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的寿宁廊桥.doc_第1页
申遗的寿宁廊桥.doc_第2页
申遗的寿宁廊桥.doc_第3页
申遗的寿宁廊桥.doc_第4页
申遗的寿宁廊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申遗的寿宁廊桥廊桥,这个名字听上去略为古老,但大家看过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就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只是廊桥的外观比汴水虹桥更为“实在”,廊桥的结构采用贯木拱廊,桥上还加了屋顶,可行人,可过车,也可在此避雨。 据统计,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的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闽南泉州也有部分廊桥,在浙西南的泰顺、景宁、庆元等县,也有部分廊桥保存至今。寿宁木拱廊桥从数量上讲,是现已发掘的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全国数量最多的地方。千百年来,经过风雨侵蚀,战争毁坏和意外火灾,目前还“健在”有19座,历史上曾记载寿宁是“中国贯木拱廊桥之乡”。从年代序列上讲,寿宁木拱廊桥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民国时期,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寿宁贯木拱廊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桥梁史上“侏罗纪公园”。(图为寿宁贯木拱廊桥)=寿宁县,地处福建省闽东大山深处,明朝时,“三言两拍”的作者冯梦龙曾在此作过县令,由于山高岭陡、涧深流急、交通闭塞,为解决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行人方便,寿宁百姓在大山之间建起来了上百座可过人、可避雨的廊桥。 1956年前,寿宁不通公路,据当地老人讲,1938年,侵华日军到了福安,就是不敢去寿宁,因为那里山高水险,没有机动装备可以施展的道路。1956年时,为解放台湾,福建省开通了福安到寿宁的战备路,寿宁成了战备大后方。1980年前,战备路一直没有改造,路窄、弯多、坡陡,行车困难,车速不超过30公里。当时从厦门到寿宁,开车要走两天,中途要在福州过夜。光福州到寿宁的288公里,行车就要10小时,平均时速才28公里,仅寿宁境内十多公里的车岭,足以让那些外地司机转得头晕眼花,据说许多福州来的司机,不敢夜间行车。这些都是当年的交通情况了,如今这里已经通了国家二级路,由于有了较好的道路,前来观赏廊桥的海内外游客才多了起来。 目前,寿宁县境内保存的19座廊桥,主要分布在:鳌阳镇(县城)境内4座:飞云桥、仙宫桥、升平桥、登云桥;南阳镇境内2座:溪南桥、四洲桥;坑底乡境内5座: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红军桥;犀溪乡境内2座:福寿桥、翁坑桥;芹洋乡境内4座:张坑桥、中村桥、长濑溪桥、尤溪桥;下党乡境内2座:杨溪头桥、鸾峰桥。在鳌阳镇(县城)的四座,它们都横跨在穿越县城的蟾溪上,有些桥上还有神龛,祭祀不同神仙。县城东门,有升平桥,当地百姓也叫它横溪桥,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由邑人叶伯铭等人始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被大火焚毁。隆庆五年知县梁元杲重建,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被大水冲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再次重建。1997年重新修缮。桥长25.4米,宽5.6米,拱跨23.4米,桥屋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9开间,拥有48根木柱。这座桥上有神龛祀观音,还装有吊扇,有人写文章称“也许是世上唯一有吊扇的虹梁式木构廊屋桥”。其实,因为桥在县城,当地百姓茶余饭后喜欢在桥里摆“龙门阵”,夏天为驱赶热气,不知谁在此安了吊扇。在看升平桥时,还可以顺便看一下寿宁旧城门“升平门”,这是目前保留的唯一旧城门了。 离升平桥不远的工业路上,有仙宫桥,当地百姓也叫马仙宫桥,始建年代无资料确认。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被大水冲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1992年重新修缮。桥长27米,宽5.1米,拱跨24.5米,桥屋12开间,拥有52根木柱,中心间与桥两端尽间升出八角攒尖顶,有神龛祀马仙。县城以北后墩村有飞云桥,又名步云桥,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是知县李贞和邑人吴永忠牵头募建,曾经毁过。现存的桥是1938年重建,1995年又重新修缮。