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5.18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5.18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5.18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5.18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8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以史带论”,讨论探究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难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辽沈战役的时间、指挥员、参战部队、简单经过、歼敌人数及意义如何?2. 淮海战役的时间、指挥员、参战部队、简单经过、歼敌人数及意义如何?3. 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简单经过、歼敌人数及意义如何?4. 说出三大战役的时间及意义。5. 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至11月。指挥员:林彪、罗荣桓。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简单经过:首先攻占锦州,“关门打狗”,决战东北,解放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歼敌人数:47万。意义:解放东北全境。2.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简单经过: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歼敌人数:55万。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3.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与华北解放军。简单经过:克张家口、天津等地,争取北平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歼敌人数:52万。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4.(1)时间: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2)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5. 意义: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2. 北平为什么能够和平解放?3. 动脑筋: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结合上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4. 解放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5.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 首战东北战场的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最有利。第一,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我军的正规军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在举棋不定。第三,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由于这些条件,首战东北卫立煌集团,就可以将初战的胜利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还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假如首战华北战场,就会受到敌华北、东北两大集团的夹击而陷入被动;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又会使东北敌军迅速撤退,实现其战略收缩企图。因此,首先打好东北战场的决战,就成了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2. 三大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 战役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粮食辽沈战役160万13 800副6 750辆80万头07亿斤淮海战役543万305 000副88万辆767万头96亿斤平津战役180万20 000副40万辆100万头3亿斤3.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第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具体表现是: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决定决战方向,并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如三个战场首战突破口的选择)。 第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第三,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第四,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4. 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一、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采取了一系列失去民心的措施,想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比如假和平、真内战、撕毁政协协议、镇压民主运动、制造血案等。结果是民心丧尽,自己也陷于人民包围的灭顶之灾。二、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国民党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庞大,政府财政收支入不敷出。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并滥发纸币,造成物价狂涨。仅上海的物价,1949年1月与1948年8月相比,半年内上涨了128倍。三、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不仅违背民心,也违背军心。军队官兵厌战,尤其是国民党的杂牌军厌战情绪更为严重,临阵起义、投诚的现象不断发生。四、贪官横行,统治腐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受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接收机会,贪污盗窃,敲诈勒索,大发“劫收”横财。五、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军事的失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美国迫使蒋介石下野,支持李宗仁上台。这就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造成了蒋桂分裂。蒋介石下台时气愤地说:“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学习完本课,本单元的内容也就学完了,我们来对整个单元作一下知识梳理。本单元讲述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国共两党先是进行重庆谈判,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是双十协定很快被国民党政府撕毁,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内战中,国民党先是处于战略进攻的态势,先后发动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应的共产党处于战略守势,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军队转入战略防御,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而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