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六一 基础与阅读(一)基础知识与名句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桑梓 雪橇 篝火 蓦然 2补全下列成语咬文( )字 心有灵( ) 鞠躬尽( ) j坚 ( )不拔3国破山河在, 。4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因对山村风光和淳朴村民的无限热爱儿发出的由衷感叹的诗句是: 5过零丁洋中,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和境况危苦的诗句是: 6钱塘湖春行中,诗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的诗句是: 7词中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8凤栖梧中,表明词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诚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甲)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汉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战国策是一部 体史书。相传是 时期的刘向编辑整理的。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而形貌昳丽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期年之后 闻寡人之耳者 11邹忌既然要和齐王谈论国家大事,为什么却从“与徐公比美”的家庭琐事入手。不直接切入主题?12文章第二段中,“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句式整齐,体会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被某种因素所困扰,被某些现象所迷惑。面对这样的困境,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渡过难关?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注释】高若讷:北宋朝臣,任左司谏。黜:废,贬退。 贻:给予,赠送。 辟掌书记: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 14.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分)稍徙乾德令( ) 修笑而辞曰( ) 1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欧阳修写信责骂高若讷的原因。(2分)16欧阳修为一代文学家,史学家,为人颇有风骨。从选文中可看出欧阳修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好硬一棵树 张鸣跃1971年,17岁的史国定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高考,成绩优秀性情温良的他让乡亲们心疼,遂被乡官们看中,问他:“想不想教学?”他红脸没敢吭,他最崇拜教师,这职业当然也是天堂职业,所以他不敢指望。官又问:“想不想去梨树洼当老师?”他马上抬起头来。看清官叔不是开玩笑后,大声说:“想!”乡官们就把事情定下了。梨树洼是山沟里的山沟,贫瘠中的贫瘠,那个小学也是乡里最头疼的一个小学,派去的教师没有能坚持三个月以上的,动员家长让孩子上学比上天还难,一间破屋就像聋子的耳朵摆设在那里,学校停课比上课时候多。教师没有工资,随山民分粮吃饭,能坚持下来再说。史国定当然知道这个学校,他认识那里一个放羊的孩子,一提起上学,那孩子就咬唇流泪。所以,他觉得自己必须去。家长们一看新来的老师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就笑了,只管让孩子复学,料定上不了几天还得停学。第一堂课很滑稽,五个年级一间屋,一排一个年级,有的连书包也没带,都看着他傻笑。他头一回上讲台,显得胆怯和羞涩,一说话还是孩子动作孩子气,孩子们就一次次哄笑。但他心里很明白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干脆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同学们!史国定老师不会再走!”孩子们不笑了,坐正了,大眼眨巴着看老师,一张张小脸挂上了大颗大颗的泪珠,终于有一个女孩哽咽出来:“老师,您要说话算话”孩子们全站了起来:“老师,说话算话!”史国定忍住眼泪,但一开口说话还是哭了出来:“一定”孩子们呼啦啦扑向讲台,里三层外三层地抱了他。那一刻,史国定就觉出孩子们对上学这件事深重的失望与希望,觉出孩子们对老师如同救命稻草般地呼救,他坚信,这种感觉足以让一切苦难靠边站!三个月过去,白白胖胖的史国定黑了瘦了,但没走。正常上课的热烈声势和日常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幸福欢喜,让各家都大惊失色。有服了的,有怕了的,也有强迫自家孩子退学的。在山里,刨山求食才是正经事,能干活的孩子就不能上学。第一个被强迫退学的孩子,逃出家庭跑到学校,抱住史国定放声大哭。史国定带着孩子去地里见孩子家长,二话不说,和孩子一起朝南山跪倒磕头,大哭:“穷山先人,救救你的娃!你的娃才能救你!”孩子的家长惊呆了,村长跑来扶起老师,冲地里所有人吼:“今后谁敢让娃退学,我就把他全家打出山去!”再也没家长敢阻挠孩子上学了,所有上学的孩子都把史老师当成最亲的亲人,在家里一有委屈就去告状,所有家长面对才十几岁的老师,也要低头认错。人心都是肉的,人血都是热的,十几岁的老师,每天不停地讲课,哑了一次又一次,瘦了一圈又一圈,放学还要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走访。每次下雨,老师都要累病一场,几十个孩子,他要一个一个背着抱着翻山过河,那情景,岂止是一个老师?岂止是一个亲人?震惊的不只是山民们,各级上方更甚,全乡表扬全县宣传,当然也要奖励,转正,定工资,并表示正在动员新人去接替,到时史国定就可以出山。全县学校任他挑,更有知他大名的山外学校纷纷请他前去任教。史国定的回复就一个字:“不!”接着,他的家人亲友们着急了,穷山沟说啥也不可久留,于是各显神通,好工作、好媒茬、好官职史国定的回复仍是一个字:“不!”一位亲人进山劝说,把史国定从讲台上拉出门来再回头看,呆了:几十个孩子跪倒一片,全都泪流满面,齐声说:“老师,我们爱你,我们不怪你”那位亲人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义是比天地还要大的,是无法与之抗争的。1989年,梨树洼整体搬迁,这又是史国定可以名正言顺出山的机会,劝说和高薪诚聘的人再次蜂拥而来。史国定的回应还是一个字:“不!”梨树洼没了,但穷山沟还在,有学生而没学校、有学校而没老师的更凄惨的村子还在,只要还有一个没他就上不了学的孩子,他就不能走!史国定找到一个比当初梨树洼还要惨痛的山村小学,又从动员家长让孩子复学开始了。又十多年过去,这个小学又成了全县最传奇的好学校。