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企业集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doc_第1页
广州市企业集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doc_第2页
广州市企业集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doc_第3页
广州市企业集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doc_第4页
广州市企业集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作业:广州市企业集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二四年二月十日一、广州市企业集团发展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在借鉴日本、韩国等国经验的基础上,广州市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一批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在经营管理方面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磨炼,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集团和优秀的企业家。1、1999-2002年广州企业集团的发展进程(1)企业集团发展状况。1999年广州根据国家统计局要求建立了企业集团统计制度。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集团统计范围由最初的50家扩展到2002年的61家。企业集团的发展表现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稳定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至2002年末,广州市61家企业集团拥有资产总量5669.1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集团资产规模为92.94亿元,年均增长13.6%。其中特大型企业4家,拥有资产1823.49亿元;大型企业31家,拥有资产1400.82亿元;中型企业1家,拥有资产16.16亿元;其他类型企业25家,拥有资产2428.68亿元(见图1)。涉及的业务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工业28家,占45.9%;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0家,占16.4%,其他则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农林牧渔业、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等。图1:各种类型企业集团拥有的资产总量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主营业务收入稳步上升。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额由1999年50家的1403.96亿元,上升到2002年61家的2835.5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比1999年增加18.40亿元,2002年平均每家企业创利4.16亿元,比1999年增加2.10亿元。(见表1)表1:1999-2002年广州市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及创利情况对比单位:亿元年份企业集团数(家)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平均每家企业创利1999501403.9628.08102.842.062000491680.8134.3155.23.172001642629.6241.09211.263.32002612835.5846.48253.664.16(2)大多数企业集团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已基本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据统计,到2002年有93.4%的企业集团已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比1999年提高1.4个百分点;98.4%的企业集团母公司出资人已经明确,比1999年提高8.4个百分点,初步建立了规范的出资人制度。在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方面,95.1%的企业集团已成立了董事会,比1999年提高9.1个百分点;有68.8%的企业集团成立监事会,比1999年提高4.8个百分点;72.1%的企业集团母公司的总经理由董事会直接聘任或由上级行政部门提名董事会聘任,比1999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而由上级行政部门直接任命企业集团母公司总经理的比例则由1999年的44.0%下降到2002年24.6%(见图2)。从总体上看,广州企业集团正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稳步发展,并在明晰产权、创新机制和增强活力方面,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图2:1999年与2002年企业集团母公司总经理产生方式对比图(3)企业集团的自主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据统计,广州企业集团母公司出资人在行使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权、选择企业经营者、收取资产收益等主要权利的自主性方面均有所提高,分别由1999年的68.0%、78.0%和56.0%提高到2002年83.3%、95.0%和75.0%。企业集团的有关配套政策落实情况也进一步好转。2002年,73.8%的企业集团有对外担保权,比1999年提高15.8个百分点;24.6%的企业集团有境外融资权,比1999年提高4.6个百分点;11.5%的企业集团有外事审批权,比1999年5.5个百分点(见图3)。图3:1999年与2002年广州市企业集团有关配套政策落实情况对比图2、广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企业集团发展情况对比从广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2002年企业集团比较的情况看,从总体上广州市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企业创利能力、对外投资力度以及偿债能力方面均优于北京、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但与上海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平均指标上看,广州企业集团经营情况均超过这四个直辖市,主要表现在:(1)在总体资产规模上,虽然广州在五市中名列第二位,是排在第一位的上海资产总计的43.5%。但从平均资产规模看,广州平均每家企业集团的资产规模为92.94亿元,名列第一,分别比重庆、天津、北京、上海四个直辖市高6.4倍、4.5倍、60.3%和41.9%。(2)在利润总额上,广州排第二位,是排在第一位上海利润总额的74.9%。但从平均利润指标上看,广州平均每家企业集团的利润额为4.16亿元,名列第一位,分别比天津、重庆、北京、上海四个直辖市高25.0倍、17.9倍、6.2倍和1.4倍。特别在企业创利能力方面,广州企业集团2002年百元权益利润达9.77元,远远高于四个直辖市,尤其是数倍于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3)在累计对外投资上,总体上广州企业集团的对外投资力度与上海相比还显较弱,是上海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的54.3%,排在第二位。但广州平均每家企业集团的累计对外投资为10.15亿元,名列第一位,分别比重庆、天津、北京、上海四个直辖市高25.7倍、5.0倍、1.3倍和77.1%。(4)在企业偿债能力上,广州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最低,为54.2%,资产负债结构较好,分别比北京、重庆、天津、上海四个直辖市低10.4个、8.0个、7.6个和3.1个百分点(见表2)。2002年五城市企业集团经营情况对比表表2:单位:亿元城市集团单位数(家)资产总计平均资产规模(亿元/家)利润总额平均利润额(亿元/家)累计对外投资平均累计对外投资(亿元/家)资产负债率(%)百元权益利润(元)广州615669.1592.94253.664.16619.0910.1554.219.77北京563246.357.9732.40.582484.4364.612.82天津1762953.8816.7828.020.16298.991.761.782.48上海19913033.9265.5338.71.71139.735.7357.357.64重庆951198.2112.6120.490.2235.780.3862.24.53、扩张、发展、规模化-广州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式(1)成功地实现了企业集团规模扩张。