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报告题目 关于淮军的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纲要 指导教师 洪飞 系别/班级 姓名(学号)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关于淮军的调查报告一、情况调查(一)调查背景历史的沉痛教训,告切了我们,要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时刻提醒着我们。很多老一辈的革命者,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抛头颅洒热血,打走了小鬼子,解放了全中国,中国从此便站起来了。而如今,中国国力在蓬勃发展,但任然不能忘却老一辈先烈们的功绩。在解放战争中,数不清的战斗,但是,淮军是让我们值得纪念的一只军队。(二)调查目的 再现历史,缅怀先烈,让我们体会到居安思危的意义。(三)组员成员6人,xxx制作报告xx、xx、xx、xxx、黄亚运整理材料。二、淮军(一)背景 从金田起义一直到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义旗所指,所向披靡,东南的半壁江山很快被太平军所占据,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为应对极其危险的局势,清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1852年上谕,命各省兴办团练,并委派具有相当资格的官员在籍或回籍专门负责。“今天下用兵十年,饷几竭矣,而迄无成效,不得不作改弦易辙之计。不用兵,而用民。”1(P34)在这个背景下,曾国藩的湘军于1854年建立。湘军的组建实际上为后来淮军的兴起开辟了道路。湘军与太平军的作战并不顺利,清军在江南、江北设的两个大营,相继被攻破,曾国藩险些投河自杀。湘军暮气渐重。自咸丰五年(1855年)后,湘军大将如:培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等人,都先后阵亡,那些后期的将领却少有杰出人才。在士卒方面,自从三河镇大捷后,湘乡几乎“处处招魂,家家怨别”2(P8),湘军士气大伤,湘人应募的日渐减少了。那时候,湘军将帅在前线派人回湖南募勇,竟无勇可募,即便侥幸募得“也旋募旋逃”3(P22),这表明湘军已走向衰落。1861年,湘军将领朱品隆、唐义训在救徽州的战役中,朱品隆遏敌不支,唐义训因为和朱品隆有私怨而按兵不动,不去援助朱品隆,破坏了湘军向来彼此相顾、互相援应的作风,致使作战失利。曾国藩叹为此风一开,湘军将领不可用。之后,在绿营中存在的营伍缺额之类的积习也出现在湘军之中。此时,太平军还屹立在大江南北,而捻军方兴未艾。湘军已成强弩之末,不能承担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曾国藩只能采用新的办法,应付困难形势。这种形势的变化给李鸿章和淮军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二)历史李鸿章早年曾与吕贤基一起办过团练,但治军不成,逃名远播。后投奔在江西的曾国藩,做幕僚四年,遭到湖南籍将领的排挤,决心建军立业。而后淮军的主要将领多来自于李鸿章早年办的团练队伍。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月5日-5月29日,十三营淮军分七批耗官绅18万两租用麦李洋行轮船运兵抵上海后,又以外军的支援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军和常胜军相配合,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作为清军主力,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先后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 (三)主要将领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毓兰、吴毓芬、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程学启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四)军队队列淮军营制,出自湘军。每营五百人,用抬枪、小枪一百二十余杆。1863年,各营于营、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并改抬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其劈山炮队亦改为开花炮队。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至七八百人不等。1877年(光绪三年),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因此,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由湘军创立的勇营制度,到淮军则发展为参用西法的制度。淮军虽承袭湘军制度,但训练用洋操,兵器是洋器,并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这和当年湘军用土法土器与由书生自任教练者迥然有别,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但淮军并未改变勇营旧制,因而体制本身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例如,营以上指挥困难,统领与统领之间各不相下。淮军延聘西洋军官仅用于平时教练,战时调度仍由将弁。淮军的统领、营官、哨官都未习西法,作战时由他们妄行调度,军队平日所学全归无用。1884年中法战争时,淮军在广西战败,张树声、潘鼎新被革去督、抚职;中日甲午战争中,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统率的陆军遭到惨败,淮军势力遂逐渐衰落。袁世凯的新式陆军产生后,淮军即失去了国防军的地位,变为次要的巡防队。光绪、宣统之交,革命军图谋在长江起义,清廷乃调北洋淮军巡防队一部移防长江,后来张勋曾指挥这支部队在南京与革命军作战。