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综合布线方案与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学院综合布线方案与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学院综合布线方案与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学院综合布线方案与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学院综合布线方案与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一 需求分析 1 二 布线方式 2 三 布线依据 2 四 设计原则 3 五 布线系统 4 一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4 二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6 三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7 四 干线子系统 8 五 设备间子系统 中心机房 8 六 建筑群子系统 10 六 布线拓扑图 11 七 设备选择 11 八 结构化布线系统实施方案 13 一 工程安装程序 13 二 工程安装规范 13 三 环境建议 13 四 工程实施细则 14 1 设备安装 14 2 缆线敷设 14 3 缆线的终端 15 五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要点 15 1 工作区子系统 15 2 水平布线系统 15 3 主干线缆布放 16 4 设备子系统 16 九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测试 16 一 布线系统测试方法与手段 16 二 双绞线系统的测试 18 三 光缆系统的测试 20 十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验收 22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 一 需求分析 华夏学院校区内有教学楼一栋 实训楼一栋 教学楼呈一字型 长约 120 米 宽约 20 米 有 5 层 每层大约具有 21 个房间 层 高 3 5 米 每个房间长大约 10 米 宽大约 9 米 走廊约 2 米 主配线间设在 3 楼 321 示意拓扑如下 教学楼有 40 个实验室 40 个教室 每 5 个办公室为一个系所有 共 6 个系 其余为行政 办公室 实训楼呈一字型 长约 120 米 宽约 20 米 有 6 层 每层大约具有 21 个房间 层 高 3 5 米 每个房间长大约 11 米 宽大约 7 5 米 走廊约 2 米 主配线间设在 3 楼 321 示意拓扑如下 教学楼有 40 个实验室 40 个教室 每 5 个办公室为一个系所有 共 6 个系 其余为行政办公 室 实训楼与教学楼相距 100 米 电缆布线沟为 500 米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2 需求分析 1 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主配线间 2 每个房间具有 2 个信息点 管理系统采用超 5 类信息模块 超 5 类 24 口配线架 相连 布线系统采用超 5 类双绞线 楼宇之间采用 8 芯光线相连 二 布线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息息相关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应 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一种需求 而结构化布线是网络实现的基础 是现今和未来计 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有力支撑环境 所以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所 使用的网络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新趋势 避免硬件资源的冗余和浪费 以便充分发挥综合 布线的优点 考虑各子系统联接及管理上的方便 根据其实际情况和信息点的分布及信息中心所 在的位置 将设置一个管理间 计算机中心 每楼层均以管理间为接入点 采用星型拓 扑结构 将各使用点接入计算机中心 数据使用点线缆采用超五类 8 芯非屏蔽双绞线 连接到管理间的超五类 24 口模块化配线架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针对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的 这也就表明它可以满足 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与通信的要求 包括 1 模拟与数字的语音系统 2 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 3 传真机 图形终端 绘图仪等需要传输的图像资料 4 电话会议与安全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 5 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 结构化综合布线可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 通信以及建筑物自 动化系统设备的配线要求 由于综合布线是一套综合式的系统 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 电缆与配线端子板 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以供语音与数据的传递 可不考虑各 种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三 布线依据 针对本工程的需求 本设计符合国际国内各种最新标准 ANSI TIA EIA 568 A TIA EIA 568 B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3 ANSI EIA