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题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烙饼( ) 归省( ) 蕴藻( ) 不惮( ) 秫秸( ) r( )眼 x( )叨 家jin( ) 纠g( ) b( )箕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B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C炒的东西可多了,花生啊、瓜子啊、玉米花儿啊;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D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的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B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C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D目前,全国各地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众多购房者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全部是公共的。 B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 C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防止免得冲撞了神明。D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让船向前划去。 5.下面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栖鸦(鸟停在树上) 湿桂花(打湿) 玉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B达旦(早晨) 月明人尽望(全,都) 不胜寒(承受不了) C把酒(持,端) 但愿人长久(但是) 兼怀子由(加之,加上) D琼楼(美玉) 此事古难全(齐备) 共婵娟(古代的美女名)。6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按先后顺序订正在方格中 踊跃竞赛 装模作样 赏心悦目此起彼服 与民同乐伶俐 官阕色彩缤纷 正作精神 呐喊助威 宛转悠扬 错别字订正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行远必自尔,_。 (2) _,盛必虑衰。(3)东隅已逝,_。 (4)_,病树前头万木春。(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6)请你写出两句咏月的诗句(连续的两句):_;_。8语文实践活动。(1)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湖水涨满,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2)班委会希望每位同学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发一条短信,某同学这样写道:五月初五送您一个粽子,含量成分: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十快乐十感激一真诚祝福;保质期:永远! 你能说说这条短信的妙处吗? _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完成9-11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9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_10“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最能表现客中思乡的名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_11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使全诗“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_(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尜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注释】涓人:此指亲近的侍臣。 安事:怎么买。 捐:舍弃。 期年:满一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反以报君( ) (2)所求者生马( ) (3)必以王为能市马( ) (4)马今至矣(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_14从千金买马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三)阅读周庄的古典戏台,完成15-18题。 鲁迅曾在社戏中对自己小时候在乡间看戏的情景作了回忆。随着岁月的流逝,除了还记得很热闹,其他有关看戏的情景都淡漠了,唯有那模糊在远处月夜中的戏台却如剪影般留在了主人公的记忆之中。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一种临河戏台,在鲁迅看戏的地方赵庄,现在,那种热闹的情景出现在同样是江南水乡的周庄,也是因着一座戏台。但已不是简陋的土戏台,而是以戏台为主体、中心的古建筑群;演的也不是用来春赛、敬神的社戏,而是从这块土地上孕育而成的昆剧。 据贞丰志记载,自元代起,凋庄镇上一年四季都有戏曲活动。这里有城隍庙、北栅二处古戏台,被纳为周庄“戏曲八景”之中。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汛,是日赶集、庙会、防火、搭戏台、请戏班日夜公演。至明清时,还有白家浜水上戏曲灯船,有昆曲“玉铭堂”,有用庄宣卷演唱等等。看来,这个“中国第一水乡”还是戏曲文化古镇呢。现在的周庄古戏台,就是在全功桥畔北栅故地恢复重建的。420只木雕凤凰由下至上在台顶中心盘旋,作螺旋形上收结顶而构成覆盆状,这就是“凤凰藻井”,是传统戏台利用声音共鸣学原理筑成的“高级音响?,使演唱更为婉转动听,有绕梁三匝的意趣。戏台柱子上的楹联写着“泽日南湖,誉满摇城二千年,腔称水磨,风靡昆山六百眷”。吴越春秋时,关王少子单名“摇”,被封于周庄南湖一带,称“摇城一,至汉初改称“贞丰里”,贞丰故里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昆曲声腔,好像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样细腻软糯。就这样,一副对联把两个“世界遗产”连在了一起。一座戏台,把精致的古典艺术与纷繁的现代社会连在了一起,是继承的舞台,也是展示的窗口。这里还有很多场景,想必是鲁迅在看“社戏”时没有见过的。戏楼借用的是汤显祖的“玉茗堂”名称。正对古戏台,俯视而见的是人情世态的妍媸美丑、民俗生活的生动情态。边看戏边吃着茶点,每天有多得数不清的中国人、外国人、城里人、乡下人,曾经看过的、从未听说的,都从这里了解着“世界遗产”昆曲。除了牡丹亭、西厢记的唱词和插图,这里布置的书画都是和昆曲有关的,连青花瓷瓶、仿古瓷盆上都是戏文故事,真是“戏里戏外都是戏”。