而这十多年,乡里县里也尽力派教师进山,但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教师能坚持下来,那方讲台,仍只有史国定这棵不倒树。对孩子们来说,史国定是大于一切的救世主。走进中学,走进大学,走进海外博士堂,史国定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步人中年的史国定看上去已是老年,但绝非常人意识中的那种形色,瘦得不能再瘦,他已成了坚硬如铁的特色树!种种原因,上小学的适龄学生越来越少。从2005年开始,学校就只有几个孩子上学了,但也还是要分几个年级上课。史国定一上讲台仍是那副雷电风雨的老阵势,哪怕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声色也丝毫不减。2011年6月,记者们在这个只有4个学生一个老师的学校看到这样一个场面: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上,铁骨花甲(其实只有57岁)的老师站在中间,4名学生分站两边,仰望红旗,肃然敬礼,山风呼啸,旗声猎猎,老师铁皱簇拥的脸和学生有如红日的脸笑意灿然亦泪光闪闪,久久的礼式,久久的心语,一种无声的震撼!17岁到57岁,三尺讲台40年定塑,驼背毅立微笑敬礼的老人史国定,猎猎有声的红旗也似乎在说:好硬一棵树,好硬一棵树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滑稽( ) 乳臭未干 ( ) 哽咽 ( ) 簇拥( )18、阅读文章前5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概括使史国定老师下定决心去梨树洼任教的原因。(4分)19、第一堂课的师生见面,孩子们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写情绪的一系列变化有什么作用?(3分)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那一刻,史国定就觉出孩子们对上学这件事深重的失望与希望,觉出孩子们对老师如同救命稻草般地呼救,他坚信,这种感觉足以让一切苦难靠边站!21、精彩的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下面对史国定老师描写的语句各使用了哪两种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史国定带着孩子去地里见孩子家长,二话不说,和孩子一起朝南山跪倒磕头,大哭:“穷山先人,救救你的娃!你的娃才能救你!”他心里很明白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干脆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同学们!史国定老师不会再走!” 22、“又十多年过去,这个小学又成了全县最传奇的好学校。而这十多年,乡里县里也尽力派教师进山,但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教师能坚持下来,那方讲台,仍只有史国定这棵不倒树。”这处笔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23、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上,铁骨花甲(其实只有57岁)的老师站在中间,4名学生分站两边,仰望红旗,肃然敬礼,山风呼啸,旗声猎猎,老师铁皱簇拥的脸和学生有如红日的脸笑意灿然亦泪光闪闪,久久的礼式,久久的心语,一种无声的震撼!”,请你说说这个画面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动?(4分)(四)名著阅读(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情节内容。(1分)25、选段中哪些语句可看出孔明处于劣势,表明孔明此时处于危急时刻?(2分)26、大敌当前,孔明深知交锋必定失败,所以他用妙计吓退司马懿,从他这一举动中可看出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一)综合实践(10分)27、一场暴雨致使广州叠南路,变成一条河,水深有三四十厘米,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伯,来到路口的一处沙井排水口,跪在地下用手掏出堵在下水口的垃圾等污物,眼看还不畅通,老伯干脆跳进水里用整个身子去掏,直到完全通了,他才披着透湿的衣服,骑着三轮车离开。他的举动使在场的许多市民为之称赞和感动,请你也把内心的感动写下来吧!(不少于100字)(二)作文请以“留的往事成追忆”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第六套11因为“与徐公比美”是生活中较为生动的事例,很容易让然理解,吸引了齐王之后再谈国家大事就顺理成章,容易让人接受。12这是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强调了齐王所售的蒙蔽原于三个原因,以引起齐王的注意,进而思考邹忌的谏言观点,承接上文邹忌所受蒙蔽,自然引起下文齐王纳谏及改革效果。13围绕“提高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多多听取他人有益的建议”两个方面来谈。(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译文】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 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 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 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 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任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 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 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 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 14.迁徙,迁调,调动 推辞,拒绝,不接受15.(是因为范仲淹被贬谪朝臣都为其说情,唯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认为高若讷为人卑劣。)16.修写信责骂高若讷一事可看出其仗义直言;拒绝范仲淹聘请可看出其不慕名利。 (可以不结合选文)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jxi yc 18、(4分)一是对教师职业的崇拜,二是他知道那里的孩子最渴望能上学19、(3分)傻笑 哄笑 严肃 哭 由不信任到感动;由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