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 孙远刚教授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大连市人民政府建设健康城市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民警心理训练实验中心 大连 专家团首席专家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辽师大 基地主任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辽师大 实验基地副主任 1 社会心理学课程目录 序 心理学的ABC 心理学的常识及发展趋势第一讲独特的视角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原则及其方法第二讲学科的昨天与今天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第三讲学科的视野 当代社会文化与人第四讲上帝周六的创造物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第五讲后天的本能 社会行为第六讲豪猪的生存法则 群体心理第七讲人类的四大差异之一 性别角色差异第八讲社会微观的活动 恋爱 婚姻与家庭第九讲社会性动物 个体社会化第十讲个体超越 自我成长与发展战略 章志光主编 社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阿伦森 社会性动物 新华出版社2001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佐斌 社会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 民族出版社2012 主要参考书 2 一 传统心理学的ABC 一 一个方法 实验法科学 science 的特征 1 研究方法 实验法2 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应用化3 对研究结果的处理 定量分析4 基本动态趋势 发展性5 作用范围 全人类6 研究的起点 微观性7 研究者的价值倾向 价值中立 序 3 二 两个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 人格人格倾向性 动机 需要 兴趣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4 三 三种类型研究 1 相关研究2 因果研究3 个案研究 5 四 四个基本领域 1 主干学科 普通心理学2 基础理论学科 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3 技术学科 统计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4 应用学科 略 6 五 五个影响心理的因素 1 生物学因素 遗传 成熟等 2 家庭3 学校教育4 社会活动5 自我主观世界 7 六 六个与心理学有关的奖诺贝尔获得者 1 巴浦洛夫2 洛伦兹3 斯佩里4 西蒙5 舒尔茨6 卡尼曼 8 七 七个焦点学科 1 发展心理学2 认知心理学3 教育心理学4 神经与生理心理学5 人际沟通与交往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7 心理咨询与治疗 9 八 八个基本派别 10 九 九个里程碑 1 1979年冯特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 梦的解析 3 1905年比内西蒙发表第一套心理测量量表4 1913年华生发表 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5 1943年马斯洛出版 动机与人格 6 1950年皮亚杰出版 发生认识论 7 1967年奈瑟出版 认知心理学 8 1981年斯佩里因脑两半球功能研究获诺贝尔奖9 2002年卡尼曼因行为经济学研究获诺贝尔奖 11 十 十大代表人物 1 斯金纳2 皮亚杰3 弗洛伊德4 班杜拉5 费斯汀格6 罗杰斯7 斯坎特8 米勒9 桑代克10 马斯洛 12 二 当代心理学的3种取向 一 后现代心理学 postmodernpsychology 1 代表人物 肖特 shotter T 格根 gergen K 伯特 potter J 2 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 1 反二元论 2 反实在论 3 反科学至上 4 反个体中心论3 基本观点 1 社会建构论 2 互动论 3 话语论 4 以问题为中心论 13 二 积极心理学 1 代表人物 赛利格曼 seligeman M 卡尼曼 kahneman D 2 基本任务 1 治疗人的心理疾病 2 帮助普通人生活幸福 3 发现培养超凡人才3 基本观点 1 积极价值观 2 实证主义 3 互动论 14 三 进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psycholgy 1 代表人物 考斯麦茨 cosmicles L 巴斯 bass D 2 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 1 反内源决定论 2 反外源决定论3 基本观点 1 心理学是进化的产物 2 进化的动力 压力与适应 3 心理机制是瑞士军刀 15 三 当代应用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 国际应用心理学的两大热点研究领域 一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 人才测评2 创建胜任特征模型 二 心理咨询与治疗 3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4 个体咨询与治疗 16 1 人才测评 1 人才测评是科学选拔人才的必由之路和国际化趋势我国目前选拔人才的模式为 显性模式 组织考核 群众评议 政绩审核国际发达国家的模式 显性 定量模式主要为人才测评 17 我国的人才选拔相对于封建社会也是比较落后的 中国从隋朝隋炀帝开始 实行科举制度 初步具有了公平 公正的特征 美国人才选拔正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中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就是人才选拔与测评的主要测验 18 2 