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导学案(教师版)编写:代春林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归纳总结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并熟练掌握应用,做到活学活用。2、以课本为主进行总结归纳并记住典型例句。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用法。3、掌握并应用一些推断虚词的方法。一、【考纲知识精解读】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其实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虚词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内容。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非常灵活,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两点: 一是“常见文言虚词”,是以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对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其用法和意义,并能加以解释,绝不是要求考生孤立地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用法。二是“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在词典中的词条义而言的。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二、知识归纳1、学生参看三维设计137141页18个文言虚词的归纳,结合课本补充并加以背诵直到熟练掌握应用。2、抓课文,注意归纳。课文是虚词应用的典范,重点的文章一定要反复吟咏体味,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3、每天背诵并掌握一个虚词。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三、方法总结、技巧点拨。1、认真阅读三维设计142页备考锦囊“推断文言虚词的7种技法”并联系所学课文熟悉这些方法。2、方法补充(1).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解答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遣使纳降于燕”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田单,是施动者;后者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向”,第二句中“于”译为“被”。(2).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能推断出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将以定其志也”和“必有以也”,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是动词,“作为”。(3).语境推断法。文意和句意常常确定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可根据上下文来进行推断。如“妪每谓余曰:某所”和“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前句的语境是归有光的母亲非常慈祥、和善,对儿子很关心,因此“每”是“经常、常常”的意思;后句的语境是张特立名望高,受人尊敬,东平的严实对他很尊重,“每”的意思与前句相同。(4).词语替代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你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替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过于荆,至江上”和“苛政猛于虎”,后一句源自课本,考生比较熟悉,“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比更”的意思,用“比”代替句中的“于”,句子通顺,语义不变;但将“比”代替前一句的“于”,显然讲不通,前句中的“于”是“从”的意思。如果是选相同的项,该项即可排除。四、巩固训练(1)、分析以下例题巩固相关的方法、技巧。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词性界定法) A三请,不见许筑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筑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筑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筑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析】在解答此题时,有的同学选择A项,初看似乎是正确的,但仔细分析,就发现了错误。A项前句中有动词谓语“许”,意为“允许”,因此,“见”就不是动词,应该是介词;后一句中的“见”明显地带了宾语“公”,应作动词用,“拜见”的意见。可见,只要弄清了两个要求判断的词的词性,其用法也就确定了。 【答案】D。 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结构推断法) A有警,率十日乃至筑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师孟奏徙于渝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洪、福、广、越为立生祠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析】在解答此题时,有的同学没有从语句的结构规律入手,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就选A项。其实,“乃”在两句中都为副词,词性相同,但结构不同,前句“十日乃至”是“时间状语动词”,加点字意思为“才”;后句是“名词谓语”,加点字意思是“竟然”。从语法的角度切入,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不仅适用于解答文言实词考题,而且适用于解答文言虚词考题。 【答案】C。 例3 下列各句加点字与例句中“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词义分析法) 例句:徐公何能及君也? A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解析】在解答此题时,有的同学不理解“何”的意义而错选B项,或C项,或D项。B项中的“何”通“呵”,是动词,“责问、盘问”之意;C项中的“何”是程度副词,“多么”之意;D项中的“何”是疑问代词,“为什么”之意。A项中的“何”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怎么”之意。判断虚词的用法,我们可以结合句意理解来进行,弄清词义,便可判断。 【答案】A。 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标志确认法) A视其沼,则浅混而污筑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B以卖州县者乎筑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筑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筑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解析】解答此题时,有的同学选D项。其错误就在于他没有明白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标志,后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两个“之”的用法不相同。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于”等;表宾语前置的“之”、“是”等,表凭借的或原因的“所以”熟识这些标志,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答案】B。(2)、完成三维设计143145页“梦之旅”相关练习。五、拓展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与例句中的“则”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非死则徙尔 C.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天下事有难易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相同,不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相同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D(D项与例句均表转折,可译作“却、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销售合同书
- 2025年广州市职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蚌埠市龙子湖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所属单位招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4月广东深圳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招聘一般类岗位专干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瓮安县瓮水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招聘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建设工程的项目合作协议合同6篇
- 房屋单方面解约合同5篇
- 江苏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集装箱质量检测标准
-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电子版
-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 人工智能训练师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四级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DL∕T 831-2015 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
- 金相检验中级试题
- 工业园区环保管家技术方案
- (正式版)QBT 8006-2024 年糕 标准
- 艾滋梅毒乙肝母婴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