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自备.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自备.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自备.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自备.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自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古诗二首【知识链接】王安石(1021年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重点】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难点】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自主阅读、自主探究1.通过查字典了解“千寻、闻、畏、浮云、缘、”这些词语的意思。【学习建议:边读古诗边画生词,对读音、写法易错的字词要仔细分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2.写一写,牢固正确地记住这些词语。(家长听写字词)3.思读,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一)解读1、2句。“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1.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2.此时,诗人就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当时的景象吗?3.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 (二)解读3、4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理解词语。不畏: 缘: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三)感悟哲理。1.通过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说说“浮云”“不畏”的深层含义. 2.“不畏”说明了什么3.你从这两句诗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一、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二、“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的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三、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四、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 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第二课时【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学习目标1.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重点】2.了解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 【难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课前测评【预习案】一、给生字注音。缘( )庐( )壁( )峰( )二、辨字组词碧( )领( ) 测( ) 庐( )壁( )岭( ) 侧( ) 芦( )璧( )铃( ) 恻( ) 炉( )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探究点一:学文悟情(小组合作完成)1我会读(展示读)2我会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_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_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_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_ 探究点二:品味明理1.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_ 2.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在远处_,在近处_,在高处_,在低处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二、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 ,因此,我们要_就要_。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牛和鹅 【知识链接】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山岗上的星、童年时代的朋友,儿童剧集水淹春花田,童话集鹰妈妈和她的孩子,中篇小说我们的田庄、喀戎挣扎、哥哥二十四我十五,短篇小说集蟋蟀、秀娟姑娘、少先队员的心灵,通讯集红泥岭的故事等。学习目标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能质疑。【重点】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11.拼音词语对对碰。bi q fu b zi ch tng ( ) ( ) ( ) ( )png ch zhu sh d gi g bei( ) ( ) ( ) ( )2辨析组词。 碗( )塘( )贴( )屁( ) 婉( )搪( )帖( )屉( ) 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1我要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课后生字并组词。2我能说说生字中的易错字和易错音。3我要用本课新学的词语造句。4交流理解了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5小组合作,画出本课的结构图。6 .精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并用线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有意思的词语、句子,在旁边适当写出自己的看法,。7. 分享:自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与同学分享什么?8. 质疑:再读课文,用画出你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并针对课文写下你自己的问题。9. 以组交流,教师点拨。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看到牛,我们可以()它的背,()它的肚子,用树枝去()它的屁股,用瓦片去()它的皮,还敢()它的角,()到它的背上去。 看到鹅,则()着墙壁,()地走,心里(),鹅朝我们走来,便急急(),吓得腿也()了,甚至害怕被()。 2. 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牛是怕人的。( )在路上碰到鹅,我们( )绕个大圈子才敢过去。它( )把我们看的比它小,( )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牛把我们看的比它大,我们( )不会无缘无故欺负它。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1.请语文课代表总结本课内容。2.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难点】2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重点】 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课前测评【检测案】1.词语注音。 惹怒 饭碗 池塘 卡住 束缚 2,完成练习册基础部分。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 探究点一:牛和鹅对人持有一种什么态度?作者又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呢?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他以后又是怎么做的?探究点二:细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探究点三:课文中哪些句子很耐人寻味,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以组交流,教师点拨。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一、理解课文填空。我记着金奎叔“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大呀!”这句话,再也不怕( )了,也不( )了。金奎叔的话前半句是从( )的角度看( ),后半句是从( )的角度看( ),看待事物的( )不同,所得的( )当然不同。二、关联词语准确运用 。二、修改病句。 1.清晨,阳光从东方慢慢升起来。 2.这件洁白的衣服真是白。 3.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睡着了。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1.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总结:选择什么角度,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智慧。但我们应该知道: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事实告诉了我们,决定结果的往往并不是事情或这个东西的本身,而是看待的态度与方向。不以己强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惧人。第六单元 古诗二首【知识链接】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一生相信道教,有超凡脱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好饮酒,曾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名句。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诗等。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3. 体会诗人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的真挚感情。【难点】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要求:(1)读准字音,读流利。