人才测评是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重要环节2004年12月20日 中央组织部长贺国强在全国省委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 建立一套科学的 现代的 有活力的干部选拔制度 是今后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 3 人才测评是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前提员工非胜任的水平模型 过度胜任 完全胜任 胜任 基本胜任 不胜任 19 据统计 我国领导干部中 不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比例达50 左右 基本胜任的为25 左右 胜任的为15 完全胜任的为7 左右 过分胜任为3 左右 见图2 过度胜任 完全胜任 胜任 基本胜任 不胜任 20 在经济方面 我国目前有200余家汽车制造厂 但一年生产的汽车总数却有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1 3 我国目前有1万家旅游公司 但一年创造的GDP却达不到美国一家大旅游公司的零头 在教育方面 目前我国有2300万在校大学生 每年毕业近600万人 但就业率却有70 左右 也就是说 每年都有180万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就业 21 4 人才测评是区分人的素质的重要工具人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以下4级 人才 人力 人员 人口 匹配开发 培训匹配 教育培训 卫生保健基础教育 人才测评是人事管理人员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的核心技术 22 2 胜任特征模型概述 1 胜任特征研究的历史胜任特征 competency 最早可追溯到泰勒 管理胜任特征运动 managementcompetencymovement 及其 时间动作分析 Timeandmotionstudy 1973年 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发表了 测量胜任特征而不是智力 一文1993年 斯宾塞 Spencer 创立并完善了 胜任特征评估法 23 2 胜任特征的概述 胜任特征是指能够诱发和预测及鉴别某一职位工作者工作绩效和工作行为的个人深层次人格特征1 因果关联性 诱发功能和预测功能2 鉴别性 优秀胜任者基本胜任者胜任水平如图1图1 24 内隐的 3 深层性 是指胜任特征为人格的内在特征 25 4 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 胜任特征模型 competency 是指担任某一特定职位角色 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 制定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的内容a 某一工作职位的职责 任务 要素 工作说明 b 工作环境与要素的关系 工作描述 c 职位的工作方式 内容和范围 工作规范 d 任职资格明细 资格说明 e 奖惩 薪酬 权限 条件说明 26 确定胜任特征模型结构 表1某企业客户服务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内容 27 定义绩效标准 确定效标样本 采集效标样本的胜任特征模型 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框架图 28 建立心理档案 定期进行 心检 表216PF多项人格测验结果报告单 适应与焦虑型2 313内向与外向型12 410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65 9怯懦与果断型4 254 6心理健康因素307 7专业成就个性因素66 77 3创造能力个性因素652 6新环境成长能力个性因素21 35 29 3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国际流行的操作模式 操作技术 1 适应环境训练操作技术 2 提升自信训练操作技术 3 团队合作训练操作技术 4 人际交往训练操作技术 5 拓展思维训练操作技术 6 抗挫能力训练 30 适应环境训练 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组建团队牵手密码破译进化论勇闯天堑 31 提升自信训练 自信的培养飞越自我丛林绳桥群力相助自信演讲凌空跨越 32 团队合作训练 团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电网背摔运输分队勇攀高峰合力冲击 33 人际交往训练 人际沟通海上求生人际风格依存共渡构建方阵孤岛求生 34 拓展思维训练 发展思维能力独木桥传球头脑风暴魔棒信任双赢 35 抗挫能力训练 增强意志对抗挫折感受失败荆刺排雷法柜奇兵攀峰越险挑战极限 36 4 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简述 1 心理咨询业发展的里程碑1879年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冯特 W Wundt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从此 科学心理学诞生了 k 37 今天 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 其一 是基本理论研究 其二是应用技术研究 而心理咨询 Psychocounseling 就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一棵奇异 鲜艳的花朵 38 1896年 韦特默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行为矫治中心 自此 心理咨询开始正式与生活实践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908年 帕森斯在美国出版了 职业指导 一书 1942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出版了 咨询心理治疗 一书 标志着现代心理咨询的开始 39 1954年 美国成立了心理学会第17个分会 咨询心理学分会 1955年 美国心理学会正式开始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 