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传感器市场调查.ppt_第1页
自动驾驶传感器市场调查.ppt_第2页
自动驾驶传感器市场调查.ppt_第3页
自动驾驶传感器市场调查.ppt_第4页
自动驾驶传感器市场调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驾驶传感器市场调查 目录 一 传感器是汽车之眼 贯穿无人驾驶始终二 车载摄像头 摄像头产业的下一蓝海三 毫米波雷达 不可或缺的高可靠性四 夜视系统 高端向低端渗透五 激光雷达 低成本方案将加速无人驾驶实现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 传感器是环境感知硬件 无人驾驶各阶段都不可或缺 无人驾驶软硬件 内 生活服务 传感器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器官 地位重要传感器就好比人的眼睛 是汽车的感知器官 首先要让汽车了解环境才能谈无人驾驶智能化率提升将率先受益单车智能提高 配合车联网交通智能才能实现最终无人驾驶 环境感知是提高单车智能第一步 将率先受益 传感器各有自身独特优势 互相难以被取代主流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红外线传感器等 各种传感器均有自身优势和劣势 比如摄像头能实现图像识别但恶劣环境下容易失效 毫米波雷达穿透性好能直接测距 但无法识别道路线等 激光雷达性能最优却过于昂贵等 传感器各有优势 互相难以取代 各类传感器特性 汽车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对传感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初级的感知预警如车道偏离只需要摄像头的参与 随着汽车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攀升 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V2X 广义的传感器 等均会需要配置ADAS的加速渗透 将会带来传感器率先受益即便是最初级的ADAS的功能也需要传感器的参与 前向预警 环视 盲点检测 夜视等加速渗透将带来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夜视系统的旺盛需求 未来5年ADAS渗透提高 带来传感器旺盛需求 无人驾驶等级和所需技术 国内前装ADAS市场渗透 全球车载传感器需求大幅增长 2020年约为现在3倍全球传感器的需求量 个数 在未来五年将大幅增长 复合增速约为30 2020年全球主流传感器市场总规模超过1100亿人民币 国内主流传感器规模将超过200亿 未来5年ADAS渗透提高 带来传感器旺盛需求 传感器数量及市场预测 2015年同致电子营收增速由14 上升到25 2016年1月数据更达90 同致电子主要产品是摄像头 倒车雷达等 提供倒车辅助 环视 盲点检测等ADAS系统 智能驾驶之风下同志电子增速开始加速同致电子股价上涨了240 而同期台湾柜台指数则下跌了7 作为台湾ADAS龙头 同志电子的股价也随之大幅上涨 台湾纯正汽车传感系统企业 同致电子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同致电子营收和净利 同致电子股价 视觉系摄像头多采用外购 算法集成是系统核心Mobileye开创的视觉系ADAS通过机器视觉算法实现环境识别 算法是其核心竞争力 通过算法的更新能实现更多功能 带来更大价值 目前从事视觉系ADAS开发的公司有多种商业模式雷达 夜视多为自产传感器 提供整套系统方案以毫米波雷达为例 主要的提供者是大陆 德尔福 博世 电装等汽车零部件公司 与整车厂的合作中 一般通过提供以毫米波雷达为解决方案的整个ADAS系统 软硬难以分割 算法亦是传感核心竞争力 视觉系ADAS产业链 视觉系ADAS商业模式 自动化程度提高 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方案大势所趋汽车越是智能对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各类传感器互有短板 只有融合搭配才是解决之道固态激光雷达或成为下一个技术主流目前Quanergy Velodyne都发布了各自的固态激光雷达 有望大幅下降成本 德尔福也把固态激光雷达作为下一个智能驾驶技术 尽管行业对其成本实际下降空间仍有质疑 但普遍较为看好 多种传感器融合大势所趋 低成本激光雷达或成黑马 德尔福无人驾驶路径 固态激光雷达技术 目录 一 传感器是汽车之眼 贯穿无人驾驶始终二 车载摄像头 摄像头产业的下一蓝海三 毫米波雷达 不可或缺的高可靠性四 夜视系统 高端向低端渗透五 激光雷达 低成本方案将加速无人驾驶实现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 全套ADAS功能单车将安装6个以上摄像头根据摄像头安装位置和功能 可以分为前视 环视 后视 侧视和内置 全套ADAS装配带来9颗摄像头的布置 目前环视系统已经逐渐成为装配热门 前视系统也逐渐成为整车厂宠儿 单车多摄像头 带来数倍市场空间 摄像头安装位置及功能 