任他的指导老师 从此 他开始了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库兹涅茨继承了米切尔教授的学术思想 于1925年发表了 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 的长篇博士论文 这集中地表达了制度学派和米切尔思想的精髓 从此 库兹涅茨正式登上学术论坛 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西蒙 库兹涅茨研究的内容 1 强调经验主义 2 经济周期 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所提出的为期为20年的经济周期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 库兹涅茨周期 3 国民收入核算 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被经济学家们誉为 美国的G N P之父 4 经济增长 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 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 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 3 从此以后 现代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基本沿着着两个方向发展 1 使用类似于哈罗德和多马的抽象演绎方法 比如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在1956年的一篇论文中构建了索罗模型 成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 在索洛模型中 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导致产出 而产出的一部分转化为储蓄使资本存量得以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 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 资本的边际效益率最终等于零 因此长期的经济增长等于零 在索洛模型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来源于生产技术的变化 技术的进步 1957年索洛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 索洛推导了扣除资本和劳动力增长后的产出增长率 后人称之为 索洛残差 或 索洛剩余 索洛剩余反映了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体生产率 即全要素生产率 TEP 索洛 罗伯特 默顿 索洛 RobertMertonSolow 1924年8月23日 美国经济学家 以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著称 并在1961年被授予美国经济学会授予青年经济学家的 约翰 贝茨 克拉克奖 JohnBatesClarkMed 人称 小诺贝尔经济学奖 和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以表彰他在研究产生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的因素方面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 经济增长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获得了重大突破 由保罗 罗默和罗伯特 卢卡斯构建的模型从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的角度解释了技术进步率的决定机制 使索洛模型中作为外生变量的技术进步率得以内生化 因此他们所建立的理论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 使用类似于西蒙 库兹涅茨的经济统计方法 对经济增长的趋势和源泉进行研究 如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对现代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等 三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供给面的变化 供给条件的变化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生产要素的增长表现为一个既定生产函数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 生产要素的增加表现为资本增加 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同时增加 因此 经济增长的源泉可归纳为 劳动投入量 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科技进步 具体分析如下 1 生产要素增长 假设既定生产函数为 Y F k L 1 资本增加 KMPk F K 1 L F k L 资本增加 K 产出增加接近 Y MPk K 2 劳动增加 LMPL F K L 1 F k L 劳动增加 L 产出增加接近 Y MPL L 3 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 Y MPk K MPL L Y Y MPk K Y K K MPL L Y L L上式中MPk K是资本的总收益 MPk K Y是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 MPL L是劳动得到的总报酬 MPL L Y是劳动在产出中的份额 根据欧拉定理 两个份额之和为1 假如 MPk K Y 则MPL L Y 1 上式为 Y Y K K 1 L L 注释 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 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 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2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函数 假设生产函数变为Y AF k L A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现期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 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 Y Y K K 1 L L A A产出的增加 资本的贡献 劳动的贡献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A A Y Y K K 1 L L A A有时称为索洛剩余 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有 许多原因而变动 最经常的变动是因为有关生产方法的知识增加 索洛剩余也常常被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 比如更高的公共支出提高了教育质量 那么 工人就会变得生产率更高 四 经济增长的核算Y C I G X M 五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额 出口 进口 GDP出口依存度 出口额 GDP 进口依存度 进口额 GDP见下面资料 2001年以来中国外贸依存度计量单位 二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通过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变动影响贸易 一 在需求方面 随着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增加 