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耳龟的人工养殖.doc_第1页
红耳龟的人工养殖.doc_第2页
红耳龟的人工养殖.doc_第3页
红耳龟的人工养殖.doc_第4页
红耳龟的人工养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耳龟的人工养殖红耳龟(Trachemys scrota elegans)又称巴西翠龟、巴西彩龟或巴西龟,由于它性格温和,颜色艳丽,体无异味,人们常把它作为宠物放在室内养殖,是我国目前的著名观赏龟类之一,红耳龟产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分布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到墨西哥海湾,我国于1987年引入红耳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的特点,在食用、药用和观赏方面均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在校内爬行动物养殖场对红耳龟进行了多年的人工养殖,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等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1)稚龟略显圆形,头颈部绿色,有许多条纹,头部腹面前端有5条粗黄色条纹,即每侧两条(从头端发出后不远处便合成一条呈Y形),颌下中部一条(稍后即分叉成为3条),间有数条细的绿色条纹,每侧眼后各发出一条粗的红色条纹,可伸至颈的中部,此为红耳龟的特征,眼角膜绿色,中央有一黑色条带,背甲绿色,上有黄、黑相间的条纹,背甲边缘呈黄色,腹侧缘可见呈同心圆状排列的绿色条纹,腹甲黄色,腹甲每一盾片有略呈椭圆形的黑斑,内有浅色条纹,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不同腹板条纹图案均有差异,左右两腹板相连处有黑色条纹,四肢也有许多黄绿相间的狭窄条纹,指趾间均具蹼(2)幼龟除个体较大外,其特征与稚龟基本相同(3)成龟头、背部颜色变淡,为暗绿色,两侧眼后的粗条纹为暗红色;背部每一盾板有一明显的横向分布的黄色条纹,间杂较细的绿色条纹,雌雄的鉴别特征为:雌性尾较短和较细,泄殖腔孔在背甲后部边缘内;雄性尾较长和较粗,泄殖腔孔在背甲后部边缘外,此外,较老的雄龟体色变黑1.2食性不同的生长阶段,其食性不同,稚龟肉食性,成龟杂食性,摄取任何可得到的食物,在野外,成龟的食谱包括藻类、浮萍及水中浮出的其他草本植物、蝌蚪、小鱼、虾等甲壳类动物、螺蛳等各种软体动物,饲养情况下可吃猪肉、牛肉、鱼肉、莴苣、香蕉、西瓜和水葫芦等1.3生活习性红耳龟活动能力强,性情活泼,反应敏捷,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比乌龟、黄喉拟水龟等国产的龟类要强,在广州地区,冬天也经常见其出来晒太阳,很少冬眠1.4繁殖红耳龟性成熟为4-5年,每年春季和秋季为交配期,于6月中旬开始产卵,一直持续至7月中旬,其产卵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上旬;产第一窝卵的时间为6月12日,产最后一窝卵的时间为7月14日,每只雌龟每年产1-2窝卵,每次产8- 16枚,平均12枚,产卵时间一般在夜间,卵壳软而韧,压之有凹陷,受精率为91.67%,孵化率为85.71.根据45个受精卵的测量结果,卵长径为(33.92.1)ram,卵短径为(22.02.0)rmn,卵重为(9.71.0)g2养殖技术2.1饲养场地的选择与设计根据红耳龟的生物学特性,饲养场应建在朝阳、安静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场地的大小视养殖数量而定,场内修建若干养殖池,其构造按一般龟池设计在池的一端设有用沙铺盖的产卵场地。