淮军巡防队迄清亡而尚存。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使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向上海进军,上海清军不能作战,英国侵略军增兵又未到。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驻安庆,上海地方官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国藩命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 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国侵略军合作对抗太平军。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5月间抵上海后,又以外国侵略者的支持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侵略军和常胜军相勾结,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淮军营制,出自湘军。每营五百人,用抬枪小枪一百二十余杆。1863年,各营于营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并改抬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其劈山炮队亦改为开花炮队。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至七八百人不等。 1877年(光绪三年),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因此,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由湘军创立的勇营制度,到淮军则发展为参用西法的制度。淮军虽承袭湘军制度,但训练用洋操,兵器是洋器,并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这和当年湘军用土法土器与由书生自任教练者迥然有别,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但淮军并未改变勇营旧制,因而体制本身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例如,营以上指挥困难,统领与统领之间各不相下。淮军延聘西洋军官仅用于平时教练,战时调度仍由将弁。淮军的统领营官哨官都未习西法,作战时由他们妄行调度,军队平日所学全归无用。淮军虽拥有现代化的战备,但仍因袭湘军旧制,体制存在不少矛盾与弊端。遇有征伐,军队临时成军,号令不一,只能各自为战。1884年中法战争时,淮军在广西战败,张树声、潘鼎新被革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淮军将领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水师和叶志超、卫汝贵的陆军都遭到惨败,淮军势力遂逐渐衰落。后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广招淮军旧将,成为清末的主力,即是民初北洋军阀的雏形。(五)淮军的发展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按照清朝的惯例,无论任何军事行动,一旦战争任务完成,八旗必须遣返防地,绿营必须遣返汛地,团勇则就地解散归农,统兵将帅各归建制。除曾氏遣撤湘军外,镇江的冯子材,扬州的富明阿,淞沪的贵州兵及水师广勇,全部裁撤,但李鸿章的淮军却保留了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曾国藩欲以淮代湘的愿望。早在李鸿章援沪之前,曾国藩就致书李鸿章:“阁下与各营官必须形影不离,卧薪尝胆,朝夕告诫,俾淮勇皆成劲旅,皆有誉望。目下可使合肥健儿慕义归正,将来可恃淮勇以平捻匪,而定中原。”6(P30)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将来是要靠淮军来对付捻军。此时,曾国藩实力大涨,深受满贵猜忌,他感觉到在此形势下湘军不宜发展,想以淮军代替湘军。“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李鸿章的策划。李鸿章是清廷汉族大员,对他来讲,要想保持在清政府中的地位,淮军就是政治砝码,所以曾国藩保留淮军的决策,正合其愿望。在此基础上,李鸿章更进一步向清政府提出自己的主张,即要求变革兵制,讲求军务,使中国早日富强。李鸿章言词冠冕堂皇,实质上是为淮军能保留下来找借口。李鸿章抓住外患日益严重这一点,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他在给御使陈廷经的信中说:“惟鸿章所深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在狎处辇彀之下,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实能持我短长,无以扼其气焰。”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举国上下正急谋练兵自强,李鸿章从外患上立论,自然很有说服力。形势的需要。其时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十分有利于淮军。东南地区,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中原地区,捻军力量正日益发展壮大;西北地区陕甘少数民族的起义如烈火冲天。国内如此动荡不安,正是各地急用兵时。正在这时,由曾格林沁统帅的剿捻军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此时是既无后继之重兵,又无统兵之大将,眼前的军队只有淮军能百战百胜,只有李鸿章是可以依靠的将帅。因而剿捻的重任自然落到李鸿章和淮军身上。此后,淮军成为清政府国防上不可缺少的武力。3、 淮军向近代化军队的转型淮军缘于湘军,犹如儿子与母亲的关系。