为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广州市企业集团不断加大资产重组、兼并的力度。从企业集团扩大规模方式看,主要是以产权划转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与国外企业合资、以股票债券形式向资本市场融资、以市场方式兼并收购其它企业以及通过银行贷款新建项目等几种方式展开,其中较为普遍的是以产权划转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以银行贷款新建项目两种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分别达75.4%和85.3%。经过几年的发展,从1999年50家企业集团属下有906家成员企业,发展到2002年61家企业集团属下1046家成员企业,平均每家企业集团有17家成员企业。平均每家企业集团资产规模由1999年的63.37亿元,增加到2002年92.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由28.08亿元,增加到2002年46.48亿元(见图4)。图4:1999-2002年广州市平均每家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图(2)企业集团注册类型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至2002年末,按企业集团母公司登记注册类型分,61家企业集团中国有企业14家,国有独资企业42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2家,股份有限公司2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中上市公司17家,占27.9%。企业集团通过重组上市、经营者持股、吸引外资等方式,扩大了资金来源,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如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扩大资金来源,广州药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H股,2001年又在上海增发了A股,两次筹资达11亿元,成为全国医药企业首家先在境外上市,之后在国内增发股票的企业。(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2002年有41.0%的企业集团建立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为7.83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最大,研发费用达5.93亿元,占75.8%。科技研发投入的加大,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了新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61家企业集团新产品销售收入为93.60亿元,比上年增长86.1%。如广州钢铁企业集团为改进热轧薄板卷、超薄板卷的生产工艺,通过股份制等形式筹资,投入资金6亿美元,从德国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国第一条电炉-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年产热轧薄板卷、超薄板卷达186万吨,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专业化薄板生产加工基地。该技术的引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适应性,生产的主要产品集装箱板在广州市场占到了半壁江山,受到国内外市场客户的欢迎。(4)实现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2002年末,全市61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有49.83万人,平均每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8169人,比1999年减少1212人,平均每年减幅为4.5%。在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2002年全市61家企业集团劳动生产率为58.17万元/人,比1999年提高27.41万元/人,增长89.1%。2002年61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27.26亿元,平均工资为2.55万元,比1999年增加0.93万元,增长57.4%(见表3)。(5)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扩大经营范围。通过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企业仅在投入少量资金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扩大了经营范围。如广州钢铁集团公司原以生产建材钢为主,品种单一,要扩大市场、增加产品种类,就需要投入大笔资金。鉴于这种情况,该公司通过兼并广州珠江钢铁公司,增加了板材的生产,扩大了经营范围,丰富了产品品种,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如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在突出发展南亚热带特色农业的同时,积极拓展二、三产业,现已形成涵盖一、二、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经营格局。经营范围扩大到乳品、生化药品、橡胶制品、木材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修配等,并从事房地产开发、酒店、旅游、商贸、运输、仓储等第三产业。1999-2002年企业集团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报酬情况对比表表3年份平均每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数(人)劳动生产率(万元/人)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万元/人)1999938130.761.622000857240.991.962001852349.452.162002816958.172.55广州市企业集团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企业集团的规模化发展。这种规模化发展,可以看作是企业集团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合力结果。二、审视与沉思-广州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集团规模偏小,企业集团间的实力差距较大61家企业集团中资产总额达百亿元的仅有10家,比例为16.4%,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仅有8家,比例为13.1%。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据统计,资产规模排在首位的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的营业收入只有美国电力公司的15.2%,而广州医药集团的营业收入与2002年世界500强排名第62位的从事制药行业的默克公司差距则更大。同时企业集团间的实力差距较大。资产规模排在首位的企业集团占61家企业集团资产合计数的比例达20.7%,与资产规模排在最后一位的企业集团相差约250倍。营业收入排在前十位的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共占61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总额的65.5%。2、部分企业集团营业成本增长较快,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一些企业集团单纯追求规模化,认为是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相关企业放在一起组成企业集团,只要规模上去了,规模经济也就水到渠成。统计显示,2002年广州市61家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比1999年增长1.02倍,而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09倍,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幅度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高出21.4个百分点,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幅度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高出7.4个百分点。可见,企业规模的扩大不一定导致规模经济。由于成本的增长幅度过快,影响了企业集团的经营效益。在被调查的61家企业集团中,有14家出现亏损,亏损额为10.10亿元,亏损面达22.9%;其中4家连续4年亏损。