池深1 m,蓄水深度为0.5-0.7m,水面上放养一些水葫芦,以便遮荫,使龟具有安全感2.2龟的放养成龟放养密度为3-5只/m2;亲龟放养密度为1-2只m2雌雄比例为3:1幼龟放养密度为30 -50只/m2;稚龟放养密度为50 - 100只m22.3繁殖技术亲龟产卵后,在产卵场的沙地上小心地把卵挖出,记录每窝卵的数量,用卡尺测量每枚卵的长径与短径,用天平称重,根据有无白斑挑出受精卵,剔除未受精卵,把受精卵置于孵化器内进行室内常温孵化,用40 crux 30 crux 20 cm木箱作为孵化器,箱底钻若干滤水孔,铺细沙10 an厚,将受精卵间隔1 cm排列于沙面上,有白斑的一面(动物极)朝上,在受精卵上覆盖35 cm厚的细沙,其孵化条件与鳖相同2.4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红耳龟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其养殖的成败和经济效益,红耳龟的饲养管理包括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及越冬管理等内容,水质管理:红耳龟为半水栖龟类,对水质的要求虽然没有鳖类严格,但水质的好坏对其生长及疾病的发生均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稚、幼龟,水质变坏很容易导致腐皮病和疖疮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养殖中要保持水质清新,要求池水呈淡绿色,透明度30 - 40 an,一旦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换水,每次换水时,换入水与换出水的温度不宜相差太大,一般不超过4 -50C.换水量为水体总量12如果全池换水,换水前应将池内废水排尽,清除池底残饵、污物等,然后再灌新水,日常管理:包括饵料的投喂和龟池的巡视等内容,饵料的投喂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是指根据水温的不同而确定每天的投喂次数和时间,定位是指饵料应投置在固定的位置上,有利于检查摄食情况和清除残饵,定质是要求投喂质量高的饵料,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定量包括适量和制定相对恒定的量两方面的内容,过多造成浪费,过少则影响龟的生长,养殖中常以每次投喂1-2h后略有剩余的量作为适宜的投喂量,龟池的巡视包括龟的摄食情况、龟池的安全措施、水质检查及龟生长情况的了解等项内容,应早晚各巡视一次,越冬管理:幼龟和成龟可在室外龟池中越冬,稚龟应移入室内龟池越冬,越冬期间应严防敌害(如蛇、鼠等)进入龟池,这点对稚龟尤其重要,稚、幼龟在天气寒冷时要采取保暖措施3病害防治在多年的养殖过程中,发现红耳龟的病害主要有如下几种(1)营养性疾病:稚龟和幼龟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背、腹甲畸形,这主要是由于饵料中钙、磷等营养素供应不足所致,在饵料中添加骨粉或饲料添加剂可防止此病(2)腐皮病:由水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为嗜水气单孢菌)感染所致,主要发生在稚龟和幼龟,病龟四肢和颈部的皮肤溃烂,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大批死亡,其防治方法为:彻底清池,并防止龟体受伤;放养前用质量分数为lOX 10_6的漂白粉药浴30 min;每10- 15 d用质量分数为5X 10_6的漂白粉全池遍洒一次;病龟可用质量分数为10* 10 -6的呋喃唑酮浸泡治疗,浸泡24h后更换新鲜药液,连泡5-7 d;较大的龟可注射氨基甙类抗菌素,如卡那霉素每次10万1U/kg,2次d,连注4-6d,可取得明显疗效(3)疖疮病:多因龟体表受伤后,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发病初期,病龟的颈部、四肢长出一个或数个芝麻大的或绿豆大的疖疮,随后疖疮逐渐隆起,向外突出,用手挤压病灶,可挤出粉刺样易压碎、并伴有腥臭气味的浅黄色颗粒或白色脓汁状内容物,感染此病后,病龟活动减弱,食欲减退或停食,体质消瘦,静卧不动,头不能缩回,直至衰竭而死,防治方法同腐皮病,病灶处可搽四环素等抗菌素软膏(4)水霉病:由水霉科中的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真菌感染引起,主要危害稚龟和幼龟,病龟的四肢和颈部可看到大量白色棉絮状物,在水中更易观察到,病龟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消瘦无力,可引起大量死亡,防治方法为:彻底清池,并防止龟体受伤;培肥水质,降低透明度,尤其是新池新水,更要注意水质的培育,因为水质清淡,霉菌易迅速繁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