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市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论 文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研究趋势和现代理论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安市 6所高校 600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自觉性及终生体育的思想进行了探讨,对如何推动大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提出建议。 本文对西安市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1.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意义的认识普遍较高,但是实际行为较为滞后。男、女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只占 21.1%和 23.5%,有 68.1%和 78.1%的男、女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 30分钟以下。 2.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学生主要集中于与同学朋友自发结伴活动、单独自由活动和俱乐部这三种形式。这说明有组织、有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大学校园里比较少见。3.高校体育设施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数量偏少,体育设施标准偏低,学校提供给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感兴趣的健身娱乐体育活动,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展。4.阻碍西安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运动氛围;学习负担重、没时间;缺乏场馆器材;缺乏锻炼的知识;缺乏组织、指导;对体育无兴趣。 5.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力度不够,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落后,缺乏科学性、效率低,长期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学生课外活动仅凭学生兴趣自由活动。 6.高校对课外活动的开展,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造成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活跃。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本文根据现状提出如下建议为: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氛围 2.加强学校、社会、社区的融合互动,因地制宜,拓宽活动项目 3.加强教学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度 4.加强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体育设施 5.构建多元化活动途径、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6.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时俱进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西安市高校 An Investigation and Tactics Studies on Launching the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in Universities in Xian Abstract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is an indispensible compon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a school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respect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exerts an importantfunc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physiques of students, improving their health condition, nurturing their senses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eveloping their habits.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is a basic access to achieving the goal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of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modern theory, this thesis adopts the methodology of conducting questionnaires,making interviews, collecting statistics, do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600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come from 6 universitiesAnd then this thesis finds out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aunch of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and proposes some tactics. Meanwhile, this thesis does an exploration on how to foster students interests on sports activities, students awareness of taking part in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and students senses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n gives advice on how to motivate the universitystudents to develop the habits of taking part in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in Xian, and finally reach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1.University students in Xian have rather clear awareness of taking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but tardy in actions. There are only 21.1% of the male students and 23.5% of the female students who usually take part in extra physical exercise68.1% of the male students and 78.1% of the female students do sports less than 30 minutes a time2.The organizations of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are diversified. Most of the students take part in exercise with their classmates or friends spontaneously or by themselves freely or in clubs.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the organized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are uncommon in universities3.The fund on the investment of PE facilities is not enough. There are a few of the PE facilities. The standard of PE facilities is low. The sports items available are not enough, thus cannot meet students requirements. The activities that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cannot be carried out effectively4.The impediment of launching the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are: 1 no sports atmosphere; 2 no enough leisure time due to heavy burden of class; 3 lack of equipment and gymnasiums; 4 less knowledge on how to keep healthy; 5 deficient organization and direction; 6 no interest in PE5.The launch of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is less effective. It is deficient in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in low efficiency. And there is no specialized management of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thus students do sports depending on their interests6.The launch and conduct of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are ineffective. It leads to a thin and inactive atmosphere and hinders the launch of physical exercise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s, this theses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1.Strengthening the campus sports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2.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society-community inter-actions and expanding sports items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s3.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teach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outside ?class activities4.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 attention and expanding investment to better the sports facilities 5. Establishing multiple channels and taking into full play of the students initiative6. Improving the qualities of the PE teacher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extra physical exercis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actics; universities in Xian 目 录 一.前言1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1 (二)研究背景2 (三)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4 1.何谓课外体育活动 4 2.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和特点5 3.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5 4.阳光体育概述6 5.终身体育理论6 6.快乐体育理论8 7. 国内外文献综述9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2 (一)研究对象 12 (二)研究方法 12 1.文献资料法. 12 2.问卷调查法. 12 3.比较分析法. 12 4.访谈法 12 5.数据统计法. 13 6.逻辑分析法. 13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4 (一)西安市 6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规定. 14 (二)西安市 6所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15 1.