TIA 569 ANSI EIA TIA 606 EIA TIA TSB 36A EIA TIA TSB 40A EIA TIA TSB 75 ISO IEC 11801 CECS 72 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89 97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42 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YDT2008 93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充分保证综合布线网络高速 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 能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 展 实现数据通信 语音通信和图像传递 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缆线外 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 以方便 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 很容易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能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 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终端或微机设备 以及话音设备 能够支持以太网 高速以太网 令牌网 ATM FDDI ISDN 等网络应用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 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 以便将来有更大发展时 很容易将设备扩展进去 实施布线系统建设的结果不仅仅可以满足今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 而且可以在此系 统的基础上扩展更多的应用和设备 本设计充分考虑今后用户数量增加及对通信带宽需 求增大的情况 经济性 经济性 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网络系统的管理费用比传统计算机网络降低 50 同时 因为模块化的结构 大大减少日后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所选择的布线 产品在设计时考虑了用户的承受能力问题 在经济性上有了着重的考虑 并通过减少流 通的中间环节和公司的运行成本降低产品的造价 为用户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最优性能 价格比的产品 四 设计原则 开放性 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 以利于系统互联或扩展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4 标准性 采用标准化的设计 选用标准化的产品 成熟性 以实用为目的 采用成熟的经过工程检验的先进技术 先进性 采用国际 国内流行的先进技术 适应技术发展需求 扩展性 在设计布线系统时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充 升级能力 保密性 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本楼的特殊地位 在设计时采取严格的保密 安全 和可靠性措施 模块化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管理维护的可视化 层次化及控制的适时性 真正做 到系统所有资源一目了然 五 布线系统 根据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思想 本设计方案包括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系统划分成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建 筑群子系统等六个模块进行设计 依据 90 米水平布线标准 从设备间引线到最远点的 XXX 房间 刚好不超过 90 米 所以取消管理间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 减少管理间占用 节省垂直布线投资 并且 方便网络管理 一 工作区子系统 一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的设计 所谓工作区就是一个独立的需要终端设备的区域 工作区终端包括电话 计算机等 设备 工作区由终端设备及其连接到水平子系统信息插座的跳线 或软线 等组成 工 作区的终端设备通常可用跳线直接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相连 在工作区中对信息插座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5 跳线和适配器都有具体的要求 根据已掌握的用户需求 每个房间共有个 2 信息点 分别在房间的东西两侧墙面 信息模块的采用超 5 类 Cat5E UTP RJ 45 加单孔面板 为用户提供一个 ISDN 标准的 RJ 45 通用信息出孔 连接水平子系统及各工作区端接的设备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管理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 信息插座全部采用符合 EIA TAT568 标准的超五类 RJ 45 模块 所以水平线走廊内用 PVC 塑料线槽保护 穿墙用 PVC 塑料线槽保护 RJ 45 信息插座由信息模块 面板和防尘盖做成 符合国际 国家标准 信息点采用明装方式 如果附近有强电插座 则两插座间距离应保持 20cm 信息模 块的卡接均执行 EIA TAT568 标准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一般为 m n n 3 其中 m 