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ppt_第1页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ppt_第2页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ppt_第3页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ppt_第4页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油气资源的分布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油气0903班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ourteam 主讲人 骆麒PPT制作 程浩毅彭飞资料收集 马殿宇王越杨振宇于海洋黄福徐赫男黄文王文焕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背景知识 近代板块构造学说将地壳划分为若干稳定区域 即太平洋板块 亚洲诸板块 西伯利亚板块和中国 东南亚板块 北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北美板块 南美板块 南极洲板块等 成为各大洲 大洋的核心 在其周缘常为活动带所环绕 在整个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 它们常常相互影响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上述稳定的大型板块 多以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为基底 按有无沉积盖层可分为地台与地盾 地盾为长期稳定上升区域 前寒武纪变质岩广泛出露或为第四系所覆盖 这种区域一般不产石油 如波罗的地盾 加拿大 格陵兰地盾 地台为板块上的凹陷区域 其中的内部坳陷 边缘坳陷及断陷都是长期坳陷部分 拥有较厚的古生界及其后的沉积盖层 地层产状常甚平缓 形成巨大长垣或隆起 有利于油气生成和聚集 例如我国的大庆 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 科威特的布尔干 美国的东得克萨斯 俄罗斯的萨莫特洛尔等特大油田皆位于这种领域 小田 www iloveppt org 在各板块之间常为地壳的活动带 地壳升降 挤压 断裂 岩浆 地震等各种活动异常剧烈 经常出现各种岩石乱七八糟混在一起的所谓 混杂岩 这正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 在俯冲带内将不同环境的沉积 不同成因的岩石挤压搅拌 破碎穿插混杂形成复杂褶皱的结果 显然这里不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 但是 在褶皱带的前缘或内部 常伴生山前坳陷 山间坳陷及中间地块 沉积岩系发育 厚达数千至万余米 高角度背斜构造带甚多 有利于形成油气藏 惟保存条件有时较差 中东扎格洛斯山前坳陷的伊朗 伊拉克及委内瑞拉马拉开波中间地块玻利瓦尔湖岸区的许多特大油田 都分布在这些区域 上述地壳上稳定区与活动区的大地构造特征 控制了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分布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一 世界油气资源总量 图2 6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增长图 单位 亿吨 资料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5年6月 世界石油大会是评价和发布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最权威机构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石油 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反映了人们已经发现的油气资源数量 该指标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出对近期全球油气产量的影响 剩余探明储量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各主要地区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布资料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8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各主要地区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布资料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5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从1980年到2004年的20多年间 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可采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但增长的速度逐渐下降 且天然气增长的速度较石油快 如果不考虑未来油气勘探取得的新发现的话 按照2004年油气产量保持不变计算 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40年以上 天然气可供应66年以上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不均 从对常规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的权威评估结果来看 中东 前苏联 中南美 非洲 欧亚大陆等地区是已知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资料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5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从国家分布来看 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较大且开采年份较长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佩克国家 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215亿吨 占世界的74 9 储采比高达73 9年 石油资源按国家分布极不均衡 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的分布差别更大 仅俄罗斯就占到了世界总量的26 7 其次是伊朗 占15 3 卡塔尔 占14 4 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分别占3 8 和3 4 美国占2 9 上述前六位国家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二 前苏联和欧佩克国家的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90 1 大部分国家 特别是工业较发达国家的油气资源相对稀缺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沙特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科威特 阿联酋 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 这六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全世界的69 6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已发现油气区仍将是今后新增储量的主要来源 新区勘探继续在石油工业中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根据BP统计结果 过去20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由1037亿吨增加到1619亿吨 增幅为56 而天然气储量由96 4万亿米3增至179 5万亿米3 增幅为86 这种储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靠重新评价并挖掘现有油田分布区 特别是大油田分布区 根据2002年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 AAPG 对世界巨型油田的划分 全球有595个巨型油气田 探明储量在5亿桶以上油田或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3万亿英尺3的气田 巨型油气田的储量至少占世界探明储量的65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新区勘探仍将是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世界油气勘探热点主要集中在深海 极地 荒漠以及偏远地区 并取得了墨西哥盐下 西非海上等一个又一个另人鼓舞的重要发现 从未来新区油气发现的地区分布上来看 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2000评价结果 中东 格陵兰陆架东北部 前苏联的西西伯利亚和里海地区以及非洲的尼日尔和刚果三角洲等地区为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的重要分布区 在格陵兰东北部和苏里南海区等许多没有重要油气生产史的地区证实有新的重要的潜在石油资源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西伯利亚盆地 前苏联的巴伦支海和黑海陆架区 中东以及挪威海上等地区为待发现的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分布区 在许多地区 如东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西北陆架 已有大油气发现但仍未开发 北极圈地区的待发现油气资源量也很可观 油气占全球油气待发现资源量分别为20 5 和27 6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尽管各年的世界石油产量有所波动 但总体上石油产量处于缓慢的增长态势 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9 05亿吨 较2006年的39 14亿吨增长了 0 2 较1997年的34 79亿吨增长了12 2 较1987年的29 46亿吨增长了32 5 从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 产量年平均增长1 45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从区域分布来看 世界石油产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和北美地区 欧洲和非洲地区 2007年这些地区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0 8 16 5 22 和12 5 