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握论证技巧.docx_第1页
三、掌握论证技巧.docx_第2页
三、掌握论证技巧.docx_第3页
三、掌握论证技巧.docx_第4页
三、掌握论证技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美术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编号:YW20190508明思路 显中心雕琢核心文段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举例论证法和假设论证法;2.加强核心文段说理的逻辑性,提升雕琢核心文段的意识和能力。一、比一比1.在“市二测”中,有两位同学运用同样的事例对同一材料进行论证,但是从分数来看,两位同学的论证效果却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找找其中的原因。试题重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俄乌申斯基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文段一】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一个人只是具有了知识与才能,但不去劳动,那么将会一直局限在原有的基础,没有发展的可能。因为,劳动可以体现出人的人生价值,只有通过实践才知道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而且,只有劳动才可以完善个人的智慧、道德。举个例子,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第一人袁隆平,他一开始也只是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饱受饥饿带来的痛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委屈,他开始研究水稻的生长规律,并钻研有关水稻种植的相关知识,找出水稻产量低、存活率低等原因。然而,这只是他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他知道,如果想要老百姓能摆脱饥饿的困扰,就要用行动来实现。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他运用学到的知识,每天起早贪黑,在农田里耕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改善方法,培育了从来都没有的“超级水稻”,解决当时的粮食问题,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文段二】要实现人生价值,不仅需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积极投身到劳动实践中。毛泽东曾提醒儿子除书本外,“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而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正是获得另一半知识的途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自己掌握科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水稻种植中,五十多年的时光,始终耕耘在田间地头,用辛勤的劳动汗水播撒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创造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试想,如果没有辛苦的劳动实践,袁隆平就算有再多的理论知识,又如何能研究出杂交水稻呢?可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除了学习文本知识,还应进行劳动,如此才能更好地创造人生价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分析原因:文段_论证效果更佳。原因:_二、改一改乌申斯基曾说,人类因劳动而存在,劳动是让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美得源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这是世界上历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科学家工程师们还是日以继夜,风雨无阻,不管是遇到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外在环境的问题,都咬紧牙关,团结一致,共同完成了这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还申请了达400项之多的专利项目。劳动是个人证明自身存在、创造自身价值的手段。三、写一写真题重现:【2017年全国卷II】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实战演练: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根据已给出的开头、分论点和素材,将第段补充完整。不少于200字。素材:1.武大靖:从10岁第一次穿上冰刀到23岁冬奥会夺冠,武大靖一度被评价为“资质平平”,但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挫折和努力,用了十三年来证明:只要站起来比跌倒多一次,人就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平昌冬奥会上,他顶住巨大压力,干干净净地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我就是想要这个冠军,不想给任何人机会!”他拼尽全力,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赛场上。2.刘明侦:她的外号很多,“90后博导”“美女学者”“超能学神”23岁在自然上发表论文,24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28岁成为电子科大副院长。“一路开挂”的人生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努力:修硕士时,为了抢出研究时间,她不分昼夜钻在实验室,连上厕所都要掐时间;获得博士学位后,她回国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她说:“科研工作者的成功在于对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贡献,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进步。”浮华背后,她始终是那个清醒的年轻人。3.王中美:“我叫王中美,是中铁九桥的一名普通电焊工,我始终觉得要做好一个工作,你首先要热爱它,我觉得你既然选择了它,那么我要把它坚持到底,”这就是王中美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首席焊工”。1981年出生的她,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拿起了焊枪,当了一名女电焊工。在父亲都看不好她的工作,认为王中美根本干不了这一行的时候,倔强的王中美选择了坚持。她一有时间就观摩师傅和前辈作业,学习借鉴他们的工作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焊接手法,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于2015年当选为中铁科工集团的“首席电焊工”。在工作实践中,她创造了“王中美焊接工法”,并且毫无保留的把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工友,培养出了大批焊接人才。4.量子科研团队: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开启了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征程。一年后,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率先在千公里级的空间尺度下,验证了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远距作用”的量子力学现象。随着,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圆满完成,我国站在了国际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实验检验奠定基础,实现了从“寂寂无名”到“全球领跑”的飞跃。作为“墨子号”卫星载荷分系统的技术中坚力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量子项目组青年团队,成功研制量子密钥通信机和量子纠缠发射机两项有效载荷,攻克了建立低损耗、高可靠的星地量子通信光电链路等科学难题。这支平均年龄仅33岁的年轻科研团队,在薪火相传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并于去年获得上海市劳模集体的殊荣,是当之无愧的“墨子号”英雄。正文:青春逢盛世 奋斗正当时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关键时代。我们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更是新时代的圆梦人!乘新时代的春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