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阴陵砺成小学的发展与变迁.doc_第1页
定远阴陵砺成小学的发展与变迁.doc_第2页
定远阴陵砺成小学的发展与变迁.doc_第3页
定远阴陵砺成小学的发展与变迁.doc_第4页
定远阴陵砺成小学的发展与变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远阴陵砺成小学的发展与变迁谈到定远阴陵的文化教育,就要先说说阴陵的办学历史。靠山古城小学是村级公办小学,它的前身为阴陵砺成小学,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砺成小学的创办与发展与我们家源远流长,密不可分。早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腐朽的清朝封建专制,建立了民国政府。此时,西方文化逐渐侵入我国,国内有识之士纷纷站出,大力推行新文化运动,并于一九一九年爆发了“五四”运动。就在此阶段,阴陵乡贤陈志仁公利用陈姓宗祠房舍创办了地方小学砺成小学。砺成小学创办人陈志仁是我的曾祖父,我们习惯称为老太太。曾祖父陈金仁,原名陈志仁,字乐山,兄弟五人,排行老三,故又称陈三公,生于清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公元一八七三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享年八十三岁。阴陵陈氏宗谱卷一有乐山先生序,全文如下:“陈君,名志仁,字乐山,行三,昆仲五人,皆英杰,君乃白眉之良也。幼颖悟,读书不拘于章节,确有得于心。家颇富饶,义声闻于远近。后因时运不济,以致家计萧条,田园寥落,而君犹得意忘怀,曾不以此自馁,常语人曰,富贵贫贱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是时,君又整顿农桑,经营筹划,井井有条,甫二年,渐有起色,阅十余载,颇殷实小康,恢复前人之业,而且家庭雍睦,从无兢争诟谇之声。以此见君之理家有道也。至其封于乡党,犹有特异之品行,可法可传者。然诺不轻取与不苟,热心公益,和睦乡邻,凡遇桥梁祠庙工程,君必为之倡首,或有鼠牙雀角之争,君必为之排解,百计维持,使之完全和息。乃以此可见君之处世有功也。近来欧美学术日进文明,驾陵我中国,处今之世,苟不研究新学,必不足以争存,先生见及乎此,特就宗祠基址,创办砺成小学,一为科学立基础,一为国家培人才,遇日曜日,辄升堂演讲时事,以激励学生,虽逐日劳心累年颖,亦慷慨不惜。此又见先生爱国热忱也。民国乙丑岁,予任砺成小学教职员,每当课余,即与先生话旧,因念知先生之梗概,冬日陈氏修谱告竣,予特即其生平而诠次之,是为序。” 教弟包玉冈少山氏敬撰另据陈氏宗谱卷八载有曾祖父“赞”文如下:“卓哉先生,正直公平,言行不苟,与世无争,创办学校,督立辛勤,年近花甲,体健神清,兰庭毓秀,昌大名门,协修华乘,跋涉风尘,敬宗收族,派别支分,聊缀数语,后不忘云。潜邑金瑞生道源氏敬撰”从以上二段“序”“赞”文字可见:1、原学校名称:砺成小学;2、学校创办人:陈志仁;3、办学的时代背景;近日欧美学术日进文明,驾陵我中国,处今之世,苟不研究新学,必不足以争存;4、校址:阴陵陈铎祠基址;5、办学宗旨:一为科学立基础,一为国家培人才;6、曾祖父日常行为:遇日矅日,辄升堂演讲时事,以激励学生;7、教员之一:包玉冈,少山氏;8、作“序”时间:民国乙丑岁冬日:即民国十四年冬(公元一九二五年冬)。还可以想见,曾祖父一手创办砺成小学“督立辛勤”应为砺成小学首任校长。在那种年代,一个普通农人,能创办学校,且明确办学宗旨,确实很有远见卓识,具有民主、进步、发扬科学的爱国思想,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先进思想,可法可传。砺成小学创办于“五四”运动时期,或与中国共产党成立阶段,距今已近百年历史,这在本县西乡是不多见的,至于什么时间改为古城小学?确切年代不详。但从我父亲留下的简历和有关资料,可大致认为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父亲的简历如下:1914年2月18日出生(卒于1990年3月);1922年2月1924年1月在西卅店黄圩私熟读书;1924年2月1928年1月在古城民小读书;1928年2月1932年1月在西卅店青山寺私熟读书;1932年2月1936年1月在本地小学教书;1940年10月1949年1月在古城小学教书;1949年2月1950年8月任古城小学校长;1956年9月1961年8月住凉亭小学校长;1961年9月退休任靠山小学校长。由以上简历可看出,“砺成小学”的名称使用时间不长就改为“古城小学”。但当初取名“砺成小学”也是赋有一定含义的。“砺”:在古汉语中义为:磨刀石,荀子劝学中有“金就砺则利”。“成”:义为成就、成功、成才。“砺成”即:在磨炼、培养中成才。我的父亲自1932年就开始了在古城小学的任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形势恶劣,社会混乱,偶有学校停办,教书中断,回家生产,父亲当年在古城小学工作期间,努力工作,认真管理好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分钱,长年以校为家,学校离家虽一河之隔,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父亲在古城小学累计工作约二十年,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虽然几十年过去了,父亲也仙世二十多年,但家乡的父老如今仍怀念父亲的人品人格,对父亲充满着敬重。父亲晚年写了副挽联,作为自己一生工作的总结:“给祖国培养茁壮花朵鞠躬尽瘁,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早年,古城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农家子弟。除河西的古城、河东的瓦庙、李庄、孟庄外,还有邵家、南王的学生,此外,如永康的陈圩、李巷、霸王桥张、能仁的三塘寺、何慕的学生也在此就读。解放前甚至青山的山东陈也有少数学生来就读,有的就吃住在我家,接受父亲教育、培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年跟随父亲读书的学生,有一批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如:我的五祖父陈一超和金学仁就是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从古城小学以“培养小先生”为名直接送出去参加了新四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领导干部。又如:陈传朝、陈传宝、陈庆凯和我的二哥陈学章等都是受父亲的培养教育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还有原古城小学校长陈良章、靠山小学校长陈传方,初中校长王庆光、陈长礼、能仁初中校长张孝凡等。他们原先是我父亲的学生,后来大多成为我的老师和领导。 一九六二年,我也是由母亲送到古城小学开始读书的。在这里,我一直读完六年级毕业。几十年过去了,我还一直回想着当年在古城小学读书、玩乐的生活。此时此刻,更怀念我的恩师胡文田老师,他虽然辞世二十多年了,但英容笑貌,说话的声音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父亲一生热爱教育事业,一九七五年又为我选择了上师范,当教师的道路,希望后继有人。一九七七年凤阳师范毕业,我主动提出申请,回家乡任教。这样,使我有机会在家乡靠山初中教书十年。 古城小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转为公办小学。几十年来学校工作一直井然有序,有声有色。学校学额最高峰是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当时国家大力推行“双基”教育,并要求达标、验收,农家子弟基本全入学,一度在校生达到五百好几十人。虽为村校,却是轰轰烈烈。如今,随着学校布局调整,人口下降,班级数、学生数都大幅减少,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