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_第1页
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_第2页
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_第3页
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_第4页
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 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 课程设计院(系)别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土木117(测试方向)学 号 110711236 姓 名 沈鑫 指导教师 张爱勤、李志 成 绩 二一四年五月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目 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系 (部)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专业 班 级 土木117(测试) 学生姓名 沈鑫 学 号 110711236 6 月 2 日至 6 月 13 日 共 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 主 任(签字) 年 月 日一、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内容:1.拟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2.选择和检验原材料;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矿质混合料配合比;(2)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3)最佳沥青用量的试验检验(4)确定目标配合比4.设计体会设计要求:1.学生要树立严格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独立完成题目;2.试验部分要求仔细、认真,数据要准确、真实;3.学生不得抄袭论文和伪造数据;4.学生应遵守校规校纪,不得随便迟到、早退和旷课。成绩评定:出勤及设计态度占30%,独立完成设计能力占30%,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及答辩占40%。二、设计原始资料1.沥青:A-70道路石油沥青;2.砂: 中砂,济南产;3.石灰岩碎石:多规格(35mm、510mm、515mm、1020mm等),济南产。4.石灰岩石屑:济南产。5.石灰石矿粉:济南产。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设计说明部分 提交设计论文1份。2.图纸部分: 提交必要的试验报告。四、进程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分配表序号内 容时 间1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14周末2拟定AC-13配合比设计方案15周周一3原材料的选择、检验、评定周二4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计算(电算)周三5马歇尔试验(制件)周四6马歇尔试验(指标测试)周五7试验数据处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6周周一8浸水马歇尔试验(制件)周二9水稳定性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制件)周三1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整理论文周四11面批周五五、主要参考资料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北京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北京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0522011)刘中林等编写,沥青路面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北京课 程 设 计 指 导 书题 目 高速公路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系( 部)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土木117(测试) 学生姓名 沈鑫 学 号 110711236 6 月 2 日至 6 月 13 日 共 2 周指导教师(签字) 系 主 任(签字) 2014年 5 月 28 日 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 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是公路工程建设最主要、也是用量最大的路面材料,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否优化,将直接决定着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经济造价与使用寿命,因此,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沥青路面材料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学生应该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经过综合训练牢固掌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习的设计理论,根据老师给定的任务,组合团队独立完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沥青混合料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沥青混合料及其选用材料的常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学生试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和团队完成大试验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得到组织和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树立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试验设计、分析论证;试验要规范、数据要真实准确;设计方案要正确、合理;设计论文内容完整、结果正确、文理通顺、按时完成。二、时间分配(共1周)1.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 2天(提前)2.拟定AC-13配合比设计方案 1天3.原材料的选择、检验、评定 1天4.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计算(电算) 1天5.马歇尔试验(制件,指标测试) 1.5天6.试验数据处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1天7.浸水马歇尔试验,评价水稳定性试验(制件,检测) 1.5天8.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制件,检测) 1.5天9.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整理论文 1天10.面批 0.5天三、设计要求1、拟定AC-13配合比设计方案 设计要求:掌握设计方案的拟定方法;熟知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对原材料的选用要求、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技术标准。2、原材料检验设计要求:正确选择原材料;熟练进行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性能检验;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与评价;规范填写试验记录与试验报告;熟练应用相关的试验规程。