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_第1页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_第2页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_第3页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_第4页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个科学范畴的文字表述,其依据并不是出自某一篇理论探讨的学术论文,也不是选用某一个领导在某个场合的讲话,而是要以规范的、权威的出处为遵循。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所表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但人们不太注重从党章中“引经据典”,已成为一个长期存在并比较普遍的现实问题。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是由“价值意蕴 ”、“途径方式”、“目标导向”三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内涵要求。多年来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一种“简称”式的理解,误认为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的“全称”表述,是不严谨的,也是不 严肃的。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完整地、准确地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及时的。 一、“两个一切”:价值意蕴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般的工作路线,也不是单纯的工作方法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学习、把握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领悟其内在的价值意蕴,这就是“两个一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 90多年来宝贵经验的结晶,是极其珍贵的“传家宝”。 90 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论断,充分反映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如一秉承“两个一切”的价值理念,鲜明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虽然看起来仅为 3个词, 6个字,但意义十分重要和深远。把“为民”放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的第一点,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贯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坦然地向世人 昭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再申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把这庄严的承诺,写入了庄严的党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2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一切”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把握。“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对应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要求;“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对应了“一切依靠群 众”的基本要求;而“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则进一步强调了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两个一切”,两者缺一不可,相互贯连、相互促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真诚支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保持党的 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又来又去”:途径方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人们谈论得比较多了。本文着重就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论、及其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作一番学习思考。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 作方法等层面上,提升到思想认识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来。毛泽东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在联系所做的深刻阐述,至今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 把握:“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 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也就是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着“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需要着重提出的是,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着明确的指向和规范的要求,但在人们的实际工作中和思想认识上,对这“一来一去”,“望文生义”,缺乏认识论层面的准确把握,存在着把“从群众中来”混同于“到群众中去”较为普遍的问题,造成实际工作中真正意义上的“到群众中去”的“缺位”和“错位”。从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来看,“从群众中来” 的“来”,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把群众的诉求,以及群众的智慧、创造收集起来;而“到群众中去”的“去”,是在“来”的基础上,梳理问题、分析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思路、下一步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理论归纳的结论(),回归到群众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怎么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是靠我们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认真“去”收集 而这个“去”,实际上是作为第一步骤“从群众中来”的“来”,还不是作为第二步骤“到群众中去”的“去”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去”,是已经在听取群众意 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归纳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或方针政策,需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回到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完善。因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半部分,各级领导纷纷下基层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听取一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到群众中去”的“去”,还属于“从群众中来”的“来”。而对群众提出的诸多意见和问题,不可能“装到篮里全是菜”,“照单全收”,而是要进行科学的梳理,区分轻重缓急,作出体制、机制上的改进,然后把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创新的理念,“到群众中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这也是对领导干部智慧和能力水平的考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将是不断深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的基本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只是“一来一去”,仅仅满足于“一个来回”。就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