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期语文主备课教案.doc_第1页
四年级上期语文主备课教案.doc_第2页
四年级上期语文主备课教案.doc_第3页
四年级上期语文主备课教案.doc_第4页
四年级上期语文主备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主备课教师:课题1、观潮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目标修改栏 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并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再现情境,加深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教学重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知识点1、 利用文字投影片和课文插图直观展示语句,展开充分想象,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2、 通过江潮形成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技能训练题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屹立(y q) 薄雾(b bo)鼎沸(fi f) 风号浪吼(ho ho)2、请试着写出形如“闷雷滚动”的描写潮水声音大,气势壮的成语。 3、查资料,了解江潮形成知识。自学提纲1、 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2、 小组认真研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当时的壮观场面,并完成下表:观潮过程声音气势潮来前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潮来时闷雷滚动 越来也大山崩地裂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3、 请你把上表中的空白填充完整。4、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中加点字的含义一样吗,如何理解?5、 交流识记“蒙” 、“薄” 、“昂”的音形义。6、 举例说说本文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 课前游戏二、 导入 配乐朗读古诗浪淘沙,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说感受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 教师提出预习题纲五、 围绕小组学习提纲,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六、 探究结果,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七、 讲解,指正八、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感受了钱塘江大潮带来的震撼,现在大家就这个奇观,用激动的心情向世界宣布: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九、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生字新词,并摘录文中你自己喜欢的句子。2、完成同步练习。3、请同学们翻阅书籍,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录像。开展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板书设计 潮来前 :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 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观潮 山崩地裂天下奇观 潮来时:气势壮 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千万匹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目标修改栏 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3、 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 歌曲激趣:让学生在歌曲青藏高原中激起求知欲。2、 在资料袋中体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3、 讨论峡谷发现的重大意义,锻炼学生的口才。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河山的思想感情,2、 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知识点4、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产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直观了解;从讨论大峡谷的发现过程入手,锻炼学生的口才,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技能训练题1、把下列完全正确的词语找出来( )A 人迹罕致 峡谷 映衬 郁郁苍苍B 花卉 千资百态 直入云天 神来之笔C涓涓细流 奇观异景 凌空 穿梭D滔滔江水 千姿百态 白雪凯凯 美誉2 、比一比,再组词 穆( ) 滔( ) 凌( ) 涓( )模( ) 稻( ) 棱( ) 娟( )拔( ) 侠( ) 太( ) 愧( )拨( ) 峡( ) 态( ) 槐( )3、 完成句子扩句:飞机起飞了。 。缩句:明天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自学提纲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 试用一个长句说说课文内容。3、 找出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景观的句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4、 讨论大峡谷的发现过程入手,锻炼自己的口才,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5、 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6、 举例说说课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 课前游戏二、 复习前课生字、修辞方法。三、 导入、板书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四、 小黑板展示预习提纲。五、 分配小组任务。六、 小组交流、反馈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倾听。七、 讲解、指正重难点。八、 小结。九、 巩固拓展: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重大意义?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位置:青藏高原 长504千米 最深 6009米(列数字) 作第一大峡谷 科尔卡大峡谷 长90千米 比 最深 3200米 科罗拉多大峡谷 长370千米 较 最深 2133米奇异景观:雪山冰川 原始森林 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课题3、鸟的天堂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目标修改栏 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 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3、 体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4、 背诵课文第8和第12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1、 画画激趣:让学生画一画理想中的天堂模样,激起求知欲。2、 在体会作者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中品味语言,理解课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在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渲陶。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景象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2、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知识点1、 用远教资源的相关资料和课件,把鸟的天堂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2、 分主次,抓重点,通过质疑,读中感悟,讨论质疑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技能训练题1、给下列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两个词。容 ( )( )( ) 日( )( )( )发 ( )( )( ) 朱( )( )( )山 ( )( )( ) 肖( )( ) ( )2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缝 数 ( ) ( ) ( ) ( ) ( ) ( ) ( ) ( )泊 处 ( ) ( ) ( ) ( )3、根据意思选词语。逼近 规律 颤动 陆续 留恋 应接不暇A 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 )B 有节奏的,不杂乱。 ( )C 不忍舍弃或离开。 ( )D 向前靠近或接近。 ( )E 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 )F 短促而频繁地震动。 ( )自学提纲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试用一个长句说说课文内容。3、找出描写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景象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的句子。4、鸟的天堂其实是什么?为什么把它称为“天堂”而不是“乐园”?5、“我”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见到了鸟儿?