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教案7完整.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教案7完整.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教案7完整.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教案7完整.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教案7完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福禄德小学 周李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2)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原 案补充修改一、要求学生按“语文六步预习法”进行课前独立预习。审、读、划、查、标、答二、语文学习小组长检查并汇报小组内课前预习的情况。(主要检查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四、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质疑问难,谈预习体会,并提炼出本课的学习提纲。三、师生讨论归纳,整合板书学习提纲:(学生按学习提纲自学、小组交流。)1、借助工具书学习9个生字,要会读会写、能找出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2、读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要求会写,借助词语手册理解意思,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染绿 荒山野岭 寂寞 枝繁叶茂 咆哮 青山碧岭 3、小组内举行读诗比赛,小组长督促成员读通诗句,读准字音。4、用自己的话说说“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各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5、尝试回答:课文描绘的是什么情景?表达作者什么情感?6、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四、教师小结预习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 课堂流程 原 案修改补充一、创设情景,导入学习课题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二、交流预习情况,提炼学习提纲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2、通过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整合并板书学习目标)过渡:要解决同学们的问题 ,我们就要熟练朗读本诗。三、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 (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怀着满腔豪情,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出一份力吧,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五、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青山披上绿袍 荒山野岭() 青山碧岭 动物有家园 果园有丰收 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rn l xin go z rn g yo lu lu j m ( ) ( ) ( ) ( ) ( ) ( )zh fn y mo dw zh cho poxio qng shn b lng(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千年裸露的山岩, 。松树有了 。小兔再也不怕 。山下的河水 荡漾的 轻抚着 ,我们把 拥抱。2、这篇文章是一首 ,生动描绘了 ,表达了少年儿童 的决心。三“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联系课文内容用一段文字说明。 四、学习了这首现代诗,你有什么感想? 教学反思:2、暖流海镜小学:张金丽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3、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教学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教学准备:江泽民的生平、查阅资料滕王阁序、水调歌头及元曲、唐诗、宋词的区别和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原 案二次备课一、引入课题、释课题。 二、要求学生按“语文六步预习法”进行课前独立预习。审、读、划、查、标、答三、小组成员汇报课前预习的情况。(字、词、句、段、篇)四、五、小组合作质疑,师生讨论归纳,整合板书预习提纲:(学生按学习提纲自学、小组交流。)1、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要会读会写、能找出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2、读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要求会写,借助词语手册理解意思,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共几个自然段?应该如何分段?4、江主席在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你觉得江主席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如何体现的? 5、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六、教师小结预习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课 堂 流 程原 案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学习课题1谈话:上课之前,我先播送一则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2提问: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3导入 新课: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板书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交流预习情况,提炼学习提纲 1、通过预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知?小组成员自由汇报。 2、对照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后归纳整理出共疑,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纲。三、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 (一)、小组合作,紧扣文本,讨论交流,解决共疑。 (二)、小组合作,查阅资料,询问老师,多渠道解决共疑。(三)、全班交流,展示解决共疑的情况。精读感悟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请你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读第一自然段。4、思考回答:你们听出了什么?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课文第二段1、轻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2、组织交流。3、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4、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受。(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体会。(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并体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个别纠正,对有共性的问题提醒全班同学注意。(3)、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4)、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要求:先分角色读,再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6、引导深层次体会: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7、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这样写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精读感悟第三段1、组织齐读。2、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3、讨论上述问题。4、组织反复朗读王辉的话,引导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5、小结四、内化运用巩固,拓展延伸总结。 1、回归整体:全班齐读课文。2、总结全文,提炼中心。3、课外拓展:搜集关于江主席的事迹材料,开一次小小新闻发布会。查阅资料认识“初唐四杰”和“中国四大名楼”附:板书设计: 2、暖流 兴奋 喜悦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关心青年作 业 设 计原 案修 改 补 充一、比一比,再组词。抑()琼()暖()贤()仰()掠()缓()览()二、多音子组词。xng() q( ) jn()兴 曲 禁 xng( ) q( ) jn()三、将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成语写在后面的括号内。()此时,如果游人来到这里,就仿佛进入到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激动的感情不能抑制地喊出:“啊,神奇的蝴蝶,多么可爱!”