全球2020年新车将配备1颗以上摄像头 需求约为1 1亿颗根据StrategyAnylitic的预测 2020年新车的摄像头装配率平均超过1颗 总体市场规模为200亿RMB国内 后装 前装 需求超过5000万颗我们预测前装环视 前视系统将加速渗透达到15 和30 2020年摄像头需求约为3600万颗 后装行车记录仪 环视 后视加装带来每年2100万颗的需求 总体市场规模约为72亿RMB 单车多摄像头 带来数倍市场空间 国内外车载摄像头市场预测 增速快 毛利高 市场空间大 车载摄像头将是下一个蓝海车载摄像头毛利在30 以上 增速超过20 2020年摄像头前装需求市场规模约为手机需求的1 4 未来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电子行业的特点是需要新的产品打开下一个增长周期 目前全球手机增速放缓 智能汽车将是下一个强劲增长点 车载摄像头壁垒较高 大厂具备优势车载级在工艺 功能性 安全性等都远超消费级的要求 整车厂也更愿意信赖有规模的厂商 大厂进入具有更大优势 目前欧菲光 索尼 三星等均开始向车载摄像头进军 车载摄像头 手机摄像头厂商的下一个蓝海 手机和车载摄像头市场对比 摄像头价值较大部分为模组和CMOS摄像头的组成包括镜头 CMOS 马达等其他部件以及模组组装 其中模组组装和CMOS各占了30 的价值CMOS处于寡头垄断局面 摄像头模组较为分散 但车载模组商更为集中车载CMOS的龙头是Aptina和OV 占据额了60 的市场 手机模组格局较为分散 但车载模组更为集中 目前国内参与者是同致电子 苏州智华 深圳豪恩等 车载摄像模组 CMOS等产业链环节将极大受益 摄像头模组核心部件及价值 摄像头模组及CMOS格局 目录 一 传感器是汽车之眼 贯穿无人驾驶始终二 车载摄像头 摄像头产业的下一蓝海三 毫米波雷达 不可或缺的高可靠性四 夜视系统 高端向低端渗透五 激光雷达 低成本方案将加速无人驾驶实现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 全天候使用的高可靠性 77Ghz更适宜长距是未来发展方向毫米波雷达最大的特性是穿透力强 可在雨雪 大雾等恶劣条件下使用 是未来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配置 根据毫米波雷达的频段分为24Ghz和77Ghz 77Ghz探测距离更远 频段独有 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直接测距 AEB ACC功能的首选毫米波雷达直接得到的就是距离信息 极为适合AEB ACC等功能 一般的配置为前向1 2颗 后向 2 3颗 作为前向碰撞预警和后向碰撞预警 AEB功能目前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有望加速渗透 全天候使用 测距的可靠保障 2020 3 17 17 可编辑 全球2020年需求约为7000万颗 国内需求约为770万颗根据PlunkedtResearch的调查与预测 2014年全球的毫米波雷达市场出货量在1900万颗 预计到2020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将毫米波雷达将近7200万颗 国内2015年车载毫米波雷达销量约为180万颗 2020年可达到770万颗 毫米波雷达目前价格约为1500元 考虑有30 的降价 2020市场规模全球将超过700亿人民币 国内接近80亿人民币 AEB装配提高将带来刚性需求 毫米波雷达市场 毫米波雷达目前尚处垄断 零部件巨头把控目前大陆 博世 德尔福等企业在毫米波雷达上有深厚的积累 国内受芯片管制推进较慢 目前24Ghz已有产品问世 77Ghz尚需时日 华域汽车较为领先 核心部件MMIC 高频PCB掌握在少数海外企业手中MMIC和PCB占据了价值约60 MMIC掌握在英飞凌 飞思卡尔等少数半导体企业手中 高频PCB也只有罗杰斯 Schweizer等几家企业拥有相关技术 沪电股份和Schweizer有较深入合作 毫米波雷达尚处垄断 国内突破在即 毫米波雷达结构 高频PCB布置 MMIC芯片示意图 目录 一 传感器是汽车之眼 贯穿无人驾驶始终二 车载摄像头 摄像头产业的下一蓝海三 毫米波雷达 不可或缺的高可靠性四 夜视系统 高端向低端渗透五 激光雷达 低成本方案将加速无人驾驶实现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 夜晚死事故占据总体一半 夜视系统是夜间行车的保护神近光灯的可视范围为30 40米 远光灯有效范围在70米 夜视系统的可视范围在可以达到150 400米 清晰度是光照灯的好几倍 配备夜视极具实用性价格过高 目前只有豪华顶配车型配备目前夜视功能配备约为2万多元 只有奔驰S 奥迪A8 宝马7系才会配备 夜间是事故的高发时段 夜视系统具有极大实用性 奥迪 左 宝马 中 奔驰 右 夜视系统示意 目前的方案由微光夜视 远红外和主动近红外三种 各有优劣微光成本最低 但受强光照射容易失效 且寿命较短 远红外效果最佳 但成本最高 焦面热探测仪受国外封锁 主动近红外需要解决前方车灯照射问题 总体而言 只有成本和质量均可靠的方案才会被整车厂采纳 三种夜视方案各有优劣 成本质量是关键 三种夜视方案对比 夜视系统装配率极低 但国内自主品牌已开始试水夜视的整体装配率预计低于0 5 但国内比亚迪s7等已有装配 