1963年 美国国会通过 社区心理卫生法案 40 2 美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美国一般在2万人的社区里有以下5种常设机构 教堂 医院 律师事务所 学校和心理诊所 因此 一个社区也有以下5种必备的常设人员 牧师 医师 律师 教师和心理咨询师 美国现在有6大产业领域 第一产业 农业 采掘业等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服务行业 第四产业 信息产业 第五产业 知识经济产业 第六产业 心理服务 41 美国现有职业心理学工作者30万人 平均每1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学家 而我国目前只有职业心理学工作者1万人 平均每13万人中有1名心理学家 美国医疗界治疗疾病有4大技术 物理治疗 化学治疗 机械治疗和心理治疗 42 第一讲独特的视角 43 第一讲独特的视角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原则及其方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 西方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诸种定义 一 取向1 艾尔乌德 1925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互动的科学 2 罗斯 1908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 3 墨菲 纽堪布 1937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社会化的科学 44 二 CCSP取向1 M 米德 1978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文化以及代际差异的科学 2 S 米德 1934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符号互动论的科学 三 PSP取向1 奥尔波特 1968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影响的科学 2 彼德罗夫斯基1978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的科学 45 表1 社会心理学的特征 二 社会心理的特征 46 三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情境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四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 个体层面 社会意识 社会知觉 社会态度 社会动机等 二 人际层面 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三 群体层面 群体凝聚力 群体相互作用 四 社会层面 恋爱 婚姻 家庭 47 一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哲学方法论 二 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二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原则 一 情境性原则 二 伦理性原则 三 跨文化原则 四 大数定理原则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原则 48 第二讲学科的昨天与今天 表2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49 一 行为主义 一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 华生 霍尔 斯金纳 米勒 多拉德 班杜拉等 二 主要理论 学习的机制 联想 强化 模仿 观察学习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50 二 精神分析 一 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柏恩 二 主要理论 1 心理现象结构 意识 潜意识2 人格结构 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3 人格原则 快乐现实道德4 心理动力 libido5 人格发展阶段 0 1口唇期1 3肛欲期3 6 7性器期6 7 11潜伏期12 青春期6 心理健康的机制 防御机制 51 三 柏恩的理论1 人格的结构P状态 父母态 A状态 成人态 C状态 儿童态 2 人格的发展水平童年人格 Iamnotok youareok少年人格 Iamnotok youarenotok青年人格 Iamok youarenotok成年人格 Iamok youareoktoo 52 三 社会交换理论 一 主要代表人物 霍曼斯 二 主要理论 1 哲学命题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2 具体命题 1 成功命题 2 刺激命题 3 价值命题 4 剥夺命题 5 侵犯命题 53 3 互动资源 抽象性 价值性 图1 互动资源 54 4 行为公式 亚当斯 M P E佛隆 O R O R 勒温 B P E四 符号互动理论 一 主要代表人物 米德 二 主要理论 心智 自我 社会 符号 55 第三讲学科的视野 当代社会 文化与人 56 第三讲学科的视野 当代社会 文化与人 第一节当代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一 当代社会的性质 一 当代社会的性质1 托夫勒的学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 托夫勒在1978年出版的 第三次浪潮 Thethirdwave 中认为自有人类以来 人类社会经过了3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开始于公元前8000年 到公元1640年结束 主要是人类社会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过渡 这次浪潮所造成的结果是产生了人类第一种社会形态 农业社会 57 第二次浪潮开始于1640年 到1957年结束 