()、张老师给同学们范读课文,他朗读的声调高低曲折,和谐而富有节奏。()、书中人物的悲伤、欢乐、别离、聚合等种种遭遇会让读者神驰天外,同喜同泣。()教学反思:3、 只拣儿童多处行 落梅小学:张 姝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多音字“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5、通过品词析句、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小黑板。教学时间:四课时本教案把3、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为四节课完成:第一节课是预习课(预习提纲);第二至三节课是展示课(课堂流程);第四节课是反馈课(作业设计)。教学过程:预 习 提 纲原 案二次备课一、布置学生按“语文六步预习法”进行课前独立预习。审、读、划、查、标、答二、小组长检查组内成员预习的情况,并向老师汇报。(字、词、句、段、篇)三、老师小结,每小组评比出一名最佳预习小能手,给予表扬。四、小组合作质疑,师生讨论归纳,整合板书形成预习提纲: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主题思想。3、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4、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5、理解两句诗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6、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7、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五、学生按预习提纲再次自学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六、教师检查并小结预习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课 堂 流 程原 案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学习课题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2、诗人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板书课题) 4、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二、交流预习情况,提炼学习提纲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知?还有那些疑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成员一一向组长汇报;随后教师指名在班上汇报,以便整体了解情况。2、联系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整合,形成本课的学习提纲,3、将整合出的学习提纲板书在黑板上,便于学生交流讨论。三、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首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按学习提纲进行合作、交流、探讨,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各书举荐,多渠道解决疑难。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答疑。(品词析句、探究体验。)(一)学习14自然段,体会“多处行”。 1、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反映儿童多的语句画下来。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到的词句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无数、坐满、一群一群、喷发、撞个满怀”等词句体会朗读。4、小组内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评价。5、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了什么?学生畅谈体会:预设一:儿童多处春光特别美;预设二:儿童多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预设三:冰心奶奶特别爱儿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二)学习56自然段,感悟春光美。1、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课件:展现海棠树图。指导朗读。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全班齐读)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新课。(三)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自然段)2、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四)回顾全文、解决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指导读出双重否定句的语气)。(五)再读课文、学习写法。1、小组内朗读、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段落。2、集体交流,相机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学习比喻句体会其好处及“以花喻人”。讨论解决: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有用许多笔墨写花儿?初步感知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四、内化运用巩固,拓展延伸总结。1、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2、总结全文,提炼中心。3、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而且你们的活力给老师带来了欢乐!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2、推荐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寄小读者,写写阅读感受。板书设计: 3、只拣 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多处就是春儿童 冰心爱儿童多处行 儿童多处生机勃勃、给人欢乐 作 业 设 计原 案二次备课1、看拼音,写词语。 m sh hun chng qx yunlu ( ) () ( ) ( ) kng x shfng wij sh fi ( ) ( )( ) ( )wng shng shzhn ln mn yncng() ( ) ( ) (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解释词语,先解释黑体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A、作者路过颐和园,看见_的孩子,于是想起了两句诗:“_。”B、春光,竟会这样地_ ,这样地_!它把一冬天蕴藏的_、_,都_地释放出来了。5、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花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特点? 6、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整理在积累本上。注:1、待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2、教师总结:概括总结本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教学反思:4、早青龙小学:杨春利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准备:搜集鲁迅的有关资料,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4课时本教案把早的教学分为四节课完成:第一节课是预习课(预习提纲);第二、三节课是展示课(课堂流程);第四节课是反馈课(作业设计)。教学过程:预 习 提 纲原 案二次备课一、要求学生按“语文六步预习法”进行课前独立预习。审、读、划、查、标、答二、语文学习小组长检查并汇报小组内预习的情况。三、语文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质疑问难,谈预习体会,并提炼出自学提纲。四、师生讨论归纳,整合板书预习提纲:(学生按预习提纲自学、小组交流。)1、从音、形、意等方面学习生字词、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解课题“早”指什么?收集有关鲁迅和早字的资料。4、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5、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6、三味书屋的陈设怎样?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7、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是什么?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8、细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9、提出不懂的问题。预习方法: 独立思考,生生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五、教师小结预习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课 堂 流 程原 案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学习新课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板书课题) 2、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二、交流预习效果,提炼学习提纲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知?