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 信息点的总量 n 3 为富余量 跳线要求 1 工作连接信息插座和计算机间的跳线应小余 5 米 2 跳线可定做或现场压接 一条链路需要两条跳线 一条从配线架跳接到交换设 备 一条从信息插座连接到计算机设备 用电配置要求 在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时 每组信息插座附近宜配备 220V 电源三孔插座 为设备供电 其间距不小于 10cm 安装信息插座 RJ 45 与其旁边电源应保持 20cm 的距离 且保护 地接与零线严格分开 工作区子系统如图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6 信息插座 20 cm 电源插座 地面 30 cm 工作区信息插座与电源的布局 二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二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水平子系统主要是实现信息点和设备间子系统的连接 水平子系统拓扑结构为星形 拓扑 水平干线的设计包括水平子系统的传输介质与线管等部件集成 强弱电线缆之间 相距 20CM 不交叉 防止强电干扰弱点信号 线缆采用超五类 8 芯非屏蔽双绞线 连接到管理间的超五类 24 口模块化配线架 所有线缆采用 TC 20 的 PVC 管材进行暗埋处理 由于线缆敷设在地板下面 既不影 响美观 又无须考虑其荷重 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均较方便 操作空间大 劳动条件好 线管 信息插座 双绞线长度 水平布线子系统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该系统是从各个中间配线间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7 IDF 出发连向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 采用超五类非屏蔽 4 对双绞线 能够提供标准超 五类以上的性能 水平线缆的长度不可以超过 90 米 为了避免电缆路由电磁的干扰 电 缆的敷设要适当远离电缆线 一般情况下 在布线系统设计中 信息点模块到楼层配线架的实际长不能超过 90 米 余下 10 米作为模块至计算机和配线架至计算机交换设备的跳线长 信息点模块到楼层配线架的距离要求如下 水平线缆的长度计算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每箱 305 米 计算中需考虑水平线的实际走线方式 布线损 耗等因素 1 水平线缆的敷设方法 布线系统中 水平线缆从每一个配线箱出发 到每一间需安置信息插座的房间 敷设管 线到信息插座所在的连接盒处 两端需有充足的余量 水平线缆路由采用 PVC 塑料线槽 沿走廊布放 高度根据各楼实际情况的不同 大 约在 2 3 米到之间布放 水平线缆计算 平均线缆长度 L L min L max 2 1 1 2 倍楼高 每箱线敷设的根数 N 305 米 L 取整 所需线缆箱数 M 信息点数 N 取整 三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三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管理子系统是指干线接线间的分配线架 IDF 由交叉连接的端接硬件及快接式跳 线等组成 以实现对信息点的灵活管理 它是所以水平布线的收集中心 与其他配线间 和设备间作联系 通过一些简单的跳线工序来发挥作用 管理间的位置选择 在本方案中每层配置一个配线箱并分别设置于各楼层楼梯附近 的走廊墙壁上 因信息点的不同 配线箱分别采用了 48 线 72 线两种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8 各楼采用墙式配线箱 箱体下沿距离地面至少 1 5 米 系统的接地 确保穿线金属管 金属线槽与桥架之间及各配线架的金属外壳具有良 好的电气连接特性 所有设备应提供接地端接子 由建筑联合接地体上引入配线箱 接 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如果采用到独接地 则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 配线间的管理 根据结构变化布线系统要求 管理配线间应尽量保持无尘土 散热 良好 每个配线箱应设置风扇 符合有关消防规范 配置有关消防系统 每个电源插座 的容量不小于 300W 当配线间有有源设备或计划安装有源设备时 一定要保持配线间的 温度和湿度 配线间温度和湿度要求 数据 温度 5 30 摄氏度 湿度 30 80 建议的最佳温度和湿度为 温度 16 26 摄氏度 湿度 45 65 跳线管理 在所有管理子系统中 跳线管理有一定的规范 交换机间的跳线为快接 式跳线 采用 EIA TAT568B 接线方式 级连时若交换机无级连口 可用交叉线连接 四 干线子系统 四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主馈电缆 干线必须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同时又能适应 今后的发展 本设计中干线为主配线间通过垂直 PVC 塑料管向各层管理间引入 2 3 条超 五类 4 对双绞线 将各层配线间信号传送到终端接口 五 设备间子系统 中心机房 五 设备间子系统 中心机房 考虑各子系统联接及管理上的方便 每栋大楼设置一个设备间 中心机房 设备间 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部分 是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 因为它是外界引入和楼内 布线的交汇点 根据机房建设标准和信息点的分布及 90 米水平布线标准 将设备间设置 在 3 楼 实训楼为 XXX 教学楼为 XXX 每房间均以设备间为接入点 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将各信息点接入设备间 1 1 设备间的位置 设备间的位置 设备间的理想位置应设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路的中间 所以我们建议方在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9 三层 并尽量靠近通信线路的引入房间屋建筑的位置 