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为例.doc_第1页
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为例.doc_第2页
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为例.doc_第3页
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为例.doc_第4页
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为例 作者:荀荣 14小教本 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为例 荀荣摘 要: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步入社会的需要,因此正确书写汉字对于小学阶段的各科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作业、试卷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错别字。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对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部分学生的作文、作业、试卷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汉字书写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小学生错字主要有丢失笔画、添加笔画、改变字形部件、改变字形结构这四种类型;别字主要有同音近音替换、近形替换、近义替换这三种类型。造成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有: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同音字多、形近字多的特点;小学生感知不精确、注意不稳定、记忆不清晰的特点;教师自身书写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取揭示联系、强化训练、及时巩固、做到“四到”等措施来减少或者杜绝错别字。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原因;策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 1 。然而,错别字的出现成为了小学识字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2。所谓错字,是指字的笔画结构、偏旁等有错误。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 3。所谓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张冠李戴,俗称“白字”。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别字”条说:“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近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4。对于小学生来说,错别字屡见不鲜,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用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使用,我对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进行了调查。一、调查结果与分析目前,在我国语言文字的使用中,错别字随处可见。冷静审视小学生的错别字现状,我们会发现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作文练习中,很多学生的文章文采飞扬,辞藻华丽,词汇丰富,但错别字却很多,为此,我分别在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低、中、高年级各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对他们的作文、作业、试卷中的错别字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固原市第十小学学生错别字统计(表1)年级类型一二年级(50人)三四年级(50人)五六年级(50人)作文372334作业109185135试卷97191143总计206748612平均254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统计(表2) 年级 类型一二年级(50人)三四年级(50人)五六年级(50人)作文433341作业151164137试卷138200166总计289797644平均354通过对固原市第十小学和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共计3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在他们的作文、作业和试卷中存在着大量的错别字。通过城镇两所学校的对比,发现乡镇小学的小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比城市小学的小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多。由于城市小学各方面设备的先进、教师专业素质较高以及家长文化水平较高等因素使城镇小学生错别字的出现有了明显的差距。又通过对各个年级的调查以及两个表格的比较,发现小学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正态分布的趋势。初入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接触的汉字数量有限以及初学汉字的兴趣高涨,新鲜感较强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还不是很严重;而到了三、四年级,随着所学汉字的数量增多,学习兴趣的下降,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加重直至达到顶峰;到了五、六年级,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规范、检查的能力提高,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又有所下降。二、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类型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汉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识字写字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调查过程中,我从小学生的作业、作文和试卷入手,对小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进行整理和归类,发现当前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四种类型,别字主要有三种类型:1错字类型错字在小学生的作业本中随处可见,为探究错字类型,我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的作文、作业和试卷中错字进行了整理,统计结果如下。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字统计(表3)错字类型丢失笔画添加笔画改变字形部件改变字形结构总计错字个数294277173156900占错别字比列17%16%10%9%52%(1)丢失笔画 丢失笔画是指正确的字上少了不该少的笔画而造成的错字。根据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的调查,统计出小学生出现这类错字约占错别字总数的17%。由于粗心,记忆不清等原因,学生经常会写出不完整的字,即,丢失笔画的字。如,高低的“低”,最后一点漏写,竟然的“竟”中间少写一横”,矛盾的“矛”少写最后一撇等。