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教案内容:道德经第17-19章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读出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4、抄写、记诵喜欢的话。教学过程一、复习1、简单介绍老子和道德经。道德经简介 也称老子,共五千言,被誉为“万经之王”。世界畅销书(有一千多种外文版本)2、你记得的道德经名句。如: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6、治大国,若烹小鲜。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二、新授A 诵读教学1、出示课文,生字正音2、教师范读3、学生试读、自读4、点学生读课文,学生评议5、小组对读(注意句读、语气、韵味)6、全班齐读B 理解课文1、结合注解,教师点拨,学生说出文章大意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 生弱 死强3、请你猜词:强权 强势 强力 强盗 强拆 逞强 霸强 用强 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好吗?4、你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事情?5、道德经的价值:修身 治国 养生 修道 创造6、谈一谈你学了这一课所受到的教益。三、升华试一试你的道行:1、什么样的人爱撒谎?2、怎么做才符合大道?“仁者寿”(孔子) “返本归真”(老子)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四、随堂作业1、 抄写、背诵你喜欢的话。2、课外了解A 道教名人 老子(太上老君)(李姓的始祖) 庄子 鬼谷子 东方朔 张道陵(张天师 东汉人)王重阳(全真教创始人) 丘处机张三丰(武当派创始人)B 道教圣地武当山 木兰山 道观河 五脑山龙虎山 齐云山 青城山第二周道德经教案内容:道德经第20-22章教学要求:1、理解老子三宝理论的具体内容2、体会三宝理论的含义与历史价值教学思路:一、导入课题老子曾宣称:“我有三宝,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一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而老子独将“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置于三宝的高度,这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二、分析三宝的含义(结合相关的章节)1、“慈”作为三宝之首,首先体现着老子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爱护。他极力反对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人民,警告统治者:“夫代司杀者杀,是谓大斯。”意为杀人者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慈”的第二特征是“助”即“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是说“道”和“德”可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这是说对待万物,要遵奉它们蓬勃生长。2、“俭”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少想点自己,多想点别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大自然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它不贪生、不自私。如果一个身处高位的人,不贪功,不贪利,不贪名,而将自己贡献给大众和社会,那自然会赢得公众的爱戴,这样他的生命价值就得以永存。 “俭”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知足”和“知止”。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还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见,知足和知止决定着人们的荣辱、祸福、生死,只有知道满足,善于满足,才不会遭致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永远不会有过错,从而可以常保此身,果不知足、不知止,会导致相反的效果。3、“不敢为天下先”首先表现为“处下”的人生态度。“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认为,圣人为政则会谦让居下,不与民争利,以不争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戴。当然老子所谓的不争,并不是不要强的意思,因为在阶级社会里,争夺现象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往往并非你不与人争,人就不与你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为不争之德,是为用人之力。”要按照自然法则去运用别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这才是老子所谓的不争。三、体会三宝理论的历史价值综上所述,老子的三宝理论对于批判现实的武器和贫民解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揭开了先秦诸子在“人学”的序幕,尤其难得的是老子将自己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同宇宙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四、有许多名人饱读史书,深受经典的熏陶,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他们也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人生哲理。名言拓展:1、必须自己和自己搏斗,才能够征服自己。罗曼罗兰2、只要你能够自信,别人也就会信你。歌德3、有志者,事竟成。郭沫若五、小结老子的文章言简义丰,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希望我们大家读千古美文,做翩翩少年。六、作业:背诵相关的章节第三周论语教案内容:论语第4篇12-19节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二、诵读感知、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三、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放声自由朗读。、齐读。教师小结朗读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小组合作初步理解语句。、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四、拓展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个 。第四周论语教案内容:论语第4篇20-26节【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二、诵读感知、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三、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放声自由朗读。、齐读。教师小结朗读要注意的问题。(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小组合作初步理解语句。、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四、拓展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个 。第五周孙子兵法教案内容:孙子兵法第四计教学目标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选段。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学准备: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它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因此也有着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称号。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其影响又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了一股将孙子兵法运用于非军事领域的研究热潮。人们从经济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它,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这样说,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孙子兵法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维。此书魅力无穷,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部分。(板书题目)二、诵读感知、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三、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放声自由朗读。、齐读。教师小结朗读要注意的问题。(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小组合作初步理解语句。、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四、学习故事链接,对孙武更进一步的感知。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孙武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2、课下阅读孙武的孙子兵法全文。第六周孙子兵法教案内容:孙子兵法第四计教学目标通过对孙子兵法古代谋略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成功案例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与掌握古代经典谋略的精髓,为今后的人生之路铺设一定的奋斗基础。