但是淮军与湘军的命运是不同的,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淮军不仅没被解散,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并支撑了晚清国防近三十年。这是由淮军领袖李鸿章对淮军的建设分不开的。李鸿章不墨守成规,对淮军锐意改革,表现出了较高的战略眼光和时代精神。淮军虽然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在制度和训练方法上效法洋制,并引进和制造了新式火器,较湘军先进,是清军走向近代化的标志。(一)从营制上看淮军初建时,营制规章全部效仿湘军,其兵勇也由将官自行招募,每营500人,营辖前、后、左、右四哨辖队,装备上每营仅用抬枪、小枪百余支。其余的都用刀、枪、剑、戟等冷兵器。1862年,淮军到上海伙同华尔率领的“洋枪队”与太平军作战时,李鸿章深感洋枪队训练有素,武器锋利,其战斗力远在淮军之上。他抵达上海仅11天,就向曾国藩报告:“洋兵于十九日进剿浦东南汇所属之周浦镇,当即克复。其队伍既整,炸炮又准,攻营最为利器,贼甚胆寒”9(P11)。表现出了对西洋武器的向往。他“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受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9(P12)因此,他决定仿照西法编练淮军,首先是创立新营制。4月,李鸿章首先在两营亲兵中组建洋枪队,并以劈山炮队掩护其作战。8月初,在七宝街、北新汀战役中,这两营装备了洋枪的淮军大获全胜。李鸿章非常高兴,他得意的向曾国藩报告说:“亲兵营湘营,枪炮队竟为上海诸军之冠,贼即打此营,无怪大败,吾师闻之,应亦莞尔。”10(P17)这更坚定了李鸿章改建洋枪队的决心。从9月开始,淮军各营队陆续将原有的抬枪、刀矛、小枪队,一律改为洋枪队。改建后,每营辖前、后、左、右四哨和一个亲兵哨。亲兵哨下辖六队,包括四支洋枪队,两支劈山炮队。其余各哨各辖八队,其中六支洋枪队,两支劈山炮队。到1868年8月“剿捻”结束时,淮军已经全部更换洋枪,率先完成了由冷兵器并用到全部使用热兵器的过渡。接着,李鸿章在张遇春的亲兵营中设立200人的洋炮队,这是淮军正式成立炮兵之始。从1871年到1877年,淮军又先后添置德国克虏伯后膛钢炮114尊,并一律效仿德国炮营制度,成立炮队十九营。这种炮营,已成为可以独立领受作战任务和有效配合步兵作战的新兵种。淮军的洋炮队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后勤供应系统。炮队中,不仅有炮车,还有铁工车、木工车、伙食车、行李车;不仅有炮手,还有号手、鼓手、炊事员、医生,这基本符合武器弹药、粮饷供应、运输工具、通讯手段、医疗救护等配套使用的近代化后勤供应系统的要求,表明淮军已经向近代化军队过渡。到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又将淮军中的长夫发展为工兵,这样淮军中又增加了一个新兵种。至此,淮军已基本建成步、骑、炮、工等多兵种合成军队,这在中国兵制编制上是一个突破。(二)从兵器上来看前面提到的小枪(即鸟枪)、抬枪、劈山炮都是中国土制的旧式枪炮。李鸿章在同常胜军合作时,他见西洋枪炮的精致,自叹不及。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连日由南翔进嘉定,洋兵数千,枪炮兵法,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9(P21)之后,又想聘请外国工匠制造炸弹,购买洋炮。但当时将帅思想保守,曾国藩是深信用兵是在人不在器的,他曾告戒李鸿章不要“崇信邪教”,就连李鸿章手下的许多淮军将领对他改进武器装备,也是不积极的。这些反对意见一度给李鸿章以巨大的压力。但战斗的形势,却使李鸿章不能再犹豫不决了。因为不但西方洋枪队给李鸿章的刺激深刻,而且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部队已经使用洋枪了。淮军的鸟枪在与太平军的洋枪交战时自然落败。李鸿章认为,要想战胜敌人,必须改进武器装备,购买洋枪。1862年冬,淮军开始改用西洋新兵器,之后所属部下陆续改进武器装备,使用洋枪。到1865年冬,整个淮军全部改用洋枪。当时淮军出发北上抗拒捻军及留防江南全军勇夫共五万余人,约有洋枪三四万杆,开花炮队四营。在军队的装备上,李鸿章慧眼独具,时时以选械购器为事,每次出使各国公使,便在当地搜集各种武器资料,如果有先进兵器,则逐渐购置。由于李鸿章同时是一位外交人物,承担着晚清外交的大部分事宜,所以许多外国的商人同李鸿章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对李鸿章的帮助甚多。大量的西洋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入国内,装备淮军。同治末年,美国林明登枪、英国士乃得枪已运入中国。在火炮上,李鸿章购买当时驰名世界的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大小五十尊,又购置轻巧精确的美国格林连珠炮,用以游击准备。李鸿章不仅大量购买国外的先进武器,而且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用来仿制西方的枪炮和制造弹药。比较著名的军事工厂有:上海洋炮局、苏州洋炮局、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等。因此,淮军不仅是在当时中国军队里最为优良的,与世界水平也不落后,特别是不逊色于日本。所以说中国近代军队首先有计划有步骤地改用西洋新式兵器,使运用古老简陋兵器的军队改为近代化兵器的军队,是从淮军开始的。(三)从训练上看淮军的训练是一种西洋式的军事技术的训练。这种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兵器的使用方法;二是西洋军队的操练规制。其目的是要学西洋军队枪炮的施放准则,与临敌的整齐静肃。也就是说,这种训练要一模一样地模仿西洋军队的形式,所以当时称为“洋操”。这种洋操传入中国,以咸丰末年美国人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在上海所统的常胜军开始的。淮军的训练和新兵器的使用方法都是向常胜军学的。当时洋枪传入中国,中国军队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样就造成了武器虽然先进,但作战效果不明显。同治元年,李鸿章率领淮军到达上海,常胜军归他节制。