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二课后同步检测: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作业.doc_第1页
湘教版必修二课后同步检测: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作业.doc_第2页
湘教版必修二课后同步检测: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作业.doc_第3页
湘教版必修二课后同步检测: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作业.doc_第4页
湘教版必修二课后同步检测: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反映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狩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和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3-4题。3.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4.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社会发展阶段( )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酸雨危害 环境污染a.b.c.d.2017年11月30日,新修订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通过,并于2017年12月1日起实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144宗矿业权,143宗已关停,剩余1宗也已停止开采。读图回答78题。7.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新修订并关停矿业权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协调论8.祁连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不包括( )a.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b.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c.是我国重要能源产区d.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10.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1.下列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农业文明时期的灌慨农业b.春秋时期的封山育林c.农业文明时期的毁林开荒d.原始社会人工驯养牲畜“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国语),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13题。12.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可能论c.和谐论d.可持续发展论13.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下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阶段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森林破坏 酸雨危害 水土流失 全球变暖a.b.c.d.15.阶段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a.天命决定一切b.自然主宰人类c.人定胜天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它是决定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b; 2.c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再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活活动改造自然。答案:3.b; 4.c解析:3.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应发生在农业文明时期,b对。a、c、d错。史前文明时期是狩猎文明,a错。工业文明时期以工业生产为主,c错。后工业化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d错。4.农业文明时期,该社会发展阶段,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人地关系矛盾不突出,c对。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是采猎文明时期,a错。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是工业文明时期,b错。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后工业化时期,d错。答案:5.c; 6.a答案:7.d; 8.c答案:9.c; 10.c; 11.c解析:9.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采集和狩猎,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经常采猎某种生物,造成某些生物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c对。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小,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b、d错。当时的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引发的,不属于人类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a错。10.由于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c对。采猎文明时期与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对环境影响小,a、b错。二战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全球性问题,d错。11.灌溉农业、封山育林、驯养牲畜都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产生,c对。答案:12.a; 13.a答案:14.d; 15.c答案:16、(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解析:(1)图中a在农业文明时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且比劳力更为重要,在工业文明时代和环境文明时代a的作用则明显减小,但仍为必要条件,可见,a应表示土地,是决定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认真读图,不难看出工业文明时代资本、科技进步、土地等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知在工业文明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