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科学20127试卷分析.doc_第1页
品社科学20127试卷分析.doc_第2页
品社科学20127试卷分析.doc_第3页
品社科学20127试卷分析.doc_第4页
品社科学20127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泉小学 品社、科学 期末检测质量分析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总体成绩情况:1、品社成绩班级学生人数参考人数总分平均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3.138383569942976.3%38100%3.234343098912670.6%34100%3.334343088912476.5%34100%471227.3%44100%4.24444412193.73784.1%44100%4.34343388090.22660.5%43100%524386501005.24949432688.32959.248985.35050467393.54488501006.15656526959414783.955986.2585855389554984.558100从以上成绩看:全校不及格人数为2人,及格率为99.8%。11个班中有9个班及格率100%,这9个班是3.1 3.2 3.3 4.1 4.2 4.3 5.1 5.3 6.2。8个班级的平均分都突破90,全校也达到了平均91分以上的好成绩。2、科学成绩班级总数实考总分平均分优秀优秀率及格及格率613664.35598.26.25959521888.42949.259100584295850100%5.24949437289.22285749100%5.35050459491.88397850100%453477.344100%4.24444410993.43886.444100%4.34343396192.13172.143100%3.1383831938413343797.43.2343427538110293191.23.33434271579.910293294.2从成绩上看:全校共6人不及格,及格率为97.3%。六年级1人,三年级5人。全校总体平均分在86以上。其中5.3和4.1、4.2 4.3达到90以上,成绩喜人。7个班及格率达到100%,分别是6.2 5.1 5.2 5.3 4.1 4.2 4.3。二、具体分析:成 绩 和 经 验品社与科学试题由区统一命题,满分为100分,试题由选择、判断、匹配、识图做答题 、分析说明题及实际操作题、附加题六个大题组成,题型全面,覆盖面广,难易适中,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分析,有利于今后的提高。一、 基础性知识过关我们的品社,科学教师能牢牢抓住品社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复习,生动有趣的讲解,富有活力的记忆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正确认识,在卷子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典型题例:如五年级品社第一题选择题,这道大题学生的得分率达94.9,只有几个人失分,主要是平时对基础知识加以强调,特别是强调了每次事变及战役的所在地,使学生在考试时不至于措手不及,还有在平时练习时选择题让学生背答案,以便于在出卷时变换选项,平时扎实的练习与高分的取得是密不可分的。二、反复强调、灵活运用典型题例:五年级品社第二题判断题,这道大题总分20分,大部分学生没有失分,只有个别学生失分,得分率达90.9,总的来说这道题学生答的比较好,主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这一环节,再加上区里给的样卷变换题型的反复练习。如26小题在练习时说茶是汉朝的是错误的,但在考试时把茶改成正确的唐朝,学生还能正确的作出判断,可见知识掌握的灵活性。三、注重细节,得以强化典型题例:六年级科学选择11题学生的睡眠时间正确率在92%,这道题在教学中我就比较关注,因为和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就让学生写“睡眠10小时”(这个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不建议出此题,要是考的话建议在一个范围内,同理包括青春期的大致年龄);本次考试加了附加题,学生得分率品社科学的平均得分率在80左右,较容易的附加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加分的形式充分的给于了学生以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从学生的本次考试成绩看,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平时注重基础的练习,多练多看多背;再者,民族的风俗在四年级时已接触过,以前的记忆,加上这学期民族知识的巩固学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所以学生得分率比较高。问 题 和 反 思从学生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知识掌握不牢、马虎的现象;对知识掌握比较死板,不够灵活;教师考虑不全面,讲题局限性强。知识目标中的理解和应用学生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再者就是教师忽略细小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教师强调不够五年级品社典型题例:第四大题选择题中的第(4)小题几乎所有学生都失分了,“小明认为这一历史教训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此“落后就要挨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大部分观点是对的不同意,但为什么说不在点上,把仇恨做最重点,而作为我们现在来说应该以史为鉴,不让历史再次发生。平时在讲课时已明确观点,就因为期末复习教师对这个知识点没做重点复习,没加以强调,所以学生错误率高,高达92,学生的错误率如此高主要是因为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对知识的强调不够,如果在复习时能够全面练习反复强调,也许就不会有如此高的失分率。