李鸿章极力讨好华尔以学习洋枪的使用方法。到同治三年夏,解散常胜军,他留洋弁十多人为教习。其时淮军各营都有洋教习,教勇营使用洋枪,尤其是开花炮的使用,因其器具的繁琐精妙更要依赖洋人的指导,才有把握准确地使用。这是洋操的基本训练,因为只有使用枪炮的技术娴熟了,才能进而操练队伍的训练。淮军在队伍操练的规则方面,也是常胜军教的。李鸿章的幕僚冯桂芬,记常胜军训练时的阵式道:“余尝见其练兵,居中吹角有声,卒皆鱼贯至。又有声,或左,或右,或横,或纵,或直,或斜,或八字,或十字。或环,或圭,或块,或钩,或梅花,或蝴蝶,随角声而变。其行也,雁行进,举足如一。两跨间,射以矢,十发十穿,无所滞,斯尤长技,盖泰西旧法如是。”11(P21)这种阵势,完全效仿西法,其长处在于整齐静肃和应敌运用,跟中国绿营训练徒眩观瞻不同,就是比较那采自戚继光旧制而不足以应新兴的火器之变的湘军训练也远胜得多。淮军洋操的训练始于同治二年。不几年工夫,枪炮学得娴熟,队伍练得整齐了。在全国军队中是一支奇葩。就连曾经统帅十多万湘军声威显赫的曾国藩,看到淮军操练的军容后说:“操演阵法,纯用洋人规矩,号令亦仿照洋人声口,步伐极整齐,枪炮极娴熟,平日所见步队不逮此远矣。”12淮军用洋操训练,有力地推进了晚清军队素质的提高。1870年,清政府因淮军的训练有素,战斗力大增,令各省督抚自行咨取淮军教练章程,切实照办。同治末年,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时,也特请淮军将领吴长庆来教练洋枪队,他企望将来湘军阵法能达到淮军水平。可见当时全国对淮军洋操的推重。淮军在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的时候,一方面要购买武器装备,另一方面要办军事工厂,仿制武器弹药。这样就需要大笔的花费,中国的军费除了将士的奉饷之外,还要加上一笔购备军实的费用,战争称为大量花钱的勾当,战争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另外,面对日益紧张的海防危机,李鸿章又抽调一部分淮军将领组建北洋海军,这支海军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1874年日本出兵侵占台湾,使清朝有识之士觉察到日本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威胁,要求加紧建立海军的呼声一度高涨,11月5日,总理衙门递呈海防亟宜切筹武备必求实际疏,强调筹办海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项办法。李鸿章是最大的海防论者,他呈筹议海防折,力陈加强海防的意义和紧迫性,并提出很多有力措施。他还积极支持丁日昌提出建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的主张。清政府也认识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亟宜未雨绸缪,以为自强之计。”随后,清政府确立加强海防予建立海军的方针,并任命李鸿章筹办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又任命淮系将领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大力购买新式军舰,组建北洋舰队,并聘请洋教员进行教练。清政府吸取中法战争中海军不能统一指挥的教训,设立海军衙门,作为管理和指挥全国海军的机构,李鸿章为会办大臣,掌握实际权力。此后,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力发展北洋海军。不仅向英德购买军舰,还将闽沪两厂制造的一些轮船编入北洋海军。他还制定了具有近代海军色彩的北洋海军章程。到1888年,北洋海军有战舰25艘,还有守舰、练船、运船等队。并设置了练饷局、支应局、机器局、行营制造局、水陆军械库厂、水师机器厂、水师煤厂、转运局、医院、工程局等近代后勤机构。要创建近代化海军,除了船舰之外,还必须有基地,即屯泊船舰的港口、检修船舰的船坞,以及相应的炮台。在他的努力下,建成了大沽、旅顺、威海等海军基地。这些表明北洋海军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趋势,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四、主要战役(一)、平定苏南1862年11月18日,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常的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订了三路进军计划,中路程学启统率,由昆山直趋苏州;北路李鹤章、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南路则下攻吴江、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的道路。1863年7月,程学启部兵临苏州城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自天京往援,大战于无锡大桥角,太平军失利。十一月初五,苏州太平军守将郜永宽等杀死守城主将慕王谭绍光,开城投降。但淮军入城后,李鸿章采纳程学启的建议,诱杀了8降将,并遣散余众。此后,淮军节节胜利。1864年,攻克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被捕杀。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二)、平复捻军1865年十月,剿捻统帅僧格林沁全军覆没于山东菏泽。清廷命曾国蒲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剿捻,以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负责调兵、筹饷等后勤事宜。由于湘军大部已裁撤,因此曾国藩北上率领的多为淮军。但是,一方面,当时捻军正值势旺,作战快速多变;另一方面,曾国藩无法有效指挥淮军。因此,历时一年半,曾国藩督师无功,清廷不得不于1866年11月改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接办剿捻事务。1867年6月初,西捻军与淮军主力刘铭传、郭松林、潘鼎新部遭遇,一场激战,西摅军伤亡殆尽,张宗禹等二十余人突围至徒骇河边,不知所终,西捻军从此覆灭。