(2)用铅笔画出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节奏、韵味。炉火照大地,红星乱纸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1.说说诗中个别字词的意思.2.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3.想象工人劳动的情景。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以组交流,教师点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秋浦歌: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紫烟:冶炼时炉中升腾起的烟,颜色较红,在夜色中带紫。赧郎:指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冶炼工人。寒川:冰冷的河水。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 背诵这首古诗。2.秋浦歌描绘了 的劳动场面,赞美了 。3摘抄赞美劳动者的诗或名言。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知识链接】李绅:唐朝诗人,二十岁中进士,被皇帝招为官翰林学士。悯农:怜悯、同情农民。学习目标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2.读懂诗句,体会描写的情景以及抒发的情感。【难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课前测评【预习案】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自学诗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字意,不会的圈起来,掌握字形,学会正确书写.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读不懂的圈起来。3.这些内容我理解:(1)“春种”“秋收”概括了农民四季的 。(2)从“一粒粟”化为“万粒子”:形象地写出 的景象。(3)“四海无闲田”,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 ,没有一处田地 闲着。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探究点一:1.说说诗中个别字词的意思.2.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探究点二: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四海无闲田。”这三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探究点三: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照理说该丰衣足食了吧?可结果又是如何呢?(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从这首诗中,你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小组讨论,交流结果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比一比,再组词。炉( )郎( )粟( )犹( )护( )朗( )栗( )扰( )背诵默写悯农。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盘点收获】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与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学过之后应该怎么做?幸福在哪里【知识链接】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运用丰富的现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说明一个道理。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讲故事。【重难点】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1认读下了词语牧童牲畜铁铲腐烂凋落沼泽砌墙清澈辫子包括长寿羚羊耕田心满意足面面相觑各奔前程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各词意思:凋落浑浊晶莹腐烂异口同声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读: q(四声)看;瞧的意思。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1我要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课后生字并组词。2我能说说生字中的易错字和易错音。3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4小组合作,画出本课的结构图。5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找出有关动作、心情)6课文写的这件事,前后经过了多少时间?从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7、如果按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可以怎么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以组交流,教师点拨。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熟悉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孩子们( )地、( )地坐在泉井旁的石板上,观赏着( )的泉水。突然,森林里走出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 )的辫子拖到脚跟,头上戴一个( )的花环。现在他们已成一个( )的小伙子,他们相互看看,心里充满喜悦,泉水和从前一样,静静地冒着( ) 的凉水,周围的树木( )起来了,向大地投下浓荫。 2把生字写在生字本上。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幸福”的真正含义,复述故事。【难点】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重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课前测评【测评案】1 认读词语凋落 清澈 晶莹 面面相觑 徒劳 诺言 领悟 异口同声浑浊 腐烂 潮湿 心满意足 有益 探索 徒劳 各奔前程2我知道幸福在哪里是一篇( )。我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 )。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十年前,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好事?2、 他们是怎样砌好泉井的?心情怎么样?用“”圈出描写他们的动作的词语,用“”画出描写他们心情的词语。3、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用“”画出相关语句。合作探究(1)找一找三个牧童各从事了哪些“劳动”?他们是怎样从中得到幸福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3)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以组交流,教师点拨。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这篇童话故事用 的经历说明 的道理。2写一写: 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体验和感受。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劳动的开端【知识链接】 吴运铎:(1917-1991)生于江西省平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12岁就当上了矿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他的书把一切 献给党感动了很多人,曾译成俄文,也感动了当时的苏联人民,在莫斯科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难点】3. 理解第一次挑煤的经过。【重点】 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1我通过读课文会认这几个词:浮萍 煤窑 记账 开榜 赌气 落下 绊倒 揭开 棉纱 绑住 棍子 欺侮 不耐烦 秤杆 滚烫 喝粥 锅盖2.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1我要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课后生字并组词。2我能说说生字中的易错字和易错音。3我要用本课新学的词语造句。4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5按提纲将课文分厂成四部分,理清文章脉络。(1)作者小时侯家里很穷,作者决定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2)萍乡煤矿的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工人的劳动非常繁重。(3)介绍我第一次挑煤最后失败的经过。(4)第二天,“我”又去挑煤,历尽艰辛,终于把煤挑到了车站。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以组交流,教师点拨。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开端 ( )的肩膀 ( )的道路 ( )的威胁( )的艰辛 睡得( ) 累得( ) 两脚( )2、这篇文章写了“我” 岁那年,因为 去 ,体会到了 。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所经历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知旧中国的黑暗【重点】3理解“开端”、“煎熬”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比喻句在文中的意思【难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课前测评【测评案】完成练习册53页1、2、3、4题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自主学习】1学生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你感受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谈一谈。2“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找到有关句子)3读第一次挑煤的经历,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它的作用。