需求从大宗商品转向奢侈品 从而在贸易中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而奢侈品价格上升 另外 当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长时 其代表性需求会促使某些奢侈品的国内生产扩大 最终成为新的出口商品 二 在供给方面 经济增长过程表现为生产要素增长过程 包括 1 完全均衡的生产要素增长 中性要素增长 2 非均衡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偏向要素增长 1 出口扩张型的经济增长 2 进口替代型的经济增长 三 供给变动与国际贸易 一 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分析步骤 要素积累在哪个部门 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贸易结构如何变化 贸易规模是扩大还是缩小 国家的福利水平如何变化 1 生产要素的中性增长 在国家所有生产要素的增长率完全相同 这种形式的增长只导致所有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供给曲线平行地向外推移 或者扩大坐标轴的度量 但不变动这些曲线的形状 中性增长对贸易的影响很简单 它只导致贸易按要素增长的速度增长 而不影响贸易条件和方向 贸易结构也不改变 图示如下 布 小麦 2 生产要素的偏向增长 偏向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不同比例的增长 这种增长对贸易的影响比较复杂 1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涵义 在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超过出口部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 贸易规模 缩小 当要素积累后 要素价格下降 该产品生产部门的边际成本低于市场价格 促进企业增加进口竞争部门的生产 替代一部分进口 贸易规模缩小 罗伯津斯基定理 进口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 而出口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 贸易条件 如果该国是一个大国 该国进口的减少 意味着世界市场的需求的减少 在供给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进口价格降低 不考虑出口价格的情况下 该国贸易条件好转 如果再考虑出口价格的变化 那么贸易条件好转的更多 国家福利水平 改善 假定在本国存在两个部门一一布和小麦 布业为进口替代产业 小麦种植主要是供应出口 在织布业中 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资本 小麦种植中密集使用的是土地 假定资本供给增加 而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毫无增长 资本供给的扩大 导致资本的价格下降 资本价格下降直接产生两种效应 首先是需求转移效应 密集使用资本生产的布的价格相对国外同类商品的价格下跌 对布的需求可能从国外转移到国内 对进口布的需求减少 其次是供给扩大效应 资本价格的降低 使国内更多地使用资本扩大布的生产 与资本联系较少的小麦的生产也会因为资本使用的增加和要素构成的改变而提高产量 但小麦的生产增长不如布生产增长得快 这两种效应最终将导致本国对布进口的减少 贸易伙伴国生产下降 如果该国是世界市场的布的主要进口国 该国进口减少 导致布价格下降 贸易条件好转 如果该国资本供给特别充分 价格特别低 就有可能会牺牲小麦的生产 将资源转移到布的生产上 导致小麦在市场上的供给下降 小麦价格上升 贸易条件将完全改善 S S 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 小麦 布 T T T T 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 使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由原来的TT移动到T T SS 称作罗伯津斯基线 它表明 在进口替代品 布的生产增加的同时 出口成品小麦的生产减少了 生产的变化导致贸易规模的缩减 但贸易条件改善了 2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涵义 是指 一国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增长超过进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贸易规模 贸易规模扩大 因为要素的积累 使要素价格下降 降低了该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国际交换比价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成本的降低将促使厂商扩大出口产品的生产 进而会扩大出口规模 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 另一个部门生产规模将缩小 因此将 扩大进口 其结果是整体的贸易规模会扩大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恶化 如果本国是一个大国 出口规模的扩大和进口规模的扩大 会使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反向变化 其结果是贸易条件恶化 见图如下 图示 图4 2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 对国家福利水平影响的分析 偏向出口部门的要素积累 会产生两种奇怪的效应 第一 荷兰病 与非工业化仅仅得到一种更多的大量用于某一产业出口品的资源 实际上会导致经济中其他行业的衰落 这种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他行业萎缩的现象称为 荷兰病 如发现了油田 反而会通过一种被称为 荷兰病 的效应而阻碍其他行业诸如制造业的发展 反过来 在一个快速增长着的贸易国 新资本与技能的迅速积累 也会导致国内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下降 并使一国更多地依赖进口材料 比如美国 这种情况不仅在荷兰出现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 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 如沙特 尼日利亚 墨西哥 挪威 澳大利亚 英国等 都出现过类似的经济症状 经济学家们认为 荷兰病 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适用于所有 享受 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 但它也可能因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 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 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 荷兰病产生原因 荷兰病 的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般情况下 由于新资源的发现而获得的意外收益的确会对原有出口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或导致非工业化现象的发生 一方面 由于新兴部门的高收益 资本和劳动会从传统产业部门流入新兴部门 另一方面 由于自然资源出口增加 使该国贸易收支顺差 固定汇率制度下 将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 传统出口部门成本上升 出口减少 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贸易顺差将导致本币升值 