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八).doc_第1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八).doc_第2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八).doc_第3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八).doc_第4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周练(八) 2008.11.19一、默写(15分)1、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2、善始者实繁, 。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4、怨不在大, ;载舟覆舟, 。5、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6、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择善而从之7、 ,但顺吾性而已。8、士志于道, ,未足与议也。9、古人以俭为美德, 。10、顾人之常情, ,由奢入俭难。11、为虺弗摧,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0分)1、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种树郭橐驼传 ( )2、走卒类士服训俭示康 (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 ( )4、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咏史 ( )5、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训俭示康 ( )6、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 ( )7、会数而礼勤训俭示康 ( )8、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 )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 )10、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病梅馆记 ( )11、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 ( )12、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 ( )13、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 )14、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蔺相如列传 ( )15、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 ( )16、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17、腰若流纨素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1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石钟山记 ( )19、靡计不施,迄无济促织 ( )20、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 )21、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 )22、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 )2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2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 )25、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 )26、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 )27、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2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 ( ) 29、成仓猝莫知所救促织 ( )30、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 )31、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诸子喻山水 ( )32、百计营谋不能脱促织 ( )3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 )3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 )35、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陈情表 ( )36、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 )37、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3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 )3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 )40、不拘于时师说 ( )三、文学常识(10分)1、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 ,同时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2、瓦尔登湖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3、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 作家,他创作的 被称为法国社会的 ,请写出其中的两部 、 。4、历史剧关汉卿的作者是 ,作者与聂耳、洗星海、张曙等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的 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5、鲁迅原名 ,是中国现代文学家、 、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 、散文诗集 、散文集 、杂文集 、 等。四、语段训练(35分)(一)、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4题(15分) 不第后赋菊 题菊花 黄巢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飒飒西风满园栽, 我花开后百花杀。 蕊寒香冷蝶难来。 冲天香阵透长安, 他年我若为青帝, 满城尽带黄金甲。 报与桃花一处开。 1、黄巢的这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 ;从题材看都是 。(2分)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最能表现这些特征的陶渊明诗中的名句是 , (2分)3、这两首都是黄巢的菊花诗,但前一首说“我花开后百花杀”,后一首说“报于桃花一处开”是否相互矛盾?请从这两首诗的内容上加以适当的评说。(5分) 4、试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对这两首诗作一赏析。(6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10题(20分)游黄溪记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隆。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齗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铿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帮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注释】黄溪:又名黄江,位于湖南永州市东。膏渟:(水)像膏汁一样汇聚无波。渟,水不流动。黄皇室主:王莽的女儿,嫁汉平帝,平帝崩,被尊为皇太后,王莽篡位,改称黄皇室主。5、本文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作者柳宗元,字 ,与韩愈共同发起了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 ) (2)侧立千尺 ( )(3)黄与五声相迩 ( ) (4)后稍徙近乎民( )7、本文中与“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中的“至”意义相同的三个字是 、 、 。(3分)8、下列加点词与“死乃俎豆之”中的“俎豆”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劳师以袭远 C、乃使其从者衣褐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的游记善于通过对山水的出奇幽静的描写,含蓄地表现自己谪居南荒而抑郁难伸的情怀。游黄溪记中黄溪的山水,就有作者这样的寄托。 B、文章用四幅画面描摹黄溪初潭的美景:一写高山如剖瓮,二写潭水似黛膏,三写日影若白虹,四写石下有鱼儿,全用比喻,手法神奇,蔚为壮观。 C、末段写黄神传说不吝笔墨,黄神似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对黄神择“深峭”之地潜居下来,还能“有道”“安民”,颇有赞美,用意耐人寻味。 D、游黄溪记处处体现一个“游”字,作者移步换形,饱览山水,着笔处并不忘里程的记录。这类文字看似平常,却使读者有亲历其境的感受。10、本文第二段是按照怎样的游览路线来写黄溪景色的?哪几处是描写的重点?(5分) 高三语文周练(八)(答案) 2008.11.19一、默写(15分)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5、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6、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7、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9、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10、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1、为虺弗摧,为蛇若何。