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印度和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 陕西西安蓝田马楼初中韩朝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战后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过程与方法 对比两次运动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甘地 凯末尔的评价 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热爱祖国的意识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对比掌握两次运动难点 评价分析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1 一战期间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随即增长 2 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十月革命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士气 4 一战后 战胜国又重新瓜分殖民地 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国际环境 国内状况 罗拉特法案 1919年2月6日 英印立法会议通过罗拉特法案 英国法官罗拉特颁布一项法案 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 殖民当局可随时宣布戒严 不经起诉可逮捕 速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 不加审讯就可判刑 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 阿姆利泽惨案 法案的通过 使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 全国哗然 群起反对 4月13日 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一广场举行集会 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 群众大会完全是和平性质的 有不少人还带着孩子来参加集会 下午4时 戴尔率领149名士兵前往广场 日落之前 他命令装甲车堵住广场狭窄的入口 自己带领105名士兵进入广场 5时15分左右 戴尔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 射击持续10分钟 发射子弹1650发 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 死379人 伤1200人 据收尸者估计 约有500具尸体 戴尔本人认为有200 300人被打死 大屠杀不但没有慑服群众运动 反而激起印度人民更加激烈的反抗 阿姆利则惨案成为甘地于1920 1922年发动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导致印度最终走向独立的直接原因之一 结果与影响 再次高涨 1929 1933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英国加紧对印度的压榨与掠夺 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各种矛盾 导致20世纪30年代初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重新高涨 评价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积极性 主张用和平与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独立 挑战了英国的殖民制度 猛烈冲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印度的民族解放积累了经验 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以非暴力的方式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 束缚了人民的手脚 反应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穆斯塔法 凯末尔 阿塔图尔克 1881年5月19日 1938年11月10日 土耳其革命家 改革家 作家 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 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总理及国民议会议长 生于萨洛尼卡 今希腊境内 木商家庭出身 1934年11月24日 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 Atat rk 一姓 在土耳其语 Ata 就是父亲 Atat rk 阿塔图尔克 就是 土耳其人之父 之意 凯末尔最为人所知是他在一战中杰出的军事能力 同时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解 他带领土耳其国民运动并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独立政府 他打败当时协约国所带领的同盟军队 并以杰出的优越能力解放了国家并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 凯末尔当选为首任总统 执政期间凯末尔施行了一系列改革 史称凯末尔改革 使土耳其成为世俗国家 为土耳其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11月10日在伊斯坦布尔去世 享年57岁 凯末尔 二 凯末尔革命 1 凯末尔革命背景 一战战败 协约国妄图肢解土耳其 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 革命目的 挽救民族危机3 民族独立革命取得的成就 1 1920年通过土耳其独立宣言 国民公约 重申土耳其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要求废除特权公约 2 1920年4月 在安卡拉召开国民大会 建立国民政府 3 依靠群众 争取苏俄援助 改善同伊斯兰关系 击溃英国 希腊军队 赢得民族独立 4 1923年7月 废除 色佛尔条约 签订 洛桑条约 5 1923年10月 成了土耳其共和国 4 凯末尔改革 1 政治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治和神权统治 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制 2 经济通过 经济公约 以国家的力量支持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文化生活创办世俗学校 培养技术型人才 提倡男女同校 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振兴民族经济 使土耳其走上富强之路 5 性质 资产阶级社会改革运动6 特点 世俗化 西化 全面彻底 影响深远7 评价 1 积极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促使土耳其走上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 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 使土耳其从政教合一的封建殖民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2 消极 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暴露出凯末尔国家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思考讨论 印度 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点 课堂小结 1 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 印度反对英国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 土耳其反对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瓜分 2 反对的对象 任务 性质不同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它进行的是反帝斗争 土耳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进行反帝的同时还进行反封建斗争 3 斗争的手段不同 印度是 非暴力不合作 土耳其是武装斗争 4 运动的结局不同 印度的反帝斗争走向低潮 最终失败 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开始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不同之处 巩固与提高1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导火线是 A涂油子弹事件B设立东印度公司C萨拉热窝事件D阿姆利泽惨案2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的主要贡献是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D完成了印度的民族独立3 土耳其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A 都是在一战的影响下爆发的B 都由本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C 斗争中人民群众都发挥了主力军作用D 斗争过程都持续高涨直至最终取得胜利4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苏俄的大力援助B 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C 凯末尔非凡的胆略和智慧D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和甘地是 亚洲觉醒 中的两位先驱 他们分别被誉为 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 和 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 材料二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 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 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 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 我相信 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 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 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健所在 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 论不合作 材料三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态度极为冷淡 那时 中日战争正在进行 李鸿章在芦台督师 得到他的上书 只是随便地说了一句 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 孙中山 听了这句话 知道没有办法 闷闷不乐的回到上海 所有的希望完全成为泡影 所以到了这时候 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 在檀香山就积极筹备兴中会 找人入会 一定要反抗满洲政府 在入会的秘密誓词中 明确地提出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的革命目标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1 请运用所学知识概要说明材料一中的两位先驱获得盛誉的主要理由 2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孙中山和甘地斗争道路的不同之处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1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并为捍卫共和国进行了不谢斗争 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稳定社会秩序 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 2 孙中山 暴力革命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原因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受冷遇 改良道路受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课件-BIM与安全
- DB5404-T 0016-2024 林芝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七章 调查研究
- 醉鹅娘红酒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护理教学课件
- 企业数字化升级方法论谢陵春
- 老年人培训养生知识课件
- 老年人合理用药课件
- 老年人再婚教学课件
-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秋安全主题班会教育记录(22周):第1周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
- 2025-2026学年粤人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上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综合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 牧护关镇街道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2025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培训考核试卷附答案
- 2025-2030矿山机械跨境电商新模式拓展及品牌出海战略报告
- 养老金融科普知识培训课件
- 慢性咳嗽大讲堂课件
- 互联网企业文化调研报告及分析框架
- 农村商业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
- 暂住人员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