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饶中学高二第七周历史周练(零班、实验班)命题人:李燕青一选择题1孟子离娄下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一君臣观念产生的根源是A君臣平等观念 B民贵君轻思想C等价交换意识 D上下等级观念21912年6月9号上海民立报的东省之暗昧人物一文载:“自国体解决,奉省营统张作霖虽亦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及详细调查,知实因东督赵尔巽迫使之使然。故常怏怏不乐。在奉举动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蟠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这段材料本质反映了当时A张作霖虽剪辫仍不忘前清旧义 B兵丁蓄辫是反对共和C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 D东督赵尔巽赞成共和3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4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盂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5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6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格尼尔卡7、“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8、商鞅变法“集小都乡邑为县”,“凡三十一县”。下列观点与此项改革的目的一致的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9、十九世纪末出现一种理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弱势的文化与种族终将衰微,只有最强者才能够生存。下列以这个理论合理化其行为的是A社会主义 B帝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无政府主义10、北京大学的钱乘旦教授这样评价英国:“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以下各项中能够证明 这一观点的有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建立了工厂制和自由贸易制度 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A B C D11、钱穆认为,在宋朝有一种“自觉的精神”,络于使一辈人带着宗教性的热忱,要求对现实世界,大展抱负。于是上下呼应,宋朝的变法运动,便如风起浪涌般不可遏抑了。下列最能体现上述“自觉精神”的思想是 A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13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A. 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 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C.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14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骇人听闻的论断,居然在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15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高潮时期稷下先生与学生多达一千余人。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凡到稷下学富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是 A鲁国的官办的学校 B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 C儒家讲学的场所 D最早的官办学校16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同皇帝宠臣戴法兴的廷辩中,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窍理实一”;“浮词虚贬,窃非所惧”。 A体现了大无畏的科学精神 B注意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C开创了经世致用的新学风 D体现了创新精神17图6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该图反映了 A宋代草市比较繁荣 B民俗开始成为绘函题材 C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D体现西方的“人文精神” 18“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 1912)。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19新文化运动勃兴之际,胡适、黄远镛、蒋梦麟等人将其定性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A有道理,二者都有反封建的一面 B错误,二者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C错误,前者是对传统的否定,后者是对古典的恢复 D正确,二者从形式到本质毫无二致20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21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22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论及当年革命党人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3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2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下列哪一思想不能反映20世纪中国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民主和科学思想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5.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A. 李贽藏书 B.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C. 魏源海国图志 D.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题 号12345678910111213答 案题 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 案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假设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 根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三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而顾炎武以后的二百年间,大多数读书人埋首经书,其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蛮夷观”?其意图何在?(4分)(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心态。(8分)27.(16分)【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 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盛装下的苍凉宋帝国请同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 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6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发酵的产物。我国汉唐的强盛,宋朝的富庶繁荣,无不是以博大的胸襟吸纳外来文明的结果。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明,排斥西方文明,毫无疑问是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排斥中国传统文明,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学摘编自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运用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在学习西方文明问题上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00字左右)高二第一周历史周练(零班、实验班)答案题 号12345678910111213答 案CCBDDAABBCDAD题 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 案DBACBADBCAAB26(22分)(1)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西学东渐)(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势力东侵,传教士来华;徐光启等知识分子的主动学习。(4 分)(2)追求:瞩目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2分) 原因: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八股取士、文字狱)。(2分)(3)蛮夷观:对西方文明之国不能再称为蛮夷。(2分) 意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2分)(4)现象:民族危机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1)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3.2 代数式的值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012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2012
- 奇怪的花瓶黏土课件
- 福建成人高考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民政局定制离婚协议书样本及权益保障指南
- 钢结构工程安全施工合同
- 消防安全检测与维保及消防系统改造升级合同
- 企业员工创新项目启动资金借款合同模板
- 担保人责任明确的带担保贷款合同
- 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合同招标主管任职要求及职责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辅警笔试题库行测及答案指导
- 运维7×24小时服务保障方案
- 单招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2《归园田居》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银行文明礼仪课件
-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评估(2025年)解读课件
-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4
- 美容院设备维护管理规章
- 敏捷企业组织结构与设计的案例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