3、科技投入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司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公司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加强对科研的投入就是投资于公司的未来。据对61家企业集团调查,虽然企业集团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在逐年增长,但所占比重偏低,与世界大企业集团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02年企业集团研究开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0.27%。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显然,广州市企业集团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难以提高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见图5)。图5:1999-2002年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走势图4、企业集团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从1999年至2002年,企业集团的出口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9%-11%的水平,除了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出口比例较高外(2002年达41.6%),其余各行业出口比例均低于总体水平。由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且名牌意识不强、国际营销手段滞后,出现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附加值低的一般产品多,出口大型成套设备少;出口中低档及元器件、零配件多,出口中高档产品少等问题,这种情况在机电产品出口上尤为明显。5、企业集团体制改革亟待深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推广,企业集团的体制不断完善。但从总体上看,其实际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从母公司股权情况方面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据统计,2002年广州市61家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有60家,其资产总计占99.2%。这些企业与传统国有企业相比,虽有明显改进,但在经营管理上或多或少仍沿袭过去的模式。从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看,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发挥相应的监督与制衡作用。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已成立公司制的企业集团中,仅有17.0%的企业集团成立了股东会,有39.3%的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尚未理顺,有44.3%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不健全,有78.7%的企业集团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可以看出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还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以致企业运作不规范、原动力不足、活力不够。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也制约了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的顺利进展。三、对策、建议和发展思路1、加大科技投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集团发展壮大针对企业集团发展后劲不足、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根据广州市十五计划纲要,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研究开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中药、农业现代化技术,坚持科技兴企,改善产品结构。同时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形成一支高精尖的技术创新带头人队伍。以此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使企业集团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实践证明,把企业集团发展的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上来,是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加快实施名牌战略,以质取胜质量是名牌的基础,也是企业集团的生命线,要通过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把创立名牌作为改善商品结构的导向,以大宗的骨干产品为龙头形成系列产品,培育一批质量高、信誉好的优质名牌产品,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发挥企业集团在开拓国际市场上的骨干作用。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广州市申报名牌产品的企业集团队伍不断扩大,名牌产品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增强广州经济发展后劲,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广药集团2000年推出广药品牌,走上统一品牌之路,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塑造,广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该集团现拥有三个梯队产品作为品牌支持,第一梯队年销售额超1亿元,有夏桑菊颗粒、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华佗再造丸等7个品种,其中板蓝根颗粒占全国同类产品约60%的份额;第二梯队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有10个品种;第三梯队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有60个品种,三个梯队的产品销售占集团全部产品的80%。3、积极发展高档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切实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尤其是大型和成套设备的出口。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缩短与世界新技术产业的距离。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力度,壮大生产企业集团的实力。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广船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技术中心,采取自己设计开发为主,国外设计开发为辅的方法,将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优化现有船型和开发主力船型方面,成功地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5万吨、3.8万吨、4.6万吨等成品油轮、2.1万吨多用船舶等一批多用途新型船舶。200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约24.57亿元,其中出口占57.2%。新产品的开发成功,为公司拓宽了市场,提高了竞争能力,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4、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广州国有企业集团结构的调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民间资本可以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集团的改组、改造,与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营,兴办股份制企业集团;或采取承包、租赁、兼并、购买国有企业等方式,既解决企业集团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5、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安置大量富余人员是国有企业集团发展、兼并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