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易错易混点.doc_第1页
高二哲学易错易混点.doc_第2页
高二哲学易错易混点.doc_第3页
高二哲学易错易混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四课:1、客观实在客观存在(53的P32右)【解释】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而言。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它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2、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53的P32左)【解释】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具体的、个性的、也总会有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而物质是抽象的、共性的、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比如:苹果、香蕉、梨等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水果是物质。【典例】(2007山东泰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实物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A、 B、 C、 D、3、特性属性4、以下2句话记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5、本框很多名言警句,注意理解并能判断出其观点属于哪种派别。基本派别有: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判断名言谈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客观唯心)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客观唯心)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客观唯心)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客观唯心)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客观唯心)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客观唯心)芝诺的“飞矢不动”说。(客观唯心)6、规律只能被认识、把握、利用、遵循,不能被改造、改变、创造、发明。(注意表达规律时,要运用准确的语言)7、名言:以下都体现的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第二单元 第五课:1、人脑大脑电脑2、意识的产生有三个条件:人脑、客观存在、社会实践。三者缺一不可。3、下列这句话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然界动物的劳动本领让许多人都感到惊叹,比如蜜蜂建筑蜂房的能力。但人类比动物的劳动高明的地方就是:人在劳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这句话经常考试。比如:【典例】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5、意识的能动作用。单选、材料分析都经常考查,重点掌握。【解释】区别:“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前者表示意识能够认识世界,后者表示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更加强调意识能够改造世界。【典例】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表明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够反映物质C、自然界的变化不受人类影响 D、自然界随着人类意识的变化而变化6、意识能动作用具有双重性。所以下列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这句话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7、以下名言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8、以下材料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贝多芬在完全丧失听觉后,凭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命运抗争,从而创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9、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这几个特点也经常出单选,要理解其内涵。【典例】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众人恐惧时,我贪婪。这一观点表明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第二单元 第六课:1、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内涵理解清楚。【典例】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约束性指标,即用5年时间,使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使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实践具有A、主观能动性特征 B、客观物质性特征 C、社会历史性特征 D、主观性特征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句话经常考试。【解释】“具体的”是一个空间概念,指的是主观要与“当地”的客观情况相一致。“历史的”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主观要与“当时的”客观情况相一致。【典例】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A真理具有反复性 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D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008山东青州)国务院2007年8月13日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指出,我国对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这一要求体现出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A、 B、 C、 D、4、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根据教材P48、49,一定把其内涵深刻理解,准确区分开。【典例】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17到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了火星的表面; 2004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表面有许多坑洞,直到现在,人类对火星活动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上述材料表明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无限性 C、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认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第三单元 第七课1、联系的4个特点的区别(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根据教材P54P57它们的内涵解释,一定把其内涵深刻理解,准确区分开。【典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讲究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做起,最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表明A、联系普遍性 B、联系客观性 C、联系多样性 D、联系条件性(2007广东单科,22,2分)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2007年是农历猪年,人们不断听到“猪年出生的孩子是小金猪,有福气”的说法。此说法A、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B、体现了一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联系着C、否定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由于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导向,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同时,美国大豆、欧洲粮食也严重减产,国际粮油市场也是“涨”声一片。此经济现象表明A、部分影响整体 B、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C、矛盾即对立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2、联系普遍性的内涵。几个误区:联系普遍性是指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普遍性是指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3、联系客观性的内涵。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表示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改变其状态,从而建立新的联系。所以,联系是可以改变的。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008宁夏文综,21,4分)“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 B、 C、 D、(2007山东潍坊)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告诉我们A、在认识事物和处理总理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联系B、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联系C、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D、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2004广东单科,23,2分)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A、 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 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 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第三单元 第八课1、如何判断新事物。请判断下列事物哪些是新事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新引进的机器设备 知识经济 互联网 电子计算机“科学算命” 盗版的光盘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国务院机构改革 人类的返祖现象 素质教育【提醒】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的标准: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2、几个误区: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解释:发展应该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上述说法不全面。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解释:运动变化是有方向的,有向前、身后、向上、向下。而发展指的是向上、向前的运动,是一种积极的运动。上述说法错误。质变就是发展。质变既有向上、向前的性质变化,也包括倒退、下降的性质变化。发展是向上、向前的性质变化,是积极的质变。上述说法错误。3、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一种是数量的增、减促成质变;一种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质变。(2004广东,19,2分)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田忌赛马”是因为排列次序的变化使比赛结果发生了质变。同样四个词语:我,小月,帮助,打水。一种排列是,我帮助小月打水。另一种排列是,小月帮助我打水。意思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这也是排列次序的变化促成的质变。化学生物上讲的,一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另一种物质。这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的变化促成的质变。4、积累有关量变与质变的名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三单元 第九课(重点、难点)1、积累体现矛盾对立统一的名言警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意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典例】(2008广东文基,17,2分)“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2、如何区别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这个知识点是考点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矛盾的相互依赖,是指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矛盾的相互转化,是指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的一面转化。【典例】在人生的道路上,帮助你的有两个:你的朋友搀扶你,你的对手激励你。此话表明A、 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孙子兵法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由此可见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B、 矛盾双方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乱与治、怯与勇、弱与强构成的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是A、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C、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D、 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同一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典例】(2008广东单科,26,2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性之中C、 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D、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2008北京文综,30,4分)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 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C、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 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五三P98左中第2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哲学依据是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抓好试点示范”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A、 坚持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B、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C、 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D、 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4、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含义不同:参考教材P72、73关键词不同:体现主次矛盾原理的词有:重点、中心、核心、根本、关键、症结、要害、首要、首位、第一、主导、突破口等;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的词有:抓根据、抓主流、顾大局、识大体、性质、本质、实质、主流、主体、优势等。内涵不同:主次矛盾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矛盾的主次方面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典例】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这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上材料说明A、 在承认矛盾前提下,要勇于揭露矛盾B、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C、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D、 在分析矛盾时,要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5、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名言警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三单元 第十课1、辩证否定原理【解释】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典例】“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对“二人转”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发展A、 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B、 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C、 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D、 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议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A、 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与辩证的思维方式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如“在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