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综合练习.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综合练习.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综合练习.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综合练习.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综合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综合练习卷姓名_得分_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时代,A( )然回首,那点点滴滴的往事仍B历( )历在目,C( )jun刻于心中,童年的歌声犹如一朵花,D绚( )丽的开放于童年的梦里,啊,那金色的回忆唤起了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2.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11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差之毫厘, 。(4)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5)四面湖山归眼底, 。(这是湖南 的对联)(6)民俗离不开文化的传载,请写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 。(7)_,草色遥看近却无。(8)_,清风半夜鸣蝉。(9)_,我言秋日胜春朝。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B、由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我市被评为十大“最宜人居”的城市。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D、全市人民同心协力,为推动沿海经济大开发共绘美好蓝图。4.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5选出下边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2分)A、社戏一文主要写“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展现了农村淳朴的风俗人情,特别是农家子弟诚挚的情谊,美好的心灵,活泼的天性,洋溢着对那一片“乐土”的眷恋和怀念。B、明代作家沈复写的幼时记趣生动描述了童年时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反映了儿童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C、伟人细胞的叙述语言轻松活泼,采用大胆的夸张笔法,产生了幽默和讽刺的效果,妙趣横生。D、本命年的回想全文起笔处,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华夏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也就更加引人注目了。6.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4分)读书推荐卡书 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 者_精彩情节 _推荐理由 _7.星期天,你想邀请一位同学去看无锡博物馆,可他说因为学习忙不想去。你将如何说服他,让他和你一起去。(3分)_ _8. 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 例: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 语文是 , 。二、理解与感悟(共5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 (共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中庭地白树栖鸦”的优美景象。(3分)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句中的“落”用得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寓言二则,回答文后问题。(14分)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1)先自度其足( ) (2)反归取之( )(3)遽契其舟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12.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何不试之以足?A. 反归取之 B.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 项为之强 D. 至之市13. 翻译文句。(4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这二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人物相同,请你写出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4分)共同点: 教训: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完成15-23题。(30分)(一)无价的奖赏(18分)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让他们举着写有“一万元悬赏”的寻物牌,来回走动。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看起来挺精神的。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在假期经常来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提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她走上前去,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也谢谢你。,”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等她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竞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赎回”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提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诬赖我是小偷,我当时很后悔把包给了他。今天下午,当我看到地上的提包时,我心情很复杂,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捡起了它,怕失主着急呀!这次我得做得聪明点,于是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孩子。她总以为能让人心动的是金钱,却不知道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体态、言语和笑容衍生出来的温暖与尊重。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被我们审视、猜忌和怀疑的目光灼伤,变得冷漠而麻木。其实,每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作者:王建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5文章用了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个丢包人,这对表现丢包的女士起什么作用?(3分) _16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人下列空格。(4分)拾提包( )( )17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4分)例句: 简析: 18认真研渎自然段中男孩所留小纸条上的内容,自拟一道题目,给出答案。(4分)题目: 答案: 19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最深的一点感悟?(3分)_(二)生活中的减法(12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叉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赵亚兴摘自读者俱乐部,有删改)20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3分)_21结合一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 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3分)_22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3分)_2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观点,为“指路大王”谢亮写几句点评文字。(3分)链接材料:北京有位76岁的老人,叫谢亮。4年前,他向人问路,却遭冷遇,那人不理不睬,一脸的冷漠。他自然感到气愤,但并未将这气愤撒给任何人,而是想到,之后别人向我问路,我要用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给人家指路。此后,他将全市公交车站、大学、医院、公园、大使馆、各省办事处等47090多个地点,编成20万字的指路手册,每天风雨无阻地为成百上千的人“义务指路”,被誉为北京城的“指路大王”。_七年级语文综合练习试卷参考答案一1、蓦l镌xun 2.(1)铜雀春深锁二乔 (2)海日生残夜(3)谬以千里(4)雪却输梅一段香(5)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 (6)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7)天街小雨润如酥(8)明月别枝惊雀(9)自古逢秋悲寂寥。3、D 4、A 5、B 6.马克.吐温 洞中历险 例这节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亲和与对立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同时,也充分突出了人在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艰苦。7略8、语文是意境深远的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二、阅读理解(一)9.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10.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二)11略12.D13略14共同点:都是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教训:不能像郑人和楚人那样,要根据客观实际大胆尝试,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15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1分),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1分)。16还空包送票据(每空l分)。17【示例】“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例子典型l分)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分析突出了景物特色和人物心理特征1分。下同)【示例】“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18【示例】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对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起何作用?(1分)答案:对先还空包后送票据的原因作了必要交代。(1分,答非所问不给分,下同)【示例】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小男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