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doc_第1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doc_第2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doc_第3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doc_第4页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聚落的发展过程;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城市出现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不同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交通与城市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了解和区别各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城市化的含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记住: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乡村和城市的出现分别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理解: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城市的区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 能力目标(1) 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利用有关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 阅读统计图表和地图,处理地理数据的能力;(3) 利用“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4) 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调查分析本地区存在的城市化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调查你所居住地区发展、规划情况,找出合理的地方及存在的问题,加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二、学习建议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突出知识的联系性:一是知识的纵向联系,教材从时间的发展变化,介绍了从古到今人类居住地的演化过程及区位因素;二是知识的横向联系,介绍了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居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区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城市化的产生、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产生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如何去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你应该用一种动态的观点去学习,结合书上的图表等图象知识和地理数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自己从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利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目标检测A组(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即房屋的集合体 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C聚落主要指乡村而不包括城市 D各种住宅、商店、仓库等都是聚落,而道路、广场、公园、运动场等均不是聚落的范 畴。2有关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B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乡村聚落就已稳定下来C乡村聚落阶段先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D已发现的村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上游地段3人们由穴居到半固定的原始棚居到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乡村聚落,主要是由于A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环境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为了躲避自然灾害 D家族的不断壮大4 对聚落的外部形态有深刻影响的是A居住在其中的人群种族 B当地的风土民情C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D当地地理环境5 在外部形态上呈带状的村落一般分布在A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B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C高原地区 D盆地地区6.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所以不适宜发展城市 B我国城市大部分位于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C山区城市一般都河谷谷地或比较开阔的高地分布 D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7.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气候干旱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D高纬度寒冷地区8.从气温条件分析,世界城市集中分布的纬度是 A中低纬度 B中高纬度 C高纬度 D低纬度9.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A两条河流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10.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河流为城市提供主要水源 河流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河流对城市安全防卫有利 河流沿岸都形成冲积平原 A B C D 11都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是A巴西利亚 华盛顿 大庆 抚顺 B伯明翰 匹兹堡 大同 鹤岗C开滦 鞍山 包头 阿伯丁D约翰内斯堡 攀枝花 玉门 曼彻斯特12下列国家首都只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是A东京 伦敦 B柏林 曼谷C伊斯兰堡 巴黎D巴西利亚 华盛顿13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是A济宁 B株洲 C杭州 D扬州14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15世界城市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界线是:A 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B 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C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D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A B C D 17. 有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B 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C 中国的大庆、玉门、大同、开滦、英国的阿伯丁都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D 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1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原因是( ) 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减少。B 发达国家人口逐渐减少。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增多。D 194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0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交通拥挤,房屋集中,绿地面积小。B 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C 城市生态系统缺少足够的分解者。D 城市数量过多,拥挤不堪。21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 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C 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 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22下列关于城市化及其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B西方大城市的许多人居住在郊区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低于发达国家D、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过大(二)双项选择题1 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聚落无不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世界上的聚落都在成长 聚落也对当地地理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发生作用 聚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A. B. C. D. 2关于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居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是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C较早的村落都形成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所以很不稳定D较早的村落一般都建在当时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方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B.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C.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形成D.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下列有关城市兴衰变化连线正确的是A筑波-作为政治中心而兴起B扬州-因大运河河道淤塞,航运不畅而衰落C株洲-因铁路枢纽而发展D郑州-因当地石油产业的发展而兴起5世界城市化的标志是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B.