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设计.pdf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设计.pdf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设计.pdf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设计.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设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陌而网芝器量 姜 兰0 诫1 9 帅 1 文章编号 t 6 7 1 4 5 9 8 l2 0 1 1 o l 一0 0 1 7 一0 3中田分类号 T P 2 7 4文献标识码 B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设计 代杰1 樊瑜瑾1 张学丽2 孙宏德3 1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 T 程学院 云南昆明 6 5 0 0 9 3l2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6 5 0 2 2 4I 3 昆明昆开专用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昆明 6 5 0 1 0 6 摘要 为了实现对机床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l 系统采用高性能的A V R 单 片机对编码器的两相位置信号进行鉴相及四倍频处理 然后通过M C S 一5 2 单片机的T 2 计数器进行硬件计数 同时使用M C S 一5 2 单片机 的串行端u 将位置数据传送至上位P C 机中I 采用V B 6 0 软件设计上位机的监控界面 实时动态显示各种编码器的位置数据I 试运行结 果表明 该设计不仪电路简单 且计数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 达到1 5 0 k H z 适用于各种位置及角度检测场合 关 词 光电编码器 四倍频IA V R 单片机lM C S 一5 2 单片机I 串行靖口IV B 6 0 D e s i g no fP h o t o e l e c t r i cE n c o d e rP o s i t i o nM e a s u r i n g S y s t e mB a s e do nS i n g l e c h i p D a iJ i e l F a nY u j i n l Z h a n gX u e l i 2 S u nH o n g d e 3 1 K u n m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K u n m i n g6 5 0 0 9 3 C h i n a 2 Y u n n a nS c i e n c e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l l e g e K u n m i n g 6 5 0 2 2 4 C h i n a 3 K u n m i n gK u n k a iS p e c i a l i z e dC N CE q u i p m e n tC o L t d K u n m i n g6 5 0 1 0 6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r e a lt i m em o n i t o r i n go ft h er u n n i n gs t a t eo fm e c h a n i c a le q u i p m e n t ap h o t o e l e c t r i ce n c o d e rp o s i t i o nm e a s u r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s i n g l e c h i pi sd e s i g n e d T oa c h i v eh i g h e s tc o u n t i n gr e s o l u t i o na n df a s t e rc O u n t i n gs p e e d t h es y s t e mu s eA V Rs i n g I e c h i pt o a c c o m p l i s ht h ep h a s ed e t e c t i o na n dq u a d r u p l ef r e q u e n c yi nt h ef r o n t e n dc i r c u i t u s et h e1 6 一b i tc o u n t e rT 2o fM C S 一5 2s i n g l e c h i pt o c o u n t M e a n w h i l e t h ep o s i t i o nd a t ai sb e i n gs e n tt ot h eu p p e rP Ct h r o u g ht h es e r i a lp o r to fM C S 一5 2s i n g l e c h i p U s eV B 6 0s o f t w a r et o d e v i s et h em o n i t o r i n gi n t e r f a c et h a tc a nd y n a m i c a l l yd i s p l a yt h ep o s i t i o nd a t ao fe n c o d e r T h ed e s i g ni sv e r ys i m p l e a n dh a sh i g hm e a s u r i n g a c c u r a c y f a s ts p e e d w h i c ha c h i e v e1 5 0 K H z a n di ss u i t a b l ef o r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p o s i t i o na n da n g l em e a s u r m e n t K e yw o r d a p h o t o e l e c t r i ce n