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滚动训练历史试题(1)1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4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5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6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7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8隋唐时期,形成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各项政务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力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10.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11.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 这一论断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12.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初期 b西汉武帝以后c北宋初期d明朝初期13.(2013徐州模拟)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请回答:(1)秦朝汉初, “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 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两例加以说明14.(2013山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参考答案 d d d d d ;d c a b d c ;c a13题 【答案】(1)宰相、御史大夫、太尉。 “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 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2)材料二表明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 材料三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14题【答案】)(1)主要依据:血缘; 度:嫡长子继承制。 (2)原因:身为中正;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开大学《快速构思强化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庆师范学院《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与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CMA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执行指导
-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ps》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传媒学院《体育赛事组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电缆供应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工程承包合同模板(含合同履行监督)
- 2025版学校临时膳食管理员劳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别墅买卖居间合同范本
- 云南劳动合同续签协议书
- 2025安徽农业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井工煤矿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方案之安全监控系统监测预警处置方案
- 入股买船合同协议书
- 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反洗钱法知识测试题题库(题目+答案+解析)
- NB/T 11629-2024煤炭行业物资分类与编码规范
- 2025-2030中国增强型飞行视觉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电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课件
- 无呕吐病房的CINV管理
- JCC工作循环检查流程与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