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 考前复习必备1.doc_第1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 考前复习必备1.doc_第2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 考前复习必备1.doc_第3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 考前复习必备1.doc_第4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 考前复习必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反对外国的侵略本 章 重 点(1)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够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了解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及其经过和影响;(3)了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斗争及经验教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军事侵略与迫签的不平等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北京条约3、中法战争(1883-1885) :中法新约4、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条约(1)英国:南京条约(1842.8)、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6)、北京条约(1860.10)、辛丑条约(1901) (2)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6)、北京条约(1860.10)、中法新约(1885.6)辛丑条约(1901年)(3)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6)、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4)日本:马关条约(1895.4)、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淞沪停战争协定(1932.5)、何梅协定(1935年)(5)沙俄: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1881)、中俄密约(1896)、辛丑条约(1901)、俄蒙协约(191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极端腐败,经济十分落后,国防非常空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在全球警醒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幅员辽阔,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古老中国,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原因1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坚韧性。2 土地自由买卖制度。3 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稳定性。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一、独立的封建社会二、落伍的封建社会三、腐朽的封建社会四、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五、西方先进国家的侵略目标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2、中国历史的正常发展走向发生了变化。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以及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4、革命任务发生了转变。反对外来侵略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革命任务。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两白银。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一字符抚,清福建侯官人。嘉庆十六年(1837)进士。曾任湖广总督等职。1839年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广东禁烟,在虎门海滩销毁英美鸦片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所译资料,成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有效抵抗了英军的侵略。鸦片战争后,被革职充军伊犁。后被重新起用,1850年卒于潮州普宁县。赠太子太傅,谥文忠。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1840、61841、1(定海、大沽、广东战事;所谓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岛)第一阶段,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对英宣战之前,历时7个月1841年1月20日,义律单方面公布了所谓穿鼻草约,该约的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大家需要注意,穿鼻草约是英方提出并单方面公布的,琦善,清政府都未同意更未履行签字手续 。2、1841、11841、5(广东战事;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到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4个月。大致过程可以概括为:清廷宣战,易帅奕山虎门之战,关天培殉国清军连败,广州和约。主要内容:清军退驻离广州城60英里以外的地方;清方向英国缴纳“赎城费”600万元,款项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并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 3、1841、81842、8(厦门、浙东、长江战事)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南京条约1、割让香港岛;附件规定:2、赔款2100万元;低关税率;3、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4、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制不如人 器不如人 识不如人 缺少国际同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1、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以及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2、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优势。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生,但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4、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联合专政。5、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6、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举世少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为了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权益,1854年,英国提出了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战争经过: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一阶段:从一八五六年十月战争爆发,到一八五八年六月天津条约签订,前后近两年时间。第二阶段:从一八五九年六月侵略战争再起,到一八六年十月北京条约签订,共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天津条约内容 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 主要内容是: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天津条约影响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十口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向英法两国赔款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2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北京条约 开放天津为商埠; 准许华工出国做工; 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交还没收的天主教堂财产,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充当翻译的法国神父在葛罗的指使下,在条约文本中偷偷加入) 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特权等等)。2. 帝国主义列强扶植它们在中国的代理人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实施间接统治。3. 帝国主义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地点、领域产生了某些积极影响和作用。4. 帝国主义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东方人民真正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十九世纪沙俄对中我国领土的侵夺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并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而起的。1883年12月,法军不宣而战,向驻扎在越南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在台湾率军民坚决抵抗,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但正在抗法战争大获全胜的时候,清政府却下令停战撤兵,与法国订立了中法和约,结果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天津简明条约主要内容:1. 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的“保护权”2. 允许法国在中越边境上通商3. 