以便与屋内外各种通信设备 网 络接口及装置连接 通过线路的引入端和设备及网络接口的间距 一般不宜超过 15 米 此外 设备间的上面或附近不应有渗漏水源 不应存放易腐蚀 易燃易爆物品 还要远 离电磁干扰源 设备间的位置应便于安装接地位置 根据房屋建筑的具体条件和通信网络的技术要 求 按照接地标准选用切实有效的接地方式 根据 TIA 569 的推荐标准 结合该房间的实际情况在主 分配线间 还要有供放置设 备的设备柜 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 一般采用铁质或玻璃材料制成 本案采用 19 标准机架 在设备间应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墙角的位置 在柜子上方应装有通风口用 于设备通风 2 2 设备间的大小 设备间的大小 设备间的大小根据建设规模等综合考虑 在设备间应该能安装所有设备 并有足够的施 工和维护空间 其面积最低不应小于 10 3 3 设备间环境要求 设备间环境要求 设备间是安装设备的专用房间 所装设备对于环境要求较高 设备间应有良好的气温条件 要求室温应保持在 10 27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20 80 设备间应按防火标准安装相应的防火装置 使用防火防到门 墙壁应有至少能耐 1 小时的防火墙 地面 楼板和天花板均应涂刷防火涂料 所有穿放缆线的管材 洞孔及 线槽都应采用防火材料堵严密封 设备间的装修标准应满足通信机房的工艺要求 如采用活动地板时 要具有抗静电 性能 在设备间应有可靠的交流 50Hz 220V 电源 必要时可设置备用电源和不间断电源 设备间必须保证其净高 吊顶到地板之间 不应小于 2 55 米 无障碍空间 以便安 装的设备进入 门的大小应能保证设备搬运和人员通行 要求门的高度大于 2 1 米 门宽 应大于 0 9 米 为方便敷设电缆线和弱电系统专用电源线 设备间室内地面宜铺设 600 600MM 抗静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0 电活动地板 其要求应符合 GB6650 86 计算机机房用地板技术条件 顶面宜采用 600 600MM 轻钢龙骨铝扣板吊顶 地板的等效均布荷载大于 5kN 设备间设一般照明 按照规定水平工作面距地面高度 0 8 米处 垂直工作面距地面 高度 1 4 米处被照面的最低照度标准应为 150lx 六 建筑群子系统 六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提供教学楼与实训楼之间布线的连接点 由线缆和配线设备组成 在 建筑群子系统中 为了能进行远距离通信 以及防止雷击对网络设备造成的损坏 采用 室外敷设光纤 光纤敷设有架空和采用地下管道方式两种 架空不利于校园的美观 所以采用地下 管道敷设 由于电缆布线沟为 500 米 设备间设置在教学楼与实训楼的三楼 加上楼层的高度 和备用长度 光纤已经超过 550 米 所以采用 8 芯单模光纤敷设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要求 1 线路路由应尽量选择距离短 平直 并在同户信息需求点密集的楼群经过 以 方便供线和节省工程投资 2 线路路由应选择在较为永久性的敷设 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和与其他管线以 及建 构 筑物之间的最小净敷设 应有一定的间距 以保证通信线路安全 3 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缆线分支到各栋建筑物的引入段落 其建筑方式 应尽量采用地下敷设 如不得已而采用架空方式 包括墙壁电缆引入方式 时 应采用 隐蔽引入 起引入位置选择在房屋建筑的后面等不显眼的地方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1 六 布线拓扑图 教教学学楼楼 实实训训楼楼 TO TO TO TO TOTO TO TO TO TO TO FDFDFDFD 8芯单模光纤 8芯单模光纤 光纤跳线 光纤跳线 38 UTP5eE TC20 38 UTP5eE TC20 38 UTP5eE TC20 38 UTP5eE TC20 38 UTP5eE TC20 38 UTP5eE TC20 42 UTP5eE TC20 42 UTP5eE TC20 42 UTP5eE TC20 42 UTP5eE TC20 42 UTP5eE TC20 8芯单模光纤 七 设备选择 配线架配线架采用 CommScope 超五类非屏蔽 24 口配线架 PM2150PSE 24 带理线环 符合超五类元器件要求 易于操作的布线标识 高密度的 24 端口 双电抗技术改善了信噪比 双绞线双绞线采用 CommScope 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工程双绞线 1053004CSL 高达 150Mhz 的可用带宽 减少插入损耗 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采用 CommScope 全钢防静电地板 中心荷载 1470N 时挠曲率 1 5 系统电阻 10 万到 1 亿 防火阻燃性能 不燃防火性能良好 防水防潮性能 水浸受潮无变形 空调的选购 空调的选购 由于培训中心的楼层面积不是很大 并且要放置 60 台 PC 机器 室内 温度会很高 会影响培训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对整个培训中心的机器设备的寿命有损耗影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2 响 建议进行对楼层制冷 方案就是放置一台空调 鉴于培训中心的整体空间不是很大 选用海尔的 KFRD 70LW Z 型号空调 该空调的特点如下 耐用性 Z 系列机房精密空调关键部件均由世界一流的专业厂家整套提供 整体结构 与进口精密空调如出一辙 品质得以最可靠的保证 能够从容面对 24 小时 365 的高负荷 运行强度 增强型除湿功能 特别设有除湿模式 能够延长除湿过程 除湿能力达 4 6kg h 组合式结构 功能可灵活扩展 您可以 通过增加组数 增加机组的适用范围 通过选择智能新风系统 增加新风功能 与专用空调实现自动联动 并能根据空调运行 状态调整新风量 通过选择电加热器 加湿器的功率 可以改变制热量 加湿量 信息地插信息地插采用 CommScope 双口信息地插 双口模块配置 模块可从前面安装 拆卸 易于打线或更换模块 多种颜色编码设计和端口保护附件 插座面板上兼容的超 5 类标识与图标 