3、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计算设计要求:掌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电算法。4、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设计要求:熟练进行马歇尔试验制件和指标测试;正确进行试验数据处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5.最佳沥青用量检验设计要求:熟练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正确评价结果与调整。6、整理论文按学校规定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要求整理论文(见附录1)。7、面批简易答辩,每个学生58分钟的面批时间,确认学生的真实水平,并给以指导。四、考核方法考核依据设计过程、提交的设计论文和面批情况确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出勤和设计态度占30%、设计论文质量占30%、面批占30%。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见成绩评定标准(附录2)和成绩评定表(附录3)。五、参考资料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北京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北京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0522011)刘中林等编写,沥青路面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北京附录1 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要求依据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试行)说明书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1、说明书基本格式 说明书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书写工整;打印时统一使用 word 文档,正文采用小 4 号宋体,A4 开纸,页边距均为 20mm,行间距采用 18 磅,装订线留 5mm。文中标题采用小三号宋体加粗。 2、说明书结构及要求 (1)封面,包括题目、系(部)、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及时间(年、月、日)等项。 (2)摘要(仅对论文),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一般为 34 个左右,一定要在摘要中出现。 (3)目录,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其最后一项是无序号的“参考文献”。 (4)正文,正文应按照目录所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计算准确,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书写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真正阅读过和运用过的,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要求参考毕业设计工作规程。 (6)课程设计资料的装订,课程设计按以下顺序装订成册: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成绩评定表、目录、摘要、正文、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参考文献、图纸。 附录2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1、课程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两部分评分组成,其权重由各系(部)自行制订。 2、课程设计成绩采用五制分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成绩分布要求合理。课程成绩由设计报告(论文)、设计作品、答辩成绩组成,优秀者一般控制在班级总人数的 20%。 3、设计期间学生因特殊情况请假经批准未能完成设计任务,各系(部) 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补做。无故旷课 1/4 以上的按不及格处理。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评分标准优 秀:1.按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 2.立论正确,结构严谨,文理通顺,概念清楚,分析透彻,论证充分,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编号齐全。符合规范化要求。 3.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布局合理,尺寸标准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 4.答辩时能简明、准确地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熟练、正确回答问题。 良 好:1.按期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2.立论正确,文理通顺,概念清楚,计算正确。符合规范化要求。 3.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布局合理,书写工整。 4.答辩时可以简明、准确地表达论文主要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中 等:1.按期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具有基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方案比较合理,论述清楚,计算基本正确,文字表达较清楚。 3.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较整洁,布局较合理,书写一般。 4.答辩时尚能正确介绍方案,表达设计内容,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及 格:1.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基本上能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规定任务。2.设计方案基本正确,论述基本清楚,计算基本正确,文字表达无原则性错误。 3.论文图纸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质量尚可,书写较工整。 4.答辩时能基本正确回答大部分问题。 不及格:1.未按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设计未达到最低要求。 2.态度不认真,纪律松懈,独立工作能力差。 3.设计方案有原则性错误,缺乏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4.图面质量差,文字表达差,文理不通,答辩时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后仍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附录3 成绩评定表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平时成绩评阅成绩面批成绩总计目录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121.1原始资料121.2设计要求122 原材料实验12 2.1粗集料的筛分12 2.2粗集料物理力学指标的检验18 2.3细集料的筛分和密度测定202.4矿粉的筛分212.5矿粉密度测定223 沥青的检测233.1沥青的密度233.2沥青三大指标254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85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29 5.1马歇尔试件的制备29 5.2马歇尔试件物理指标的测定31 5.3确定最佳沥青用量33 6AC混合料性能检验366.1 AC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检验366.2 AC水稳性能检验377 设计体会.378. 