主要是人类社会从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活向以机器制造为主的工业社会生活过渡 这次浪潮所造成的结果是产生了人类第二种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 第三次浪潮开始于1957年 现在正方兴未艾 主要是人类社会从机器制造为主的工业社会生活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社会生活过渡 这次浪潮所造成的结果是产生了人类第三种形态 信息社会 将人类社会分为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3种形态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58 2 托夫勒的学说丹尼尔 贝尔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 他在1973年出版了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Thecomingofpostindustrialsociety 一书 在这部著作中 他将人类社会分为3种形态 1 前工业社会 preindustrialsociety 存在的时间是公元1640年以前 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手段是劳动者数量和体力 2 工业社会 industrialsociety 存在的时间是1640 1957年 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设备和资金 3 后工业社会 postindustrialsociety 存在的时间是1957年以后 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主要是知识 能力 技能 信息 公关管理 教育 人才等因素 59 关于1957年以后的当代社会的其他命名法 3A 社会 家庭自动化 工厂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 3C 社会 信息 控制 计算有的美国政治家认为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全部进入信息社会 中等发达国家还处在工业社会或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阶段 不发达国家或贫穷国家则处于农业社会阶段 60 1999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则宣布 美国自2001年开始 将进入人类社会的第四种形态 知识经济社会 61 3 弗里德曼的3 0时代弗里德曼2006年出版了 世界是平的 Theworldifflat abriefhistoryofthe21century 将历史分为3个时代 1492 1800年 为世界1 0时代 表现为国家间的融合和全球化 世界由1 0时代以前的大世界变为中世界 1800 2000年 为世界2 0时代 表现为组织间的融合 世界由中变小 2000年至现在为世界3 0时代 表现为个人间的融合 世界由小变微 62 二 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根据1640年为农业社会的终结和工业社会的开始 其原因是这一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自此世界进入了近代社会 1957年作为当代社会的开端 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 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2 社会成员身份结构发生了变化 3 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 4 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是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导火线 63 可以这样说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经济条件 社会成员阶层的变化是政治条件 教育改革是文化条件 卫星上天是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科技条件 64 二 当代社会物质文明方面的特征基本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 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当代社会物质文明方面的特征 一 能源方面农业社会主要是自然能源 如风力 水力等 工业社会是人造能源 如电力 蒸汽机等 而信息社会是全新的高效能源 如核裂变 太阳能 地热等 65 二 材料方面农业社会主要是农产品 工业社会是各种金属 而信息社会是新材料 如超级塑料 超级合金和以钛 镁为代表的新金属 66 三 生产工具方面农业社会的生产工具是简单的农具 如犁 铁锹等 工业社会主要是大机器 而信息社会主要是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系统 67 四 生产方法农业社会主要是以体力消耗的方法为主 工业社会是降低人的体力消耗的机械化 信息社会则是降低人的智力消耗的自动化 五 交通方面农业社会主要是依靠畜力和人的双腿为交通工具 工业社会则是汽车 蒸汽火车 内燃化轮船和火车 飞机等 而信息社会的交通工具则是超音速喷气式飞机 原子潜艇 单轨高速列车等 68 六 通讯方面农业社会的通讯手段主要是印刷品等 工业社会则是电报 电话 无线电台 缩微胶卷 电视 半导体等 而信息社会则是卫星电话 数据送话器 卫星 通讯卫星 同步卫星等 七 生产目标方面农业社会的目标是温饱型经济 工业社会是数量型经济 信息社会则是质量型经济 69 质量型经济有4个特征 1 总体消费水平提高2 恩格尔系数在30 以内 3 消费结构以文化消费为主表3美国人消费结构 70 4 闲暇时间变长 中国人上述各项时间分布为8 10 2 2 1 最后 所剩闲暇时间不足1小时左右 表4美国人的时间分配 71 八 人的寿命方面农业社会人的寿命在30 50岁左右 工业社会人的寿命在50 70岁左右 而信息社会人的寿命则为70 90岁左右 九 教育方面农业社会没有教育 大多数人不能享受基本教育 工业社会主要是普及中等教育 