琳琅满目的昆剧穿戴和昆剧脸谱也很有意思。“穿”指的是戏剧服装,俗称“行头”。这个戏曲专用名词,如今早已广泛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买衣服叫“撑行头”,衣服好叫“行头挺”,换衣服叫“换行头”等。而以昆剧著名折子戏中的精彩片断做成的人物造型就更出彩了。琵琶记中的“南浦”送别场面,西厢记“拷红”、“下棋”的趣事,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的情态,十五贯“访鼠”、“见都”的再现与古戏台上演绎的离合悲欢,构成了传统戏曲色彩斑斓的现演空间。15请从结构与功用两个方面概括周庄古戏台的特点。 结构:_ 功用:_16周庄古戏台的楹联连接的是哪两个世界遗产? _17举例说说周庄的古戏台为什么也是展示的窗口? _18简要说说周庄的戏曲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_(四)阅读周桐淦的水上狂欢到溱潼,完成1923题。 和屈原故里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相仿,我的家乡江苏姜堰市溱潼水乡一带,每年的清明节间也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民间船会。会船习俗的来历说法不一,传说较多的有这么几种。其一,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与金兵转战于十里溱湖,金兵大败,义民亦伤亡惨重,溱潼的百姓们按当地习俗殓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的清明节组成篙子船争先祭扫。其二,据续纂泰州志记栽,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入里下河神童关一带,防倭驻兵处的侯必成将军率部反击,溱潼一带的村民纷纷组成船队协助官兵杀敌,三丈竹篙既是行船工具,又是御兵武器。篙子船会就是当时的一种演武练兵形式。其三,水乡溱潼的民居以河湖港汊划分而成自然村落,村民居住集中,祖坟地也以村落为单位,选择远离村庄的高地而为公墓。清明节前扫墓,每个家族的男人,都要带上“三牲六眼”(猪头、鸡、鱼),集中乘船去坟地添坟祭祖,水乡青年生性豪爽好斗,春风荡漾的河面上,这个家族的遇到那个家族的,张家庄的遇到李家村的,不用扯旗鸣哨,船儿就会在水上飞一般地较量起来。总之,不管哪一种传说,都与祭扫祖先和亡人有关;都与水上争先和竞胜连在一起。于是久而久之,清明节的第二天,就成了里下河地区四八镇会船的节日。会船节是溱潼人民独有的水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天,男女老少各自组成自己的代表队参赛。老有“北洋水师队”,少有“红星队”,男有“新四军队”,女有“红色娘子军队”,“公公队”、“婆婆队”、“嫂嫂船”、“姑娘船”,队队精神抖擞,船船独具风姿。篙子船上多为男性选手。会船之日,小伙子们头扎白羊肚毛巾,下打青布绑腿,身着白衫短靠,每条船上20至30人不等。比赛时,发令枪响,几十条船上的几百条顺溜青竹篙,在铜锣的节奏声中,像排剑一样戳向蓝天,齐上齐下,直向宽阔水域上划定的终点穿去。划子船多为女性选手。或许因为家乡的祭祖仪式从不让女人沾边,女士们受委屈了,会船之日,半边天们使尽招数,一定要在某个方面压过须眉。她们或披红挂绿花枝招展,天女散花般地穿行于碧波湖面上;或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在千米水道上与男士们一争高低。贡船既是水上司仪船,又是水上观礼台。它由一至两条数十吨的大船拼装而成。船上牌楼高耸,亭阁缤纷。丝竹管弦不绝,水乡小调悠扬。水乡儿女们兴之所至,还能在小小的船台上表演起翻飞腾挪的龙舞。惊险、精彩、精致。会船节又是溱潼人民共有的水上狂欢节。这一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闻鸡起舞,踏晨露,破晓雾,折三两枝桃花,裹一身油菜花香,早早地从四面八方往比赛场地集结而来。日上三竿的时候,水面上竹篙如林,千舟待发,圩堤岸边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当盛会的汽笛拉响的时候,喜庆的鼓乐鞭炮齐鸣,数百只信鸽翩然腾空,水上赛船的浪花飞溅,岸上欢呼人声鼎沸,民国诗人陈二指曾经形象地记下这样的场面: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绿杨堤畔霓裳舞,青草河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会船节也有过受“委屈”的年头。十年“文革”中“破四旧?的时候,会船也列入了“旧风俗”的行列,理应横扫。但家乡的人民不认这个理,一过清明,又偷偷地聚集到了赛船的地点,但是公社革委会主任的小轮船拦在河口,而且丝毫看不出一船人什么时候想走的迹象。眼见太阳越爬越高,“嫂嫂船”上的运动员等不及了,大张旗鼓地把船靠到小轮船旁边的田埂边,一溜儿上岸,一溜儿排开,又像有谁喊了口令一样,一溜儿在田埂上光屁股撒起尿来。小轮船像遭遇了伏击一样,“突、突、突”转眼不见了踪影。于是,乡亲们跳着笑着又开始了会船比赛。正是这些独具的传统民俗,正是这些特有的人文风情,溱潼会船节和云南的泼水节一起,在上世纪末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列为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节之一。以溱潼会船节为背景的专题片,也获得了亚洲民俗风情风光电视片大赛的金奖。19.“这一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闻鸡起舞”中的“闻鸡起舞”应如何理解? _20.早期溱潼人民会船的主旨是什么? _21.与其他地方赛龙舟用桨不同,溱潼人为什么偏要用篙? _22.溱潼会船节为什么会被列为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节之一? _23.文章还写了“文革”中人们偷偷赛船的趣事,试结合前文有关描写,简析溱潼人民今天酷爱赛船与以往赛船不同的原因。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略 2.C 3.D 4.B 5.A6竟一竞 阕一阙 正一振 服一伏7(1)登高必自卑(2)安不忘危(3)桑榆非晚(4)沉舟侧畔千帆过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8(1)示例:秋色人似画中游 (2)示例:以食品说明书的形式,将对父母的祝愿蕴含其中。(意思对即可)9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10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1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恩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12(1)返回。 (2)活的。 (3)买。 (4)到。13于是不到一年,就来了三匹千里马。14想要得到人才,要有明确的决心和实际行动。15周庄古戏台采用“凤凰藻井”结构,非常美观。利用声音共鸣学原理,能使演唱更为婉转动听,有绕梁三匝的意趣。16贞丰里遗址和昆曲。17因为到周庄来玩的游客们,不仅可以在古戏台上看到昆曲,还可以在这里,俯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