桥长29.2米,宽5.3米,拱跨18.8米,上覆双坡顶,中间升出牌楼式歇山顶,尖尖的翘上雕有飞龙戏珠、鱼跃龙门的吉祥图样。桥屋13开间,拥有56根木柱,有神龛主祀临水夫人,配祀黄三公。从县城到后墩村,租个三轮车即可,3元钱左右。县城东南郊杨梅村有登云桥,当地百姓也叫杨梅桥,它始建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桥长33.8米,宽42米,拱跨30.8米,17开间,拥有72根木柱,有神龛祀临水夫人。县城到杨梅桥,车不能直接到达,车可以到达杨梅岭头,往下走一条岭即可。 位于下党乡下党村南的鸾峰桥,始建无史料记载。现存的桥是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建造,1964年重新修缮。桥长47.6米,宽4.9米,拱跨37.6米,比我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长出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首,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径最大的木拱桥。此桥南北走向,地势险峻,北面的桥台建筑在巨岩上,南面的桥台用大石块砌筑,桥面上有72根木柱,分列17开间。有神龛祀临水夫人。从县城到下党乡有班车,随时停车,车票7、8元。下党乡看完鸾峰桥,可以乘车到与之邻近的南阳镇,看溪南桥和四洲桥,看完这两条桥,一天时间基本结束,从南阳回县城10公里路程,5元钱左右。=在坑底乡境内有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和红军桥。从县城乘车大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杨梅州桥建于险峻的两山之间,两山对峙,一水相隔,廊桥如虹横跨其上,远看近看都非常壮观。杨梅州又被称为“江南小九寨”,此桥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处,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历经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同治十七年(1869年)的三次大规模修缮,现存桥为1939年重建的,长42.5米,宽4.2米,拱跨35.7米,桥面上有72根木柱,分列17开间。红军桥,它位于坑底乡李家山村,是在1954年建造的,长43米,宽5.1米,拱跨36米,桥面上有64根木柱,分列15开间。据记载,这桥的建造与当年的闽东游击队领导范式人(新中国建立后曾为福建省委书记)有关,因9位地下交通员帮助他们抢渡对岸,化险为夷,安全转移。解放后,特意拨款建造了这座木拱桥,造福了北往南来的村民。这桥的两旁板壁的窗洞,设计了别具一格的五角星状,当地的山民就取名为红军桥,并特在桥边立碑纪念。县城西南芹洋乡,这里有张坑桥、中村桥和尤溪桥。原来还有条长濑溪桥,因牛头山水库蓄水,淹没了桥身,桥随之倒塌。现张坑村山谷中的张坑桥,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1954年重新修缮,长40米,宽5米,拱跨33.4米,桥面上有72根木柱,分列17开间。木梁上墨书知县的教谕,建桥年月、石匠、捐款人及数额等等。近年来,考察寿宁贯木拱廊桥的学者和游客倒也不少,其中,2003年12月17日,78岁的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到寿宁考察贯木拱廊桥,教授深入鳌阳、下党、坑底等乡镇,考察了杨梅桥、鸾峰桥、小东桥 (图为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到寿宁考察贯木拱廊桥)=下桥等7条贯木拱廊桥,并走访廊桥孤匠郑多金。闽东日报寿宁记者站记者在“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考察寿宁廊桥”一文中提到:在下党溪水尾,唐寰澄教授看到素有“中国最壮观的贯木拱廊桥”之称的鸾峰桥,激动不已,执意要深入桥下“一睹芳容”。在陪同人员的搀扶下,唐教授顺着公路旁陡峭的山坡一步步下到桥下溪面上。四周山青水秀,峰险石奇,鸾峰桥凌空横跨溪上两岸。目睹此景,唐教授惊叹不已。唐教授称赞之为“中国虹桥之最”。在桥下溪畔上,唐教授高兴地与随行人员拍照留影,并快乐地捡拾鹅卵石留作纪念。寿宁县城一角=福建日报曾以“藏在深山人未识 闽东廊桥申报世遗预备名单”为题对寿宁贯木拱廊桥的现状表示担忧:“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处地域群众又缺乏保护的意识和力量,木拱廊桥留存数量正在逐年减少,保护状况堪忧,现在大多已破旧不堪。许多廊桥因为木质结构难以维护,损坏严重,有的古廊桥两边的木板不见了,原来可以遮风避雨的古廊桥变得四面透风;有的古廊桥桥面上的木板腐烂了,几乎全部脱落,从桥上走过可以看到脚下的溪水哗哗流过,让人心惊胆战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至1999年,寿宁县有22座廊桥被毁,木构叠梁式拱桥已被毁11座,其中人为毁坏4座、拆后建成水泥桥或石拱桥10座。”目前寿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