满足所有超 5 类规格 双电抗技术改善了信噪比 电源电源采用 APC 2KVA UPS 电源 以下是该种电源的优点 1 UPS 顾名思义 不间断电源 其最重要的功用就是在断电的瞬间 切换到电池 为电脑或者其他电器继续提供电力供应 UPS 是保护硬件用电安全的硬件 2 UPS 另外一个重要功用即是稳压 3 UPS 需要使用要简单 智能化强要高 4 UPS 外观大方 漂亮 机柜机柜采用电磁屏蔽机柜 以下为该款设备的优点 1 能够防止计算机 网络服务器和通讯电子设备在运行中产生机要信息的泄露 2 防止上述设备在运行中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 保证其正常工作 3 轻便 灵活 可靠 节省投资 4 性能很好 磁场 14KHz 70dB 150KHz 95dB 电场 200KHz 50MHz 100dB 平面波 50MHz 1GHz 100dB 微波 1GHz 10GHz 95dB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3 八 结构化布线系统实施方案 一 工程安装程序 一 工程安装程序 安装工程师在工程开始之前 应根据系统工程师的设计绘出详细的工程施工图纸 通过用户审核后交给施工人员布管穿线 同时核对各处电缆总根数与管径是否无误 水平电缆 接线端子 终端盒的编号 应在水平电缆布放前完成 在室内装饰基层作好之后 喷涂装饰之前 安装水平电缆 水平电缆布放时 同时安装好布线盒 对号入座 边装边检查测试 竖井主干电缆布放之前 先安装好总配线室跳线架主控板 竖井电缆布放时按系统图和总配线室编号对号入座 主干电缆 水平电缆布放完毕进行到位调整 系统中的各个部份均采用高品质的材 料及部件 保证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可靠性 从而保障系统端到端的调试运行 二 工程安装规范 二 工程安装规范 布线槽参照建筑施工及商用建筑电信标准 电缆截面积小于管径的 50 线路拐弯采 用 90 度弯 具体桥架及管线规格将根据各楼层的水平及主干电缆数量制作 电缆的最大弯曲角度应小于电缆线径的 10 倍 安装测试将根据系统设计规范进行 三 环境建议 三 环境建议 管理子系统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 它的布放 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 当都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 它主要由各层分设的分配 线间和主机房的主配线间 系统设备间 构成 设备室楼层配线间应尽量满足下面的要 求 室温应保持在 18 至 27 之间 相对湿度保持在 30 至 55 保持室内无尘或少尘 通风良好 亮度足够 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 若采用湿型消防系统 不要把喷头直接对准电气设备 使用防火门 至少能耐火 1 小时的防火墙和阻燃漆 提供合适的门锁 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 尽量远离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 设备间的高度应至少为 2 55 米高度的无障碍空间 门的大小至少为高 2 1m 宽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4 0 9m 地板负重能力至少应为 500kg 平方米 另外 对于布线系统的要求 应在配线间 安装布线硬体的墙壁上覆盖涂有阻燃漆的木板 设备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安装的电气设备 的空间要求 分配线间兼作楼层弱电电信间 即在分配线间内安装各种弱电及电信设备 如 集 线器 HUB 路由服务器 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 10 平方米 若布线系统单独设置分配 线间时 其面积不小于 1 8 平方米 另外 在主 分配线间 还要有供放置设备的设备柜 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 一般采用木质或玻璃材料制成 在设备间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 在柜子上 方应装有通风口用于设备通风 四 工程实施细则 四 工程实施细则 1 1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 对工程中所涉及的机架安装 配线架安装 接线模块安装 信息插座安装 电缆桥 架及槽道安装均应符合中国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国家标准 2 2 缆线敷设缆线敷设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 程式 路由以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平直 不得产生扭绞 打圈等现象 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 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标签书写应清晰 端正和 正确 电源线 信号电缆 对绞电缆 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 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 在交接间 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 3 6m 工作区为 0 3 0 6m 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 5 10m 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6 10 倍 主干对绞线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10 倍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是光缆外径的 15 倍 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 