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 出口减少 因此无论哪一种情况 传统出口部门都成为牺牲品 插入资料1 荷兰资料 20世纪60年代 荷兰在北海发现了天然气 使得生产资源转向了石油天然气相关产业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冲击导致油价上升 给荷兰带来了意外的收入 这些产业迅速扩张 而与此同时 传统出口产业如制造业则萎缩 这种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他行业萎缩的现象称为 荷兰病 但情况似乎对荷兰不利 因为荷兰越是增加天然气的生产 其生产出口产品制造业就越是萧条 由于天然气生产的迅速发展 工资和利润 荷兰病 DutchDisease 大幅攀升 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和资本 使得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 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逐渐丧失了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 荷兰病 指的是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其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 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 出口高额盈利使货币升值 从而削弱了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荷兰病 在繁荣结束后 经济增长崩溃 因此被有的人称为 资源诅咒 人们认为这种荷兰病也曾蔓延到了英国 挪威 奥地利 墨西哥和其他一些近期开发了新的自然资源的国家 资料2 尼日利亚的荷兰病 尼日利亚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1973 74年 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后 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翻了两番 1979 80年 石油价格又涨了一倍 结果 1980年末 石油贸易条件是1972年的7倍 这种 石油意外收入 占尼日利亚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的23 这些意外收入全部成为政府支出 公共投资增加 公务员工资涨了一倍 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实际汇率上升 到1984年 尼日利亚的荷兰病 尼日利亚名义非石油出口下降了近90 呈现出了典型的荷兰病症状 其中 农业受损最重 出口量下降了2 3 因此 有人认为 如果没有油价暴涨 尼日利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或者情况会好些 资料3 成功避免荷兰病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 荷兰病是可以避免的 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印度尼西亚也是分享石油意外收入的国家 但是印尼政府在整个飞速发展时期 力争收支平衡 控制住了通货膨胀 同时 印尼政府采取政策 将石油收益用于经济发展 首先 扩大了对农业的投资 包括资助灌溉系统 鼓励优良品种 改造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 增加农业投入 另一方面 采取措施避免货币实际升值 维持其真实的水平 使非石油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在7 的增长率 因此 印尼没有出现荷兰病症 资料4 分析俄罗斯的情况 俄罗斯坐拥世界天然气储量第一 石油储量第七的丰富资源 2007年 世界油价80美元左右时 俄罗斯的GDP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 其中雇员总数还不足100万人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创造的价值就达到了5000亿美元 占据半壁江山 从2000年到2008年 俄罗斯GDP连续八年以7 左右的速度增长 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而在油价为15美元的1999年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作价近1000亿美元 其中4000亿美元的差价就是出口能源带来的利润 简直像是一笔从天而降的横财 但政府没能将这一笔飞来的 横财 输入到本国经济发展的 短板 中去 即公共产品的供应和对非能源产业的投资 2020 3 15 41 可编辑 俄罗斯 石油横财固然让俄罗斯摆脱了苏联解体之后的衰退 但同时也让俄罗斯开始感受到 荷兰病 的滋味 这种病的症状之一就是本币汇率持续上涨 这种趋势固然大大消除了俄罗斯经济的美元化现象 但国内非能源部门制造业起初是遭受了能源部门争夺投资和人才的竞争 后又因为汇率变动而遭受成本上涨和廉价进口商品的双重冲击 对于俄罗斯经济对油价的依赖性 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 波波夫形象的指出 就像染上了典型 俄罗斯 的 荷兰病 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占了俄罗斯总出口额的1 2到2 3 经济繁荣几乎完全建立在能源价格基础之上 可以说 就在能源价格高昂给俄罗斯送来了修补经济漏洞的前所未有的机遇的时候 俄罗斯却在 坐吃山空 插入资料 俄罗斯为自然资源出口第一大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公布的一份观察报告数据 原料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23 1 加工领域占66 5 农产品占7 9 但是却是最缺乏竞争力和效率的贸易领域之一 全球80 的原料出口集中在21个国家 90 的石油储量集中在15个国家 其中 自然资源出口前几位国家和地区为俄罗斯 占世界原料出口总额的10 5 占其国内出口额72 9 沙特阿拉伯 8 7 加拿大 5 5 欧盟 5 4 美国 4 4 等 进口国主要为欧盟 22 9 美国 17 4 日本 10 5 中国 9 9 对国家福利水平影响的分析 悲惨的增长 ImmiserizingGrowth 第二 提高出口商品的生产能力反而会使整个国家的境况变得更糟 这种反常结果被称为 贫困化 增长 分析 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会使大国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的恶化 对该国的福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 一方面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国民福利的改善 另一方面 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经济增长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上述两种影响效应的对比 巴格瓦蒂 Bhagwati 的 悲惨增长 immiserizinggrowth 现象 图4 3说明 在不考虑贸易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该国福利的改善 可称为纯粹的增长利益 即达到图中C 的位置 可是贸易条件的恶化 抵消了部分利益 使本国福利仅达到C 的商品 损失部分以 转移支付 的形式被他国拥有 如果转移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 则会出现巴格瓦蒂 Bhagwati 所说的 悲惨增长 