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山中学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第一单元第三单元)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哺(b)育 攒(cun)成 候(hu)鸟 人迹罕(hn)至B 泯(mn)然 讪(shn)笑 踌(chu)躇气冲斗(du)牛C 伫(ch)立 憎(zng)恶 重荷(h) 义愤填膺(yn)D 哽咽(y) 磐(pn)石 深邃(su) 锲(qi)而不舍2.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B.今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3.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2)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两句诗是: , 。(3)在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表现作者心情寂寞的句子是: , 。(4)春夜洛城闻笛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4.名著鉴赏(5分)(1)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作家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分)(2)请简介童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50字左右。(3分)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3分)世间万物皆有各自的美丽,无论高大还是微小,永恒还是短暂。山涧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_,_?_;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二阅读理解(一)古文阅读(20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患:担心俟s:等待。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2) 泯然众人矣()(3)尝主编资治通鉴()(4)俟能讽诵乃已()7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 或以钱币乞之D. 卒之为众人8翻译下列句子。(6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_ _ 9.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2分)余 闻 之 也 久10.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20 分)美丽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的样子,不知在被我发现之前,它已经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胜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路旁小路上漫步,却未曾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皱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很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他却着魔似地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陲的军旅生活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怨悔,充满了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树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得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人走过,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花朵。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凝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不觉地,我又想起那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的学者,想起在城市晨曦中挥动扫把的清洁工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这眼前的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弱丝毫。我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11.文章中“寂寞的花树”象征什么?(4分)12.文中前三个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从未过多地留意”、“无意间”、“忽略了”、“未曾想过”、“根本不曾料到”等词语。这些词语对中心的表达作用,最接近作者意图的一项是()(3分)A.自责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那种疏忽、冷淡的态度。B.批评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疏忽、冷淡的态度。C.衬托美丽的花树那种不事炫耀、甘受寂寞的品质。D.强调平凡而美丽的花树遭人冷遇、被人忽视的境遇。1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9分)(1)第段中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用自己的话,简要阐释“美丽”在文中的含义。(3分)(2)第段中“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这里的“惊喜”和“落寞惆怅”分别指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回答)(6分)答:惊喜:落寞惆怅:1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