参考文献. 37AC-1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的设计基本流程。首先,选定实验所需的原材料(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对其进行物理力学指标的检验。然后,进行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制作马歇尔试件,检验其各项指标,得出数据以确定最佳油石比。最佳油石比确定后再通过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试验和析漏试验及飞散试验对其进行检验。沥青用量、级配曲线、空隙率等是重要确定的因素。为给车辆提供安全、高速、舒适等服务功能,铺筑面层用混合料的结构组成设计必须考虑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耐老性、抗滑性等性能。关键词:最佳油石比、矿质混合料配合比、沥青混合料 、 矿料一、设计方案配合比设计的任务是通过确定矿质混合料(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比例及沥青用量,制备马歇尔试件,通过其各项指标的检测,得出最佳油石比,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检验和飞散实验和析漏实验,使沥青混合料的强度 、稳定性 、耐久性 、平整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工程要求。 1.1原始材料1.沥青:SBS沥青混合料;2.砂: 中砂,济南产;3.石灰岩碎石:多规格(35mm、510mm、515mm、1020mm等),济南产。4.石灰岩石屑:济南产。5.石灰石矿粉:济南产。 1.2 设计要求(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和结构层次,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并选择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现有的各种矿质材料的筛分结果,进行确定各种矿料的配合比,并根据要求进行调整。(2)通过马歇尔实验,确定最佳油石比。(3)按最佳油石比进行水稳性和抗车辙能力检验。二、原材料检验 2.1粗集料的筛分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粗集料的颗粒(10-15 5-10 3-5)组成,确定集料的级配范围。(1) 试验主要仪器:方孔筛、台秤。(2) 实验步骤:1、先取一份试样并将其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0.1。2、 然后将其置于一洁净容器中,洗净,洗去小于0.075mm的土。3、 然后在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集料晾干之后称取其烘干总质量。4、 用0.075mm到16mm的方孔筛进行筛分,并记录下集料通过每个筛的质量。5、10-15、5-10、3-5的碎石及石屑全部进行上述步骤,最终得到各筛分结果。注意事项:筛分过程中不能有料的损失,尤其是在清洗0.075mm以下的细土的过程;筛分要彻底。(4) 计算公式 按计算粗集料中0.075 筛下部分质量 和含量,记入表中,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结果P0.075 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 /=-/式中:粗集料中小于0.075 的含量(通过率)();粗集料中水洗得到的小于0.075 部分的质量(g);用于水洗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水洗后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 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记入表。若损耗率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式中: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用于水筛筛分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i依次为0.075 、0.15 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水洗后得到的0.075 以下部分质量(g),即( 一)。各粒径的筛分结果如下表: 10-15 cm粗集料筛分结果 第一组第二组水洗前干质量(g)1163.001088.51平均通过率(%)水洗后干质量(g)1160.401088.44水洗后0.075mm筛下质量(g)2.60.07水洗时0.075通过率(%)0.20.0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160.000.00100.00.000.00100.0100.013.2115.209.990.1411.8537.862.276.19.51026.188.21.9628.7157.74.43.24.7519.001.60.347.604.40.10.22.360.0400.30.08000.21.180.0000.30.04000.20.60.0900.30.08000.10.30.0400.30.06000.10.150.1500.20.20000.10.0750.1600.20.05000.1筛底00000各筛累计总质量(g)1160.81088.7质量损失率(%)-0.04-0.02除去质量损失总质量(g)1163.41088.7 5-10 cm粗集料筛分结果 第一组第二组水洗前干质量(g)1304.001317.00平均通过率(%)水洗后干质量(g)1298.021310.96水洗后0.075mm筛下质量(g)5.986.04水洗时0.075通过率(%)0.50.5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13.200100.000100.0100.09.545.43.596.567.385.194.995.74.751246.595.51.01226.9793.21.71.32.364.600.40.612.440.90.70.71.180.150.00.60.140.00.70.70.60.300.00.60.200.00.70.70.30.210.00.60.500.00.70.70.150.200.00.60.700.10.60.60.0750.900.10.51.000.10.50.5筛底0.500.01.100.0各筛累计总质量(g)1298.81310.4质量损失率(%)-0.10.0除去质量损失总质量(g)1304.71316.5 3-5 cm粗集料筛分结果 第一组第二组水洗前干质量(g)1230.55 1284.51 平均通过率(%)水洗后干质量(g)1048.20 1120.97 水洗后0.075mm筛下质量(g)182.36163.54水洗时0.075通过率(%)14.812.7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13.20.00 0.0 100.0 0.00 0.0 100.0 9.50.00 0.0 100.0 0.00 0.0 100.0 4.753.90 0.3 99.6 5.16 0.4 99.6 2.36440.70 35.9 63.8 515.81 40.2 59.4 1.18205.20 16.7 47.0 244.45 19.0 40.4 0.6107.10 8.7 38.3 158.40 12.3 28.0 0.3176.20 14.4 24.0 99.00 7.7 20.3 0.1560.20 4.9 19.1 38.98 3.0 17.3 0.07548.60 4.0 15.1 54.30 4.2 13.1 筛底3.50 0.2 4.20 0.2 各筛累计总质量(g)1045.4 1120.3 质量损失率(%)0.3 0.1 除去质量损失总质量(g)1227.8 1283.8 