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一高导学案模板.doc_第1页
西华一高导学案模板.doc_第2页
西华一高导学案模板.doc_第3页
西华一高导学案模板.doc_第4页
西华一高导学案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设计教师艾珊 审核教师马建明组 名班 级姓 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了解太平天国运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客观、辩证、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不同评价的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爱国精神;学会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史的范畴中,确立全球史观。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时代局限性。难点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教学流程: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导入新课线索导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的历史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109年时间。这段历史对中国来说首先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列强发动一个个侵华战争,攫取侵略权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更是一部反侵略的抗争史和求民主的民主革命史。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整个近代中国历史有个总体上的把握,然后进入本课学习。设疑自探请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他们想要的问题:预设问题: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评价、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评价、影响。 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4.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的颁布、内容、目的、评价及二者的区别(1请大家阅读课本,独立解决上述问题。2、用彩笔在课本上把答案标出。3、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请标出以备继续探究。时间7分钟)解疑合探(请同学们就自己解决不了的或有疑问的,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讨论解决。1-3分钟) 出示展示分工及要求:展示即将完毕时,出示评价分工及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结果及评价补充结果整理出本课知识脉络。知识经纬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梳理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前期,英完成工业革命,为开拓市场,矛头指中国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英鸦片走私活动。2、经过 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扩大:1841年初,英抢占香港岛,接着又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结束:1842年8月,中国屈服求和。3、结果:签南京条约内容:割;赔;开;协。 4、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 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_。 直接原因:英美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 2经过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_。 美俄趁火打劫,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结果1858天津条约内容:驻;增;赔;内;航。 1860北京条约 内容:认;增;割;赔增。 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 (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_了。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2、军事上:胜利进军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开始)(初步建政)(正式建政)(达到军事上全盛)3、理论特点: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4、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它有哪些目的和基本内容?它在当时能够实施吗?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平分土地。圣库制度。建立理想天国政治法治选举。经济主张发展资。文化主张学西。外交独立平等评价强烈革命性反封结晶。强烈空想性违背社会规律。本质落后小农理想革命性否定封建制度。先进性第一份资本主义近代化方案。空想性超越具体历史条件结果未能真正落实未能真正落实联系两者在反封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出发点不同区别两种主张和实质本质相反;前者违背社会规律,后者符合历史方向过程评价:本过程主要分析一些内容得出结论,尤其是评价性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学生分析比较困难,教师要从一些关键词加以引导,如农民、土地、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经济根源上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要顺带指出资政新篇提出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合作探究,然后推出代表发言,要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和对知识的及时总结与归纳,使学生在用表格过程中学习一些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4: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此方面的相关内容,教师补充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的转折请学生填写圆圈里的内容,掌握天京变乱的经过。教师总结前面学生讨论的结果: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的发生根源于小农阶级的分散性。直接原因是争权夺利。结果使太平天国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重新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包围太平天国政权。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学习面对天京变乱太平天国采取的措施。教师总结:(1)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2)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3)防御: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上海战役-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4)失败原因及教训: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合作探究、质疑再探1.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新特点(1)起义背景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2)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3)革命纲领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殖民侵略。(5)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6)所属范畴新具有国际意义。新特色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教训:第一,中外反动势力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敌人,要战胜中外反动派就必须以一切革命者的团结来对付反革命的联合。第二,农民斗争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有可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链接高考(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解析】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既不能体现平等的外交观念,也不是崇拜西方列强的结果;当时中西交往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可能是西方文化广泛影响的结果。该条约将这一规定强加给清政府,实际是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冲击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规制。【答案】B(2008年高考全国卷)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近代化”的含义,同时要注意关键词“影响”。注意D项“实施了”表述有误。【答案】B运用拓展1.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B.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差异C.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导致了上述现象 D.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2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南往北的顺序是( ) 广州 福州 厦门 上海 南京 宁波A B C D4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5依据相关条约,法国传教士不失时机地在天津建造了望海楼教堂,这是近代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请判断该教堂最早应建造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6.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72009年是圆明园建园302周年。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 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A B C D 、8从内容上看, 天朝田亩制度 与 资政新篇 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B C D9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 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 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 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10专家指出:“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其中“时代的局限性”是指( )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过于强大B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D符合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科学革命理论在中国没有形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有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国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而是因为奸臣误国。可惜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以后,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林虽有这种觉悟,但他怕清议指摘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落,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材料二 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均摘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概述作者描述的关于林则徐的两种观点。哪一种是错误的?为什么?(7分)(2)作者对于林则徐的批评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1. A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2. C两次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目的是扩大中国的市场。3. B结合地理知识回答此题,会得心应手。4B“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利益均沾,因此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5C天津开埠是依据北京条约中的规定。6. D此阶段英国侵华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题干非常明显。7D 圆明园遗址是近代列强侵华的见证,它被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封建统治的土崩瓦解没有直接关联。8B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共同的局限性”,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的有关内容分析选项可知:的表述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带有空想性,资政新篇也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 是两者的进步性,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是B项。9A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其农民阶级局限性决定的,韦石之变及北伐失利只是其必然之中的偶然现象。10D 分析选项可知:A、B、C 三项所述都只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而题中所指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是指太平天国自身的,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时代的局限性”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理论不成熟也不科学。13(1)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