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认识与态度15 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动机. 16 3.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情况16 4.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时间段 17 5.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形式. 19 6.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20 7.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 21(三)影响西安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22 1.没有运动氛围 23 2.学习负担重、没时间 23 3.缺乏场馆器材 23 4. 缺乏锻炼的知识 24 5. 缺乏组织、指导 24 四.结论与对策 25 (一)结论25 1.认识正确和态度积极,但实际行为较为滞后. 25 2.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需要正确引导25 3.参与人数比例低,活动项目缺乏多样性,需要继续引导25 4.课外体育活动在校园里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 25 5.男、女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 26 6.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多集中在下午课后26 7. 体育设施不配套,不能满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26 8.良好的体育氛围是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26 9.组织力度不够, 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7 (二)对策28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氛围 28 2.加强学校、社会、社区的融合互动、因地制宜,拓宽活动项目 28 3.加强教学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度28 4.加强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体育设施. 28 5.构建多元化活动途径,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29 6.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时俱进 29 注释31 附件32 参考文献34 后记37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教育的发展变革,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使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其次,课外体育活动还是大学生除体育课外,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快乐体育兴趣的重要窗口。广泛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大学阶段,更应该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及意志坚强,是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反应国家人力资源优劣的重要标志。目前,从高校教学情况看,学校对体育课内的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体育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及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各高校在重文轻武的思想下,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课外体育活动经常被其他科目挤占,学生运动时间严重不足,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再加之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影响着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本人在这几年对大学生体能测试中发现,大学生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是连续下降。视力不良率逐年递增,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心理疾病学生不断上升等。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不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那么高校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急需对当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其不足。以便有效的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科学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大学时期是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不断发展、心理不断健全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分析和研究当前西安市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特点,不仅对指导大学生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起到积极推动和落1 实的作用。并为全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云集,在校大学生很多。仅西安市就有九个城区四个县,其群体辐射面较宽,因此对西安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中等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居中)以上的内陆城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为有关职能部门引导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选取西安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侧重于深化研究西安市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课外体育的参与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为高校体育改革与高校课外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拟从西安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侧面开始,对西安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了解、调查、分析西安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推动西安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健康开展,让大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认识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贯彻实施。(二)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健康的理念及生活方式都有了新的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功能等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尤其是青少年正在成长的时期,体育意识及体育习惯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还面临着资金、人才、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由于诸多原因,课外体育活动也逐步呈现出松懈、随意状态,至今未能引起重视。长期以来,学校在面临专业学习和就业、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导致学校存在着重视文化课和专业知识,轻课外体育的偏差,使学生体育参与率低,课外体育成为高校体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同时,从大学生体质调查的结果来看,前景令人担忧,高分数、低身体素质成为西安市高校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动性不强,导致素质、机能、身体形态各项指标下降。从 1995年到 2004年进行的西安市高校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身体形态出现了胸廓维度减小,体重直线上升,( )1肥胖学生增多,腰围增粗的局面等,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都有下降趋势 。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运动量减少、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不够。尤其在2 高校大三、大四乃至研究生学习阶段,体育教育不再开课,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靠课外活动,如不及时加强课外活动的开展,将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由于课外体育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为了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课外锻炼,不断增强体能,提高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早在 1951 年 7 月政务院通过的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学生每天体育活动、劳动时间或娱乐活动,除体育课及早操或课间活动外,以一小时至一小时( )2半为原则 。”1954 年颁布并实施了劳卫制将课外体育活动推到了一个新阶段。1964 年 8 月,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要求学校体育面向每个学生,首先上好每周规定的两节体育课,同时要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还要安排好每周两次( )3课外活动,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等 。198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学( )4校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广大学生每日都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 。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工作条例,在第四章中对竞赛和课外体育训练作了规定和明确的指示。当年国家教委下达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中学生( )5体育合格标准对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1990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第一次从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方面合理综合评价学生体质现状,在体育教育思想方面经历了“终身体育”的思辨,“快乐体育”的尝试,最后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出勤( )6情况列入体育总成绩,进一步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1995 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里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意识和习惯”;全民健身“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方案中指出“学校要保证学生每日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安排学生两次远足、野营活( )7动,对学生进行一年一次身体检查 ”;2007 年 5 月份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强调, “当今和未来一个时期,要认真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一定要学生体育活动和保证学校体育课,培养良好的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崇尚运动、热爱体育、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民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3 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达到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高潮”, “保证学生每周至少参( )8加三次课外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 ”,这对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为学校深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任务显得更加清晰,学校体育的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也是对所有体育工作者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任务。