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殷红(yn) 烧灼(zhu) 譬如(p) 忍俊不禁(jn)B . 谰语(ln) 晌午(shn) 气氛(fn) 怏怏不乐(yn)C . 亘古(n) 哺育(f) 告罄(qn) 鲜为人知(xin)D . 修葺(q) 羸弱(li) 炽热(ch) 迥乎不同(jing)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 触目伤怀 切切察察 长途拔涉 颠沛B . 满脸诲气 莫名其妙 从容不迫 震悚C . 张惶失措 巧妙绝伦 生死祸福 涎水D . 鸡零狗碎 风尘苦旅 光景惨淡 吊唁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则广告把没有橘子汁的早餐比作没有阳光的日子,新颖独特,别具匠心。B . 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C . 王老师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裤,在教室里招摇过市 , 非常漂亮。D . 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叹为观止。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 . 自从学校开展文明自律活动以来,全校二万名师生积极行动,消除了许多不文明现象。C . 教室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个镇上的人。D .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5. (2分)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B .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C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D .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B .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C .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D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7. (2分)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_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魏碑简体字。“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8. (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读书可以疗治 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16年5月16日第5版)(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文中第段画波浪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请你在第段省略号处,再补充一个事例。 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吹白鸽拨琴弦黄舒灿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转眼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带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 , 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这寻常的一幕,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与应和。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看,远远地望着。无关风月,无关忧愁,我也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这么多年了,他积攒的铜币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用来救助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多么希望没有战争啊。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又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我忽然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我呆若木鸡地驻足在这位老艺术家的面前心潮涌动。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突然,最后的曲子结束了,清风拂过,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碎成一地的金光斑,所有的白鸽都朝着蓝天的同一方向起飞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选自黄舒灿作品集,有删改)(1)文章以“风吹白鸽拨琴弦”为题有什么好处? (2)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选文第段老人的琴风是怎样变化的? (4)试分析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从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什么是“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来了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实时语音翻译、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淘宝、京东等商城,等资讯网站,会根据你之前浏览过的商品、页面推送给你一些相关的产品或网站内容。这其实就是引擎推荐技术的一种表现。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的细分应用,其中包括,医疗领域成像分析、人脸识别、公关安全、安防监控等等。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的新风口,长虹发布两款CHiQ智能电视新品,主打手机遥控器、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功能。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1)文中举“图灵测试”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被人工智能“异化”指的是什么?)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文中的“未雨绸缪”指的是什么?)(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4)有些人担心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导致机器人操控社会,人类沦为机器人的奴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你的认识谈一下。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 (5分)默写。 (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惟解漫天作飞雪。(韩愈晚春) (4)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 (5)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2.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竞挑蝴蝶下山来。【注】樵夫:砍柴的人。(1)从题目开始通读全诗(包括注释),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采用这种方法读诗,然后合理想象,描绘“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一句所表现出来的画面。 (2)第四句中“竞挑蝴蝶下山来”中“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3. (1分)根据你对于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其后的问题。 (1)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哪些事情? (2)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 . 父亲的病B . 琐记C . 故乡D . 无常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14. (7分)繁花似锦,馨香满园。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你所在班级开展了“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积累】读书重在积累,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请你推荐】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的横线上推荐一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 世界文学长廊中好书迭出,一部好书就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水浒传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官逼民反”的斗争史;_。(3)【请你策划】为了使这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设计两个活动项目,并阐明理由。 (4)【请你探究】我们应该怎样读书?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材料一:各方面的书都要看,文学、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天文、地理、历史、科普、艺术都应该成为我们涉猎的对象,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日益完善。材料二:“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因此好书总需要反复阅读,这样就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材料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读,也肯花些时间护,而在讲话、写作时却不用,那么,我们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只“书虫”。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5. (21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陈康肃公善射 多谋善断B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手不释卷C . 惟手熟尔 深思熟虑D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之不理(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公亦以此自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 . 睨之久而不去 已而之细柳军C . 而钱不湿 何苦而不平D . 以钱覆其口 其业有不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