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上学期补考历 史 试 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C.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2.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为当时社会所不容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D.都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3.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4.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5.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A.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6.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上述材料表明A.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据科学实验 B.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C.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9.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0.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画家文化素养多元 C.注重追求逼真摹写 D.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社会发展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B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12.中国近代某思想家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13.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14.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15.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6.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A.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17.“既喜爱耶稣, 也喜爱柏拉图; 既尊重教皇的权威,也尊重理性的真理。” 这段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8.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19.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宋明理学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A.B.C.D.20.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两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21.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22.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A嫡长子维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23.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据此可知清朝朝代科数八旗举人人数顺治朝2112康熙朝16635乾隆朝271090A儒学影响得以扩展B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24.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时期的战略文化 材料二 美国全球战略经历了大陆扩张、海外扩张、全球争霸和全球称霸四个阶段。在这四个过程中,美国人的战略选择在不同的国际体系下受其战略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美国战略文化特色。 美国全球战略演变 时间阶段美国历史分期国际体系美国在国际体系的中地位美国全球战略选择17831898年酝酿时期主要是英国霸权下的多极格局从一个北美小国变成地区强国孤立于欧洲事务,进行大陆扩张和亚太扩张18981945年初始形成时期主要是列强争霸时期从地区强国一跃而成世界超级大国对外扩张,开始干涉欧洲事务19451991年全球争霸时期美苏两极格局西方盟主与苏联争霸,全球扩张1991年全球争霸时期一超多强格局世界顶级大国单极霸权护持,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并行摘编自韩瑜从战略文化到战略选择: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规律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盛世时期战略文化的特点和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以后影响美国崛起的因素。据材料一、二,说明对国家崛起战略选择的认识。(11分)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的巨作。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的诗词歌赋不但在表达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世界。自选角度,评述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层次分明)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泰勒斯“万物始于水”;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 )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3分)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2分)孟德斯鸠“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2分)材料四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3)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有哪些?(4分)及其共同精神。(2分)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上学期补考历 史 试 卷 答 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CDDCADBBA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ABABBBBCCAD25【答案】(1)特点:以国内治理为主,民本、农本等思想影响深远;对外力主和平交往,以“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战略文化具有连续性。(6分,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农经济发展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边疆稳定,推动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的构建,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导致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等观念产生,引发战略文化的僵化,致使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屈辱;对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提供了经验和借鉴。(8分) (2)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抓住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不断扩张和争霸;国际格局的变化,原有大国的衰落;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9分,任答三点即可) 认识:国家战略选择,要结合国情,适时调整。(2分)26(12分)答案示例:例一:观点: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构建了我们民族精神史。(3分)论证:春秋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唐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宋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每个史实2分,答三个史实即可,共6分)小结: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史发展的见证和象征。(3分)例二:观点:文学的产生发展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学是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铅山县葛仙山景区旅游公路开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环保达标率
- 技术试题及答案百度
- 防汛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中学纪念九一八事变活动方案5篇
- 礼仪服务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
- 防暑降温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 广告策划品牌整合与传播
- 金融工程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研究
- 销售人员安全培训
- 十二星座知识及性格课件
- 2025年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
- 铁路干部应聘面试题及答案
-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新品推广计划跟进表
- 2025年志愿者服务日知识竞赛考试指导题库150题(含答案)
- K3ERPwise老单开发手册
- 诊断学黄疸课件
- 企业破产流程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