所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培养他们的健康理念与行为,充分认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深入激发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使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特点,不仅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水平,而且对倡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活动的启动和文件的政策颁布,也显示了党和政府对课外活动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所以,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也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话题。 (三)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何谓课外体育活动 李祥(2000)在学校体育学一书中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利用多种锻炼方法和各种身体练习,以发展身心、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所进行的多种活动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晨操、课间操、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课外体育竞赛、体育节或体育周、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以(9)及校外、家庭体育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 。同时,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在学校体育范围之内,或以体育学科教学活动以外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在学生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及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自觉性的很好手段,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增长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水平和促进健康等有一定的作用, 也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和特点 课外体育活动任务:第一: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巩固、提高、扩大体育课中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第三:充实、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消除大脑疲劳;4 第四:培养学生独立性格和组织能力;第五:提高运动技能,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推动、普及学校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第六: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第一、以健身为目的,讲究锻炼效果,不断增强体质;第二、组织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灵活性大,不受学制、大纲、教材的制约;第三、具有经常性和广泛性,涉及到每个学生每天的活动;第四、能够缩小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的距离;第五、具有独立性和补偿性相结合的特点。 3.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1)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由于体育课教学受课时大纲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和需求,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具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人制宜等特点,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不受时间、场地、项目的限制,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产生兴趣。兴趣是习惯意识的起点,有了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动机,也利于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 (2)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长期坚持课外体育锻炼,能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的形成是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因素。课外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接触到新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可以把在教学中掌握的技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复习、巩固和练习,以得到检验、调整、巩固和提高,扩大了所学的知识,为终身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兴趣,养成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作用。 (3)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 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间的友谊,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长期坚持课外体育活动,如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等,无疑将有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合理科学的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将能让人心情愉快,身心健康,起到了劳逸相结合,消除大脑疲劳的作用,使学生大脑清晰、兴奋、对生活产生热爱,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阳光体育概述阳光体育运动是以体育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最终目标,而广泛开展的一场全国性学校体育活动。 5 阳光体育工程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教体艺20066 号)中提到的,旨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正好(10)是对这一精神的落实,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持久开展奠定了基础 。 2007 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被正式推广,这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形成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和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吸引每一个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健身理念,培养体育锻炼爱好和习惯,很好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活动以“达标争先,强健体魄”为目标。对广泛推进素质教育,更一步加强课外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掀起群众健身运动的高潮,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要积极配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要努力为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条件,培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自觉性,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持久地开展基础下,才能形成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风气,使课外体育活动工作顺利的开展。所以在此探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对各高校为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5.终身体育理论 1960 年,为发展成人教育,法国人保罗?郎格朗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正式提出有关“终身教育”的问题。1965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会议,使“终身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议题。随后受到全世界国家的高度重视,慢慢发展为具有一整套理论,成为当今国际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潮流。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在终身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终身教育的基本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证公共教育的教育机会,使人们一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成长;二是重新组合和综合往年的教育,以便不仅为人们终身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且要使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能够在适当的时期和场所,接受适宜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的要求和变化中,各教育学科都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尤其是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得体育不仅是“终身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项内容,而且也是人们生活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所以, “终身体育”是随“终身教育”的概念同时产生的。“终身体育”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和范畴,是人的一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曾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科6 长的保罗?朗格朗说过:“必须抛弃那种认为体育只是在一生的一个短暂时期内进行的观点”。 “应当更好地使体育和整个终身教育结合起来,把它从单纯的肌肉作用、从它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把它与智力的、道德的、艺术的、社交的和公民的生活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应当认识到,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积极的努力和尝试着各种终身体育的方式,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人所强烈追求的一种需求。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即强调了体育运动不只是在生长发育期作为人的发展手段,而应是贯穿一生的生活内容,持续终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身心健康和体育锻炼有新的要求和认识,把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课外体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有如下途径和作用: (1)课外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的一种体育锻炼,以发展身体,增强健康,调节心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活动。