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14-20复习.doc_第1页
初二历史上14-20复习.doc_第2页
初二历史上14-20复习.doc_第3页
初二历史上14-20复习.doc_第4页
初二历史上14-20复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红军长征1、1933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3、红军首先连续突破敌人的4道封锁线,再渡过湘江,强渡乌江,然后攻占遵义城。4、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主要内容: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2)历史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天闻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6、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7、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先后长征。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9、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1、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2、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导致东北三省沦陷。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开始局部抗战。4、1935年夏,日军侵入华北,策划一系列事变,统称“华北事变”。5、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6、九一八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7、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8、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双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1、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2、日军占领上海后,分两路进攻南京。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3、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被屠杀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4、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5、1940年秋,八路总部发动“百团大战”(105个)。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对华北日、伪军据点荷交通线实施了大规模的破坏,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6、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1945年4月的湘西会战成为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的时间地点:1945年46月在延安召开。(2)主要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依靠力量: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任务: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目标: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抗战胜利前的形式: (1)1945年夏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加强了对日军攻势。国际形式 (2)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3)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 (4)中国军队展开全面反攻。(国内形式 ) 6、1945年,日本投降:(1)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3)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投降书;(4)10月25日,台湾回归祖国。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结束,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7、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2、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民主,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1)内容: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2)意义: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4、1946年6月,国民党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5、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但毛泽东仍留在陕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6、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7、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区。8、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陈赓等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9、陈毅、粟裕指挥华东解放军主力,越过陇海线,进军豫皖苏地区。10、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南京武汉。其他解放前也先后转让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开展了土地革命。2、三大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战斗军队战略结果辽沈战役1948.911林彪、罗荣桓东北关门打狗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潭震林中原 华东中间突破分割歼灭歼敌55.5万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平津战役1948.111949.1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华北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歼灭改编52万,华北全境解放意义:辽沈、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