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的演变教案3作者: 加入日期:05-11-24作者:吕叔湘一、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2、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文与作者简介: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课文分析: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书”例: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节告诉我们: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古:形貌衣镜妻自信外今:体形容貌衣服镜子妻子自己相信外面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如“修”:古时可作“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学习”“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修订”“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答司马谏议书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如: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原句:译文:(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2)、我与徐公孰美?(2)、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3)、君美甚。(3)、你漂亮得很。(4)、忌不自信。(4)、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5)、客从外来。(5)、客人从外边来。(6)、与坐谈。(6)、(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7)、不若君之美。(7)、不及你漂亮。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如:“贤者使(之)使贤王。”(晏子使楚)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第二课时第二部分: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1、有些字的消失。为什么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马的名称便特别繁多。今天在人们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除了养马主人对他的马起的特殊名称外,一般只照毛色区别。所以原来称谓马的一些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2、“新字的出现”。“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如: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钍、钒、钙、钛、钡、铱、镭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氘、氚、氖、氢、氧、氩、氮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码、泵、硅、砝码又如:“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意译:民主、科学、专政。音译: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哔叽、尼龙、马达、引擎、雷达、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逻辑、米、克、吨。部分音译:啤酒、卡片、法兰绒、道林纸、芭雷舞、摩托车、水泵。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1)、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古:逃跑今:步行(2)、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古:撞今:非法夺取(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赤壁之战古:不敬之词今:偷东西的人(4)、欲亡赵而走燕廉蔺列传古:逃今:灭亡、死亡(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劝告今:讽刺(6)、劝学劝学古:勉励今:说服(7)、使人给其食用冯谖客孟尝君古:供应今:给予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例: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中国”在这里指“中原”一带,即黄河流域,不包括长江以南,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从这一例可以看出,虽然字眼不变,但意义扩大了。又如:古代的“天下”指“中国”,现却指“世界”。词义除了扩大外,还有缩小的。如:“臭”古时指一切气味,现指跟“香气”相对的一种难闻的气味。这是词义缩小的缘故。又如:“金”古时指金、银、铜、铁。今天成了黄金的专用词,不包括银、铜、铁,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还保留着古义,如“五金公司”。(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古:整装今:完毕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古: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国为民献身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如: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蔺列传古:获得罪过今:“得罪你了”“得罪”约相当于“抱歉”,意思轻。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蔺列传古:对立今:极深的怨恨。(重)(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略,见前)(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如: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古:看重,看得起今:器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古:广泛今:渊博。这些都是语言演变的明显标志。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如:过去讲“病愈”用“瘳”chu(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讲“儿童”用“垂髫”tio(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补充作业1、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走()行()往()去()返()食()履()饮()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第三课时第三部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1、语法的变化。原句译文(1)、吾谁欺?我欺骗了谁?(2)、不我知不了解我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里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如例(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如例(2),这两例都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语序。今天如果要表达上述意思,模仿过去的语序,把它分别说成“我谁欺骗了”“不我了解”,就不难了。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古今语序的变化。此外,现代汉语常用“把字式”,如:“把信写完”,“把收音机打开”“写完信”,“打开收音机”;“得字式”如:“打得好”,“写得快”,这些格式古代汉语是没有的。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要素,许多语法现象古今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在这一节简略地谈了古今语法的一些不同现象,接着就指出:“可是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2、语音的变化。