(三)、基隆大捷1884年10月初,法军进攻台湾基隆,刘铭传诱之陆战,两面夹击,大败法军。告捷后弃城保沪,取得沪尾大捷。1885年,法军得不到给养,被迫撤出。(四)、镇海保卫战1885年3月,法舰队进犯招宝山,时任浙江巡抚的刘秉璋积极备战,镇海炮台守备吴杰奋勇抵抗,法军海军司令孤拔的座舰被击中,孤拔身受重伤,6月11日死于澎湖岛。(五)、镇南关大捷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清兵退至镇南关。老将冯子材命王孝祺部驻守西峙,自己扼守镇南关。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将士猛烈搏斗,将法军击退,并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茹费理内阁倒台。(六)、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中日双方海军的主力在黄海决战。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壑、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发动鱼雷袭击或冲角战术,不幸进水过多锅炉舱发生爆炸,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七)、威海卫之战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此战双方兵力众寡悬殊。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土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四、 战役结果分析及结论一、淮军的作用与深远影响淮军是在晚清特殊的形势下产生的一支地主武装,改变了传统的中国军事制度。在军备、训练的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当时世界军事制度的变革,使中国的国防力量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支撑晚清国防三十年淮军的兴起就是在清八旗军和绿营无法抵御太平军的进攻下出现的,所以说淮军一开始就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之后又在剿捻的斗争中屡建奇功,为清政府所依赖。后清朝边疆危机四起,淮军又承担起支撑国防的任务。1880年,中俄因伊犁发生争端,清政府命淮军北调巩固国防,后由于清政府通过和谈签订伊犁条约,北调的淮军驻防于北洋。1882年,朝鲜内乱,淮军将领张树声调吴长庆率军开赴朝鲜,平定内乱。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淮军开始承担西疆的防卫。虽然中法战争不败而败,那时政治原因,但军事上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从以上可以看出,淮军对晚清的国防是十分重要的,(二)汉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李鸿章本一介书生,之后投身戎马,又成为清政府举足轻重的大员,是与淮军的壮大分不开的。李鸿章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就被任命为江苏巡抚,在“剿捻”战争中,又连连升迁。镇压捻军的过程中,被提升为湖广总督;剿捻结束后,清政府论功行赏,李鸿章位居首位,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跃身于相国地位。之后,又接替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此,李鸿章“坐镇北洋,遥执朝政,凡内政外交,枢府常倚为主。”13(P8)不仅如此,清政府的一切重大举动,如用人、调兵、筹饷、应敌、外交等项政策,都是“咨而后行”14(P978)。八旗和绿营的衰落,是汉族地主的势力突显,清政府不得不人用一些汉人担任地方督抚。而在淮军兴起后,这些督抚实力大大增强。主要表现有:其一,政治上开始与中央分庭抗礼。1856年10月,清政府准备调李鸿章去陕西镇压回民起义,李鸿章公开表示拒绝,清政府也无可奈何。1870年,清政府准备命令淮军将领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为此李鸿章代为直言,要求清政府“破除常格,兼任地方,事权归一。”15(P24)语气逼人,大有要挟之意。其二,经济上与中央争夺财源。突出表现为厘金和关税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医生巡诊工作总结
-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英语学期6月份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检测题(无答案)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
- 化妆品偏好调查
- 餐饮行业消费者需求变化与品牌定位研究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附草书
- 2025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注意事项
- 汉字书法课件楷书字
- 汇报课件模板
- 高值耗材点评制度
- 防台防汛培训课件教学
- 2024年施工员题库含完整答案(必刷)
- 道路施工流程讲解
- 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
- 保险资管合规风险管理-深度研究
- 2022教师民族团结培训
- 《慢阻肺健康大课堂》课件
- 2024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Keep Fit How do we keep fit》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中广核人才测评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