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基础教育 即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教育 信息社会大多数人可以获得大学本科以上的教育 72 十 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方面农业社会主要是人力 畜力 工业社会主要是大机器 信息社会则主要是依靠各种智力因素 73 三 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特征 一 社会领导阶级的变化在一定社会形态中 领导阶级是由掌握生产力的阶级来承担的 在农业社会里 领导阶级自然是农民阶级 在工业社会里 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在信息社会里 领导阶级是受过教育的工人阶级 特别是工人阶级中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来承担的 74 西方学者认为 今天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阶层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受过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2 主要从事脑力劳动3 能以自己的主要专业为谋生手段4 掌握相当的物质基础或经济条件5 有强烈的人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 75 二 社会矛盾的变化农业社会更多表现为在占有土地方面的政治矛盾 工业社会更多表现为在占有科技成果方面的经济矛盾 信息社会则更多地表现为占有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文化矛盾 文化矛盾更多体现为 有知识与无知识的矛盾 知识多与少的矛盾 有专业知识和没专业知识的矛盾 76 三 社会学习过程的变化 四 家庭结构的变化 五 男女关系的变化 六 社会结构层次方面的变化 77 七 人们行为参照系的变化 八 社会制约手段的变化 九 社会信仰对象的变化 十 社会变迁动力的变化 78 四 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标准 即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考虑我国国情 认为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以下10个方面 一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DP 超过了3000美元 二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8万元 三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 四 恩格尔系数低于40 79 五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 城镇化率达到50 七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20 80 八 大学入学率为20 九 每千人医生数为2 8人 十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达95 以上 81 第二节当代文化 一 M 米德的文化理论1978年 M 米德出版了 文化与承诺 一项关于代沟的研究 她将文化划分为3个类型 一 前塑文化阶段 Prefigarativeculture 基本特质 社会学习 长辈向晚辈学习 男女关系 以女权为主导 文化倾向 时尚文化 网络文化 82 二 并塑文化 figarativeculture 基本特质 社会学习 同辈之间 男女关系 平等 文化倾向 工业文化 电子文化 三 后塑文化 postfigarativeculture 基本特质 社会学习 晚辈向长辈学习 男女关系 以男性为主导 文化倾向 农业文化 印刷文化 83 二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理论1934年 本尼迪克特出版了 文化模式 书中将文化分为3种 阿波罗文华 日式文化 特点 主要行业 农业社会约制 道德个性与共性 共性迪翁尼索斯文化特点 主要行业 商业社会约制 法律个性与共性 个性浮士德文化特点 上述二者的融合 84 第四讲上帝周六的创造 85 第四讲上帝周六的创造 人的特征与类型及自我发展战略 第一节人的含义 特征及结构 一 人的含义人是有语言 能思维 能够创造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二 人素质的特征基础性 稳定性 个别差异性 层次性与可分解性 综合性 再生性 社会性 可塑性 时效性 能动性 86 二 人素质的特征基础性 稳定性 个别差异性 层次性与可分解性 综合性 再生性 社会性 可塑性 时效性 能动性 87 三 素质概念及其结构 素质是一个人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总和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总和 88 图2 人的素质的结构 89 图3 人的素质飞行器模式 90 第二节人的类型 一 健康心理学的分类 表5 人的类型分类表 91 二 人力资源管理学分类人的两大功能 消费功能和生产功能 图4 人的发展水平类型 人口 人员 人力 人才 卫生 保健 教育 教育 培训 培训 配置 配置 开发 92 三 管理心理学的分类 一 经济人的假设 X理论 泰勒1911年 现代科学管理 1 人生抽象目标物质利益2 人生具体目标金钱3 与人关系利用他人 二 社会人假设梅约1933年 现代企业中的人的问题 1 人生抽象目标社会地位2 人生具体目标权利3 与人关系控制别人 93 三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Y理论 马斯洛1943年 动机与人格 1 人生抽象目标自我实现2 人生具体目标潜能开发3 与人关系促进他人 94 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15个特征 1 能认清现实并保持与现实的良好关系 2 能接受自然 他人和自己 3 自发 单纯和自然 4 以问题为中心 5 有独处和独立的需要 6 自主而不依赖环境 7 能欣赏生活 有持续的新鲜感 8 有神秘或 高峰 体验 9 关心社会 10 能发展与他人深刻的关系 