c o d e r q u a d r u p l ef r e q u e n c y tA V Rs i n g l e c h i p M C S 一5 2s i n g l e c h i p s e r i a lp o r t O 引育 目前 对光电编码器的位置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 1 硬件分频鉴相 软件判断计数 23 2 软件分频鉴相 软 件判断计数 3 4 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都大致相同 首先通 过对增量式编码器输出的两相脉冲信号进行分频检相处理 经过分频鉴相处理后分别输出一相正向脉冲与一相负向脉 冲 然后将这两相脉冲接到单片机的计数器端口用程序进行 判断计数 虽然方法一通过硬件来完成分频检相的工作具有 高速可靠的优点但与用软件分频鉴相的方法相比 其硬件电 路的结构却相对复杂 同时 最终这两种方法还是要通过软 件用程序进行判断计数 因此 最终还是对单片机的性能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两种编码器位置检测方法的优点 现介绍一种新 的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 该设计采用软件分频鉴相与硬件计数 相结合的方法 在前端采用高性能的A V R 单片机对编码器信 号进行鉴相及4 倍频处理以达到最高精度的计数分辨率 在计 收稿日期 2 0 1 0 一0 5 1 4 I 修回日期 2 0 1 0 一0 6 2 4 作者简介 代杰 1 9 8 1 一 男 重庆永川人 硕十研究生 主要从 事自动控制技术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方向的研究 樊瑜瑾 1 9 6 2 一 男 云南昆明人 教授 硕七生导师 主要从事自 动控制技术 C A E 及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向的研究 数端通过M C S 一5 2 单片机的1 6 位T 2 计数器进行硬件计数以 实现较高的响应速度 最后 将采集到的位置数据通过串行端 口传送至上位P C 机中通过用V B 6 0 软件开发的监控程序进行 实时动态显示 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是要实现对机床设备中的各种光电编码 器输出的位置脉冲信号进行高速 高精度的计数 然后将得到 的计数值传送至上位P C 机中进行实时动态的显示 所以系统 主要由数据采集与数据传送两大部分组成 而在数据采集部 分 为了同时满足数据采集精度与速度的要求 系统采样用了 软件分频鉴相与硬件计数相结合的方法 软件分频鉴相即是通 过高性能的A V R 单片机对光电编码器输出的的A B 两相位 置脉冲信号进行4 倍频与辨向处理I 硬件计数则利用了M C S 一 5 2 系列单片机T 2 计数器的计数脉冲与计数方向端口进行硬件 计敦 在数据传送部分 同样利用了M C S 一5 2 单片机的串行 蝴口通过R S 2 3 2 端口向上位P C 机传送位置数据 系统的总体 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 2 编码器工作原理 2 1 编码器输出信号 通常情况下编码器的输出波形如图2 所示 当编码器动作 时将产生A B 两栩脉冲信号 且A B 两相信号的波形完全 相同 仅是存在9 0 相位差 编码器的运动方向分为正负两个 中华测控圈 c h i n a m c a c o m 万方数据 1 8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1 9 卷 午H 脉冲几几 B 相脉冲几几 气晶光橱尺一7 l 凸d 旋紫船 自d 困刊圆 图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位置计数值 R S 2 3 2 上位P c 机 方向 正方向运动时对应的脉冲输出波形对应图1 从左向右的 波形 负方向运动时对应的脉冲输出波形对应图1 从右向左的 波形 2 2 鉴相及四倍频计数原理 鉴相及四倍频计数原理图如图3 所示 在编码器单方向运 动过程中 每个周期A B 两相信号总存在四次电平状态的改 变 并且 A B 两相电平状态改变的顺序总为 1 0 一1 1 一o l O O l O 因此 在一个周期的信号中可根据A B 两相的4 种电平状态的顺序变化对位置脉冲进行细分计数及四倍频计 数 同时 根据A B 两相电平的变化顺序来判断编码器的运 动方向 H 相L H 嘲L 图2 编码器输出波形图3 鉴相及四倩频计效原理图 3 位置检测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系统中一路编码器位置检测电路的硬件电路图如图4 所 示 编码器输出的A B 两相位置脉冲信号首先接人A V R 单 片机A T m e g a l 6 的P B 端口 在A V R 单片机中通过鉴相及四 倍频程序将A B 两相位置脉冲信号转换为一相计数脉冲信号 中华测控罔 c h i n a m c a C O I l r l 与一相计数方向脉冲信号 然后冉将这两相信号接入到M C S 一 5 z 单片机的T 2 计数器的相应端口 最后将位置数据通过 R S 2 3 2 串口传送至上位P C 机中 由于M C S 一5 2 单片机的串 行端口工作在1 v r I 电平与R S 2 3 2 端口电气性能不匹配 所以 系统采样了M A X 2 3 2 E P E 芯片来完成电平信号的转换 3 1 鉴相 四倍频程序设计 为了达到较高的计数频率 系统采用了A t m s e 公司生产 的A t m e g a l 6 单片机作为鉴相及四倍频处理芯片 A T m e g a l 6 单片机是基于增强的A V RR I S 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结构的 低功耗8 位C M O S 微控制器 s 由于其先进的指令集以及单 时钟周期指令执行时间 其数据吞吐率高达1M I P S M H z 与 传统的M C S 一5 1 系列单片机相比 采用相同的外部时钟时 A V R 单片机的指令执行速度是其1 0 倍以上 对编码器的A B 两相信号进行鉴相及四倍频处理的方法 为 在硬件连接上 将A t m e g a l 6 单片机的P B 端口的P 0 及 P B 1 端口分别与编码器的A B 两相信号线相连 而P B 端口 