中国从北圻退兵(但未规定退兵的具体日期)张佩纶的主战理由:一、普法战争刚刚结束,法国失败后割地赔款,国力相当贫乏;二、中法间距遥远,法军由本土到达福建要二三十日,而清军至福建快则三天,迟则十日即可到达,在人数上占优势;三、法国占领越南后,施行暴政,只要派人进行号召,越南人民就会起而响应,陷法军于四面受敌中。 中法新约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中法两国派员会同勘定中国和越南北圻边界;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中国今后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国侵略势力伸进我国云南和广西,大大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中法战争的主要历史教训 第一,更充分地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府根本不能取得抗击外国侵略的胜利。不管军事上是败是胜,在清政府的主持下,战争的最后结局总是以清朝方面失败告终。这促使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开展。第二,面对前线战事,清廷内部却忙于派系之争,“书生典兵”,放言高论而不切实际,造成了福建水师的覆灭。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蓄谋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了旨在侵略中国,然后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大举派兵入朝,然后劫持朝鲜国王,并不宣而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 “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之后,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经过旅顺保卫战、威海卫保卫战之后,清政府接连失败,走上了求和之路,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甲午战前之中国国情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相对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被人所称赞的“同光新政”。甲午战前,清朝统治集团状况,一个突出现象是帝党和后党的明显分化。所谓帝党,是指拥戴光绪皇帝的一派政治力量。所谓后党,是指为慈禧太后所操纵利用的一派政治势力。帝党和后党的对峙,标志着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分裂。他们之间的争逐,核心问题是争夺最高统治权。甲午战争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七月二十五日到十月中旬,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牙山之战、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该阶段主要战场集中在黄海海面和朝鲜境内。第二个阶段:从1894年十月下旬日军侵入中国境内,到1895年二月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第三个阶段:威海卫失守后,战争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双方的战斗较为平和。 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l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l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l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l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岸;l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反思甲午战败一、甲午战争中方惨败,不仅仅败于军事,而且败于内政。清政府的腐朽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方伯谦、叶志超多次临阵脱逃,还被予以重用,结果导致了全军溃败。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影响了清海军设备的更新。 二、清廷内部的派系之争,也影响了前线的战事。陆奥宗光曾评价:“此次事局之进行中,当国运死活迫于眼前之际,北京政府徒逞党争,宁可谓中国政府自杀其国也。”各派政治势力对日作战的态度帝党既为国家的前途忧虑,同时也希望借机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主战的调门颇高。慈禧为首的后党,却一心力保和局。慈禧害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同时又正大肆铺张为自己筹办六十寿辰庆典.李鸿章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经营北洋海军若干年,这是保持他实力的老本,尽管经营海军不无御外的动机,但李鸿章手里的这张王牌是不愿轻易打出去的,他觉得自己的北洋海军从实力上不如日本海军,所以主张“避战自保”。 甲午战争带来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内规定日本割占中国领土,是继沙俄之后对我国领土的又一次大劫掠。甲午战争打破了中国实力的虚名。各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土地,夺取筑路开矿权,兜揽政治性贷款,扩大资本输出,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领土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v 义和团原来叫义和拳或义和门,是旧式农民起义中的许多秘密结社的一种,是白莲教的一个派别。义和拳改为义和团,开始于1898年。到1900年,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普遍地改称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一、失业人口剧增。到1900年,仅华北地区的失业人数就达到几百万人。二、洋货控制市场,农村手工业破产。三、自然灾害频繁。四、宗教侵略日益猖獗。五、统治阶层内部矛盾。义和团组织的特点义和团的组织有两个特点,一、分散性二、宗教色彩非常浓厚。“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压倒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这表达了义和团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热情。“扶清灭洋”的局限性一、笼统的排外主义。二、被清政府利用和控制。它虽然造成了强大声势,却没有统一的行动;虽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却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这种组织上的落后性,为清政府的分化瓦解和镇压创造了条件。三、落后的宗教信仰和组织形式。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势力。帝国主义极为恐惧,多次胁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5月,各国决定对华武装干涉。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统帅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300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遭到了清军和义和团的英勇抵抗,帝国主义侵华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但清政府的战和不定及对义和团的出卖,最终天津、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西、比、荷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使列强直接出兵的因素: v 首先,列强看到排外势力已经在清政府中占据上风,依靠清政府镇压义和团的希望完全破灭。v 其次,列强看到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开始同情义和团,害怕中国军民联合抗敌,使局势对他们更加不利。v 最后,列强看到义和团发展迅速,想通过武装干涉来恢复秩序,加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 辛丑条约v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v 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则不准居住;v 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台一律拆除;准许各国在北京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驻军;v 要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v 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的对外事宜。影响v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有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进一步为帝国主义所控制,使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v 辛丑条约也是清政府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了“洋人的朝廷”。v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掠夺,巨额赔款,使财政本已拮据的清政府更加困难,于是更加残酷的搜刮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苦难的深渊。v 使馆区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v 拆毁炮台,;列强派兵把守战略要地,等于解除了京畿的警备,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也可以随时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v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东南互保章程内容共有九款 v 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v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 v 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认真切实保护, 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v 四、长江内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