语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韵部、声调、形声字三个方面。(1)、从“第一”到“差别就更大”是写韵部的变化。离离原上草为什么今天读起来不顺口?荣rng生shng城chng情qng,这四个字按现代汉语语法,只有两字韵母相同,则分别属于其它韵部,读起来就觉得不顺口。这是按照现代汉语语音读的,如果用古代汉语语音去读它,就会押韵。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这是由于古人的发音器官不及今人发达,除了有些不必要的音以外,总的发音数是少的,而且常常是游移不定的。这四个字在上古都属于“耕”部,的确是押韵的。我们今天读古诗不能误认为现代不押韵的,古代也一定不押韵。读春望,标出它的韵脚(押韵的韵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押韵的韵母:深shn心xn金jn簪zn,这四个字的韵母,照今天的读法,只有金、心同韵,都在侵部。(2)、从“其次”起,到“平平仄仄平了”,是写声调的变化。就诗的平仄来说,阴平、阳平(一、二声)是平声,上声、去声(三、四声)还有入声是仄声。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入声的特点是读的时候短促而不能延长。吴语里还保留着全部的入声系统。送友人这首诗读音的古今不同正反映了语音的古今变化。(3)、从“又其次”,到全文结束,是写形声字的变化。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组成。所以碰到生疏的字,可试着从声旁来推测它的读音和从形旁来分辨它的意义。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古今的读音变化很大,靠声旁来推测读音,往往不准确,甚至推测不出。如:凉、谅、晾都有声旁,可是一个也不读jng吮吸的吮不读yn而读shn,槐树的槐不读gu而读hui。读音没把握时,必须勤查字典,以免误读。小结写作特点:一、分块说明:第一部分概说语言也在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由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说明最详尽,其次是语音,再次是语法。尽管文章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给人的印象都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二、举例说明(方法):不少说明文都是从概念出发,先下个定义,然后再解释一番。这样说明事物难免抽象,读者即使通过解释把概念弄清楚了,一旦接触它实际上又似懂非懂。本文十分重视举例说明。无论是概述,还是详述,根据说明内容的变化,都逐个举例,而且有些地方不厌其烦地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为了说明“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一观点时,就例举了旧时表示马的名称的十六种概念,还加了注释。说明“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形声字读音的变化等,都举了大量的例子,选的例子又比较典型。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深刻,而且通俗易懂,所说的道理也容易被人接受。三、对比说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究竟在哪里?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本文处处运用对比显示它们的差异。如:讲“江、河”的词义变化时,先指出“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然后说明它们“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讲语法变化时,也是先写出文言文,然后再写现代汉语的说法。课文里这类例子很多。由于运用了对比方法,就更鲜明、更具体地说明了古今汉语的变化。补充作业:1、指出下面这些字中的形声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字特点。休、围、尘、潘、想、上、闻、下、指、盲、旦、舟、通。2、读下面春日这首诗,标出它的押韵字的韵母,并说明按照现代汉语的读法,为什么觉得不顺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业: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语文组温钧整理编写)练习测试之六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正确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朱熹()昳()丽 引擎()平仄()雪茄()冰淇()淋荚()果 忌讳()A B C D 2 下列各组字第三笔笔形相同的是:( )A 世 女 龙 皮B 由 山 中 长C 片 业 发 太D 手 田 米 主3 按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大篆 隶书 楷书B 金文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C 金文 甲骨文 小篆 大篆 楷书 隶书D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4 下列单纯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朦胧 逍遥 叱咤 峥嵘B 崎岖 踌躇 酩酊 翩跹C 妖娆 玫瑰 徘徊 蜿蜒D 龃龉 悱恻 玲珑 蹉跎5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清晰翕动 栖息熟悉B 镶嵌倩影 壕堑拉纤C 机杼贮藏 穿著铸造D昳丽翌日后裔摇曳 ( )6 下面黑体字注音下确的一组是:( )茶几炕桌儿 着席 蒲服 乞食A B C D 7 下面几个字中,构造特点与其他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 B 蒲 C 休 D 姿 E 摆8 下面几个词中,构词方式与其它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子 B 姿势 C 充满 D 踌躇 E 语言9下面几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赍 稽 羁 绩 跻B 祗 卮 脂 芝C 销 宵 削 哨 霄D 惮 艟 僮 瞳 潼10 下列几组字不全是同音字的一组是:( )A 脾 啤 婢 睥 裨B 芯 昕 歆 馨 鑫C 桔 桀 拮 讦 碣D 裴 翡 菲 诽 蜚1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盘根错节繁文缛节高风亮节卑躬屈节B分斤掰两 一分为二 五马分尸 四分五裂C文从字顺文不对题 不名一文文过饰非D负荆请罪负隅顽抗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12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饥寒交迫 远交近攻交浅言深 犬牙交错B疾风劲草疾恶如仇 手疾眼快 讳疾忌医C华而不实 春华秋实 含英咀华雍容华贵D 无济于事 扶危济困 假公济私 同舟共济13 对黑体字字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三岔路口 十字街头A “三”和“十”都是数目字,用的是本义。B “三”和“十”都是数目字,用的是比喻义。C “三”用的是本义,而“十”用的是比喻义。D “三”用的是比喻义,而“十”用的是引申义。14 对下面黑体字义的变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吃茶 行将就木A “吃”、“木”的字义无变化。B “吃”的字义扩大了,“木”的字义缩小了。C “吃”的字义缩小了,“木”的字义扩大了。D “吃”、“木”的字义均缩小了。15 “把这一段(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这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 举例说明 B 对比说明C 分类说明 D 引用说明16 “在语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的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群美甚现在说漂亮得很,当中必须用个得字。”这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 举例子 B 下定义C 分类别 D 作比较17 “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其中“同一种语言”指的是:( )A 同一国家的语言B 同一民族的语言C 同一民族、同一时代的语言D 同一民族、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语言18 将下列句中黑体的词归类,将序号写在相应的说明文字后面的横线上。