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曹操集孙子序中人物剪影孙武。1、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2、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 二、作者介绍 孙子即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三、 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学生有疑难,教师点拨。 四、诵读感知、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五、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放声自由朗读。、齐读。教师小结朗读要注意的问题。(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小组合作初步理解语句。、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六、学习故事链接,对孙武更进一步的感知。七、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孙武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2、课下阅读孙武的孙子兵法全文。第七周论语教案【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 l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菥。 2 (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要点提示: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 (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谦虚好学) 学而不厌 (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在学生阐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求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只要说得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三)创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二读、个人朗读)。 2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结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 (五)作业 课外摘录论语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弟子规教案内容:弟子规第6节-第7节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主持:同学们,今天的经典诵读时间由我来主持。今天我们诵读的内容是:弟子规第6节-第7节。师:弟子规,圣人训,(用心学,积淀深)二、学习弟子规师:苏轼有这样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是指经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典文章以及书籍要多读,多读并且深思后其中道理自然也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弟子规。大家读这段文字。1、读弟子规读书检测:(分组读、男女生对比读、师生互读、接龙读。)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朗读,你知道这几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看看书下的解释,是怎样说的)2、理解大意:预设(一)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惟:只是,单单的,德是指什么呢?你认为品德都包括那些方面呢?(关心同学,爱班集体)指导学生读书下的解释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培养,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努力、奋发图强。也就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师:那“当自砺”中的“砺”是什么意思呢?结合书中的注释,看看“砺”是什么意思。师:我们要真正赢得别人尊重,靠的是什么呢?学生交流预设(二):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当我们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不开心的,或者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4、听故事并讨论小故事:(1)班里努力学习的(2)个别现象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班里有几个同学用拉杆的书包,有的看到了,就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人家都有那样的书包,我也要,我的那个书包,都旧了,多难看啊,您得给我买;看到别人穿漂亮衣服了,也和妈妈要,师:“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你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事情的看法吗?通过前两天的问卷调查,我知道,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你能谈谈自己以前哪里做的好,哪里做到不好吗?5、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师:过渡:解大意,明事理;深感悟,再读文。我们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6、展示:读一读 背一背 唱一唱(配乐读、展示的面广一些)三、拓展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学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艺、技能,你还知道古人积极上进的故事或者诗句呢?(学生回答)我也搜集了一些材料,投影出示: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插入故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在学习这方面,我们班的张玉轩同学,她的字既清楚有漂亮,很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在生活中,郑海轩、侯心怡这两位同学,每天中午,都帮着大家盛饭盛菜,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当我们这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向人家学习。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3、见贤思齐焉孔子4、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就是说一个人有学问有修养就会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的气度,无论他衣着怎样,都无法掩盖这种纯正夺目的光彩。)5、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颜之推伎:技艺积累千万财富,比不上有一门小小的技艺在身。技艺中容易学习而又宝贵的,没有哪个比得上读书的了。读一读、背一背师:你还知道古人哪些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故事或者诗句呢?让学生说一说:(阮咸晒衣)手不释卷、宋濂借书、凿壁偷光四、谈收获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你知道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吗?(视频)五、心灵对话:你们的父母对你提出了什么希望呢?(读一读卡片上“家长寄语”)你准备怎样回答你的父母呢?说一说 (设计成学生课堂作业互动)你可以吟诗一首,也可以写成和弟子规这样形式的,也可以给父母写几句话,总之,格式不限。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在学习,现在我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身为师,要自强。功夫上,做文章。求学问,无大小;与春芽,共相长。六、写一写 读一读七、小结: 第九周内容:笠翁对韵上卷5-6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五岳的名称等。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此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在竞争中,孩子们注意力很集中。)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6、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华、当、禁、扇、曝、省、塞。(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课下写到书上。7、学生朗读三遍。(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此环节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8、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公、龙、红、熊、烘、风。)