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三年级的一位学生在作文我的学校中写到:“我的学校真的很漂亮”而他却将“真”字中间只写了两横。又如,四年级的一位学生的作文本中写道:“妈妈冒着大雨”,却将“冒”字的下部写成了“日”。丢失笔画是小学生笔下最常见的错字类型之一。(2)添加笔画 添加笔画是指在正确的字的基础上多了不必要的笔画。根据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的调查,统计出小学生出现这类错字约占错别字总数的16%。如,白纸的“纸”,最后多加一点、考试的“试”,最后多加一撇、春晓的“晓”最后多加一点等。这都是小学生笔下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四年级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的一句话:“我的奶奶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将“奶”字的最后多加了一捺。又如,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叫 “马迎亮”,他将“迎”字中间多加了一笔,而写成了错字。(3)改变字形的部件 改变字形的部件是指在正确字的基础上,改变了汉字其中的某个部件或偏旁,而造成的错字。根据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的调查,统计出小学生出现这类错字约占错别字总数的10%。有些错字是受上下字影响(部件同化)而写出来的。如,“编辑”写成“编缉”,“粉碎”写成“粉粹”。 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今天我没有考好,妈妈批评了我”而他将“批评”写成了“批抨”,改变了“评”字的偏旁。在学生的作业本中还发现,学生经常将“见”字写成“贝”字,将“见”字的最后一笔写成了点;“外”字写成“处”字,将“外”字的点写成了捺,改变了汉字的部件,致使成为错字。(4)改变字形的结构 “改变字形的结构是指构成该字的各个部件正确,但因书写结构错误而造成的错字” 5。根据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的调查,统计出小学生出现这类错字约占错别字总数的9%。如,感觉的“感”,本是上下结构,却写成半包围结构。“茫然”的茫,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等。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在姓名栏中写到“梁小云”,而她却将“梁”字写成了左右结构,这类错字不仅仅出现在语文作业中,同样,在数学作业中,也有这类错字出现。有位学生在抄数学题目的时候,写到“数一数”,却将左右结构的“数”字写成了上下结构。改变了字形的结构而写成了错字。2别字类型随着所学汉字数量的增多,在小学生笔下,别字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为探究别字类型,同样我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的作文、作业和试卷中错字进行了整理,统计结果如下。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别字统计(表4)别字类型同音近音替换近形替换近义替换总计别字个数311277242830占错别字比例18%16%14%48%(1)同音近音替换 同音近音替换是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换原正确字。根据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的调查,统计出小学生出现这类错字约占错别字总数的18%。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的使用,是小学生学习汉字的一个难点,他们经常分辨不清。如,“带”“待”“戴”都读dai(四声),但由于用法不同,学生会将这三个字混淆使用。在四年级的试卷中有一道看拼音写汉字的题,答案是楼房有了强烈反应,学生却写成了“强烈反映”,因为读音相同而写成别字。又如,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到:“妈妈让我先做作业再吃饭”因为“做”和“作”读音相同,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分辨,而写成了“作作业”。(2)近形替换 “近形替换是指用字形相似的字来替代原正确的字” 6 。形近字是学生笔下别字较多的类型之一。根据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的调查,统计出小学生出现这类错字约占错别字总数的16%。有些形近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如,“狐”、“弧”、“孤”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学生经常分辨不清。有些形近字不是形声字,但字形接近。如,土地的“土”学生经常写成士兵的“士”,针灸的“灸”写成炙热的“炙”。学生在一篇周记中写到:“由于今天天气不好”却将“由”字中的一竖写长了,写成了“申”,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还会写成“甲”。又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用到一个成语“风靡一时”,却将“靡”写成了“糜”。(3)近义替换 近义替换是指因字义的混淆误解等用别字来替换原正确的字。根据对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学生错别字的调查,统计出小学生出现这类错字约占错别字总数的14%。有些词,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已经不常用,而在小学生的笔下还经常出现这类别字。如“提纲”写成“题纲”,“贡献”写成“供献”等。四年级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这样一句话:“今年我家农田几乎颗粒无收”,因为没有明白“颗”和“棵”的含义,而将“颗”写成了“棵”。又如“的”和“地”都是助词,意义相近但用法又有所不同,容易使学生混淆误解,而写成别字。三、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7。所以,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学生在课上、课下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认、去抄、去描、去写,但结果去不令人满意。在小学生的作文、作业和试卷中,错别字还是屡屡出现。通过对学生以及教师的采访,总结出以下三个主要原因。1汉字本身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其中主要的特点有三种。(1)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汉字笔画繁多。一般的汉字分布在7画至16画之间,笔画最多的一个汉字是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由四个繁体龙合并的字,共有64画。在小学中常用的笔画较多的字有:漂、静、篮、裳等。因为笔画多,难记忆,导致写出了错别字。另一方面,汉字各部件的结构组合不像英语那样由左向右,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结构复杂。如,“智”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整体要从上向下写,而在智的上半部分又是一个左右结构的“知”字,又要从左向右写,“智”是一个全方位展开的字。因此,只知道笔画部件,也不一定能写出正确的汉字。(2)同音字多 同音字是指在现代汉语中语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汉语共有四百多个音节,如果把声调的区别也作为不同的音节来看待,有一千三百多个,常用汉字有三千五百个左右,对于小学生而言常用汉字有两千五百个。如果以新华字典所收的汉字作为计算对象,那么,平均每个音节也有六个同音字。汉字中同音字多的现象极其普遍,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如,拼音cha(二声),既可以写成“查”又可以“察”,“查”和“察”的混淆使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写别字。