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1].doc_第1页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1].doc_第2页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081 李金丹 0805000608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体系目标的重中之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对于日益发展且不断壮大的跨国公司具有四点象征意义,即:中国市场意味着跨国公司昔日市场的回归;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战略上的必争之地;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长期利润的重要源泉;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的新支点。关键词:跨国公司 在华投资 经济增长 市场 成本 政策目前,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多家在华投资并设立了分支机构,累计设立各种分支机构3000多家。近年来,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策略逐渐由劳动密集的研发生产型转变。为了寻求在中国长期发展,将本地化经营作为一种战略安排,加强了人才本地化,产品研发本地化,全方位,深层次地推动本地化进程。在经济增长的地区谋求发展是跨国公司迫切的愿望,而中国是极少数以较高速度保持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市场机制逐步被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一、 中国经济增长的诱惑从国际投资资本的流向可略见一斑:19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国际投资发展迅猛,特别是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1996年流入发展中国家外资额比1995年增长1/3,达129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在世界总额中比重上升到37%。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吸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650亿美元,约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2/3,而中国当年吸收到外资约占流向南亚、东亚、东南亚总投资的58%。自1992年以来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吸收国、在世界上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吸收国的中国,对任何谋求利润增长的跨国公司都产生了难以抵御的诱惑。以德国跨国公司为例:由于文化背景、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1990年代以前,中国并不是德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但是从1992年起,其对华直接投资逐年攀升。1983年至1991年,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签订的项目总和124项,而1992年一年就达到130项,1993年则达到320项。投资的总额也逐年上升,1994年协议金额为120多亿美元,1990年至1993年的总和。投资行业也从化工橡塑,电子电气,汽车,通讯设备和机械设备,扩展到中国急需发展的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业。1993年月,德国政府提出了新的亚洲政策,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认为,“与日本和美国相比,看看他们的实力及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活动,德国经济今天在亚太地区的活动就显得太弱了”,所以,“为了充分利用亚洲的市场机会和位置优势,主要应增加在那里的投资”。在德国政府的新亚洲政策中,中国、日本和印度是德国加强经济合作的3个重点国家,而中国在这一政策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1993年11月14日,科尔总理在西雅图亚太经济组织首脑会议前夕,率领庞大的政府与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签订了总额70亿马克的项目合同,成为实施其新亚洲政策的开始。在此背景下,德国不少跨国公司纷纷调整经营战略的重点,制定了在华投资长远战略,大胆果断的进入中国市场。二、 中国市场的魅力 广阔的市场,潜在的、巨大的购买力。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12亿之众的购买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某些行业中,中国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等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潜在的需求还有待挖掘。有市场可开发的地方就有利可图,不少大型跨国公司就是奔中国这个大市场而来。中国这个市场,因其大,往往一经开发、挖掘,其拓展就势不可挡,发展速度惊人。比如移动电话,虽然中国从1987年才开始建设公用移动电话网,但目前其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据统计,从1996年到1997年末,仅在1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就翻了一番,即平均每月增加46.4万户。但是,即使这样,中国的移动电话市场仍潜力巨大。正式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跨国公司纷至沓来。继1995年爱立信公司、诺基亚公司分别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爱立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997年摩托罗拉公司也在杭州成立了杭州摩托罗拉移动电话用户有限公司。目前,外国品牌手机在中国通信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90%以上。据1997年5月人民邮电报调查,在北京,爱立信的到市场份额为34%,诺基亚为31%,摩托罗拉为24%。三、 来自中国投资环境的吸引中国软硬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之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中国进行直接投资,还因为1987年以来,中国吸引国外投资的软硬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在投资硬环境方面,以通信基础设施为例,目前已完成了通信技术网层次从人工网向自动网、从机电控制向程序控制、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三个历史性过渡,长途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序化的比重已超过99%。在跨国公司更为重视的投资软环境方面,中国更是做了不懈的努力,在涉外经贸投资活动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从1982年起,我国就先后同瑞典、德国、法国、新加坡等28个国家签订了相互鼓励,相互保护的投资协定,同30个国家签订了免除双重税协定,制定、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四、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中国有大量的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一般的,多数跨国公司所在国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其劳动成本都较高。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出考虑到可以避免出口生产的远程运输成本以及关税外,还考虑到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以与其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相得益彰,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20世纪末,日本与欧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对于日本经济利益是个严峻的挑战。为此,日本力图构筑以其为先导的东亚经济圈,准备组建三大基地。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组装为主。五、 早期成功跨国公司的榜样作用,吸引着其他跨国公司涉足中国如果说跨国公司在选择直接投资地点时,尚有一定顾虑的话,那么,在看到本国的先行者或者他国的同行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业绩时,他们似乎可以预见到自己的前途。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直接投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德国与我国的第一个合资项目,成立于1984年。不到15年的时间,其年产量已达20万辆,国产率达90%,年收入达200亿元,连续5年名列中国500家最大三资企业榜首,而且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汽车市场份额达到了55%。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对华投资的成功,对德国的巴斯夫公司,汉高公司等其他跨国公司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着他们来华投资。1994年以来,其他一些韩国大公司也纷纷投资中国。排名居前列的鲜京、双龙、乐天、汉拿等公司均已在华设立企业,有的已经颇具规模。例如,锦湖集团在中国长途客运、房地产、石油化工等行业已建立8家企业,单方面投资已经达到1亿5千万美元;汉拿集团在机械和建筑业已投资7个项目,汉拿方面投资达1.1亿美元;韩华公司投资3个项目,投资额达2000万美元,目前还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六、 中国的外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更具吸引力的是,进入1990年代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由改革开放初期靠实行税收优惠为主(主要对中小企业有吸引力),逐步转向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实行“国民待遇”,引资重点和优惠政策转向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行以市场换技术、重点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高国内产业水平等等。七、 中国加入WTO也是跨国公司投资增加的直接原因由于一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国内市场空间将得到极大的释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