自主品牌配备高科技设备有利提升产品竞争力保千里等国内企业推出低成本方案 渗透提升夜视市场仍然不俗目前夜视国外Autoliv占据60 市场 提供远红外的方案 价格较高 国内保千里 高德红外等均有后装产品且价格适中 并逐渐进入前装 国内2020年渗透率若达到5 将有49亿人民币市场 价格假设4000元 全球按照MicroMonitor测算 2020年约有420亿市场 国内自主品牌增配夜视系统提高竞争力 夜视国内渗透率 夜视系统未来市场预测 目录 一 传感器是汽车之眼 贯穿无人驾驶始终二 车载摄像头 摄像头产业的下一蓝海三 毫米波雷达 不可或缺的高可靠性四 夜视系统 高端向低端渗透五 激光雷达 低成本方案将加速无人驾驶实现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 激光雷达提供高精度信息 适合测绘使用激光雷达可分为一维 二维和三维激光雷达 各有自身的应用场景 三维激光雷达主要组成为二维激光雷达 IMU GPS 旋转机构等国内已有自主产品 主要应用为测绘国内目前如中海达 北科天绘等公司均有自主的激光扫描仪产品 用于地理信息测绘 华达科捷也已研发适合AGV的多线束三维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起源军工 用途广泛 激光雷达分类和主要供应商 国内激光雷达参与者 环境感知 导航定位 激光雷达是无人驾驶的首选激光雷达通过构架周围3D图像可以对各个行人 障碍物等做判别 同时三维模型与高精地图的配对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定位和导航功能 是无人驾驶的首选 但目前成本较高 Google使用的Velodyne64线束产品需要8万美金左右 激光雷达是目前最有效方案 成本下降将加速无人驾驶 Google无人车和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3D扫描 激光雷达精度不同带来巨大的成本差异降维 使用低线束低成本激光雷达配合其他传感器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降低激光雷达依赖和成本 固态 激光雷达横空出世 或大幅降低激光雷达成本2016CES展 固态激光雷达横空出世 有望将成本下降到500美金左右 丰田 德尔福等均开始展开固态激光雷达合作 降维 黑科技 激光雷达方案成本或大幅下降 Velodyne产品 固态激光雷达 目录 一 传感器是汽车之眼 贯穿无人驾驶始终二 车载摄像头 摄像头产业的下一蓝海三 毫米波雷达 不可或缺的高可靠性四 夜视系统 高端向低端渗透五 激光雷达 低成本方案将加速无人驾驶实现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 四种技术核心要素大汇总 全球2020年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夜视系统的市场需求据预测约为200亿 720亿 420亿人民币 未来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1 17 10 摄像头的个数需求最大 但单价较低 主要价值是感知算法和系统集成 毫米波雷达和夜视系统单价较高 渗透率的提升将形成更大的市场 目前除摄像头外 传感器主要还是采用国外产品 相对而言 摄像头模组壁垒最低 目前集中度较高 但未来将会有更多进入者 毫米波雷达壁垒较高 国外前五企业占据60 市场 目前竞争已经较为激烈 夜视系统壁垒较高 参与者较少 奥托立夫占据60 市场 传感器核心部件如摄像头CMOS 毫米波雷达MMIC 高频PCB 夜视系统的焦面热探测仪等均是国外寡头垄断 摄像头模组国内苏州智华 深圳豪恩等已进入前装 毫米波雷达24Ghz产品华域汽车等已有突破 夜视系统保千里 高德红外 大立科技等逐渐从后装走向前装 核心部件晶方科技是CMOS龙头OV的封装商之一 雷达PCB板沪电股份与知名雷达公司思瓦茨已展开合作 未来三年 感知预警 环视和后方 盲点检测等功能的加装 摄像头和中短距雷达的需求将率先爆发 AEB ACC等主动控制功能将在2018年后加速渗透 迎来长距雷达的旺盛需求 夜视系统随着成本下降每年将逐渐提高渗透率 将激光雷达单列源于激光雷达的不可确定性 目前激光雷达过于昂贵难于进入大规模运用 但目前 降维 和 固态激光雷达 有望大幅降低激光雷达成本 我们大胆假设2020年激光雷达方案或降低到2000美元水平 2025年随着无人驾驶或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 市场需求将有100亿美金 且成为未来核心传感器 市场空间 壁垒格局 国内情况 受益时点 激光雷达 ADAS渗透率提高带来传感器本身和核心部件的快速增长 尤其如摄像头CMOS和雷达高频PCB等重点推荐 欧菲光 从手机摄像头切入车载摄像头 进军下一个蓝海 沪电股份 与Schweizer合作切入高频雷达PCB板 晶方科技 车载摄像头CMOS龙头OmiVision的主要封装商 建议关注 华域汽车 已研发毫米波雷达 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 传感器是环境感知硬件 算法集成实现软硬件一体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