说说这棵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6、分别找出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相关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7、 用小鸟的身份向别人介绍鸟的天堂。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二、复习几组描写动作的词和事物名称、颜色的词语。三、导入、板书课题:3、鸟的天堂四、小黑板展示预习提纲。五、分配小组任务。六、小组交流、反馈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倾听。七、讲解、指正重难点。八、小结。十、巩固拓展:说说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以小鸟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儿的景象。板书设计3 鸟的天堂 远:许多株 簇簇 大 树 近:一株 根:枝上生根 垂 伸 茂盛 枝干:不可计数 卧 叶:翠绿 堆 颤动 鸟 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扑 叫 飞 兴奋教学反思 课题4、火烧云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目标修改栏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3、体会排比句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体会作者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谈话导入:用谈话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在播放幻灯片中给学生感官刺激。2、感受文本:先理清写作顺序,再从“变化快”“变化多”来理解课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养成仔细观察、合理想象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特点。知识点1、用远教资源的相关资料和课件,引导学生直观想象。 2、以“变”为主线,由重点词句探讨火烧云变化“多”和“快”两个特点。技能训练题1、照样子,写词语。盈盈 ( ) ( ) 笑 呵呵 ( ) ( )2 、把下列错字找出来写在括号中。A 那条狗十分汹猛,后边还跟着几条小狗。 ( )B 黑母鸡变成紫坛色的了。 ( )C一时恍恍忽忽,天空中里又像这样又像那样。 ()D这些景象美得如同一副画,让人回味无穷。 ( )自学提纲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试用一个长句说说课文内容。3、找出描写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及形状的句子仔细品读。4、火烧云颜色及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能从中学到什么? 5、理解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中“烧”的意思和作用。6、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7、分别找出文中描写火烧云变化“快” 、“多”的句子,品读关键词。8、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火烧云美图。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二、复习前一课生字新词。三、导入、板书课题:4、火烧云四、小黑板展示预习提纲。五、分配小组任务。六、小组交流、反馈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倾听。七、讲解、指正重难点。八、小结。九、巩固拓展:说说你见过的火烧云景象,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一写火烧云。板书设计 4、火烧云 多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梨黄颜色 半灰半白 百合色 葡萄灰 快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多:一会儿 两三秒 忽然 接着 一转眼形状 快:马 狗 狮子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5课时教学目标修改栏 知识与技能1、注重结合自然奇观展开交流,同学之间要注意倾听、表达和应对。2、能抓住自然奇观的特点确定写作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奇妙之处写清楚、写明白。3、体会对联的节奏美、对称美,仿写对联。4、能在想象画面中阅读文章,补充别人的对话。5、能在趣味语文中读好多音字和回文句,在理解句子中懂得珍惜时间。 过程与方法1、启发谈话: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种景物的表象,为口语交际创造宽松的环境。2、作前准备:先确定要写什么景物,理清写作顺序,再从“奇妙”入手写作。3、让学生在读对话中发现他们交谈的内容,再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4、在反复朗读与自然景观有关的对联中感受汉语的节奏美、对称美。5、在辨析好字的读法中体会对联的语义双关,懂得珍惜时间,从体会回文句的含义中了解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中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养成仔细观察、合理想象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习作中能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主次写出景物的奇妙之处;“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的诵读理解。知识点1、用远教资源的相关资料和课件,引导学生直观想象。 2、熟练识记默写 “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技能训练题1、 看拼音,写词语,用横线画出整体认读音节。ln zho y ji hu f cn ln ( ) ( ) ( ) ( ) u l fn x yn ji b xi zho yo( )( )( )( )2、根据音节写出不同的汉字,再组词。 ( ) ( )yn ( ) l ( ) ( ) ( )3、从下面词语中各找出两组反义词和近义词。安静 鼓励 宽阔 浪费 聚拢 安全鼓舞 节约 分散 宁静 危险 宽阔 反义词 近义词( )( ) ( )( )( )( ) ( )( )4、照样子,扩写句子。例:江面笼罩着薄雾。 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公园里开满鲜花。 歌声回荡。 第二单元 主备课教师:课题5、古诗两首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3个生字新词。会写4个生字。2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3情感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歌含义。通过背诵积累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全面的看待问题,在人生道路上要懂得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导学案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记生字3、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技能训练题1、 比一比再组词。惜( ) 豚( )缘( ) 路( )腊( ) 逐( )椽( ) 客( )2、说说诗句所描写的场景。教学过程补充栏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4、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10、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师讲故事盲人摸象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11、结束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角度不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效果察不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检查反馈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六,作业布置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板书设计: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拓展空间创新火花游山西村另外一首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写法指导:先抑后扬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课后反思: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5个生字新词。会写11个生字。2、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质疑、讨论、交流。3、抄写好词好句。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过程与方法1、在质疑中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爬山虎的。2、通过摘抄积累好词好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观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导学案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记生字3、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技能训练1、 比一比再组词。钧( ) 经( )柄( )触( ) 很( )均( )茎( )炳( )融( )痕( )2、 想想爬山虎的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3、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教学过程补充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爬山虎有脚。