immiserizinggrowth 现象 悲惨的增长是指当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从而使产品出口增加时 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或贸易条件的恶化 插入资料 贾格迪什 巴格瓦蒂 贾格迪什 巴格瓦蒂是著名的国际贸易理论家与经济发展问题专家 193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 1954年获孟买大学商学士学位 后求学于英国剑桥大学 牛津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956年和1962年分获剑桥大学文科学士 文学硕士学位 196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1961年起先后任印度统计学院经济学教授 德里经济学院国际贸易教授 1968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1980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阿瑟 莱曼讲座经济学与政治学教授 贾格迪什 巴格瓦蒂研究风格 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 发表论文300多篇 合著和独著45部学术著作 其研究风格 智者不惑 研究风格之一当人们一致将经济增长与出口扩张视为经济发展原动力 福利改善的加速器时 他提出了 贫困化 增长的问题 勇者无惧 研究风格之二在50 60年代当欧美经济学家沉溺在假设最优的世界时 他的视角聚焦在现实经济与贸易世界的不完善 仁者无敌 研究风格之三 贾格迪什 巴格瓦蒂研究成果 1987年出版 保护主义 实证战后40年 美国霸权已逐渐消失 正步入拿破仑战争后英国老路 1990年 进攻性单边主义 美国301贸易政策与世界贸易体系 等 1991年 岌岌可危的世界体系 另外1971年创建 国际经济学杂志 1989年 经济学与政治学 杂志 曾在1991 1993年担任GATT总干事顾问 2002 2003年担任联合国全球化顾问等 见图4 4 悲惨增长的出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 该国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偏向出口部门的 第二 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必须是无弹性或弹性很低的 因此出口供给的扩大会导致价格的猛跌 第三 该国是一个大国 其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较大 其进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起贸易条件的变动 第四 该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很强 因此贸易条件的恶化对国家福利的关系重大 它足以抵消出口扩大所能取得的利益 3 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 要素增长和积累可能会改变一国比较优势的形态 即以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现在由于要素增长可能变成比较劣势 反之 以前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现在也可能变为具有比较优势 X Y O 如图 A国在要素增长之前 在Y商品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在开始阶段出口Y 进口X 但由于要素增长偏向X部门 最终比较优势由Y商品转移到X商品 A国也变为出口X 进口Y 历史上 美国经济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在1920年以前 美国在土地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之后 随着要素积累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变得具有比较优势 而目前 其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二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 1 技术进步与贸易规模一般地说 技术进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中性技术进步 Neutraltechnicalprogress 技术进步使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 即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得到同比例的节约 二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Labor savingtechnicalprogress 在生产过程中 劳动得到更大的节约 即劳动的供给量相对扩大 三是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Capital savingtechnicalprogress 在生产过程中 新的发明或创新使资本得到更大的节约 资本的供给量相对扩大 技术进步对贸易的影响取决于技术进步使哪一类生产要素得到节约或增加以及哪一类产业能充分地利用或密集使用这种增加的生产要素 具体分析如下 1 中性技术进步出口产业发生中性技术进步 则出口规模扩大 如果进口竞争型产业发生中性技术进步 则会引起进口规模缩小 2 偏向技术进步 第一 如果可出口品产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丰富的要素 同时可进口品产业并无技术进步 则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扩大 这种情况称 超顺贸易偏向的成长 第二 如果可进口品产业的技术进步偏向稀少的要素 同时其它产业并无技术进步 则会引起进口减少和出口减少 这种情况称 超逆贸易偏向的成长 2 产品生命周期与比较优势转移 1966年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 维农发表了 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 一文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容详见第二章第四节 从世界范围来看 一国的技术进步会导致各国技术差距的产生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比较优势 四 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 一 恩格尔效应和恩格尔法则1 需求收入弹性 i 第i种商品需求数量增加的百分比 收入增加的百分比根据需求收入弹性 判断是奢侈品 i 1 还是大宗商品 i 1 2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效应 1857年 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 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 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 恩格尔效应和恩格尔法则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 以上为贫困 50 59 为温饱 40 50 为小康 30 40 为富裕 低于30 为最富裕恩格尔效应 随着收入增长而出现的商品在需求比重上的净变动 用 i一1表示 被称为恩格尔效应 Engle seffect 恩格尔效应和恩格尔法则 3 恩格尔法则 大多数耐用消费品的恩格尔效应为正值 i 1 传统的大宗商品是食品 随着收入的增加 食品占总需求的比重必定下降 i 1 4 预测商品价格的未来趋势 二 