世界各地区石油产量比例变化图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石油产量地区分布变化情况资料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7年6月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从各个国家2006年石油产量的情况来看 石油产量最多的七个国家分别是沙特阿拉伯 俄罗斯 美国 伊朗 中国 墨西哥和加拿大 其石油产量小计为20 36亿吨 占全球总产量的51 9 在从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 挪威 英国退出了十大产油国的行列 从1999年开始 英国石油产量开始大幅度下降 由1 37亿吨减少到2006年的0 77亿吨 平均每年产量下降10 左右 其他国家产量的排名没有基本太大变化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小田 www iloveppt org 世界天然气产量及其分布世界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 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6 54亿吨油当量 较2006年的25 92亿吨油当量增长了2 4 较1996年的20 12亿吨油当量增长了28 53 较1986年的15 50亿吨增长了66 84 从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 产量年平均增长2 59 世界天然气产量趋势变化图资料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7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从区域分布来看 世界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 北美和亚太地区 2007年 这些地区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6 5 26 4 13 3 2007年中东地区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增长了12 1 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地区分布情况资料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8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二 中国油气资源现状 一 我国油气资源现状 二 国内重点油气田简介 2020 3 17 28 可编辑 我国总的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按照Masters等 1994 的计算 中国石油的可采资源量 113 2亿吨 居世界第九位 列前三位的是沙特 512亿吨 前苏联和美国 265亿吨 第四至第八位是伊拉克 202亿吨 伊朗 176亿吨 委内瑞拉 157亿吨 科威特 154亿吨 和墨西哥 130亿吨 在中国之后 位居第十的是阿联酋 109亿吨 在亚太地区 我国稳居第一位 占该区可采资源量的49 7 很显然 中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石油资源大国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我国总的天然气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常规天然气的总资源量为38 4万亿立方米 最终可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3 2万亿立方米 我国有着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预测地质总储量在38万亿立方米 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10位 占世界天然气总资源的2 根据BP2011世界能源统计报告 中国2010年底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是2 8万亿立方米 排名世界第14 中国主要油气田分布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我国十二大盆地油气资源预测表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截至2002年底全国油气储量状况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全国1991 2002年石油产量变化情况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我国国情的最基本特征是人口众多 占世界总数的21 5 我国许多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的指标 在计算人均值时往往会下滑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下 有时还会接近末位 我国石油的可采资源量也是如此 总量 114 4亿吨 虽位居世界第九 但人均占有量 9 46吨 仅为世界平均数 55 27吨 的17 1 这种人口与资源的突出矛盾 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国内石油资源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 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迫切课题 我国人均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我国人均天然气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虽然我国是天然气储量大国 由于人口众多 我国天然气人均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0 目前 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只有22立方米 与美国 马来西亚 印度等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天然气消费的比例还只有2 5 中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潜力很大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由翟光明 胡见义主持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咨询中心和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中国工程院能源项目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石油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于1997年11月提交了研究报告 编写人万吉业 康一子 报告采用多种方法 进行了石油需求预测 2000年1 95亿吨 2010年2 5亿吨 2020年3 O亿吨 2050年4 O亿吨 预测中国最终石油可采储量130 160亿吨 高峰年产油量为2 O亿吨 时间是2010 2020年 稳产10年 对天然气需求预测 2000年300亿m3 生产300亿m3 2010年800亿m3 生产700亿m3 2020年15OO亿m3 生产900亿m3 2050年2000亿m3 生产1000亿m3 预测中国天然气最终可采储量7 7 10 5万亿m3 据此预测 提出了实施 良性循环协调发展战略和统筹安排多元发展战略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不同研究者对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预测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石油可采资源量丰度对比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我国油气安全战略总的方针 立足国内 开拓国际 油气并举 抑制消费 建立储备 保证长期稳定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 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中国石油论坛2000 我国油气资源远远没有枯竭 21世纪我国对洁净能源的需求迅速加大 走出国门 应成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的重大发展战略 科技进步正迅速降低非常规油气资源 超稠油 深层气 煤层气 天然气水合物等 的开采成本 使之成为 常规 资源 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应进一步加大勘探投入 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南方十三省区找油找气不要再花气力了 加强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及领海保卫势在必行 中国应尽早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尽快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一 我国油气资源现状 二 国内重点油气田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大庆油田 1959年 大庆油田发现并投产 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 成为中国第一大油田 并保持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 其中1997年达到5600 92万吨的产量高峰 2003年产量跌破5000万吨 之后进一步下降 2009年产量为4000 03万吨 年平均递减3 12 2008年 大庆油田提出了4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 尽管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已进入递减期 但其产量依然稳居全国第一 占到全国原油总产量的21 中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009年 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0 04亿立方米 未来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有望成为大庆油田开发的第二支柱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大庆油田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长庆油田 2009年原油产量第三 天然气产量第一 油气总当量第二 长庆油田主要作业区位于陕甘宁盆地 1971年发现 1975年建成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