的其余端口则全部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由此 P B 端口的读数 值便能直接反应出A B 两相电平的4 种组合状态值 即A B 两相电平的 l0 l1 0l 00 状态分别对应P B 端口的值为2 3 1 0 在软件程序上 则是不断采样P B 端 口的值 通过P B 端口值的变化顺序来判断进行加计数或减计 数操作 鉴相及四倍频程序流程图如图5 所示 3 2I 2 计数器计数设计 系统利用了M C S 一5 2 单片机的T z 计数器端口对A V R 单 片机发出的计数信号进行硬件计数 芯片选用了A t m e l 公司 生产的A T 8 9 S 5 2 单片机 A T 8 9 s 5 2 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 高 性能 C M O S 8 位微控制器 6 使用A t m e l 公司高密度非易 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 与工业8 0 C 5 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 容 当A T 8 9 S 5 2 单片机的T 2 计数器作工作在上下计数模式 时可直接对A V R 单片机输出的计数信号进行硬件计数 其计 数原理为 A T 8 9 5 2 芯片的T 2 E X 引脚 P 1 1 端口 控制着 计数的方向 T 2 E X 上的一个逻辑1 使得T 2 计数器向上计数 T 2 E X 上的一个逻辑0 使得T 2 计数器向下计数 由于 A T 8 9 S 5 2 单片机的计数脉冲来自单片机内部 由振荡器经1 2 分频后提供且检测一次跳变最少需要两个机器周期 所以其计 数的最高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 2 4 在该系统中为了同时满 足串行通信时钟频率的要求 选用了震荡频率为2 2 1 1 8 4 M H o 图4 系统硬件电路图 万方数据 第1 期代杰 等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佗置榆测系统设计 1 9 二次采样P B 峭口k 一 l 初次采样值为2 初次采样值为3f 初次采样值为lI 初次果样值为 商离南翻去商离离 肉肉向姗訇肉高肉 J r工J r上上上上J r 豳5 鉴相及四倍频程序流程图 的外部晶振 因此T 2 计数器的理论最高计数频率约 为9 0 0 k H z 在硬件接口电路上 把A t m e g a l 6 单片机的P C 0 口 作为控制T 2 计数器的计数方向信号与A T 8 9 S 5 2 单片机的 P 1 1 口相连 将A t m e g a l 6 单片机的P A 0 口作为计数脉 冲信号的发生端与A T 8 9 S 5 2 单片机的P I 0 口相连 采样用T 2 计数器的优点在于 1 T 2 计数器为硬件 计数 其计数频率较快 Z 在其计数过程中不占用C P U 程序扫描执行周期 因此 在T 2 计数器工作的同时可利 进行数据传送等其他工作而不会影响T 2 计数器的计数 3 3 单片机与上位P C 机通信设计 单片机与上位P C 机的通信通过M C S 一5 2 单片机的串 行端口来实现 在硬件连接上将各路数据采集电路中的 A T 8 9 S 5 2 芯片的串行数据接收端口 R X D 与上位P C 机 R S 2 3 2 的数据发送端口 T X D 相连 将A T 8 9 S 5 2 芯片 的串行数据发送端口 T X D 与上位P C 机R S 2 3 2 的数据 接收端口 R X D 相连 在通信方式上系统采样了 主机一从机 模式的通 信方式 及将上位P C 机作为发出通信命令的主机端 而 A T 8 9 S 5 2 作为响应主机命令的从机螭 上位P C 机的监控程 序启动后以1 0 m s 为周期循环向各路数据采集电路的 A T 8 9 s 5 2 单片机发出数据读取命令 在通信中 主从机都采 用了长度为6 字节的通信数据报文 通信数据报文格式如图 6 所示 尘婴工塑 匝匠乜 工堑妇 报文1 Il 报文I 固定 三 T 2 计数量 和校验 固定 固定lI 和校验I 固定l 格式I 字节f 计敛值I 格式l 3 4 位置测量系统的软件实现 系统中采用V B 6 0 作为编程软件开发位置检测系统的监 控程序 7 如图7 所示 是应用该位置检测系统为昆明昆开专 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液压母线折弯机动态监控系统的上 位P C 机监控界面 监控界面左边的两块扇形图能动态地反应 母线折弯加T 中两支旋转编码器采集到的母线折弯角度的变 化 同时监控界面中间的条状图形能反应出光栅尺采集到的凸 模的当前位置值 4 结语 该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采用软件分频鉴相 硬件计数的方 式 不仅使电路极为简化 而且实现了较高的精度与响应速 度 在A V R 单片机外部振荡器频率为1 6 M H z 的情况下 其 鉴相及四倍频处理程序在A V RS t u d i o4 软件下调试结果表明 程序执行一次计数判断的周期为6 3 3 u s 及理论上系统的四 倍频计数响应频率约为1 5 0 k H z 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该设计 不仅电路简单 且计数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 适用于各种位置 及角度检测场合 图7 检测系统的动态监控界面 考文 1 金锋 卢杨 王文松 等 光栅四倍频细分电路模块的分析 与设计 J 北京理T 大学学报 2 0 0 6 2 6 1 2 t1 0 7 3 1 0 7 6 2 郭耀华 马军爽 李连山 光电编码器在钢板宽度剪切系统中的 应用 J 传感器与徽系统 2 0 0 7 2 6 6 8 7 8 9 3 王子博 编码器四倍频电路的单片机高速算法设计 刀 控制与检 测 2 0 0 7 1 1 l7 3 7 8 F 4 黄向慧 基于W 7 7 E 5 8 单片机无抖动误差深度测量系统 J 煤 矿机械 2 0 0 6 2 6 7 l1 3 3 1 3 5 5 张军 宋涛 A V R 单片机c 语育程序设计实例精粹 M 北京t 电子工业出版杜 2 0 0 9 6 宋浩 田丰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 社 2 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