还有那些疑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成员一一向组长汇报;随后教师指名在班上汇报,以便整体了解情况。2、联系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整合,形成本课的学习提纲,3、将整合出的学习提纲板书在黑板上,便于学生交流讨论。三、学生对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首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按学习提纲进行合作、交流、探讨,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各书举荐,多渠道解决疑难。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答疑。(品词析句、探究体验。)(一)了解作者。1、学生介绍鲁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2、自主拓展。(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新课。(三)精读体会1、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三味书屋的陈设怎样?是按什么介绍的?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2、组织交流。3、全班交流:(1)三味书屋的陈设按方位顺序介绍:南墙上匾东面正中画画前面先生座位四面学生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2)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4、自由读6、7自然段,思考: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是什么?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1)自由读。(2) 组织交流、汇报。5、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受。课件出示描写梅花的句子(第5自然段)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交流。a、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b、腊梅花美在哪儿?c、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3)指导朗读这段话。6、引导深层次体会:梅花秉性与鲁迅精神的联系。有人说,鲁迅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四、内化运用巩固,拓展延伸总结。1、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2、鲁迅勉励自己珍惜时间的名言有哪些?3、总结全文,提炼中心。4、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5、结束语:作者由三味书屋引出蜡梅,由腊梅的清香纯净、早,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梅花的品格之高洁,鲁迅的品德之高尚,有人说,鲁迅就像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做梅花,做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板书设计: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4、早 (以花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作 业 设 计原 案二次备课一、看拼音写词语。 yn nng yn zh h p bng qng y ji ( ) ( ) ( ) ( )ning zo sh sh l mi rn z tu mng( ) ( ) ( ) ( )hu bn sh ca p s b m zh yn( ) ( ) ( ) ( )二、组词。历( ) 熟( ) 趟( ) 讯( )厉( ) 塾( ) 躺( ) 迅( )蔬( ) 朴( ) 瓣( ) 匾( )疏( ) 仆( ) 辨( ) 遍(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桂花 ( )的三味书屋 ( )的书塾 ( )的读书声( )的蜡梅 ( )的寿镜吾先生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_,_,花瓣_,像_,很有点_。2、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 _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 ,而且 , , 。3、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 ,要珍惜 ,要学 ,做 。 4、在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五、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模仿第三自然段,把你熟悉的处所写下来吧。 六、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整理在积累本上。注:1、待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2、教师总结:概括总结本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教学反思: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两首青龙小学 王丽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理解作业 3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目标1、2、4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古诗相关资料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原案修改补充预习提纲一、要求学生按“语文六步预习法”进行课前独立预习。看、画、查、读、记、提二、语文学习小组长检查并汇报小组内预习情况。三、语文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质疑问难,谈学习体会,并提炼出学习提纲。四、学生质疑,师生归纳,整合板书学习提纲:(学生按自学提纲小组合作探究或自学。)1、从音、形、意等方面学习生字词、新词。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3、自由轻声读古诗,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想一想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两首古诗不同的意境。5、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6、积累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并写下来。7、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题。五、教师小结预习情况。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游园不值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二、复习学古诗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三、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开火车”朗读。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齐渎;逐行朗读,逐行理解。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看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诗句,指名表演背诵。(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5体会写法。五、教师总结,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激趣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5、释题: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 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四、教师总结,齐背全诗。第三课时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 一径 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3、自由动手绘画。(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4、评析学生作品。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看) 一枝红杏 (想) 满园春色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 篱落、一径、枝头(静)画:追入 儿童 黄蝶 菜花(动)意: 色(绿)(黄)作业设计一、拼音之窗(看拼音写词语,要写得正确、美观)j ch chi fi cng ti chn s mn yun( ) ( ) ( ) ( )hung di l lu j zu y zh hng xng( ) ( ) ( ) ( )二、字字斟酌(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 怜:怜悯、同情 爱 爱惜 应怜屐齿印苍苔。( ) 2、 扣:扣除 击打 覆盖 小扣柴扉久不开。( ) 3、 走:步行 跑 偏离 儿童急走追黄蝶。( ) 4、 未:没有 不 地支的第八位 树头花落未成阴。( ) 三、填空: 1、游园不值是 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