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强电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1页
第二章-强电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2页
第二章-强电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训教材之技术篇建筑电气工程(强电) SNERDI第二章 电气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工程建设电气监理的控制及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等为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的相应电气工程部分内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以质量预检为重点,对工程项目的人、机、科、法、环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坚持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不准在工程中使用。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的,不予签证,下道工序不得施工。一、 依据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验收规范GBJ148-19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6、电气装置安装施工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9、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二、 电、钢管敷设的检查:管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1、 钢管煨弯,必须采用专用弯管器弯制,大的管径用机械弯制,所有暗配管弯曲半径为外径的10倍,明配管为6倍。官子弯曲处的弯扁度应小于0.1倍管外径,暗配管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明配管管径在63及以上的,可以使用套管焊接,套管应处在两管对口的中心,长度为管外经得1.5-3倍,焊接应严密。配管采用罗纹宜外露2-3扣。其圆钢跨接接地线的直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应牢固、平整、饱满,不得有点焊、咬肉、夹渣、焊瘤、钢管焊穿等现象。2、 安全电压(50伏以下)配线的金属钢管,线槽可不做跨接接地线。3、 明配镀锌钢管跨接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卡子连接接地线, 不得熔焊焊接跨接接地线。三、 塑料电线管敷设的检查1、 使用阻燃型(PVC)管应具有有效的准用证,外壁应有连续阻燃烧标记和制造厂标,有产品质保书,氧指数应达40以上。所用阻燃型(PVC)管的附件必须使用配套的阻燃型产品。2、 明配钢管,PVC刚性塑料管应在近灯位、开关、插座、箱盒的150-300毫米处应设管卡或支架固定,在转角、直线段处的管卡或支架间距应对称、均匀,管卡或支架的间距应符合国家规范规定。3、 吊平顶内的电气配管,宜按明配管的要求施工,不得将配管固定在平顶的吊架或龙骨上,灯头盒、接线盒的设置应便于检修,并加盖板,使用软管接到灯位的,其长度不宜超过1米。软管两端应用专用接头与接线盒。灯头盒连接牢固,金属软管本身应做接地保护,各种强、弱电的导线都严禁在吊顶内裸露。四、 线槽、桥架、托盘及密集型母线槽连接处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线槽、桥架、托盘的外侧,金属线槽、桥架、托盘及密集型母线槽等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应牢固地连接为一体,并与接地主干线可靠连接。镀锌金属线槽、桥架、托盘可不做跨接接地线,但放松装置应设在明显部位,且在连接部位的两端不少于二处。五、 灯具、开关、插座及组合开关插座箱等电气设备的安装,在楼梯及共用部位,室内上下同一轴线位置坐标的误差不得大于50mm,开关距门框的距离应符合规定(15-20cm),距地面的标高位置为1.3米。开关不得装于门后,住宅户内配电箱下沿安装的标高不宜低于1.8米,且安装在较为隐蔽的位置,分体机空调插座的标高不宜低于2米。厨房插座(脱排)不宜低于2米,离地插座不宜低于30cm,强弱电盒安装距离应为30-50cm。六、 公共建筑及民用住宅建筑的照明配电箱、板、柜及电表箱内应按国家规范要求设置N线和PE保护线的汇流排,N线和PE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将N线或PE线多根铰接或接压在铜接头内。埋地敷设的PE保护干线(镀锌扁钢)在引入箱、柜内都必须明露,并用导线与PE线排可靠连接,PE线截面设计无规定时,相线截面在16平方毫米及以下,PE线与相线截面相同,相线截面在16-35平方毫米时,PE线应为16平方毫米,相线截面大于35平方毫米以上时,PE线为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七、 导线的联接1、 多股铜芯线应用同截面规格的钢接头压接,如做成“羊眼圈”状的,其孔径应与连接螺栓相匹配,必须搪锡。2、 单股铜芯线可采用阻燃烧型安全压接帽压接或搪锡。八、 层面避雷带的检查:1、 支持件距离应均匀设置,每直线段的间距宜为1米,偏差:2cm 。2、 在直角、转角处应对接,一般为250-300毫米,避雷高度宜为150毫米。一般应设置在女儿墙中心。3、 当女儿墙宽度大于300毫米及以上时,避雷带距女儿墙外侧宜为150毫米。避雷带明敷补下线距墙面应为15-20毫米。4、 层面高于避雷带的所有金属物体必须与避雷带作可靠保护连接,具体可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的相关规定。5、 高层建筑物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体的必须有可测量接地电阻的“测试点”。测试点的数量不应小于2处,在高级装饰墙面中。测试点宜暗设在专用盒内。测试点的高度一般应距地面500毫米为宜。6、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镀锌扁钢的厚度不得小于4毫米,截面不得小于100平方毫米。镀锌扁钢(圆钢)的搭接不得成“T”型,严禁直接对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钢宽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