11 民主的性格结构 12 能分辨手段与目的的区别 13 非敌意的幽默感 14 富有创造性 15 非尊奉主义 95 第三节个体的自我发展战略 一 明了人生各阶段的任务及人生构成 0136 711 1215 163565 年龄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图5 人生发展阶段图 96 表6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 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 97 人的一生构成 1 两个加速发展期 1岁左右 11 12 15 16岁 2 两个反抗期 3 4岁 第一反抗期 11 12 15 16岁 第二反抗期 3 两个更年期 35 40岁 生理更年期 50 60岁 男性更年期 45 55岁 女性生理更年期 4 三个影响因素 图6 影响人一生构成的因素 98 5 五个趋势 图7 人发展的五个趋势 99 二 确认自我综合素质倾向及职业类型 X脑 智力 Z心 社会交往 人际能力 Y手 操作能力 图8 综合素质倾向 100 现实型调查型常规型艺术型企业家型社会型 图9 霍兰德职业六边形 人的职业类型 霍兰德的六边形 101 表7组织环境性质的分类 稳定性 复杂性 三 理解个人所在组织的性质 102 四 制定个人在组织中的总体发展战略 opportunities 机会 woso扭转战略增长战略weaknessesstrength 个人劣势 个人优势 wtst防御战略多种经营战略treats 威胁 103 职业生涯历程 图11 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图 104 五 把握职业选取的原则 施恩的职业锚 Anchors 实用技能 管理技能 安全 稳定性 自主 独立性 创新性 寻找niche makeyoumark 寻找人生导师 mentor 组建发展团队 105 六 塑造职业工作者人格特征 1 双是人格 人格的三种结构 P状态 父母态 领导者 专制 理性A状态 成人态 成人 理性C状态 儿童态 儿童 非理性 106 人格的四种发展水平 Iamnotokyouareok 儿童人格 Iamnotokyouarenotok 少年人格 Iamokyouarenotok 青年人格 Iamokyouareok 成人人格 中性素质是领导者或管理者对待下属的非职业行为的重要价值观 107 2 双性化人格 108 3 约 哈里窗户 图13 约 哈里窗户 109 4 幽默感幽默感 趣味知识能力 品位优秀领导者 品位 趣味 110 5 发散思维 divergentthinking 聚合思维 convergentthinking 111 6 调适能力结构 适应 改造自己 适应 改造环境 7 全本位主义的价值观个人与社会本位主义的两种价值观 8 民主的性格结构9 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10 良好的意志品质果断性 独立性 坚韧性 自制性 112 七 制定压力应对策略 1 调整压力曲线 激发工作绩效 113 2 管理好自我资源 减少突发事件 114 3 拓展公知区域 学会自我暴露 图15 心理区域结构 图16 自我暴露的层次 115 4 学会情绪取向应对 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5 构建人生护航舰 避免人生滑落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 人生滑落三大类型 失败感 无价值感 缺失感 人生三大护航舰 与配偶关系 与家人关系 与朋友关系 116 6 选择人生参照系 体验快乐幸福 人生参照系的类型 上位参照系同位参照系下位参照系 健康正常人的四大体验 快乐效率发展价值 117 7 构筑心理ABCDE模式 形成有效认知 B A D C E 图17 ABC模式 118 8 提升自我发展水平 克服人生损耗 119 八 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人的一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 总会在某一时刻遇到一点小麻烦 面对困难和麻烦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一般情况下 人们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问题取向应对 另一种是情绪取向应对 前者是指向改变引起压力的问题应对 后者是指降低或管理情绪反应的应对 尽管大多数压力源诱出两类应对 但问题取向应对在人们感到可控制时占优势 120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 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 减轻内心不安 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 合理化作用 压抑作用 投射作用 倒退作用 升华作用 否认作用 补偿作用 反向作用 抵消作用 摄取作用 121 第四讲社会性动物 122 第四讲社会性动物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交往的概述 一 人际交往的结构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老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解和教育 本身就是这种交往的活动 最早研究人际交往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他认为人际交往由3个因素构成 说话者 听话者 说话的内容 123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G 拉斯韦尔认为人际交往由 个要素构成 即 交往的主体 即谁在发出信息 交往的客体 即谁在授受信息 交往的内容 即传递了什么信息 交往的媒介 即通过什么渠道来传递住处 交往的效果 即信息的传递效果如何 124 一 人际交往的静态结构静态结构包含8个方面的要素 交往的主体 即交往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 交往的内容 即交往的信息 信息可以是认知的 也可以是情感或行为的 交往的媒介 即交往的手段和形式 对于人来说 交往的媒介主要是表情媒介 动作媒介和言语媒介 而言语媒介是主要的交往媒介 编码 即把意义信息转换成符号信息的过程 译码 即把符号信息转换成意义信息的过程 