粗集料水筛法筛分结果第一组第二组水洗前干质量(g)3697.553690.02平均通过率(%)水洗后干质量(g)3506.623520.37水洗后0.075mm筛下质量(g)190.93169.65水洗时0.075通过率(%)5.24.6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13.2115.203.396.7411.8511.788.392.59.51071.5430.666.1696.0919.868.567.34.751269.436.229.91279.7336.332.231.052.36445.3412.717.2528.331517.217.21.18205.355.911.3244.036.910.310.80.6107.493.18.2158.684.65.76.950.3176.4553.299.562.82.93.050.1560.551.71.539.881.11.81.650.07549.651.40.155.351.60.20.15筛底40.15.30.2各筛累计总质量(g)3504.973518.8质量损失率(%)0.050.04除去质量损失总质量(g)3695.903688.45结论:两组实验粗集料的损失率分别为0.05%和0.04%,都小于1%,所以合格2.2 粗集料物理力学指标的检验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公路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262830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283035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2.602.502.45吸水率 不大于(%)2.03.03.0坚固性 不大于(%)1212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151820水洗法(0.075mm)不大于(%)111软石含量 不大于(%)3551)粗集料密度和吸水率检验(网篮法)(1)实验目的 采用网篮法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表7 测定密度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公称最大粒径()4.759.5161926.531.537.56375每一份试样的最小质量()0.81111.51.5233(2)实验步骤 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丢失集料。用四分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将粗集料洗净装入干净容器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没过集料20mm,轻轻搅动,使气泡完全逸出,室温下保持浸水24h。24h后将集料移入浸水天平称取质量(),将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毛巾不要拧得太干),使其保持饱和面干状态,称取表干质量(),将集料至于浅盘中,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取烘干质量()。(3)备注:恒重是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即0.1。一般在烘箱中烘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h6h。 浸水天平称量时的使用方法: 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确保其不碰触水槽壁,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将天平调零。将试样移入吊篮中,加水,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读出读数。(4)计算 : 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按(1)、(2)、(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1) (2) (3)式中: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集料的烘干质量(g); 集料的表干质量(g); 集料的水中质量(g)。实验结果整理 粗集料密度测定第一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吸水率第二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吸水率毛体积相对密度平均值表观相对密度平均值表干密度相对平均值吸水率平均值10-152.8322.8662.8440.4110-152.8262.8602.8380.422.8292.8632.8410.415-102.7672.820207850.75-102.7682.8212.7870.72.7672.8202.7860.72.36-52.5342.5772.5510.72.36-52.5042.5932.5381.42.5192.5852.5441.0结果分析 : 经对比分析各项物理指标合乎规范要求2.3 细集料的筛分和密度测定 测定方法和粗集料的几乎是一样,对于2.36以下集料的密度测定不一样。利用吹风机将其表面水吹干。测定密度。测定方法和粗集料的几乎是一样,对于2.36以下集料的密度测定不一样。利用吹风机将其表面水吹干。测定密度。第一组第二组水洗前干质量(g)896.34 890.58 平均通过率(%)水洗后干质量(g)853.12 848.15 水洗后0.075mm筛下质量(g)43.2242.43水洗时0.075通过率(%)4.84.8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13.20.00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9.51.96 0.2 99.8 0.00 0.0 100.0 99.9 4.7530.06 3.4 96.4 27.45 3.1 96.9 96.7 2.36288.47 32.2 64.2 301.57 33.9 63.0 63.6 1.18173.00 19.3 44.9 166.16 18.7 44.4 44.6 0.6138.39 15.5 29.4 120.35 13.5 30.9 30.1 0.3103.43 11.6 17.9 105.50 11.9 19.0 18.4 0.1563.70 7.1 10.8 68.86 7.7 11.3 11.0 0.07551.20 5.7 5.0 56.50 6.3 4.9 5.0 筛底2.00 2.1 1.47 2.8 各筛累计总质量(g)852.2 847.9 质量损失率(%)0.1 0.0 除去质量损失总质量(g)895.4 890.3 密度数据如下:组号表观密度(g/3)毛体积密度(g/3)吸水率平均表观密度平均毛体积密度平均吸水率(%)12.738 2.623 1.6 2.734 2.626 1.5 22.730 2.630 1.4 结果分析 : 经对比分析各项物理指标合乎规范要求2.4矿粉筛分试验(水洗法) T0351-2000(1) 实验目的:测定矿粉的颗粒级配,以进行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的设计。(2) 试验主要仪器:方孔筛、天平、烘箱。(3)实验步骤:1、将矿粉试样放在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取100g。准确至0.1g.2、用水洗法出去小于0.075mm的部分,留下的部分进行筛分。3、将存留在0.075筛上的矿粉倒回1.18筛上,在自来水龙头下方接一胶管,打开自来水,用胶管的水轻轻冲洗矿粉过筛,0.075筛下部分任其流失,直至流出的水色清澈为止。水洗过程中,可以适当用手扰动试样,加速矿粉过筛,待上层筛冲干净后,取去1.18筛,接着从O.6筛,但不得直接冲洗O.075筛。 4、分别将各筛上的筛余反过来用小水流仔细冲洗入各个搪瓷盘中,待筛余沉淀后,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除去清水,放入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O.1g。 (4)注意事项:筛分过程中自来水水量不可太急,以免将矿粉冲出。