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2、7、8、9同盟会与三民主义3、4、5、6、7、8、10、11、12、13、14【基础巩固练】1.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3.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警世钟是陈天华的著作。4.c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结合所学可知,c项符合题意。5.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6.b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故选b。7.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了兴中会。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著作出现的共同背景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是革命思想传播中影响最大的三本书,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答案:(1)李鸿章兴中会(2)共同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影响: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能力提升练】8.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与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关。9.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可判断“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一派别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0.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故选b。11.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2.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故选b。13.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政治纲领。孙中山是成立同盟会的倡导者。14.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一的出处“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等可判断相关事件为“戊戌变法”,它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第(2)问,通过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可判断民族革命对应“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可判断政治革命对应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可判断“社会革命”对应“民生主义”。第(3)问,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而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答案:(1)事件:戊戌变法。评价: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革命志士的奋斗1、2、8、9武昌起义3、4、5、6、7、10、11、12、13、14、15、16【基础巩固练】1.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即萍浏醴起义。2.c根据题干关键词“光复会”“杀恩铭”可知是徐锡麟。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故选c。3.b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武昌首义”“民主共和”等可以联想到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4.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5.c本题考查的是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结合所学可知,最终推翻清朝统治的是辛亥革命,而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故选c。6.b根据题干“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选b。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第(1)(2)问,通过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工程营”“楚望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由此判断相关历史事件为武昌起义,又被称为辛亥革命,这一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答案:(1)武昌起义;辛亥革命。(2)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能力提升练】8.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萍浏醴起义的领导者为刘道一、蔡绍南;最终失败;其影响力不如黄花岗起义,排除a、c、d项。由此判断b项符合题意。9.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分析能力。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10.c分析题干可知,孙中山所讲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这一革命首义地点是武昌,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11.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12.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应的事件分别为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3.b题干中“鄂”是指湖北的简称,再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11年10月12日可推断出“鄂乱”是指武昌起义。14.a由材料中“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可知材料旨在强调辛亥革命意义重大,故选a项。广大民众尚未觉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革命缺乏社会基础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15.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抓住材料关键语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符合题意。16.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从解说词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入手回答。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答案:(1)武昌。(2)民族独立和振兴(或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意思相近即可)(3)君主专制制度。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中华民国的建立1、2、5、6、7、8、1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3、4、7、10、11、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6、7、9、12【基础巩固练】1.a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故此题选a。2.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4.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c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公车上书不符合“追寻共和足迹”主题,排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兴中会建立于1894年。6.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京师大学堂均与戊戌变法相关。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均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可分别从其积极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方面作答。答案:同意。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思相近即可)。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能力提升练】8.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9.d依据题干信息“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d项符合题意;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a项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涉及各个方面,不仅是民主法治方面,b项不符合题意;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是政治方面,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0.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1.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的理解识记,题干中“20世纪初”和“民主政治”是解题的关键,首先从时间来说,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辛亥革命虽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故选b。12.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誓词内容和“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后结合所学回答出其地位即可。第(3)问宪法精神可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考虑作答,政治体制可从民主共和方面分析作答。第(4)问结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等知识分析回答。答案:(1)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精神。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4)袁世凯在得到孙中山等人的让位首肯后迫使清帝退位,声明拥护共和,孙中山辞职,他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妥协性,被袁世凯欺骗,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二次革命1、2、8、9、10、16袁世凯复辟帝制3、4、6、7、12护国战争5、8、11、16军阀割据13、14、15、16【基础巩固练】1.a b、c两项都是宋教仁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但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在此背景下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以图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选a。2.a 宋教仁被袁世凯派的人刺杀于上海火车站,孙中山闻宋教仁遇难,亲致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袁世凯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号召兴师讨伐,不久“二次革命”掀起,所以“公”指的是宋教仁。3.b根据题干描述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据此判断b项正确。4.d根据题干描述结合所学可直接判断是“二十一条”。5.b根据材料“一人冠冕”“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可判断是袁世凯称帝,他的复辟帝制的行为与就职前通电赞成“共和”背道而驰,故被孙中山称为“民贼”。据此判断答案选b项。6.c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题干信息“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故选c。7.解析:材料一表明国家权力实行分立,材料二表明总统总揽国家统治大权。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总统权力的加强和扩大,据此分析解答第(1)问。材料三中“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表明袁世凯赞成共和,反对专制,据此分析解答第(2)问。链接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措施解答第(3)问。答案:(1)总统权力全面加强,从三权分立到总揽大权。(2)赞成共和,反对专制。(3)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能力提升练】8.c辛亥革命的斗争矛头是清政府,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斗争的矛头是袁世凯。9.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幻想通过国会选举取得多数席位,重新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现民主共和。袁世凯为了阻止国民党组阁,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因此本质上反映的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10.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由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11.b根据题干信息“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a、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选b。12.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根据民国四年可判断是1915年,根据万岁判断是袁世凯复辟帝制。13.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中国仍处于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由于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存在,仍然操控着中国各个军阀混战,导致政治形势很混乱,社会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