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0分)1、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种树郭橐驼传 ( 像 )2、走卒类士服训俭示康 ( 大都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 ( 背离 )4、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咏史 ( 下垂的样子 )5、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训俭示康 ( 使竖立 )6、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 ( 订立、制定 )7、会数而礼勤训俭示康 ( 礼意 )8、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 有利的形势)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 锋利 )10、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病梅馆记 ( 酷烈 )11、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 ( 功业 )12、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 ( 烧 )13、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通“裂”分裂)14、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位次 )15、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 ( 施令 )16、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美好 )17、腰若流纨素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流动 )1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石钟山记 ( 混杂 )19、靡计不施,迄无济促织 ( 无、没有 )20、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 退却 )21、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 称呼 )22、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 说出名字 )2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着、面向)2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 脸面、表情 )25、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 使鸣 )26、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 照明 )27、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守 )2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 ( 使命 ) 29、成仓猝莫知所救促织 ( 不 )30、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 同“暮”晚上)31、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诸子喻山水 ( 没有人 )32、百计营谋不能脱促织 ( 谋求、谋划 )3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 才 )3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 竟、竟然 )35、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陈情表 ( 在家中 )36、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 通“纳”,接纳、使进入)37、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沿袭 )3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 通过、经由 )3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 比 )40、不拘于时师说 ( 被 )三、文学常识(10分)1、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时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沉沦 。2、瓦尔登湖的作者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3、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请写出其中的两部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4、历史剧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作者与聂耳、洗星海、张曙等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5、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等。四、语段训练(35分)(一)、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4题(14分) 不第后赋菊 题菊花 黄巢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飒飒西风满园栽, 我花开后百花杀。 蕊寒香冷蝶难来。 冲天香阵透长安, 他年我若为青帝, 满城尽带黄金甲。 报与桃花一处开。 1、黄巢的这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 近体诗(绝句);从题材看都是 咏物诗 。(2分)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最能表现这些特征的陶渊明诗中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分)3、这两首都是黄巢的菊花诗,但前一首说“我花开后百花杀”,后一首说“报于桃花一处开”是否相互矛盾?请从这两首诗的内容上加以适当的评说。(5分) 不矛盾。前一首是黄巢“不第后”赋菊,“我花开后百花杀”表现出他不甘失败,决心在下一次的应试中技压众芳,一鸣惊人,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后一首是黄巢作为一个起义领袖,决心改变受冷遇的现状,憧憬起义胜利后能称王称帝,从新安排山河的美好理想和豪情壮志,在顽强的性格中透露出反叛的精神。 4、试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对这两首诗作一赏析。(5分)这两首诗都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以及想象和联想的手法。前一首用“花开”,“冲天香阵”,“黄金甲”象征诗人一鸣惊人,金榜题名。其中“黄金甲”既让人联想到皇榜,又让人想到黄菊花,更让人联想到黄巢,很是巧妙。后一首用“满园栽”写菊花的多和普通,用“飒飒西风”写菊花的处境恶劣,用“蕊寒香冷”写菊花自身条件之差,用“蝶难来”写菊花受到冷落。这些形象都象征了黄巢作此诗时的境况,也为后两句诗的抒情言志蓄势。前一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要金榜题名的决心,后一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宏伟理想和豪情壮志。 (一)黄巢诗不第后赋菊鉴赏: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诗歌注释: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二)黄巢诗题菊花鉴赏: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10题(21分)游黄溪记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隆。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齗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铿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帮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注释】黄溪:又名黄江,位于湖南永州市东。膏渟:(水)像膏汁一样汇聚无波。渟,水不流动。黄皇室主:王莽的女儿,嫁汉平帝,平帝崩,被尊为皇太后,王莽篡位,改称黄皇室主。5、本文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发起了古文运动。(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计算) (2)侧立千尺(在一旁)(3)黄与五声相迩 (近) (4)后稍徙近乎民(迁移)7、本文中与“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中的“至”意义相同的三个字是 之 、适 、 极 。(3分)8、下列加点词与“死乃俎豆之”中的“俎豆”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劳师以袭远 C、乃使其从者衣褐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柳宗元的游记善于通过对山水的出奇幽静的描写,含蓄地表现自己谪居南荒而抑郁难伸的情怀。游黄溪记中黄溪的山水,就有作者这样的寄托。 B、文章用四幅画面描摹黄溪初潭的美景:一写高山如剖瓮,二写潭水似黛膏,三写日影若白虹,四写石下有鱼儿,全用比喻,手法神奇,蔚为壮观。( “日影若白虹”概要有误,细读原文,应是溪水与日光相互作用的结果;“全用比喻”是以偏概全,“石下有鱼儿”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