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1页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2页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3页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4页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一. 选择题(共70分)1在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3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4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辖番禺等4县,郡所设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6.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9. 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1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2.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北洋舰队士兵,捕获一外国间谍,水师提督丁汝昌欲审问之,该间谍却在堂上大声咆哮,抗议中国人破坏了外国在华取得的“某项权利”。该间谍说的“某种权利”指的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C设立租界的特权 D口岸传教、租地和居住权1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1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于日本巨额赔款15.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16.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7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是抗击哪一侵略国?(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18.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19.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 B.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C.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 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20.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21.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 A.满汉地主联合镇压 B.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22.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A北伐战争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23.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24.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太原会战 百团大战 徐州会战 枣宜会战A B C D25.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妥协行为不满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英国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26.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A.胜利北伐 B.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斗的胜利C.占领南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27.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A起了动员群众参加起义的作用 B.基本上摧垮了地主土地制度C为资政新篇提供理论借鉴 D.体现了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28.史学家认为:“德源(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29.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不能正确认识当时社会矛盾 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B.C.D.30.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B拜上帝会不合中国国情C军事指挥方面屡屡失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31.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解放战争32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33.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34.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 A中华民国建立 B清朝统治结束 C各省纷纷独立 D武昌起义胜利35.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人民D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二、材料题(共30分)36、(10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请回答:(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2)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3)从图1到图2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2分)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37(20分)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工 刑 兵 礼 户 吏材料五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六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2分)依材料指出两者这之间的关系。(2分)(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1分)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而采取的措施?(2分)(4)材料四中唐朝的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3分)权利运作的特点(2分)(5)根据材料五,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为分化相权而设置内阁,该机构有什么特点?(3分) (6)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2分)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选择:15BBBDC 610BDCBD 1115CBBCC 1620CACCD 2125DBDBA 2630BDBDA 3135BACAA 36.答案:(1)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2分) (2)主要原因: 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2分)。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2分)。 (3)以“战”兴,以“战”衰。(2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2分)37.(1)宗法制和分封制(2分)宗法制与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