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教学尚待深入研究_课改不可走极端 课堂的有效,较多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更长远来说指能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有效”,往往容易走极端。在此,我想和老师们略谈如下:一、课堂的有效与有趣何以兼得案例:为了上好课,李老师专程去了一趟幼儿园,希望能从幼儿园的课堂设计中学到几招绝活,让自己的语文课更有吸引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在课上学得的确很欢,尽情地享受着李老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可李老师觉得,这节课虽然教学过程很好,但没有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学中“融知于玩”的部分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分析:1.如何认识课堂的有趣? 课堂的有趣较多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愉快,更长远来说指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好玩。课堂中的有趣,一定要放在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这个背景下来设计和考虑。诸如那种“课上热闹课后补”的怪现象,尽管学生玩得很开心,但却是对教育机会的错失与教育时间的浪费。 2.跨越有趣与有效之间的鸿沟。课堂有趣有两种类型:一是把学生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一是由学习成就感激发并维持的内在兴趣,二者缺一不可。可是,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视为单纯地取悦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师仅仅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止于外在兴趣。再者,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的确是一对矛盾。因为,要让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似乎难免会伤害课堂的有效;而要让课堂有效起来,似乎又难免会伤害课堂的有趣。 3.把课堂的有趣转化为有效。教育的智慧就在于如何把课堂的有趣与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如何通过课堂的有趣来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教师要以有趣课堂促进课堂有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有这样一种教学观,即不但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学到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第二,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师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教学内容的难度通过演绎降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第三,在授课中,还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要善于调整课堂的学习氛围,避免课堂陷入到为了知识而求知识的呆板情境之中。 4.把课堂的有效转化为有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可能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有教育意义。要让教学内容更亲近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亲近冰冷而又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情和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投入还是其次,利用有效的课堂学习才是根本途径。真正有趣的课堂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而真正有效的课堂又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二、有效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导”。有不少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课堂中的探究教学泛化、教学行为变形。案例:一节低年级语文课。 师:小朋友,怎样记“树”? 生1:树,左中右结构,左边“木”字旁,中间“又”字,右边一个“寸”字,合起来就是“树”字。 师:还有其他记忆方法吗? 生2:树,“村”字中间放个“又”字,合起来就是“树”字。 师:真聪明,还有其他记忆方法吗? 生3:树,左边是“权”字,右边是“寸”,合起来是“树”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记忆方法吗? 生4:左边是“松”字去掉“公”,分析:听完这节课,我们忍不住想问:这是探究性学习吗?这种“发现”、“探究”有价值吗?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学习,他们的探究活动往往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因此,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精心、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起点来源于教师的提问,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探究活动应该减少歧路,精简岔道,因为泛化的探究会使本来很简单的问题越变越复杂,案例中的探究对完成任务几乎没有帮助。 课堂上学生的探究热情需要保护,但教师必须当机立断,巧妙扭转教学方向,发挥主导作用。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方式,那些诸如体现事物名称、概念等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过多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对不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是对探究教学的作用及价值的贬损和摧毁,将导致探究教学的浅层化、庸俗化。这样泛化的“探究教学”不可取。 三、“动静结合”方显课堂本色。案例:在有的课堂上,学生能随着教师的讲解、提问“随声附和”。致使课堂上显得有点乱糟糟,于是,老师气愤不已,赶紧予以“镇压”。 在有的课堂上,教师在一板一眼地讲,学生却各行其是,睡觉、开小差、看闲书、,老师满意为课堂挺安静的,教学效果肯定有效。 分析:1.正确认识课堂中的动与静。表面看来安静、整齐的课堂未必就是有序的课堂,无序的课堂并不能单纯由通常所谓的“课堂秩序”标准来衡量。因为安静和整齐,可能意味着有效,也可能意味着学生思想的游离和不同学生思维进度断然消极的“整齐划一”。2.课堂中的动静结合。其实,课堂中的动与静,不仅是课堂秩序的动与静,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动与静。静态下的学习多是被动式的、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容易获得知识。而动态下的学习多是主动式的、批判式的学习,学生容易形成能力。虽然课堂学习既可以在静态下,也可以在动态下进行,但并不是所有的动与静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该动的时候不动是不行的,在该静的时候静不下来也不行。有序的动与静融入课堂教学中,是踩着课堂教学的节拍,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动与静。3.让课堂动静从有序转向有效。虽然把动起来的本能转化为静下去的本能不可能,估计也不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选择,但压抑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激发学生静下去的本能,却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选择。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区分学生动与静的教育意义,就难免会打击学生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静的消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动与静的有序与无序,往往是教师教学安排与教学设计上有序与无序的反映,学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
- 工厂废气排放管理规范手册
- 门诊医生出诊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设计
- 企业内部制度整改及落实报告
- 建筑设计规范与绿色环保技术应用
- 平面方案设计三层建筑结构(3篇)
- 工会心理咨询讲座方案(3篇)
- 后出师表全文及详细注释翻译解读
- 幼儿园幼教咨询社区方案(3篇)
- GB/T 12238-2008法兰和对夹连接弹性密封蝶阀
- 文书档案分类与整理实务讲义课件
- 政策性农业保险政-(最终版)课件
-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国民金融知识
- 最新教师坐班制度
- 全国2021年4月自学考试00159高级财务会计试题答案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表完整优秀版
- 项目施工重大安全隐患排查表
- 水质检测公司检测报告(模板)
- 6.消毒隔离篇-骨髓移植病房管理
- 高等数学上册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