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1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2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3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4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的重难点之一,复习备考时,应着重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三方面进行积累归纳,其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与运用。我在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动态使用中去积累文言实词,并形成两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现陈述如下,以期助广大中考生一臂之力。 指要: 文言词语浩如烟海,用法千变万化。我们怎样以不变应万变呢?第一招就是学会“归类,轻松积累”。 举例: “故”这个实词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和用法? 故:1.因此,所以。 故曰。 故虽有名马。 2.原因,缘故。 扶苏以数谏故。 公问其故。 3、原来的,旧的。 温故而知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 操练: 下边句子中的“谓”有什么不同含义? 1楚王谓左右曰(对说) 2太守谓谁(是) 3太守自谓也(命名) 4予谓莲(认为)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其次,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词语的不同意思。 点拨:掌握了这些句子中“谓”的意思,“于是谓之曰”这句话中的“谓”怎么理解呢? 试试看:句中的“谓”怎么理解?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对说)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义。(公输盘)(称为) 指要: 文言实词,除了一词多义之外,还有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的现象我们也有一招应对,这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 短文中“愿闻其说。”这句话中的“闻”是个古今异义字。怎么理解? 怎么理解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古义:黄河;今义:河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微,目光短浅;今义:言语、行为恶劣) 词的古今词义变化有这样几种情况:扩大,如“河”。词义缩小,如“妻子”。词义转移,如“涕”。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 试试看:句中的“走”指什么?现在指什么?句中的“颜色”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怎么知道的?课内见过吗?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古义:跑;今义:行走) 2颜色不少变。(张中丞传后序)(古义:脸色;今义:色彩,厉害的手段) 录毕,走送之。 普颜色不变。 再如: 短文中“愿闻其说。”这一句中的“说”,也是一种常见的文言现象。怎么理解? 下边这些句子中加点的实词都出现了词类活用现象,怎么理解? 1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2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君将哀而生之乎?(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5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6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8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即“认为美”。) “犬“王”是名词的活用。“奔”是动词的活用。“险”“亲,远“凄寒”“美”是形容词的活用。这都是常见的实词活用,我们可以分别归类。 试试看:下边句子中的“奇”和“饮”怎么理解?怎么知道的? 1柳开奇之,曰:公辅才也。(李迪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赏识。) 2黔敖左捧食,右执饮。(不食嗟来之食)(动词作名词,汤水。) 又如: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大家看这一组句子,看里面有哪些通假字?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这四个字代表了通假字的四种类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中的“坐”通“座”。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一句中的“材”通“才”。 3同声旁的字相互替代。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句中的“適”通“谪”。 4音同或音近字相互替代。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一句中的“指”通“直”。 试试看:这两个句子中,通假字分别是哪个?怎么知道的?课内见过吗?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已”通“以”) 2张良出,要项伯饮。(项羽本纪)(“要”通“邀”) 大家会发现我们所熟悉的很多词语虽然是出现在新的语境当中,但我们都可以从课内找到它的根所在。即“题在课外”,但“根在课内”。 掌握了解题技巧,知道了怎样有针对性的复习,打一场胜仗的希望就大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实战演练吧。 不学无术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亡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入相:被拜为宰相。僚属:同事及下属官员。出陕:出任陕西地方官。严:敬重。供帐:供设帷帐。具待:具,备办;待,接待。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之语。亡:通“无”,没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谓其僚属曰( ) 寇公奇材( ) 及准出陕( ) 咏适自成都罢还( ) 咏将去( ) 准莫谕其意( ) 咏徐曰( ) 此张公谓我矣( ) 首先要读懂材料。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字。 纠正读音及停顿。 大家一齐朗读一遍。 再请谁来说一下短文的大概意思。 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他古书名著读得还不多,处理事情的经验也还不太丰富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你不可不读啊。”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寇准,堂堂一个宰相,怎是“不学无术”之徒!霍光是汉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之弟,担任过大司马、大将军等要职,功高权大,可身方死而家随以灭。寇准同张咏是至交,张咏教寇准读霍光传,恐怕是在以霍光为鉴,告诫寇准,不能重蹈霍光覆辙。而寇准翻书之后,竟以“不学无术”一笑遮掩过去,免遭私议朝廷之罪名,这正是“学而有术”,举重若轻。 怎么解答? 短文中有两个“谓”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材”怎么理解?怎么知道的?(食之不能尽其材) “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怎么判定的呢?先根据上下文理解意思;联系课内我们所学过的“及”意思来理解;再把这个意思带到句子里理解,验证是否讲得通。(及郡下)(及反,市罢)(及其日中则如探汤) “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怎么解答的呢?这个字作“恰逢”讲,在课内没有接触过,但是,我们可以联系学过的“会天大雨”和“会宾客大宴”两句话思考,句中的“会”和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