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邹忌一、知识概述邹忌讽齐王纳谏记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事迹;文章述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曹刿论战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1、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今义是一个名词,一个特定的地点。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弗:f,否定副词,译为“不”。词类活用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句式A固定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相当于“比哪一个”B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能谤议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议)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D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判断句E省略句(邹忌)与(客人)坐谈2、内容把握本文通过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的记叙,说明只有虚心听取真实的意见,做到“纳谏除蔽”,才能把事情办好。本文分三段。第一段(1):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第二段(2):写邹忌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规劝齐王。第三段(34):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结构图示:3、问题探究(1)邹忌为什么不直接进谏,而要用设喻的方式进谏?因为直接进谏不易被齐王接受,而用设喻的方式可为进谏作铺垫,易于为人接受。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除蔽,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这个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邹忌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2)妻、妾、客回答邹忌的话为什么不尽相同?妻、妾、客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的增减或变化,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的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她的赞美比妻的就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3)本篇作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怎么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问题。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爱虚荣、喜欢被恭维奉承的弱点,而别人对我们的赞扬、恭维,都可能带有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如感情倾向、畏惧心理、利益驱动等,因此往往不客观,不正确,作为接受者,一定要有清醒、客观、理性的认识。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好恶和非理性而被对方所蒙蔽、误导。(当然反过来类推,对待他人的批评、建议,原理也一样。)其次,作为批评、建议者。即使是正确的道理,也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尽量寻求双方的共同点,从对方易于接受的地方(如日常小事、生活常理等)入手,由小及大,由感性到理性。第三,要善于从小事中总结规律,领悟大道理。真理往往是很朴素的,小事与大事、家事与国事,其间差别很大,但往往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关键在于是否善于领悟、发现和总结。邹忌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也许就一笑置之、轻易忽略了,但他却能从中悟出君王受蒙蔽的大问题。曹刿论战1、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是指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是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小大之狱狱:古义是指诉讼案件、罪案,今义是指监禁罪犯的地方。忠之属也忠:古义是指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是指忠诚、忠实。必以情情:古义是实情,今义是感情。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是表可能或能够的能愿动词。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作动词。句式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忠之属也民弗从也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刿)乃入见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何以战(宾语前置,以何战)战于长勺(介词短语后置,于长勺战)2、内容把握本文通过对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战略战术原则,表明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军事见解。本文分三段。第一段(1):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二段(2):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三段(3):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结构图示:3、问题探究(1)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文中主要用对话刻画人物。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无知,曹刿深谋远虑。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2)曹刿在战争结束后阐明了哪两个战争原理?曹刿在战争结束后阐明了两个原理:一要善于创造并抓住“彼竭我盈”的机会;二是即使处于有利的形势下也要小心考察,不宜轻率行动,也不可坐失良机。(3)课文第二段文字只讲了不应该怎样做和应该怎样做,而不道破为什么,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补叙出原因,这样写是为什么?主要是为了情节记叙的真实、自然。可以推知,在生活逻辑中,在那个紧张激烈的战争时刻,曹刿不会解释原因,庄公也不会让他解释原因。当然,这样处理情节,客观上也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为情节增添了波澜,为后文留下了启发、思考。其二,更能体现出曹刿的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第三,有总结议论、突出主题的作用。(4)本文题目是曹刿论战,如果把本文题目改成齐鲁长勺之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下册 8.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说课稿 (新版)商务星球版
- 4.3 .2土壤与植物生长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 电化学基础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无机化学-分析检验技术-生物与化工大类
- 管理选拔考试题目及答案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区域的农民生计转型路径
- 加大国际市场风险识别与管理力度
- 各省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vb会考试题及答案
- 高管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附中实验物理考试题及答案
-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课件
- GB/T 45147-2024道路车辆总质量大于3.5 t的车辆气制动系统试验使用滚筒制动试验台获取和使用参考值
- 食管纵隔瘘护理
- 建筑项目水泥采购合同
- 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考试题库(786题)
- 水果采购协议样本
-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Part01-Unit2-Transportation
-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1
- 2024-2030年中国止痛药品市场供需形势及未来前景动态研究研究报告
- 风电110KV升压站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 2018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3部分:检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