20 倍 缆线布放 在牵引过程中 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 1 5m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5 布置缆线的牵引力 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 80 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 光缆允许的张力 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 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 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 如采用机械牵引时 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 布放环境 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布放光缆时 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 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 15 米 分 光 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 并留有缓冲的余量 又不宜过多 避免光缆出现背扣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及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 CECS89 97 的有关规定 光缆敷设时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 CECS89 97 有关规定 3 3 缆线的终端缆线的终端 缆线在终端前 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 并按顺序终端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 接触良好 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对绞电缆与插接连接应认准线号 线位色标 不得颠倒和错接 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端处屏蔽罩可靠接触 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 蔽罩 3600 圆周接触 接触长度不宜小于 10mm 五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要点 五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要点 1 1 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1 各楼层信息点布点及编号详细情况标注于各楼层平面图上 2 所有信息插座未经注明均为离地 300mm 3 为便于设备接续 建议每个信息插座附近同时配置一个三孔单相电源 2 2 水平布线系统水平布线系统 1 水平电缆包括所有从分线箱 IDF 到信息出口 I O 电缆 依照结构化布线系 统之设计 从分线箱至该标高 I O 口布放所需水平电缆 2 每个双孔信息插座布放两根双绞线 每个单孔信息插座布放一根 3 根据具体情况 确定从弱电竖井分线箱出线走线槽或线管 4 根据信息点具体分布情况 建议信息点较多的地方走线槽 信息点较少的地方走 线管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6 5 线槽引至插座采用线槽 6 两个插座的连接采用 DG20 管 7 插座安装 线路的连接方式视具体情况 采用隔墙暗敷或地面盒 8 水平电缆必须经线槽和线管到点到位 电缆经线槽和线管到预埋合后 要预留 80cm 裕度 9 水平电缆在分线箱 IDF 一侧进入分线箱后要预留半周长裕度 10 每一层面的 水平电缆布放过程中 需要同时在电缆两头加注同一标记 3 3 主干线缆布放主干线缆布放 1 干线电缆布放原则采取从上往下逐层到位的方式 2 干线电缆留长 3 在总配线架 MDF 一侧 电缆从桥架进入机房到达 MDF 后再留 3 05M 长度的裕量 4 在各层竖井分线箱 IDF 一侧 电缆沿桥架敷设至 IDF 从分线箱侧面进孔入箱 余 留 80cm 长度的余量 以做剥皮 5 依照 SCS 综合布线数目参照设计方案 从总配线架至各楼层分线箱 IDF 布放电 缆数目参照设计系统图中所示的数目 6 干线电缆在布放过程中 需同时在电缆两头加注同一标记 贴上标签标识 标识 方法为 DXXX XX 前 4 位表示楼层号 后 2 位表示缆号 例如 第 2 层第一根 100 对电 缆干线编号为 D2 1 4 4 设备子系统设备子系统 总配架 MDF 安装参照管理子系统 IDF 部分 九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测试 一 布线系统测试方法与手段 一 布线系统测试方法与手段 1 1 测试原因测试原因 由于缆线和接插件是我们选定的 虽然这些缆线和接插件都满足 EIA TIA568B ISO IEC11801 等标准且通过了 UL 的验证 但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是将这 些缆线和接插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 其整个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人的因素 必将对整个 缆线系统在诸如连接正确性 接续性 短路 开路 信号衰减 近端串扰 NEXT 突发 性干扰 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 误码率及性能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 计算机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7 网络安装时 所产生的错误有 60 是缆线和接插件安装问题 因此 有必要在诸方面对整 