(5)筛分结果如图所示第一组第二组水洗前干质量(g)101.26 100.21 平均通过率(%)水洗后干质量(g)10.84 10.73 水洗后0.075mm筛下质量(g)90.4 89.5 水洗时0.075通过率(%)89.389.3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分计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百分比(%)通过率(%)13.20.00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9.50.00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4.750.00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2.360.00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1.180.00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0.60.00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0.30.02 0.0 100.0 0.00 0.0 100.0 100.0 0.150.32 0.3 99.7 0.23 0.2 99.8 99.7 0.07510.50 10.4 89.3 10.50 10.5 89.3 89.3 筛底0.00 0.00 各筛累计总质量(g)10.8 10.7 质量损失率(%)0.0 0.0 除去质量损失总质量(g)101.3 100.2 2.5矿粉密度试验 T0352-2000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 目单 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 0352含水量,不大于%11T 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 0.60.15 0.075%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T 0351(1) 实验目的: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汁算使用。(2) 实验主要仪器:李氏比重瓶、天平、烘箱等。(3) 实验步骤:1、先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6h), 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准确至0.01g,矿粉质量应不少于200g。 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1),准确至0.02mL。 3、将矿粉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让瓶中的空气充分排出。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准确至0.02mL。 4、最后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0.01g。(4)注意事项: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5)计算公式 f矿粉的密度(g3) f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m1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m2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V1加矿粉以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 V2加矿粉以后比重瓶的终读数(mL)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 实验结果及处理:试验前干燥质量(g)试验后干燥质量(g)初读数(ml)加矿粉后的读数(ml)矿粉密度平均第1组402.72343.480.42 22.46 2.688 2.688 第2组402.72343.480.42 22.46 2.688 偏差: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010.000 结论:矿粉的通过百分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且矿粉密度也满足规范规定。3、沥青性能检验3.1沥青的密度测定(比重瓶法)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沥青的密度(15)0.996 实验目的: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实验方法: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准确至1mg。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至规定温度后并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从水槽中烧杯和比重瓶,用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准确至1mg。以-作为试验温度时比重瓶的水值。在比重瓶中加入沥青试样,约至2/3高度。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入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准确至 1mg。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再放入烧杯中(瓶塞也放进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回已达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再用瓶塞塞紧,使多余的水从塞孔中溢出,保温30min后,取出比重瓶,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准确至1mg。备注:无论是倒入沥青还是在水中静置都应避免混入气泡。倒入沥青时避免倒在比重瓶壁上。计算:试验温度下粘稠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式(1)及(2)计算 (1) (2)式中:比重瓶与沥试样合计质量,g; 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g; 沥青的密度测定数据如下沥青密度试验试验试验比重瓶质量m1 (g)瓶+盛满水质量瓶+试样质量m3 (g)瓶、试样和水的合计质量m4 (g)密度(g/cm3)相对密度(g/cm3)样品温度m2 (g)()单值平均单值平均12536.24555.74348.16156.0811.0261.0261.0291.02922534.33155.68551.81256.2021.0271.033.2 沥青的三大指标测定1)沥青针入度试验针入度:沥青的针入度是指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以0.1mm表示。实验目的:测定沥青的针入度,以评价粘稠石油沥青的粘滞性实验方法:将试样放25的恒温水槽中恒温。.用三氯乙烯清洗标准针,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较平一面贴近螺丝一边,用螺丝固紧。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放入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架的凹槽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指针指示为零。开动秒表,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拉下刻度盘拉杆与连杆顶端接触,读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准确至0.5(0.1mm)。平行试验进行三次。备注:手动使针尖恰好接触,不得插入。保证针尖离盛样皿边沿至少1mm,平行试验两针孔间距也不应少于1mm.2)沥青软化点试验沥青软化点是指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重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5min0.5min),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表示。实验目的:测定沥青的软化点,可以评定粘稠沥青的热稳定性。(2)实验方法:准备好70号沥青试样,然后缓缓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待冷却后,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并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金属架的金属板上涂有隔离剂),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