【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好好品读,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2同学们,当你们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是怎么做的?和文中的小作者比一比,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以组交流,教师点拨。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当小运铎半夜起来去挑煤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挑着煤在山路上、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被饥饿和疲劳压倒、倒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正在(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 ),他的生活却是如此的( )。但他并没有屈服,第二天,他终于用稚嫩的肩膀把煤挑到了车站。瞧,小运铎正挑着煤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第九单元 西门豹治邺【知识链接】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就微服私访,见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才知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魏国邺郡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臣,假借河伯娶妇,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重点】3西门豹是怎样治邺的?你怎样评价他?结合课文说一说。【难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1给下列字注音组词豹( )_ _ 芜( )_ _巫( )_ _ 绅( )_ _ 磕( )_ _ 渠( )_ _溉( )_ _ 魏( )_ _娶( )_ _ 漳( )_ _2.多音字组词 ( )_ ( )_ ( )_当 倒 漂 ( )_ ( )_ ( ) _3. 解释词语 荒芜 巫婆 官绅 邺 面如土色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内容:1 复述课文内容。(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2.课文分三部分,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_;第二部分:_;第三部分:_.深入研究,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邺地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造成怎样的后果?(二)、研读第二部分 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惩治恶人?1默读第二部分,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作简单批注。2品读描写西门豹的三句话。体会并了解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部分自读结尾段,想想西门豹为什么这么做?谈谈你的理解。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以组交流,教师点拨。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写近义词迎接( ) 打扮( ) 荒芜( ) 扑腾 ( ) 管理( ) 发动 ( ) 满意 ( ) 提心吊胆( )2看插图,展开想象:假如一年后,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西门豹与老大爷再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活见鬼【走进文本】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学习目标1会写趋、沾、踉、愕5个生字,能利用工具书大体了解这些字的意思。2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重难点】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撩 ( ) 号 ( ) ( ) ( ) 2读准字音: 踉跄 愕然 屋檐 号呼 赴宴 奋力 撩试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初读正音:同桌、组内、班内展示交流。3.画画节奏线,再有节奏地读,注意文言文的断句。4.结合工具书,自己理解古文意思。(小组交流,互帮互助)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以组交流,教师点拨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理解意思。1、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新 课 标 第 一 网者: 值: 持: 盖: 释义: 2、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即: 投伞: 释义: 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重点】2. 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难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课前测评【测评案】完成练习册53页1、2、3、4题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自主学习】1.考并讨论: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2.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他们会说些什么?http:/www.xkb 1.com 3.文中的哪些地方最可笑?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下吗? 【合作探究】1.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迪?这篇古文告诉我们什么? 2.文中的哪些地方最可笑?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下吗?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写下来。2. 读了这篇文言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下来。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第十单元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难点】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词句。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能力。【重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预习测评【预习案】1.补充词语,并抄写:( )( )不群 旅途( )( ) 不()而( ) ()江五( ) ( )而不( )锲而( )( )2.借助工具书给画线的字注音:囊( )空如洗栖( )身洞穴( ) 盗匪横( )行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自主学习:1质疑:阅读一般阅读是书籍、报刊。而徐霞客阅读的却是大地。大地怎么阅读?为什么要阅读?2带着疑问学生阅读课文。3从“阅读”一词入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交流协作:1.“阅读大地”怎么理解? 2 .徐霞客在阅读大地时遇到了那些艰险? 他是靠什么克服的?结果怎样?3.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的?4.你认为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奇人”“奇书”怎样理解?5.从徐霞客身上你读懂了什么?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一、深入阅读,看看文章中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徐霞客是位“奇人”?这种写法对于彰显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把你搜集的徐霞客历险的小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重点】2.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案导 学 案情景导课 一、激情引入课前测评【预习案】完成练习册的基础训练部分。二、预设目标 创设情境见教学目标互动导学三、自主学习 合作生成【探究案】自主学习一、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想想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读书情况。2小组讨论后交流。二、请自由地读课文指读第八自然段,想想这本书“奇”在哪里?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读书情况。2汇报交流。3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协作: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标底导结五、达标测学反馈强化【训练案】1修改病句(1)一步一步走遍了半个中国。 (2)徐霞客忍痛持续西行。 2句子加工厂(1)谁都有父母兄弟,谁都有妻子儿女。(改为反问句) (2)老战士焦急地看着天,又看着我说:“我背你走”。(改为转述句) (3)太阳升起来。(改为拟人句)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 )他荒野露宿,栖身洞穴,( )仍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2)( )旅途劳累,道路艰难,( )他还要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3)徐霞客游记( )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是我国上水文学的不朽的杰作。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少年旅行队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重难点】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