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 以证明缆线系统的安装和网络系统安装是合格的 2 2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基本连接测试 BasicLink F ield T est HorizontalCross connect TelecommmuncationOutlet orTransitionConner BeginBasicLink TelecommunicationCloset FisCablebetweenoutletortransitioncon nectortocrossconnet ChannelLinkEndChannel F ield T est 基本连接的测试范围是从工作区插座 到管理区配线架水平线终接处 上图中为 然后两端各加 2 米的 PatchCord 3 3 测试范围测试范围 EIA TIA568ATSB67 ISO IEC1180 中都对布线系统中的测试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并且 给出了参数的合格最大限制值 并且指明了其中某些参数测试方法和依据的国际标准 下面几个表格简单地反映了有关标准在测试范围 限定方面的部分规定 国际标准测试参数与验收测试范围 参数参数中文名 EIA568B TSB67EN50173 ISO11801 测试结果 Linemap 线对匹配 Yes Dcresitance 直流电阻 yes Capacitance 电容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8 Length 线路长度 Yes NEXT 近端串扰 Yesyes Attenuation 衰减 Yesyes ACR 串扰衰减比 ReturnLoss 结构回射损耗 yes Delay 延迟 yes Impedance 特性阻抗 yes 国际标准测试参数极限 BasicLink 参数参数中文名 EIA568B TSB67EN50173ISO11801 Linemap 线对匹配 CAT 5CLASSDCLASSD Dcresitance 直流电阻 20 40 40 Capacitance 电容 56 0pf m56 0pf m56 0pf m Length 线路长度 94m94m94m NEXT 近端串扰 29 3dB24 0dB24 0dB Attenuation 衰减 21 6dB23 2dB23 2dB ACR 串扰衰减比 5 0dB4 0dB4 0dB ReturnLoss 结构回射损耗 15dB10dB10dB Delay 延迟 1 0us1 0us1 0us Impedance 特性阻抗 100 100 100 由于线缆 插件等都是国际著名厂家的产品 其物理 电器性能在出厂时已经过检 验 所以我们不再对线缆 插件本身进行测试 而是对由插件 线缆等组成的整个系统 测试系统性能 而且 我们的测试范围是在网络的层次上进行的 下边是我们的测试层 次与范围 1 双绞线系统的连接正确性测试 接续性测试 短路测试 开路测试 终接阻抗测 试 线路长度测试 衰减测试 近端串扰测试 串扰衰减比 结构回射损耗 信号延迟 特征阻抗 突发性干扰测试 2 光缆系统中光纤衰减的测试 二 双绞线系统的测试 二 双绞线系统的测试 1 1 连接正确性测试 短路测试和连续性测试连接正确性测试 短路测试和连续性测试 双绞线系统中 水平子系统的 4 对非屏蔽双绞线 UTP 的连接都是按标准来进行的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19 在配线架一端都按正确方式来连接 而对信息插座的连接 则是按 EIA TIA568B 标准实现连接 由于在实施过程中 要分别对众多水平双绞线的两端实现终接 这就有可能造成终 接的顺序不正确 同时也可能在终接时造成短路或开路 而在穿线施工过程中 负责穿线施工的单位 可能因用力过大或不正确的穿线方法 或用金属管 线槽之边沿的锋刃 将缆线全部或部分割断 拉断而造成缆线开路 也即 缆线不能连续 测试仪器 MOD TAP 的 SLT3 一对 其中一个是 MASTER 另一个是 MONITOR 测试方法 将其中的一个插放在配线架一方 另一个插放在信息插座一方 一侧的 指示灯指示各种状态 这些状态的组合 经简单判断 就能够断定哪对线接错了 哪对 线短路 哪对线没有接好或开路 测试结果 所有连接完好的信息点连接的正确性要保证 100 必须保证所有信息点无短路现象存在 即无短路的信息点 所有信息点中 一对线 开路的信息点所占的比例不超过 5 所有信息点中 二对线开路的信息点所占的比例不超 1 2 2 衰减测试衰减测试 衰减是由于缆线阻抗 R L C 的原因而导致信号变弱 如下图所示 测试对象 双绞线的测试 测试条件 对双绞线及相关产品实现从 1 0MHZ 100MHZ 的测试测试温度为 20 30 信息点到配线室距离不超过 90 米 测试方法 被测线路一端接仪器 另一端接 Loopback 仪器的显示器上将显示测试 结果或结论 一般显示通过或不通过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在不超过以下表格所示结果的情况下 视为测试通过 3 3 近端串扰 近端串扰 NEXTNEXT 测试 测试 近端串扰本身对终接点 配线架 信息插座 处的非双绞金属介质很敏感 同时 对粗劣的安装也非常敏感 例如在终接点处的不绞的线长度至多不能超过 13mm 对五类 线而言 或 25mm 对四类线而言 等 因此 对 NEXT 的测试相当重要 Vn Vi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20 NEXT dB 20log10 Vi 输入值 也是正常电压值 Vn 是所产生的干扰信号 因为 Vn Vi 那么下面表 中出现的 NEXT 值实为负数 测试对象 三类 五类 6 类产品的联合测试 测试条件 对三类 五类 六类线及相关产品实现从 1 0MHZ 100MHZ 的测试测试温 度为 20 30 信息点到配线架距离不超过 90 米 测试方法 水平子系统的任一路线之一端联到仪器上 另一端开路 即实现最坏情 况下的测试 必须在两端都实现这种测试 不能只测一端 测试时 线路上除了测试仪 器本身外 不可联接任何其它设备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将显示在仪器上 一般是显示通过或不通过 4 4 突发性干扰测试突发性干扰测试 此种测试主要是测试并衡量布线系统本身对外界的突发性噪声有多大的抵御能力 突发性干扰主要是相邻的双绞线或设备对某条线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干扰 测试时 