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三、学习生字新1学习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o)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解决。)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同伴评】让学生能体会认真观察的好处。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认识爬山虎的脚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同伴评】教给学生平常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汇报自读情况: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同伴评】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此应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四、总结写作方法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五、拓展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同伴评】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教学反思:课题7、解蟋蟀住宅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技能训练题1、看拼音写汉字隐b( ) q( )去 shn( ) 重 洞xu( ) su( )索 d( )岸 su( )道 qin( )子 2、 比一比再组词弊( ) 慎( ) 泽( ) 搜( ) 豪( )蔽( ) 填( ) 择( ) 艘( ) 毫( )教学过程补充栏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蟋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位小朋友,它是谁啊?(蟋蟀)对,我们还称呼它什么?(蛐蛐)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课件出示争斗的蟋蟀、住宅等)师:“蟋蟀”比较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好吗?(学生书空)板书:蟋蟀的住宅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它的住宅为何这么出名呢?你们想知道吗?老师也想知道,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2、自由朗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3讨论后,教师出示描写蟋蟀的住宅样子的段落,小结。(课件出示)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1、师:我有些不服气了,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哪里比得上我们人类的住宅,高楼大厦,多气派!可我们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为什么这么有名呢?它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师相机出示课件)3、讨论、比较住宅特点。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有门、有平台4、分小组自由读,找出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按顺序列出。(向阳、倾斜、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指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课件出示)5、指导朗读: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自豪的语气读、段。6、评价、指导、师范读。五、了解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1、人类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2、读后再比。3、说说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1)蟋蟀修建住宅时间:十月(2)建造:前足扒、后足踏、钳子搬、后腿推(课件出示)(师:我们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3)长时间整修(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4、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件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6、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讨论,师小结(列数字、拟人、打比方、作比较)六、拓展练习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长或同学介绍自己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2、课外阅读法布尔昆虫的故事,向同学们介绍书中的内容。3、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教学反思:课题8、世界地图引的起发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过程与方法1、 在自由拼写中增加识字量。2、 在朗读中了解、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科学的执着精神。教学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导学案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记生字技能训练题组词谧( ) 镇( ) 枉( )资( )召( )源( )觅( ) 振( ) 网( ) 姿 ( ) 招( )缘( )教学过程补充栏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八、留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板书: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假想 地图课后反思: 课题7、语文园地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能够熟读成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3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教学重难点 1对于儿歌能够熟读成诵。2丰富知识,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4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教学过程补充栏一、“日积月累”的教学1导入。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儿歌吗?谁会背?指名学生背儿歌。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想听吗?2.老师背儿歌。“正月梅花香又香。”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咱们就一起学一学。3学儿歌。学生初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2)了解儿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师:你从儿歌中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重点讲解正月是指一月。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二、“成语故事”教学(一)引入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1.指名学生说一说。(二)学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3.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的故事,是说他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个他要画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们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盘的考虑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4作业:背诵儿歌;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三、习作教学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2学生分小组自由谈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3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描写植物的课文的写作方法,注意表达的顺序。并举一反三,体悟描写其他事物的方法。4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四、习作讲评1回忆作文要求。2示较好的习作,欣赏评价,说说好在哪里。3出示中、差两种层次的作文,评讲,集体帮助修改。3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主备课教师:课题名称 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并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 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课前准备1生字卡 2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自学提纲:1、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对“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4、体会本文在表达上的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