又如,拼音bo(二声),既可以写成“博”又可以写成“搏”,因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致使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写错。(3)形近字多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区别度小的字。由于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基本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方块字,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小学生在掌握的时候难度也很大。如,“炙”和“灸”,因为字形结构相近,学生记忆不清,而易成为别字。又如,“戊”、“戉”、“戌”、“戍”、“戎”和“戒”,这六个字最容易混淆。在小学生的作业本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将“已”“己”“巳”分不清楚,四年级的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用到一个成语“不能自已”但由于“已”和“己”结构很相似,将“已”写成了“己”成为了别字。2小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学上规定,小学生所在的年龄段属学龄期,其心理特点呈现出多样化。而多样化的特点也成为了错别字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特点主要有四种。(1)感知不精确“小学生在感知事物的时候,习惯于看个大概,缺乏精细的分化能力,因此往往只能获得粗略、笼统的印象,而遗漏重要的细节。他们识字,倾向于整体地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掩蔽的弱成分” 8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写字中的错误,主要有结构错乱、部件混淆、笔画增减等“形错”,这正是由于他们知觉分化低的原因造成的。如时候的 “候”,小学生往往会误写成“侯”等细节问题。小学生感知不精确的特点成了错别字出现的原因之一。(2)注意不稳定“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9 。 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情,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事情常常有始无终,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容易分心。要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更加的困难。因此,他们往往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分散注意力,无法将精力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上,从而降低听课质量,不能更有效地掌握汉字的书写与应用,使错别字越来越多。(3)记忆不清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以往速度很快,经过较长时间的间隔后,遗忘的进程逐步减慢” 10 。这种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直接影响小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而小学生的视、听、知觉也是有选择的,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不容易遗忘。而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教师在教“迎”字时,强调不要画蛇添足多一撇,学生可能会记住。可当又学到“柳”字时,他们就会发生混淆,不知道何时该加一撇,于是就会把原先会写的“迎”字的内部错写成“柳”字的右部了”。3教师自身因素小学生书写错别字之后,有些教师总是一味地指责学生,并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孰不知,学生之所以书写错别字,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关系。(1)书写不规范虽然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描多记,但有时教师却不注意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如,在一次听课中,一位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到“等”这个字,却写成了简笔,所有同学都照猫画虎地全部写成了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也是这样写的,老师却给学生打了叉,扣了分。部分教师在写字过程中存在滥造简字现象,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加强汉字规范意识,以身作则,使用规范字 。(2)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时候教师本身对汉字规律不够重视,没有明确把握字形的区别,对汉字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小学生识字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把生字写在黑板上,就让小学生照葫芦画瓢,不讲解生字的笔画与结构,也不引导学生注意易错字的写法,易混字的区别。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写好多遍,致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这样既枯燥又乏味,学生在这样无趣的学习环境下,难以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无法将精力集中于学习,因此,形式单一的教学必会导致小学生书写错别字。四、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有效策略造成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有汉字本身结构复杂的特点、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等,针对以上主要原因,结合对老师的采访资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减少错别字。 1揭示联系、识记生字揭示联系指的是揭示形、音、义的联系。汉字是由形、音、义三个要素组成的,掌握汉字,既要对它的形、音、义作分化的认识,又要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起统一联系。同音字要结合词语在弄清字义的基础上掌握字形。对形近字及有相似偏旁、部件的字,要组织归类分析。如,教学“冷、怜、领、岭、铃”一组字,要让学生知道其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令”,加上不同表意的形旁就构成了这几个字。通过比较、分析,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件与读音,以识记生字。 2强化训练、掌握字形感知的精确性,主要决定于强化训练。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字形。首先要对字形进行解剖,分成若干部件,对每一部件的特点进行分析。其次要强调汉字的细节,在容易出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再让学生综合起来建立对字形的整体认识。例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戍、“戌”、“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