示范效应与国际贸易 国家之间消费模式的示范效应 人们的消费水平不仅受自身绝对收入水平的限制 也会受周围与自己收入水平相近或相同的人群消费结构和水平的影响 因而其消费模式中有受别人影响的现象 经济学家们研究发现 国家也是如此 收入水平较高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演变 对收入水平较低国家消费模式的升级具有示范作用 1 示范效应对发达国家或收入水平较高国家产品的出口十分有利 1 发达国家生产的耐用消费品等产品在满足了国内需要以后 一部分产品可能被发展中国家或收入水平处在上升阶段的国家所吸收 2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国内已经饱和 甚至处在衰落期的产品形成源源不断的需求 因此发达国家的厂商 既可以从本国逐步变化的消费模式中获利 也可以从发展中国家仿效发达国家消费模式中获利 2 示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发展中国家对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不是建立在本国相应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的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厂商在追随本国代表性需求变化时 一开始就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 3 示范效应对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不利 收入水平的平均意味着家庭消费模式转变或升级的时间大体相同 因而短期内对进口产品将形成大规模的需求 刺激国内厂商生产的欲望 然而 一旦国内生产发展起来了 国内需求又下降了 厂商又得缩减规模 第二节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 一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沿革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把实现贸易顺差 获得贵重金属 特别是黄金 作为主要目标 因为黄金是资本积累的最直接的表现 重商主义认为 通过顺差促进资本积累是贸易的主要作用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 2 传统的贸易理论主要是以贸易利益的形式来把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逻辑推理 通过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 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虽然和贸易以前相同 却能够获得比贸易前更多的产品 从而提高了国民福利 3 凯恩斯理论是通过对外贸易乘数公式来说明的 认为出口会使就业 收入按着乘数增加 即把重点放 在出口所产生的就业和收入效果上 是把出口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需求来加以重视的 4 规模经济分工决定于市场范围 如果由于贸易的开始和扩大 某种商品的市场得以扩大 产量猛增 则就会获得大规模生产的利益 成本将显著下降 二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途径 1 国际贸易通过进口和出口两条途径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就出口而言 国际贸易给一国提供了新的市场和需求 一方面 它使已经存在的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尽可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 它又会刺激国内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 剩余物资出口论 和 大宗产品出口论 就进口而言 进口本国生产成本较高的生活必需品 从而降低国内价格 进而降低工资 提高厂商利润水平 2 国际贸易还通过改变收入分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发生作用 其一 通过影响商品的价格 斯托尔珀 萨缪尔森定理 其二 消费者对进出口商品的偏好的差异 消费者偏好的差异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假如高收入者对进口商品有特殊偏好 低收入者对出口商品有特别偏好 那么国际贸易会加剧收入分配格局的贫富差距 假如高 低收入者的偏好与上面的相反 那么 国际贸易则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主要通过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 二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国际贸易还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转换 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这是国际贸易动态利益的重要方面 国际贸易创造这种效应可能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第一 由于国际贸易的引入 必然导致专业化 从而造成资源的重新配置 第二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会使进口竞争部门努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手段 从而降低成本 在竞争中求生存 第三 国际贸易还会使一国的资源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或开发新部门 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进步 国际贸易成为建立新产业的手段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 市场 t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日本学者赤松要博士的 雁形模式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 FlyingGeeseParadig 是指通过国外引进 国内生产 产品出口的循环使后起国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化 1 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 KanameAkamatsu 提出来的 根据日本棉纺工业的发展史实而提出 日本的产业通常经历了进口 当地生产 开拓出口 出口增长四个阶段并呈周期循环 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 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 将四个阶段在图表上示出 图形呈倒 V 型就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 并称之为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表明 后进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利用和消化先进国的资本和技术 同时利用低工资优势打回先行国市场 这种由于后起国引进先行国资本和技术 扩张生产能力 使先行国已有产业受到国外竞争压力威胁的现象 叫做 反回头效应 如果后起国善于把握好时机 就能在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的循环中缩短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