城市人口增加,其比重在总人口比重中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6关于世界城市化问题的论述,那一种是正确的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规模不断增长。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7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移动的原因: A在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农产品满足不了城市需要。 C市区环境优雅,但供水紧张。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的发展。(三)综合题1 读下面图6-1“河流与区位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2)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3)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在我国与丙城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有长江沿岸的特大城市 , 。 (4)丁城市的区位优势为 ,因此,它既是 又是 。 (5) 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2图6-2分别为A、B、C两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两城市中先形成的应是 ,后形成的应是 。(2)城市A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3)城市B重要的工业部门主要有 。3读图6-3“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列表比较我国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时间特点主要原因1950至1960年1960至1980年1980年至今(2) 与日本比较,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 。(3) 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 发展水平。B组(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 通过以上所述回答: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 A 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2.下列城市中因居住条件原因而分布于高原上的是A重庆 B包头 C西安 D墨西哥城3.有关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湿或过干一般均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B在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差,所以没有大城市的分布 C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数量大,需水多,所以城市最好建在雨水丰沛的热带雨林地区 D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分布与气温有关,而与降水关系不大4.影响上海、天津、广州三城市分布的最主要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海运便利 D河流入海口附近5影响石家庄、梵蒂冈、大庆、堪培拉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交通,自然资源,地形,宗教B宗教,政治,自然资源,交通C交通,宗教,自然资源,政治D地形,宗教,交通,政治6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说明了A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多少,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很大影响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很大影响C军事因素对城市分布及发展的影响D宗教因素对城市分布及发展的影响7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城市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B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C 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 的区位因素D 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8 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别 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9下列关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 )A 为方便工人上下班,工厂应多建在居民区及周围。B 为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城市中心区应建大型森林公园。C 避免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工厂过多,应将大城市部分人口、工厂等向郊区分散。D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市区应多建高速公路和铁路。10 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 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C 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D. 城市生活、生产和交通排放出的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的建设方针已明确为:A.郊区小城镇要迅速发展。B.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限制重工业发展以避免城市的职能过于集中。C.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和交通中心,使城市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D.进一步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发展,促进郊区小城市发展。(二)双项选择题1.有关城市的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C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上游 D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且城市的发展水平低2.关于河流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一些主要河流两岸常分布许多城市,越向下游城市越密 B城市邻河分布只是考虑有便捷的水运条件 C 河流发源地是沿河城市区位类型之一 D许多古代城市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军事防卫3.下列关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和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高原地区 B 河流的入海口和发源地的位置都是建城的最佳地点 C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道发育壮大起来的 D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我国多数城市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地区4有关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发展中国家B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 近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超过半数D 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小城镇(三)综合题1读下表和下图6-4,完成下列要求: 年 份1960年1980年2000年发达国家总人口(亿)101215城市人口(亿)12811城市人口百分比(%)156772发展中国家总人口(亿)203345城市人口(亿)3620城市人口百分比(%)152044(1)发达国家人口变化的情况是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的情况是 ;两类国家相比, 国家人口增长快。(2)发达国家人城市口比重变化的情况是 ;发展中国家人城市口比重变化的情况是 ;两类国家相比, 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3)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情况是 。 (4)由上可知,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是 。(5)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有那些? , 。 (6)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有_(选择填空).A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B。绿化面积减少C垃圾不能及时清运 D。大气污染E失业率上升 F。水污染 2读北京市规划市区工业分布图6-5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6-5据中央电视台2002年3月20日报道:到2005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要达到40%,并初步形成地域工业新布局。届时,四环路以内将成为工业营销、研发机构及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和对外交往窗口;四环路沿线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郊区县产业将被建设成为现代化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北方微电子基地、中关村软件基地等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将在北京落户。到2008年,北京市工业布局将从建国初期形成的以冶金、石化、煤炭为主的400多个种类变成以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都市型工业。 (1)城市中心区工业数量多,且与居民区交错分布,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至少回答两项)。 (2)石景山工业区的钢铁电力工业、垡头的炼焦工业、大郊亭的化学工业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自然条件明显不足的有:_(选择填空)。 A洁净的空气 B。淡水资源 C适合建筑的土地 D。矿产资源 (3)北京市进行工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形成地域工业新布局,带来的好处有:_(选择填空). A减少资源的消耗量B分散了北京市的工业污染源C节省劳动力和占地空间D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 E减少了北京市区环境污染 F促进了耕作业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