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8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2017.11.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3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卷(选择题)共50分1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的身体出现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或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有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针灸。上述事实说明(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a b c d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 )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a b. c d4.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议题悬赏征文,英国人拟定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的题目;法国人作了一篇象的恋爱论;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一篇政见,题目叫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b.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5.9月1日,以“父母教我”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讲节目,向同学们传递出伟大和深沉的父母之爱,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这说明( ) 精神产品就是先进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b. c d6.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力量非常低下.自身生活也长期处于茹毛饮血的落后阶段.随着人的不断进化和全面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材料表明( )a 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不同 b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c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7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若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化的演进 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源泉 中轴线展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传统文化的稳定a. b. c. d.8.专家指出: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终极目标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9.如图,汉语与日语古今字符集的演变对比图说明了( ) a. 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b.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 文化交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d. 文艺表演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10.客家人是汉族的独特群体,客家先民经过历次大迁徙,将中原文化带到岭南,岭南文化相应发生了变化,客家人在岭南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围屋和方言就是见证。这说明(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文化交流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统一a b c d11.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作风。这表明(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d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2. 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表明传统文化( )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当前已没有传播、继承的必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其中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a b c d13.中国传统戏剧一直叩不开年轻观众的心扉,但京剧意象杂技剧齐鲁风韵粉墨却被 年轻人叫好又叫座。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突破,把杂技表演、意象、艺术巧妙糅合进传统的京剧表演中,取得“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果。这表明( ) 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 b. c d14.教育改革从小抓起,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正在逐步增加,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基于(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产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15.“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论坛倡导人们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就是继承 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 b c d16.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出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这说明(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b cd17.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我们,要实现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启示我们( )在文化方面应还无保留的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退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 b. c. d.19.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主要言行,是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而成。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20. 习近平在19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引导 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与当代社会实现完全同步发展 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 b. c d21.我国历史悠久,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如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云南和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安徽西递宏村;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浙江乌镇。这一座座古镇荟萃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华人文百科全书。上述材料主要显示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镇能够展现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个性寓于文化共性之中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a. b. c d22.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中华文化不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所有成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 b. c. d.23.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英雄人物些体现了( )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 b c d24.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国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都说明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民族精神产生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25.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说明需要文化竞争力是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就要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投身社会实践 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19大报告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报告中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起建设,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中国家符合社会三者的相互联系,确立了促进国家、政府、社会等多元共同。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思路,成为法治中国建设整体部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法治建设近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去年12月4日订立国家宪法日。这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社会的宪法一是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每年的12月4日,国家都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调查显示84.3%的受访者为完整读过宪法,其中33.2%的人从未读过,51.1%的人读过,但未读完,读完整的人数仅占15.7%(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9分)(2)作为公民,谈谈你如何提升宪法素养。(9分)27.(18分)特定的环境,漫长的历史孕育浓厚的安徽地域文化某高二年级课外小组,兴趣小组围绕追寻安徽文化这一种题开展探索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徽文化最具特色的构成之一,已被收录世界已是文化遗产,它集徽州山村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刻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的意义。(10分)【徽州“三雕”】徽州三雕是最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是徽州人民的艺术智慧结晶。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惠州三雕技艺的传承,步入了尴尬的境地。首先表现在因保护不力而导致古徽州三雕艺术珍品流失,遗存量急剧下降。其次因掌握徽州三雕技艺需长期研习而劳动报酬较低,导致人才严重流失,后继无人。再次,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三雕商业行为的冲击(如浙江木雕,福建石雕等)徽州建筑三雕市场急剧萎缩,地方特色逐渐消失。(2)结合材料,请贡献你的智慧,谈谈我们对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构想。(8分)28.(14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梦是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1)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6分)(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8分)高二(文)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1-5ccadb 6-10 bcccb 11-15 bccda 16-20 accbb 21-25 abdab 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1)(9分)有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人们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全社会成为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得法制观念深入人心。(3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建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崇尚宪法权威。有利于让宪法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行动指南。(3分)(2)(9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可酌情给分,可以从学习,宣传,遵守宪法等角度回答。27.(共18分)(1)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徽派建筑文化,对研究徽州建筑文明的,眼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展现徽州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3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