测试仪器本身并不发出任何信息 只是接收信息 当接收到超过 50ns 且噪声值超过 232mv 时 便视为干扰 则记为一次 冲击 测试仪器 HP28687A 测试方法 线路一端接测试仪器 另一端接 Loopback 测试结果 测试时 干扰 冲击 次数应为每 2 秒内为 0 次 冲击 或 15 分钟内少 于 180 次 冲击 否则视为周围存在干扰源 处理方法 若 冲击 次数过多 则应长期观察 看是否为工作时间内的干扰还是 一天的特定时间内产生的干扰 以此来分析干扰源的所在 三 光缆系统的测试 三 光缆系统的测试 由于光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 涉及到光缆的铺设 光缆的弯曲半径 光纤的熔接 跳线 更由于设计方法及物理布线结构的不同 导致两网络设备间的光纤路径上光信号 的传输衰减有很大不同 网络布线设计完全遵循 EIA TIA568B 的标准进行设计的 使用星型的拓扑结构 任 意两个网络设备连接时 其间光信号的传输衰减可绝对地限制在 FDDI 或 IEEE802 3FOIRL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21 规定的范围之内 根据标准规定和设计方法 则应充分保证任两段已终接好的光缆中的光纤 连同跳 线与连接线一起 总的衰减应在 9dB 光波长的 1300nm 或 10dB 820nm 之内 测试条件 测试条件 熔接后的光缆连同跳线的综合测试 被测光纤规格 62 5 微米 125 微米多 模光纤 测试波长 1300nm 和 820nm 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 OTDR 或 HP8140A 便携式光纤测试仪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 对任一段熔接好的光纤数据通路 其衰减值限制如下 4dB 1300nm 4 5dB 820nm 这样才能绝对保证任两段光纤连起来 总的衰减值小于 9dB 1300nm 或 10dB 820nm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为了与 TIA EIA 526 14A 标准和 TIA EIA 526 7 标准相符合 测试跳线的长度应在 1 5 米之间 并应与被测链路段具有相同的光纤结构比如核心直径和数值孔径 所有的多模跳线性能都应满足 TIA 455 50B FOTB 50B 中定义的要求 这种测试条 件可以使用带有特定轴包装的 1 类 CPR 源安装在测试跳线上来实现 参考附录 A 查看如 何对 CPR 光源进行测量 步骤 步骤 1 在多模测试中 使用满足 FOTB 50B 所定义要求的光源或带有特定轴心封装测试 跳线的 1 类 CPR 光源 2 根据厂商的要求清洁测试跳线连接器和测试耦合器 3 根据测试设备厂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初始化调整 4 用测试跳线 1 将光源和光功率计连接在一起 5 如果光功率计有相对光功率测量模式 选择该测量模式 如果没有 记录参考光 功率测量值 6 从光功率计上断开测试跳线 1 不要从光源上将测试跳线卸下来 7 利用测试耦合器在测试跳线 1 和光功率计之间接入测试跳线 2 8 记录光功率测量值 Psum 如果光功率计使用相对功率测量模式 功率计的读数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22 表示连接衰减 如果光功率计没有相对功率测量模式 计算连接衰减 如果 Psum 和 Pref 是采用相同的对数单位 dBm dBu etc 连接衰减 Psum Pref 如果 Psum 和 Pref are 使用瓦表示 s 连接衰减 dB 10 LOG10 Psum Pref 9 将测试跳线 2 翻转 使得原来与耦合器相连的一端现在与光功率计连接在一起 而原来与光光功率计连接的一端现在与耦合器连接在一起 10 记录下新的功率测量值 Psum 如果不是采用相对功率测量模式测量的话 利 用正确的方法计算出连接衰减值 并看它是否小于等于表 1 中所给出的值 表表 1 1 合格的测试跳线连接衰减 合格的测试跳线连接衰减 ST or SCLC 62 5 mm 多模 0 50 dB Max0 20 dB Max 50 m0 50 dB Max0 28 dB Max 单模 0 55 dB Max0 30 dB Max 十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验收 1 1 线缆部分线缆部分 符合 ISO 11801 和 EIA TIA 568 标准 符合 CECS72 97 及 CECS89 97 2 2 测试工具测试工具 测试工具采用国际认证的产品 如 Wavetek Fluke DSP 2000 MICROTEST HP SCOPE 3 3 验收方式验收方式 参照国际 国内标准验收 EIA TIA 568 IS011801 CECS72 97 及 CECS89 97 4 4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 本着为用户着想的观点 对凡是设计 施工验收符合相应要求的工程 提供布线系 统性能 15 年质量质保证书 5 5 结构化布线工程竣工验收条例结构化布线工程竣工验收条例 结构化布线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 方法及要求均遵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标 准 CECS89 97 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同时 针对所 选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本身的特点 作出竣工验收要求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毕业 23 6 6 工程交接验收工程交接验收 工程竣工后 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 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一式三份交给建设 单位 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 设计方案施工图 设备技术说明书 设计变更单 验收规范 竣工图纸 为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