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主题概述】本主题简述了隋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隋朝结束魏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大一统局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隋朝开创了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唐朝加以继承和发展,开创了一个鼎盛的唐朝。隋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景象。繁华过后,确实衰败,由此中国再次战乱分裂,步入黑暗的五代十国。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导学指要】1.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学法指导(1)记住隋朝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2)了解“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开皇之治”形成原因。(3)对隋炀帝的评价,进一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概念解读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时间:581年人物: (隋文帝)都城: 年号:开皇统一: ,隋灭陈,结束分裂,重归统一。开皇之治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在位皇帝:杨坚(隋文帝)内容结果:国家富庶、社会繁荣 改革政权机构,确立三省六部制重视选拔人才,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废除郡一级机构,裁减冗员修订法律,废除一些酷刑继续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设置义仓,屯粮以备荒年之用两汉的选官制:推荐制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隋文帝(杨坚)废九品中正制,实行“分科举人”隋炀帝(杨广)设 ,科举制正式创立主要特征: 科举制的创建科举制的创建温馨提示:杨坚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开皇之治科举制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和公开【基础过关】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2.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3.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b. c. d.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6.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7.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思维提升】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本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朝代发展概况设置进士科唐朝进士、明经最重要;、武举开始;重诗赋宋朝重;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2分)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4)图中四个字母分别是隋朝大运河的四段。a_b_ c_d_温馨提示:一、单项选择:1.c 2.c 3.c4.b 5.d 6.a 7.b【思维提升】(1)隋朝殿试经义八股文(2)合理内核: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