解释 即对意义信息的理解过程 共域 即交往双方的经验或交叉的心理区域 情境 即影响交往活动的一切主客观因素 现代社会心理学主要从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两个方面来分析人际交往的结构 125 二 人际交往的动态过程动态过程包括3种水平 沟通 communication 交往双方通过对对方外部特征的认识 而达到相互了解的水平 这是交往的浅层水平 认知 cognition 交往双方通过对对方内部牲的认识 而达到的相互理解水平 这是交往的中层水平 互动 interaction 交往双方通过相互了解与理解 而达到的行为相互影响水平 这是交往的高层或深层水平 126 人际交往既不同于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也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其他方式的联系 二 人际交往的特征 一 人际交往与动物间联系的区别1 人际交往的主要媒介是语言 人类信息传递75 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而表情和动作仅为16 和9 动物之间的联系媒介主要是通过化学手段 如身体的气味等 和物理手段 如叫声 身体散热等 2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 是在特定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特定行为 因而具有历史性 社会性 动物间的联系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是生殖和生存需要的反映 3 人际交往具有主动性 是为了认识环境并进一步改造环境而发生的 动物间的是自然的或本能的 因而具有被动性 127 二 人际交往与人类其他联系方式的区别1 人际交往是一种直接性的联系 即交往双方能够面对面进行接触 而人类其他形式的联系则具有间接的特点 在许多情况下 不能发生直接接触 2 人际交往具在互动性 即行为上的相互影响 一方发出信息 另一方必然会做出各种反应 而人的其他联系则可能没有互动性的反应 3 人际交往是以感情为基础的 即双方发生交往时 情感上的喜好厌恶具有导向性作用 而人的其他联系形式则以多种因素为基础 128 人际交往有3种功能 三 人际交往的功能 一 保健功能人际交往可以保障人的心理健康 缺乏人际交往的个体 其心理存在着人格障碍 所以有的心理学家认为 运动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的力量 而交往则是保证人的心理健康的力量 二 发展功能人际交往既是自我保存的一种手段 成是自我能力发展的源泉 同时也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和自我再现的一种途径 三 整合功能人际交往表现在群体生活中 是协调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 也是促进群体社会规范形成的主要手段 表现在个体生活中 是个体相互理解与互动的主要活动 129 第二节人际交往的距离 一 物理距离 最早研究交往距离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沃斯 霍尔 霍尔在研究动物与人的时发现了两种距离 一种是逃避距离 一种是关键距离 霍尔认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只不过这种距离表现为两种形式 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物理距离也称人际空间 物理距离有以下4种形式 亲热距离 亲近距离 社会距离 大众距离 物理距离长短变化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第一 民族因素 第二 心理距离第三 个性因素 第四 社会因素第五 年龄因素 130 二 心理距离 人与人之间交往不但有物理距离 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揭阳创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卒中后癫痫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
- 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黑龙江-黑龙江工勤技能(公共科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初二】【八年级】【英语】2025【秋】开学第一课课件(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造林管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商务执法面试题目及答案
- 农机配件质量稳定性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报告
- 内陆欠发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策略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会议平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年《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靖江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DBJT 13-318-2025建筑施工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 2025年第十届“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 JJG 741-2022 标准钢卷尺检定规程-(高清最新版)
-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审批表
- DB37T 536-2019 文书档案目录数据采集规范
- 红岗学校A栋宿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书【可提供完整设计图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