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巩固技术基础及提高身体素质的平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 (2)课外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感受到了锻炼带来的好处及乐趣,从而产生终身锻炼的意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此外,课外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自评、自练、自学,施展体育各方面才能的机会。 (3)课外体育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重要作用 兴趣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个特征,是对某种活动爱好的一种倾向。体育兴趣就是对体育活动的喜好,课外活动是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使学生不觉中融入其中,加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其活动内容、形式、方法、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4)课外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运用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的大课堂,有关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大课堂中得到应用、深化和巩固。所7 以,经常的、持久的坚持课外体育锻炼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6.快乐体育理论 1979 年,日本在全国学校体育研究协议会上首先使用了“快乐体育”这个词语。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的,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到终身,而不仅仅是手段,并达到人的身心形成,这就是“快乐体育”。80 年代,他们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重视每个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学习的一种体育,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自我、形成积极向上与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90 年代进入我国并运用到教学中,对传统学校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快乐体育教育是利用体育的特点和作用,充分启发和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积极性,使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合作愉快,师生融洽的气氛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快乐体育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在健康、轻松、融洽、愉快的体育活动氛围中得到了全面发展。快乐体育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上,是以提高学生快乐体育锻炼为核心。大学体育的终结目标应该是培养人的体育兴趣,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快乐体育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快乐体育形成的是一种“愿学”、 “会学”、 “乐学”的三重教学情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互动作用。黄一飞等(1998)在关于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文中认为,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领会快乐体育的一些共性要素,首先,快乐体育重视运动快乐感的体验,其次,快乐体育以体验运动快乐感为契机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运动的兴趣,最后,通过学生参与,( )11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能力 。当今,国际上掀起“快乐体育论”的思潮,强调运动乐趣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快乐生活中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爱好是每个人做事的动力,对某种行为有快乐感、满足感,即可以产生兴趣。“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学校提倡快乐体育,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体育兴趣,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8 7.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 早在 1980年美国政府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现状,确定了长远的计划和目标,在体育课外活动上所持的态度是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青少年在自由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因此,美国的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表述为: “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便借助健全的身体来最好地进行生活和服务于社会。”具体表现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维持与发展;社会有效性的维持与发展;娱乐能力、智力、文化的维持与发展。直到 2005年 1月份,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福利部发布的饮食健康指导中第一次专门强调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学校每天组织学生进行 1 小时的体育活动。据统( )12计,现美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多大 80% 。美国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学生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一般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在下午 3时?6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内容和形式,从形式上看,美国课外体育活动出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多采用俱乐部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一般俱乐部开展橄榄球、棒球、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越野赛、游泳、曲棍球、网球、游戏等,能基本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运动需求。在日本,文部省制定了从 1990 年开始实行的新教学大纲与体系。学校提出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指导方针:根据生涯体育(终身体育)理论,课外体育活动应从单纯的追求比赛优胜转向青少年愉快地从事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乐趣的方向;应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体验失败与成功、痛苦和快乐等多种情感,以培养和恢复逐渐失去的人性和社会;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安排运动量,进一步搞好场地设置管理,以防伤害事故;进一步加强学校和社会以及体育团体的相互配合,把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据统计,现在日本大( )13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多达 70% 。日本的学生是自愿选择俱乐部进行活动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平均每周 10 小时,每天 2 小时,最多人选择是围棋、日本象棋;其次是棒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篮球、垒球、柔道、田径、足球、剑道等。 (2) 国内 中国的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相当固定,如早操和课间操,青少年学生一般9 是下午课后开展活动,如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太极拳、游戏等,夏季则是以游泳为主。 在 2000 年第 6 期浙江体育科学上曾吉发表了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文章指明我国约有 84%的大学生能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时间和强度明显不够,16%的大学生一直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本国 90%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持有明确的动机,娱乐身心、身体健康、达标是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宿舍和本校体育场馆,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项目是球( )14类,以个人锻炼形式为主 。 王荣森在 2002 年第 4 期宾州师专学报上发表的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是时间较短,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以慢跑和散步为主,其次是乒乓球、篮球、排球和足球,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条件差、场地不足、生活规律性差、缺少体( )15育老师辅导等 。 从课外体育活动地位的研究来看,胡春红(2005)在河南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首先,目前学校对体育课内的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体育活动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并且有些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关注,( )16影响了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 其次,使学生缺少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没时间),学习负担重。对体育认识不足,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重文轻武”的思想在部分学生中依然存在,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绪不高。再次,体育教师待遇低、人员编制不足,所以待遇问题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够,部分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严重短缺等等,这一切都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 (即用三年的时间,使 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力资源专员招聘笔试备考要点与试题集
- 2025年站台安全门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钢)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经济与商务咨询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年化妆品原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抗滴虫病药项目建议书
- 2025年虚拟轴坐标测量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行李自动分检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手工制纸及纸板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植物施药保护机械项目发展计划
- 主题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邮政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 二年级《劳动最光荣》课件
- 帕夫雷什中学
- 2023年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试题库完整
-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解读
-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讲座
- 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防洪评价收费标准
- 年处理12万吨煤焦油加工工艺初步设计
- 烟化炉车间技术操作规程-附一:烟化炉开炉、停炉、故障处理及正常操作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