二、知识掌握比较死板,教师考虑不全面,讲题局限性强典型题例:第五大题分析说明题中的第(3)小题,“把这两组图的反映情况联系起来,再结合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写出感想。”这道题失分率及错误率几乎是100,就因为平时练的不是这幅图,考试时换了一幅图学生就不会回答了,可见学生知识掌握太死板,教师平时练时讲的也不够灵活全面,局限于一幅图练习,应同样的问题换多幅图练习。也许就不会错误率这么高,平时应多注意变换练习,不要死讲书本多拓展,也许错误率就不会这么高啦。1、学生的知识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合集,但在这两方面做得不是十全十美。既有学生的预习的不充分,更有教师的疏漏。如五年级品社典型题例:第20小题与我国国土接壤的国家( )个,这个知识点在讲课时讲到了,但因为期末复习教师对这个知识点没做重点复习,没加以强调,所以学生错误率高,高达66,学生的错误率如此高主要是因为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对知识的强调不够,如果在复习时能够全面练习反复强调,也许就不会有如此高的失分率。四年级品社的分析也很一针见血“平时练的是什么,学生就选什么,从来没练过就不选,学生不会比较,缺乏灵活性,当然也不能全怪学生,这样的高失分率教师也是有责任的,在领学生练习的时候就不应该给学生固定答案,应该给学生讲如遇到其它情况该怎么办,应该怎样选择,多给学生留有余地,也许就不会有如此高的失分率。”如六年级科学的选择题第26题,错误较多,反思原因,在最后一个单元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对于假设这一概念的了解,假设和事实概念混淆不清。当时讲的时候对概念本质理解少,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这次考试也给我敲响了警钟细节决定成败。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充分的挖掘教材,尤其要充分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将对于课堂重难点的设立和突破起到积极的作用。2、知识不够清晰准确一些问题都是对教学的最准确最深刻最有效的反省,其主要责任在教师。如果教师在复习中面在广一些,不至于仅守一个重点,那么我们的学习效果将更好。比如六年级的科学:画出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 ,学生没有单元梳理知识点这个过程,平日教学已不够扎实,没有很好区分动植物细胞特征,学生不理解,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这道题上都将二者搞混了。这就告诉科学教师一个道理:科学老师不是科学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能靠把自己抬到多高来征服学生,我们也不能通过把问题讲深、讲难来显示自身的素质。科学学科最重要的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在回归到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二、教学欠灵活典型题例:六年级品社第四大题识图作答中的第35小题,描述俄罗斯国家的特征,失分率在32,主要原因在平日练习中角教师更多的是说一些特征让学生来思考是哪个国家,没有反过来让学生说这个国家都有哪些特征,因此造成学生思维局限,没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所以有的学生就将其他国家的特点答到了俄罗斯,形成了错位不得分,也有的学生看到这道题觉得觉得没练过,不知从何答起,索性就空着不答了,其实学生都这些国家还是有所了解的。如果就仅教材讲教材,没注意教材的可挖掘因素,或者说一些可联系因素,一旦出现填空,就容易出现模糊的现象。如六年级科学:青春期,人的()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大都填身高和体重实际上我认为这两个答案应该算对。这与我的平日教学不断渗透有直接关系,当然也有不少同学答出标准答案,可见这部分学生他的审题和辨析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简答43题实际上考试之前已经让学生写了两遍了,但是答的还不是很理想,学生的理解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附加题更能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学生抓不住关键的点,这与我平日不善于小结有直接关系,可见试卷的功能也能折射出教师的平日教学是否扎实有效灵活的应用,学生立刻显示出吃力、糊涂和混乱。五六年级品社科学教师的分析很准确,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拓展。教师一要博学,二要善教。”改 进 措 施1、平日的课堂教学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应知应会内容在平日就过关。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要有针对性得出练习题,带领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将重点内容反复强化。2、关注学困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给于学困生进行辅导,确保及格率。我建议在平日与复习的阶段做好三个工作:1、先群体过关,2、个体过关,3、再次群体过关。这三个“过关”就决定了教学成绩的好坏。3、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审题、预习、答题上,都要讲方法,有方向,有思路,不能没有套路,千人千样。4、分析教材重难点,打开思路扩充题型,一题多问,不只局限为一种提问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有所轻重指向的进行教学,活跃的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