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编.doc_第1页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编.doc_第2页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编.doc_第3页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编.doc_第4页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编(含答案)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选自礼记学记。失:过失,缺点。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或失则多 (2)、然后能救其失也 _(3)、或失则易 _(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注释:缁衣:黑色的衣服。犹是:像这样。使:假使。阅读训练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衣素衣而出 _(2)、衣缁衣而反 _(3)、子亦犹是也 3、翻译句子。(1)、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4、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请你写出两个含有“狗”的成语。5、狗只认衣冠而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快: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3)、曹沫三战所亡地 (4)、欲倍其约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翻译句子。(1)、子将何欲?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 (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屈而不信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信:同“伸”。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恶:厌恶。此之谓:这就叫做。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1、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如有能信之者 (2)则不远秦、楚之路 3、翻译句子。(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4、“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注释:选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须:等待。1、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两虎方且食牛 (2)卞庄子以为然 (3)馆竖子止之 (4)有顷,两虎果斗 2、解释句中加点的“之”。(1)馆竖子止之 (2)从伤而刺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辍耕之垄上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从伤而刺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翻译句子。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5、你想到的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 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注释: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雄远国:威震远国。崔季珪: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帝自捉刀立床头: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既毕:指接见完毕。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一、解释加点的词1、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使崔季珪代( )3、帝自捉刀立床头( ) 4、魏王何如( )5、然床头捉刀人 ( ) 6、魏武闻之( )二、填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 ,解释为 ;“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 ,解释为_ 。三、翻译句子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四、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太宗罢朝大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注释: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4、皇后何为若是( )5、岂过魏征( ) 6、安敢不贺( )二、翻译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四、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 参考答案:赵襄主学御全文译文: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一、1、.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二)、老马识途全文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学者有四失译文: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1、(1)、有的人 (2)、补救 (3)、把看轻 (4)、发扬2、C3、(1)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 (2)(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3)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杨布打狗译文:杨朱的弟弟叫布,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雨了,他脱去白色的衣服,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不知道,冲上来对他狂叫。杨布很生气,准备打狗。杨朱劝阻说:“请不要打它啦,你也会像它这样。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1、B2、(1)、动词,穿;名词,衣服 (2)、同“返”,回来 (3)、这样3、(1)、请不要打它啦,你也会像它这样。 (2)、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4、 鸡鸣狗盗 鸡零狗碎5、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鲁人曹沫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1、(1)、来 (2)、在 (3)、失去 (4)、通“背”,违背 (5)答应 2、(1)、你想干什么? (2)、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3、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马价十倍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1(1)、拜见 (2)、尊称对方,您 (3)、回头看 (4)、于是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屈而不信1、C(C项中的“则”当“竟然,却”讲;ABD项中的“则”当“就”讲。)2、“信”是使动用法,使伸直。 “远”是意动用法,以为远,3、(1)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2)(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它),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4、“此”指代“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不知类”的意思是“不知轻重主次”。译文: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了,不能伸直,并不疼痛碍事。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它),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1、正代词,“这样”;阻止过了一会儿2、代词,代庄子代词,代老虎3、AD(AD动词,到,赴;B助词,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4、从受伤的老虎下手刺杀,一下子便会得到刺杀两虎的名声。5、提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可从人(庄子)的角度亦可从动物(老虎)的角度回答。如:人要善于动脑,力争做事,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人与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