9、教师讲“华对嵩”引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由世界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引出河南,教育学生爱家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启发学生寻找古诗中的韵脚。加强学生对韵脚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写诗打下基础(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感受了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10、游戏:双簧、接龙、藏宝。(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11、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第十周内容:笠翁对韵上卷6-7篇一、故事导入 上课之前,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相机出示这幅对联) 齐读对联。 这就是一幅对联,对联也叫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对对子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老师出示:湖,学生自由对。说说这样对的理由。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教师出示自己对的一部分答案,学生如果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就做“耶”的手势。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 2、对二字。老师出示:西湖。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出示老师的答案,和老师一样的做“OK”的动作。 再对:七嘴 千山 天南 海阔 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 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对三个字的对子。 老师可要出三字对了,我的上联是“瓜子脸”。你能对上吗? 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 相机出示:葡萄牙。 老师对的是葡萄牙,和老师想的一样的请跷大拇指。(没有人和老师一样) 说说老师对的对还是错?说理由。 指导: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对四字的对子。 出示:福如东海 文可安邦 有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也能用来对对子:精卫填海 (生依次对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 5、对五字的诗句。 出示句子,学生一齐对: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6、对七字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窗含西岭千秋雪 有心栽花花不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三、学习笠翁对韵 从刚才的对对子游戏中,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而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 1、请学生自己对照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齐读。 2、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呢? 找一找,指名交流。 3、短短的一小部分就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对,这笠翁对韵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苍穹 雨霁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边塞,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了解词语意思,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4、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5、接口读。 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6、笠翁对韵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的节奏读 配上各种动作读 同桌互相合作读 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 学生交流,评议。 7、笠翁对韵还可以配上旋律唱呢。老师给它配了锄禾的旋律,先听老师来唱一遍。 师示范唱。 学生跟唱。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第十一周内容:千字文马罗将相-焉哉乎也教学目标 1、 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 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机缘,一生中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 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但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我们每一个华人都能籍此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 二、 整体感知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 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 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 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ng”音,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手舞足蹈。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 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 3、全体学生手舞足蹈读: 0 00 00 00 0 (踏脚) (踏脚) (踏脚)(踏脚)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四)摇头幌脑 出感情 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来讲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 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这次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第十二周内容:悯农悯农寻隐者不遇山行清明江南春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6首古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导入新课。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三、自学生字。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五、品读背诵。借助彩图,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六、完成课后练习。七、迁移学习:寻隐者不遇山行清明江南春八、朗读与展示:第十三周内容:乐游园蜂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2. 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一、激趣导入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三、品读感悟1.知诗人心。(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与人体健康
- 脊髓栓系综合症护理
- 工程部门负责人培训课件
- 重庆交通大学《新型建筑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东湖高新面试题目及答案
- 海商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文化远程渗透-洞察及研究
-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25届数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25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共同体2025届九上化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薄膜温室大棚结构计算书
- 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应急救援与自救技能培训
- 铅锑合金 标准
- 创新方法教程题库题库(449道)
- 液压支架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公司岗位职级管理制度
-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 GB/T 21471-2008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轴类
-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解析)
- 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第1章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概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