(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A 有的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或意识形态的变化消失了。B 有的词只在现在的复合词里出现,不再单独使用。C 有的词古代所用的某些意义现在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D 有的词只见于古代方言口语,现代普通话不用。19选出下面这段话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项:( )A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B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C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D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徽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20 选出是复句的一句:( )A 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B 字眼的变换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者因为恐惧、厌恶,或者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C “床”,古代是坐卧两用的,所以最早的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的东西,叫做“胡床”。D “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2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一)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的事儿。可是他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三件事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别的动物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采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二)世界上万事万物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文中甲、乙两处空格,应分别填入哪个词语最恰当?甲( ) 乙( )甲 A 普普通通 B 难能可贵 C 司空见惯 D 稀松平常乙 A 发现 B 觉察 C 发现 D 分辨第二段文字共有四句话,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以下哪种图示法最准确?( )以上两段文字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A 因果式 B 总分式C 递进式 D 并列式给第二段中第句话划分层次,并注明层次之间的关系:( )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作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答案1 B 2 D 3 D 4 C 5 B 6 B 7 C 8 D 9 B10 A 11 B 12 A 13 C 14 B 15 A 16 A、D17 C18 A BCD19 D20 C21 甲D乙BCC比如注解,|可是假如闯了进去,转折假设管保听不懂的。练习测试之六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正确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朱熹()昳()丽 引擎()平仄()雪茄()冰淇()淋荚()果 忌讳()A B C D 2 下列各组字第三笔笔形相同的是:( )A 世 女 龙 皮B 由 山 中 长C 片 业 发 太D 手 田 米 主3 按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大篆 隶书 楷书B 金文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C 金文 甲骨文 小篆 大篆 楷书 隶书D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4 下列单纯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朦胧 逍遥 叱咤 峥嵘B 崎岖 踌躇 酩酊 翩跹C 妖娆 玫瑰 徘徊 蜿蜒D 龃龉 悱恻 玲珑 蹉跎5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清晰翕动 栖息熟悉B 镶嵌倩影 壕堑拉纤C 机杼贮藏 穿著铸造D昳丽翌日后裔摇曳 ( )6 下面黑体字注音下确的一组是:( )茶几炕桌儿 着席 蒲服 乞食A B C D 7 下面几个字中,构造特点与其他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 B 蒲 C 休 D 姿 E 摆8 下面几个词中,构词方式与其它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子 B 姿势 C 充满 D 踌躇 E 语言9下面几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赍 稽 羁 绩 跻B 祗 卮 脂 芝C 销 宵 削 哨 霄D 惮 艟 僮 瞳 潼10 下列几组字不全是同音字的一组是:( )A 脾 啤 婢 睥 裨B 芯 昕 歆 馨 鑫C 桔 桀 拮 讦 碣D 裴 翡 菲 诽 蜚1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盘根错节繁文缛节高风亮节卑躬屈节B分斤掰两 一分为二 五马分尸 四分五裂C文从字顺文不对题 不名一文文过饰非D负荆请罪负隅顽抗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12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饥寒交迫 远交近攻交浅言深 犬牙交错B疾风劲草疾恶如仇 手疾眼快 讳疾忌医C华而不实 春华秋实 含英咀华雍容华贵D 无济于事 扶危济困 假公济私 同舟共济13 对黑体字字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三岔路口 十字街头A “三”和“十”都是数目字,用的是本义。B “三”和“十”都是数目字,用的是比喻义。C “三”用的是本义,而“十”用的是比喻义。D “三”用的是比喻义,而“十”用的是引申义。14 对下面黑体字义的变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吃茶 行将就木A “吃”、“木”的字义无变化。B “吃”的字义扩大了,“木”的字义缩小了。C “吃”的字义缩小了,“木”的字义扩大了。D “吃”、“木”的字义均缩小了。15 “把这一段(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这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 举例说明 B 对比说明C 分类说明 D 引用说明16 “在语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等级保护测评试题集
- 公司服装清洗方案范本
-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通信光缆施工方案怎样写
- 2025年初级市场营销面试预测题及解析
- 走廊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2025年全国营养健康协会食品安全检验员认证考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经理高级面试实战模拟题解析
- 福建省泉州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 技师图书仓储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5年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第四单元第1课《寻根之旅》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治具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
- 成人床旁心电监护护理规程
-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题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 红岩中考试题及答案
- 心内科专科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会务接待工作流程
- 船舶劳务分包合同协议
- 《医疗的人文关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